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庖丁解牛論點議論文

庖丁解牛論點議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庖丁解牛論點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庖丁解牛論點議論文

庖丁解牛論點議論文 篇1

讀罷《庖丁解牛》,不禁為丁廚師“官知莊而神欲行”的刀中至境而驚歎,更對她"技經肯綮之未嘗”的高超技藝欽佩不已,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牛能達到這種境界也着實不易。

其實,庖丁一開始宰牛的時候一點都不熟練,可以説得上是動作笨拙,緩慢。但是通過許許多多次的練習,他漸漸地掌握了宰牛的技巧,慢慢地就熟練起來了。最後才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這是庖丁宰牛成功的一大原因!所謂熟能生巧,我想應該就是這個意思了。

平時大家在報紙和電視上總會看到“在某某地方有一個神童,他(她)是誰誰誰”這樣的內容,大家一定都非常羨慕。但是,在羨慕之餘,大家想過沒有,其實所謂的神童只不過是他(她)們的接受能力比一般人要好,再加上後天的訓練才會取得成功的,而並不是天生就那麼神奇的。同樣的道理,我們開始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出現再眼前的題目,很多都不知道如何下手,經常感到很惶恐,而經過反覆的練習,不斷的鞏固,卻也不難發現一些題目的固定思路和一般解法,理清自己的思路,再去一步步的突破,通過已知條件再慢慢推導,就這樣經過長時間練習,初看題目就能做到心中有數,知道題目應該如何去解了。

除了反覆的練習,不斷的鞏固就行了嗎?“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這就是庖丁解牛的技術關鍵,沿着牛體內的空隙走刀。這就叫繞開障礙走路,繞開障礙走路,比跨越障礙省力而且順暢,繞開障礙既是解決問題的捷徑,也是解決問題效果最佳的方法。遇到難解的節設法繞道溝通,避免違背它的規律硬砍硬碰。如果不按規律辦事,不知道拐彎,拼着力氣砍壞了解牛的刀,沒有了武器,不但解不了牛,就連雞也殺不了。這樣做勢必會陷入尷尬而沒有迴旋的餘地。“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解決問題不要在硬節上碰,硬碰不但自己費力喪氣,更糟糕的是容易擊到對方的最痛處,致使對方痛的對你不可饒恕;那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在合作的關鍵的門路上打上難以解開的死結。世界上的事情雖然千差萬別,不盡相同,但是對於每個人每件事,都有規律可循。就得善於掌握它的規律,順着它的規律疏導,只要你在實踐中做有心人,不斷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就像《庖丁解牛》一樣,牛是複雜的,但是隻要掌握了牛的肌理,就可以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鬆簡單的解牛了。不管它多麼複雜,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充分認識和掌握事情的內在規律,處理起來就遊刃有餘了。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這是説,不管對於任何人或任何事,要在全面掌握的基礎上,首先要找到門和路,也就是説要知道從那進,從那走,從那拐彎。比如學習,比如處理人事關係,都是這樣的。“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這裏説得是熟悉,熟悉到心領神會,而不是盯住不放。盯住不放會使牛引起錯覺,好像在下套。知道下套,牛就會反感不配合,而這種套子也會把解牛的人套住,不知如何下手。比如要化解人事關係的矛盾,也是這樣的,盯住對方不放不但自己沒有迴旋的餘地,而且會給別人造成一種下套的錯覺,引起反感,要知道任何人都不願意被人套住。正確的.方法是順着對方的思路迂迴引導,這就是“官知止而神欲行。”其實感官的間隙距離溝通,比物碰物的溝通更有效。

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嘛!

庖丁順利解牛後“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是一種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種對於追求充滿自信的境界。這也是人生希冀的境界。如何能夠達到這種境界呢?就像庖丁一樣學會用“刀”。“刀”是庖丁生存的武器,用刀是他生存的技能。會用刀,刀常新,就活的灑脱。如果不會用刀,砍壞了刀子,庖丁就失去了生存的武器,想要掌握好這用刀的生存技能,就得研究“牛”的結構,摸準牛結構的肌理,牛結構的肌理就是事物的內在規律。做到有牛又無牛,也就是有事也不妨,化繁為簡,才能輕鬆自如解決問題。

所以,做事要像“庖丁解牛”一樣,既不能把自己刀子的鋒芒磨損,還要把牛順利解開。達到一種躊躇滿志不敗的境界。對於人事就是要善於掌握規律,運用規律。運用規律辦事就順利,辦事順利心情就愉快,這也就掌握了養生之道了。

當然,對於學習也是一樣,必須要全身心的投入的自己的學習當中,投入自己的感情於智慧,這樣才能達到一種忘我的學習境界,享受學習快樂。就如當年孔夫子聽到韻樂之時,如痴如醉,竟“三個月不知肉味”,那便是一種全身心的投入。雖然學習是很枯燥的,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把學習看成發現美、攫取美的過程,體驗學習過程所包含的成功及快樂情趣,就能使我們的學習豐富內在自我,而不再是乏味、痛苦的。

庖丁解牛論點議論文 篇2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技不在多,有專則名。正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憑其高超的技藝,為莊子所肯定,為世人所讚歎。

庖丁解牛的技術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你看,庖丁最初解牛時,“所見無非牛者”,也和常人一樣,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但是三年後,慶幸我就大不相同了,“未嘗見全牛”“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一把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足見庖丁解牛技術之高明。庖丁正是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長期的摸索,反覆的實踐,去了解牛的複雜結構,不滿足於技藝,不斷追求到達更高的境界。

庖丁的技藝之所以如此高超,與他善於鑽研,刻苦練習解牛技術,勤於實踐,勇於探索解牛的規律是分不開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解牛工作是枯燥無味的,在這一過程中有的人選擇了離開,有的人雖然在堅持,可也只是殺牛,換刀。庖丁十幾年來解牛無數,但面對每一次的任務,他都認真對待每一個步驟與細節,所以才能圓滿的完成任務。庖丁在解牛時抓住了事物的精髓所在,既省力又高效。這説明了按照事物本身的規律辦事,抓住事物的本質,不僅能把事情辦得又快又好,而且也能夠把付出的成本降到最低。

解牛需要找出其中的規律,在現實生活中,做其他的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任何事物都有一般的和特殊的規律,不管是一般的還是特殊的只要找出這種規律,並且掌握它,再去辦這一類事物或者去認識與之類似的就容易多了。然而尋找規律並非輕而易舉的事,庖丁從“所見無非牛者”到目無全牛,歷時三年,解牛無數,這才達到遊刃有餘的地步。這説明,要掌握事物的規律必須通過大量練習,反覆實踐,從而積累經驗,方能找出規律,正所謂熟能生巧。

由《庖丁解牛》我想到了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所面對的困難和問題就像庖丁所面對的牛,硬骨頭一定會有,難解之處一定會有,怎麼辦呢?我們要像庖丁一樣,善於學習,善於動腦,善於總結,找到解決問題的訣竅,漂漂亮亮,瀟灑自如的解決問題,只有這樣自己手中的刀才能永遠鋒利無比,十年而絲毫不損。

古人云:“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不成心專一事,決不能達成一志”只有聚精會神,心無旁騖的學習,專注於學習,學業才會有所成長。雖然很多時候提升自己過程是很枯燥並且艱難的,但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感受,把學習當做是探險,去發現美,攫取美,去體驗學習過程所包含的成功以及快樂,就能使我們豐富內在的自我,實現完美的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99ql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