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議論文 >

【熱】與麻雀為鄰議論文2篇

【熱】與麻雀為鄰議論文2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與麻雀為鄰議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與麻雀為鄰議論文2篇

與麻雀為鄰議論文1

尊敬的校長:

您好!

我是新場學校86級初中畢業生,現在無錫。儘管畢業多年,身處外地工作,母校從未離開過的我的視線。

春節回家,瞭解到母校師資狀況。我想到能否通過支教這種方式來對學校有所幫助呢?這種想法春節期間就和村上書記聊了這個事情。到無錫來了後就着手聯繫,知道了有很多人以及有機構從事支教活動,才請他來和您溝通支教之事。

新場學校是一個有幾十年歷史的學校,除了走出較多的大中專生之外,更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眾多的合格的勞動者。學校的存在,也開闊了鄉里眾多鄉親的眼界,增長了見識,提升了文明素養,受益良多。

記得學校在鼎盛時期,外鄉子弟、鐵路之弟、銅礦之弟都前來求學,學校也曾經被稱為校長的搖籃。

隨着拆鄉並鎮以及國家教育政策的調整,母校經歷了初中被裁,再恢復初中,又被裁的過程,經過這些折騰,學校元氣大傷,每聞此事,甚是心痛。08地震,學校重建,今天學校的硬件設施已大為改善。但我們知道,評價一個學校的優劣,不是看她是否有高樓大廈,是否有先進的現代教學設備等硬件設施,而是看她是否有優秀師資、良好教學質量以及培養出眾多優秀學子。

和書記以及其他村民聊到母校的時候,有些憂慮。隨着村民收入的提高,經濟條件的好轉,對子女的教育的重視,有些家庭子弟,已經不來就近的新場學校上學了,而是用腳來投票,選擇認為教學質量較高的學校上學了,哪怕需要陪讀,哪怕需要花費較多金錢。

我在想,我們新場學校如果能成為區域一流學校,每逢考試都能超過周圍的學校,甚至超過縣裏最好的學校,毫無疑問會有較多異鄉子弟前來求學,就近村的子弟也不需要異地求學,畢竟新場學校有一個很好的讀書環境,而這就需要校長您及您的眾多同事的辛勤努力。

我還在想,作為我這個從新場學校走出去的學生,除了發表言論,提點建議外,是否還能為母校做點什麼呢?為此我想就以下事項和您溝通一下:

1、是否可以通過支教老師這種途徑,來提高師資力量,並且不增加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負擔;

2、不知道學校成立多少年了,是否可以以舉辦一次多少週年校慶活動為契機,邀請眾校友回來一同獻策獻力?並出一本紀念冊子。費用在許可範圍裏我來籌集,不要學校花費,當然嚴格執行國家規定嚴禁大操大辦;

3、是否可以設立一個獎學金,金額不在多少,在於對優秀老師和學生的激勵。每年3-5千之內我可以考慮籌集。有點少,可以盡點微薄之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以上想法,不盡成熟。總之,有想法了,有行動了,才會有結果,未來結果可能不一定符合期望。

“學校是鄉村的中心,而教師則是學校和鄉村的靈魂,鄉村教育對啟迪民智必不可少”,這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一些有識之士的看法。我認為今天仍有現實意義。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民族、包括一個人在競爭中能否優先勝出,獨佔熬頭,説到底是教育的競爭。就新場學校來説,正是有一大批老師長期的無私的奉獻,我們鄉、村才有今天在國家各個戰線上工作的合格勞動者。

衷心的希望母校在您的領導下越辦越好!

祝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闔家幸福!

xxx

  20xx年xx月xx日

與麻雀為鄰議論文2

樓下儲藏雜物的小房頂上,有一窩麻雀。幾塊磚交錯的空間下,麻雀一家其樂融融的生活着。小房在小區的一角,正對我家的窗户,除了幾家住户,鮮有人去,麻雀可能看中了這兒的安靜,大大方方的在這不算太安全的地方過起了日子。

去年秋季發現它們的時候,麻雀一家定居可能很久了,能隱隱約約聽到小麻雀的叫聲。冬去春來,小麻雀們已經長成了青年,叫聲清脆的在小房子頂上飛來飛去。冬天的時候,一次和兒子趴在陽台上看麻雀,“兩隻、三隻、四隻,一共有四隻,爸爸。”兒子數着像發現了什麼稀罕物似的,高興的喊。“哪兩隻是爸爸媽媽呢?”兒子好奇的問。這個問題難住了我,我想了想説:“顏色深的那兩隻吧。”兒子若有所思的仔細觀察,“是這隻和那隻?”他自問又像問我,一會兒又改變了注意,説另外兩隻是。我看着兒子認真的樣子,忍不住笑了。

閒暇的時候,喜歡捧本書坐在陽台上靜靜地看。眼睛累了,就望望窗外。與麻雀一家並不總是遇見,大多數時候它們不在窩裏,或許是出去找食吃,或許是與夥伴們一起飛着遊玩兒去了。它們的世界和視野一定比我大的多,從陽台上望向窗外,不及五十米就有樓房遮擋住了視線,而麻雀飛起來十秒鐘的工夫都不到,就消失在視野之外。

每天清晨,醒來的第一眼就能聽到麻雀嘰嘰喳喳的叫聲,在睡意朦朧和清醒之間,麻雀的叫聲總是給人一種新鮮的感覺,忍不住爬起來跑到陽台上看它們一眼。麻雀一家的生活很有規律,晚上早早的就睡了,早上早早就起了。清晨對它們來講也是新的開始,它們心情大好的飛到陽台的護欄上,大聲的叫着,嘰嘰喳喳的追逐着、嬉戲着。

去年冬天的一個星期天,我和兒子在陽台外面的護欄上放了一個小木盒,裏面放上小米,麻雀一家發現後,先是一隻小心翼翼的飛過來,試着吃幾粒,然後就驚慌失措的飛回去了,接着兩隻,三隻,最後一家都飛過來,旁若無人的大吃起來。有隻麻雀甚至發現兒子在看,也沒有驚慌,竟然好奇的蹦過來,隔着玻璃往裏看。兒子倒是有些驚慌,生怕被發現麻雀會飛走。每個星期天是喂小麻雀的日子,兒子鄭重的在日記本上記了下來。

與麻雀相伴的日子裏,就這樣平平談談的過着,有時候獨自享受着麻雀一家給我帶來的`小快樂,心情總是很快意。城市生活隔離了與生命和自然的接觸,在兒時的記憶裏,屋檐下有麻雀,堂屋裏有燕窩,院子的樹上有灰喜鵲,田野裏有鵪鶉和野雞,還有許許多多叫不上名的小鳥。而如今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中,那些自然的生命已經毫無蹤影,只留下小小的麻雀偶爾飛過城市灰色的天空。想到兒子能夠在童年的時候,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麻雀,心中感到很欣慰。

在人類克服自然的過程中,也失去了許許多多曾經伴隨人類共同前行的生物。而這小麻雀卻頑強的留了下來。它們一定習慣了那些焦躁的汽車喇叭聲,樓房陽台外家家户户抽油煙機的轟鳴聲……我在看它們,或者羨慕它們自由自在的時候,它們會不會羨慕我?隔着玻璃窗,側着小腦袋往裏看的時候,它們在想什麼?

今年春節過後,新房裝修好了,全家高高興興的搬家了。與麻雀為鄰的日子就這樣一去不復返。麻雀一家還在小房頂上,過着自己快樂的日子。從新房的陽台往下看,是一個傢俱商場,屋頂醜陋斑駁,偶爾會有麻雀飛過來落在上面,心情激動的想是不是麻雀在這屋頂上做窩了?可不一會兒麻雀就飛走了。

麻雀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一定與我一樣,會發現好多快樂的事情,每個星期天陽台上的小米粒,是不是麻雀快樂的理由?快樂是心的感受,只要你善於發現,生活總是處處充滿了有趣和生動的色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yilunwen/47zde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