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敍事作文 >

描寫母親的作文(3篇)

描寫母親的作文(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描寫母親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描寫母親的作文(3篇)

描寫母親的作文1

自打去到廣東工作後,已經有好些年沒有去祭拜我那可親可愛的外婆了。前年回家工作後,就一直想要去祭拜外婆,卻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去年清明,原本是安排好了去祭拜外婆的,卻又因為下暴雨,而沒能去祭拜外婆。今年,終於如願以償地去祭拜了我思思念唸的外婆,也算是了卻了自己的一樁心事,説起來應該是開心的,可祭拜完外婆後,回到家裏,往事一幕幕,有如放電影時的回放鏡頭一樣,浮現在我眼前,往事歷歷在目,外婆的音容笑貌還是那麼清晰、慈祥。

自打外婆去世後,今天好像是第三次去外婆的墓地看外婆。一路上,和老公聊着我們小時候在外婆那裏的事,聊着有關於外婆的事。記憶的閘門竟在那一瞬間,隨着思緒,飄飛到遠去的時光隧道。外婆家門前的那顆葡萄樹,電影院舞台上大舅那字正腔圓的京劇唱腔、小舅家舊閣樓上的小枱燈,還有小河裏那些憨憨、笨笨的粘石魚……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熟悉,讓人忍不住嘴角上揚。

在我心裏,無論多麼貴而甜的葡萄都遠不如外婆給的葡萄那麼甜,那麼好吃。每年夏天,我們一到外婆家,外婆就立馬樂顛顛的端一張高凳子,踩在池塘裏的葡萄架下,摘葡萄給我們吃。外婆家的葡萄樹,那可是我們這些小孩子每年的念想和期盼。儘管,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那顆葡萄樹也早已經沒有了,而葡萄樹所處的地方也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但是,那一架綠綠的葡萄樹,那一串串誘人的葡萄,那一口讓我們望而卻步的池塘,都深深地刻印在我們的腦海,根深蒂固。直到現在,每次去小舅家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往當年葡萄樹所處的地方張望、回想,葡萄樹一直活在我們的眼裏、心裏。連同外婆為了能讓我們有葡萄吃,每天都不辭辛勞、寸步不離地看守葡萄的那份深沉的愛,久久地盤據在我們的心頭,永遠都無法散去。

外公在外婆很年輕的時候,就離開了外婆,外婆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三兒兩女,不僅要當媽又要當爹,還要獨自面對來自族人和他人的欺凌。所以,外婆不得不讓自己堅強得比一個男人還要男人,生活,讓外婆變得很強大,強大到村裏的男人都不敢欺負她,甚至説敬佩她。外婆那種不服輸的個性和遇事不退縮的精神,令那些男人們都自歎不如。她不僅做事幹淨利索,而且很會規劃生活,一個女人,獨自帶着五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能把日子過得比一般的人家還要好,那得多麼的不容易呀!

就在外婆剛剛把自己家的日子經營得有聲有色、不愁温飽的時候,本家的哥嫂相繼去世,留下了一對兒女,而條件最好的大哥大嫂卻不肯收留自己的親侄兒、侄女,想要把他們送給別人家,外婆跑去和本家的大哥大嫂求情,讓他們收留那一對沒有父母的孩子,可是,本家大哥卻不但不肯收留自己的親侄子、侄女,還拿話激外婆,最後,外婆不忍心將自己家的侄子、侄女送給別人,一咬牙把侄子、侄女也接回家來一同撫養。就這樣,外婆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七個孩子。想想我們現在兩個人養一對兒女,都覺得有點吃力,而外婆一個人卻養大了七個孩子,其艱辛是可想而知的。

外婆沒有上過學,也不識字,甚至連錢都不會認。一説到這事,外婆就會恨恨地抱怨,老封建思想害人匪淺。外婆娘家的家境本來是很不錯的,但是,由於老封建思想的原因,家裏卻硬是沒讓外婆讀書,外婆全憑着自己的聰明好學來為人處世。猶記得,外婆常和我們説的一句話就是“讓你投胎去做舉人,你卻聽錯了去做了個女人",那時候,總是感覺外婆這麼説很好笑,現在就會覺得,外婆那時候應該是有滿腔的抱負和無奈藏在心裏,無處發泄。或許,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諸多的無奈,我們無法左右世界的一切,只能學着讓自己去接受生活所給予我們的一切,包括無奈。我們不能總是無奈的生活着,而要學會接受無奈的事實,容忍生活中的無奈,力求能精彩地過好自己的人生!

外婆,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平凡的農村婦女,她用自己瘦削的肩膀,柔弱的身軀,平凡的母愛,獨自拉扯大了七個孩子。可是,外婆,在人生的最後,卻因為不堪生活的無奈而選擇了輕生。在孩子嗷嗷待脯的困難時期,外婆以自己瘦弱的脊背,柔弱的雙肩,為七個孩子撐起一片晴空。然而,到了兒女成家立業,兒孫滿堂的時候,卻因為不想讓兒子們為難,不想讓自己的後代因為她而不愉快而選擇了輕生,這成了媽媽和我們大家心頭的一個結,也是大家人生的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小舅媽説,早知道就應該在感覺她不對勁的時候及時去看看她,媽媽説,早知道就應該堅持把外婆留在我們家,不讓她回去……但是,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直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天我送外婆回家的時候,外婆一路上都在一步三回頭的和媽媽説:“過兩、三天,等大孫女回學校後,我又來你這裏,到時候,我們孃兒倆再一起做水牛花粑粑吃……”

外婆回家後,媽媽還在準備糯米,準備等幾天外婆來的時候一起做粑粑吃,但是,卻等來了外婆去世的噩耗。直到現在,我依然清楚的記得,送外婆回家的時候,外婆一路上都健步如飛,就連我這個十七、八歲的妙齡少女都要快點走才能追得上她老人家。聽聞外婆過世的噩耗的那一天,我還在學校上課,自打知道外婆過世之後,我就沒辦法再給孩子們上課了,只能安排他們自己寫作業,而我卻一個人躲在房間裏,偷偷的哭,放學的時候,孩子們看着我哭得紅腫的眼睛,都嚇得話都不敢多説。好不容易,捱到放學,我立馬就去了外婆家,一路上想着外婆走了,眼淚就沒有停歇過,當踏進家門,看到外婆無聲的躺在那裏的時候,眼淚就像斷線的珠子,再也無法控制住自己,嚎啕大哭起來,心裏的那份痛,頓時席捲了自己……

寸步不離的守了外婆整整三天,三天裏,我沒有端過碗。很怕死人的我,在外婆的棺木前也沒有一丁點的害怕,有的只是滿滿的難過與悲傷,還好那時還有大姑在照應着我,我就像個孩子一樣,一遍遍的反覆的問着大姑:“外婆是不是不要我們了?我們是不是再也見不到外婆了?”想起這些,禁不住淚水漣漣,那時,還有大姑在照應着我,而現在,大姑也已經歸去了……

窗外,細雨紛飛;屋內,我淚雨滂沱。思親人,念親人,然而,親人們卻再也聽不見我的呼喚,看不見我的悲慼。遠在天國的親人們,你們還好嗎?願你們在天國,永遠沒有煩惱和痛苦!永遠幸福快樂!如果有下輩子,我們還做親人;如果有下輩子,我們還要相聚!

描寫母親的作文2

温瑞塘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她哺育了兩岸温州兒女,創建了璀璨的甌越文化。朋友,讓我們行動起來吧!珍惜水資源,愛護水環境,保護母親河,建設新温州!

温瑞塘河位於甌江以南、飛雲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內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水源主要來自瞿溪、雄溪、郭溪以及大羅山和集雲山的山澗溪流,自東晉時期由人工開鑿,經唐大和、會昌年間大規模疏浚,後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樞組織修築,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徵的重要標誌。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稱南塘河,明清稱七鋪塘河,北起鹿城區小南門躍進橋,向南流經梧埏、白象、帆遊、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關東門白巖橋,全長33.85公里,正常水位時河面一般寬度為50米,最寬處200多米,最窄處僅13米。温瑞塘河縱橫交錯的水系河道,對我市的防洪、排澇、供水、航運、灌溉、景觀及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温瑞平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稱為“母親河”。

某年某月某日,某一環保調查小組針對温瑞塘河環保問題進行問卷調查,而調查結果卻令人十分意想不到:温瑞塘河周圍居民對於温瑞塘河污染情況持無所謂態度者佔43.75% ;持只顧發展不顧污染態度者佔25%;覺得誰污染誰治理者佔25%;認為自己環保意識者強佔6.25%。通過查閲資料,我瞭解到:水污源的來源主要是未加工的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廢水。未經處理的城市生活污水、造紙污水、農業污水及都市垃圾。死亡有機質能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氣,危及魚類的生存;還能導致水中缺氧,致使需要氧氣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這些需要氧氣的微生物能夠分解有機質,維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淨化能力。它們死亡的後果是:河流和溪流發黑、變臭,毒素積累,傷害人畜。

聽大人們説,在他們小的時候,家鄉的河水很清澈,河裏有青青的水草,頑皮的游魚,像一幅透明的畫。可是20多年過後呢?“美麗”的“裝飾品”囂張地徘徊在温瑞塘河上,伸着懶腰,伴隨着風做着早操,多“美”呀!這些裝飾品真是份“不可多得”的禮物,引得無數廠主將它贈送給温瑞塘河母親;裝飾品是個“不可多得”的好老師,使得周圍居民忍不住發瘋似地想收納它為自己的掌門人;裝飾品是塊“不可多得”的磁鐵,使得人們的黑暗心靈也不得不被它牢牢吸引住。嗚嗚嗚,我們善良的温瑞塘河始終寬容人們的.一切罪過,然而就是這些罪過造就瞭如今如此“美麗”、五彩斑斕的温瑞塘河。

温瑞塘河是温州人民的母親河、温州城市的血脈。智者樂水,更要愛水。保護母親河,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之源。可是曾幾何時,我們因城市的經濟發展而忽視了她的存在,水體污染、垃圾入河、河牀淤積、填佔河道,讓千百年來哺育我們的母親河傷痕累累、滿目瘡痍。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力所能及地參與到整治和保護母親河的隊伍中來,早日還原母親河靚麗的風采!

在此,我提幾點建議:1、要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環保法律意識,樹立環保與經濟、社會統一協調發展的新觀念,努力推進《水污染防治法》的實施;2、工業結構的選擇與合理佈局要放在首位,在工業發展的初始階段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對所產生的污染物質進行分散加集中的控制,作文素材《關於母親河的作文》。減少生活垃圾在河道中的排放,在河道附近,尤其在居民密集區,應多設幾個“垃圾箱”;3、環保主管部門應該加大檢查監督力度,杜絕各類水污染的現象發生,對違反規定的企業或個人,加大處罰力度,把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實處;4、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搞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保障公眾的健康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對破壞水環境的行為進行監督。

落日泛舟循橘浦,輕霞入路是桃源。我們堅信,只要全市上下按照“依法治河、科學治河、全民治河”的要求,標本兼治、建管並重,全民動手參與塘河整治,切實承擔起治理塘河、保護塘河、建設塘河的歷史責任,我們就一定能早日重塑江南水鄉風韻,讓清波盪漾母親河,把塘河建設成為生態之河、人文之河、宜居之河,使之真正成為温州獨特而響亮的城市品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很久很久以前,你的濤聲就在在我的耳畔徘徊;很久很久以前,就在祖國的懷抱中尋找你的身影;如今你依舊是那麼秀麗:河面依然平靜,河水依然洶湧。水中的氣勢依然雄渾;兩岸的青山為綠色林木的覆蓋而鮮活,透着些許的神祕,空中傳來鳥兒的鳴叫,水面漂來輕柔的歌聲。船在水中行,人在畫中游,不知不覺中,“輕舟已過萬重山”。身後留下的是山之詩、水之詩、林之詩、鳥之詩。

聽,黃河的柔和……

水壩放水氣勢很雄偉但更顯得平靜。帶着金黃,繞着兩旁的大山。唱起了生命的壯歌。此時,下游的河流已變成了脱韁的野馬--到處亂闖。那情景可真雄偉、壯觀呀!不一會兒,黃河便平靜了下來。海風輕輕拂過面頰,帶着淡淡的鹹味,清新而又涼爽。一層層的波浪在清爽的海風伴奏下,輕輕地哼起了它的《小夜曲》。

許久沉寂在黃河的平靜之中,未必黃河也顯得太平靜了,但平靜之中仍然有着“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宏偉氣質。夕陽西下時,便會想起王維《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麗景象……我不知道那些古人或者學者為什麼有那麼有那麼多的感慨,或是描寫黃河的詩句,我沒有什麼精美的語言去讚美黃河,只有對它的崇拜和敬仰……

聽,黃河的磅礴……

午夜的夢中,黃河的影子牽引着我,漫步在黃河的故道邊,聽着那日夜不停的咆哮聲。順着時間的經線追尋着,追尋着濤聲的來源。聞着洶湧的浪濤,來到黃河的瀑布前,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水簾,讓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洶湧的黃河浪,擊打着“天堂的鐘聲”午夜即將過去,來臨的是黃河的黎明,更是黃河輝煌的明天。

黃河,它浩浩蕩蕩、滾滾滔滔、天水相接、萬里奔騰;它衝破山谷、橫貫中國、映着日月、載着輪帆;有時平靜温柔,有時如怒如吼。彷佛每一朵浪花都要告訴人們,在這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有着許許多多可歌可泣、可歌可讚的故事。它蜿蜒曲折,但終究朝東奔流,傾注入海……

聽,黃河的歌聲……

描寫母親的作文3

母親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好女人,温柔,善良,美麗,兼有一手好廚藝,好女紅。按説母親這樣的女人是應該過上好生活的。可是不然,母親命苦,“紅顏薄命”彷彿就是寫給母親的咒語。母親不滿週歲時外婆就病歿了,沒有奶吃,成天病秧秧的,差點養不活。好不容易長大,出落得花兒一樣,人們都説外公這下可熬出頭了。因為出嫁前的母親已經是方圓幾十裏有名的美人。愛女心切的外公千挑萬揀後終於將十八歲的母親嫁給家境富足又是獨子的父親。但好景不長,母親嫁過來一年後,爺爺就被劃成“地主”,家裏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被沒收,一貧如洗,還要忍受那麼多的白眼、欺負……受了刺激的父親脾氣變得異常暴躁,所有的怨氣都撒向柔弱無辜的母親。母親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從天堂跌到地獄。從此,母親變得沉默了。她忙完了家裏地裏的活,就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我們兄妹身上。

她想方設法改造、翻新、美化我們的舊衣服,使我們不花錢也能穿得讓別人羨慕。我至今依然記得母親用她出嫁時穿的那條花綢褲給我改作的小花褲,上面配一件小紅洋布褂子,褂子上還有母親精心繡上的牡丹。我穿着這樣一身行頭,手裏提着一個小小的黑鐵桶走向村裏公用的水龍頭。夏日的驕陽下,我的花綢褲一走一忽閃,頭上彆着的黃緞子花一步一顫,耀花了一巷人的眼睛,激起了一連串驚歎。幾個看熱鬧的壞小子擠眉弄眼地衝我大喊:“小地主來啦!”弄得我又羞又怕,急急忙忙往家趕,全然不顧幾個嬸嬸姨姨在我後面喊:“妞妞,停一下,過來叫我們瞅瞅。哎吆,白菜心(她們給母親起的外號,因為母親怎麼曬也曬不黑)把她的寶貝女子打扮得跟朵花一樣!”其實,以今天的審美標準來看,我那身裝扮,哪像什麼小地主,倒像地主家的小丫頭!

母親還調着花樣給我們做好吃的,蒸紅薯面花捲,烤饃條,煮黃豆,炒豌豆,温柿子,讓我們不再眼饞別人手裏的糖果。晚上有空的時候,她還給我們畫畫,雖然會畫的娃娃不多,而且多是女娃,但我們依然看不夠。可以説,我們兄妹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幾乎構成了母親的整個世界。

但母親慣我們吃,慣我們喝,慣我們穿,絕不慣我們學壞。記得我剛上幼兒園時,偷偷拿了同桌一塊彩色橡皮。哥哥發現了,大呼小叫地向母親告狀。母親立即從廚房裏走出來,板着臉把我拉到一邊,説:“人家的東西再好也不能拿。你沒有橡皮,叫你爸給你買。小小的,可不敢學下這壞毛病。今個就把橡皮給人家,聽見沒有?”看着母親瞪得溜圓的眼睛,我趕緊點點頭。可是到了學校,我手裏攥着那塊可愛的橡皮又捨不得了。我自作聰明地想:這幾天地裏活正忙,媽也許顧不上問我,説不定早忘了。沒想到那天晚上,我已經鑽進了被窩,母親一掀門簾走了進來,趴在炕頭問我:“橡皮給人家了嗎?”看着母親貼得近近的臉,我吱吱唔唔不知説了些什麼。“你怎麼還不給人家?”母親的聲音忽然提高了,手“噌”地伸進被窩,擰住我腿上一塊肉,我立馬失聲哭喊起來。爺爺走進來,生氣地説:“幹啥呢?娃都睡下了!明個不能給?”説着就要拉開母親。母親怒衝衝一甩手:“我説娃你別管!”接着轉頭問我:“你記住了沒有?”手依然擰着我的肉不放。我除了點頭什麼話也不能説。第二天一早,我來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塊給我帶來災難的彩色橡皮偷偷放進同桌的抽屜裏,揉着腿上那塊依然作疼的肉,心裏再也不覺得那塊橡皮有多麼好看。同時也以鮮明的疼痛記住了母親那句話“人家的東西再好也不能拿。”從那以後,母親再也沒有擰過我,我也沒有再拿過別人任何一件東西。

母親雖然很少串門,但對於上門求助的人家,不管關係遠近,她總是有求必應,只怕怠慢了誰。那一如既往的善良寬容,好像從來沒有被生活傷害過。母親總説:“人家能求到你門上,都是沒法啦。你再不給人家幫忙,那就是打人家的臉!”母親手巧,裁剪、縫衣服、理頭髮樣樣在行。求母親做活的嬸嬸姨姨們幾乎排成了隊。母親從不怕麻煩,而且都是白做。好幾次夜裏醒來,都看見母親打着哈欠,強忍疲倦給人家趕活。不光如此,母親還總把家裏的東西往外借,不分貴賤。家裏曾有一個全村獨一無二的烙煎餅的鏊,那麼寬大厚實的好鏊如今已經很難見到了。可我們家一年都吃不上兩次煎餅,因為那個鏊老在村裏流浪,我們也不知道它到底去了誰家。最氣人的就是還鏊。一些小氣鬼還鏊時不帶一張煎餅不説,還捨不得用油,總讓鏊沿上糊滿烤焦的麪筋,也不清洗就送過來了。我們兄妹幾個都氣得不得了,母親卻總是淡淡的説:“算了,還不是沒錢,捨不得抹油嘛。”“那他怎麼也不洗一下?”我不依不饒。“有些人天生就懶嘛。沒洗就沒洗,那能洗幾下?”母親依然心平氣和。最終,那個被我們全家視為珍寶的鏊還是借丟了。幾個常來借鏊的嬸嬸姨姨都攛掇母親讓大隊的喇叭給喊叫喊叫,再不還,乾脆就罵一通,叫那個吃煎餅的人天天爛嘴角。母親堅決不去,也不讓她們去,反反覆覆就是那句話:“為一個鏊,不值得。”最後,嬸嬸姨姨們都生了氣:“哎呀呀,怪不得人家都説你是老好人!該吃的虧你吃,不該吃的虧你也吃。咋的,吃虧還吃上癮啦?”

是的,在很多村人看來,母親活了一輩子吃了一輩子虧,實在太不划算了。可我覺得,母親並不虧,她的寬容善良不但為自己掙到了好名聲好人緣,還讓她的兒女們深受其福。——我們兄妹三個都從母親那兒學到了善良和寬容。而我三十多年的生活經驗又告訴我,善良、寬容對於個人的幸福有多麼重要。不僅如此,即使在我們小的時候,母親的寬容善良也給了我們特殊的保護。無論在外邊受了什麼傷害,我們總願意回家告訴母親,因為我們知道,母親即使幫不上我們,也不會笑話我們嬌氣、熊包,光那份深切的同情和悲哀就足以撫慰我們的憂傷。她就像是我們腳下的一條河流,她寧靜温柔,低沉舒緩,無論何時都以最謙卑最熱烈最親暱的方式迎接我們,擁抱我們,不管我們是一身榮光,還是滿臉塵土。

我常想,我們兄妹幾個都要好好活着,要上進,更要平安,就算是為了母親也要加倍愛惜自己。因為在母親眼裏,我們就是她全部的希望,甚至是她的命。況且,像母親這樣的女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能讓她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我們要讓母親永遠欣慰:善良寬容帶給她的不僅僅是虛無的好名聲,還有實實在在的幸福,那就是兒女們真心的孝順,感恩。

作家池莉曾經寫過一本書《你是一條河》,講述了一個母親“辣辣”豐富又艱辛的生活歷程。我覺得,母親雖然遠遠比不上“辣辣”能幹潑辣,但她的善良寬容也是“辣辣”望塵莫及的。“辣辣”是條河,母親也是條河,一條單純明淨隱忍沉默的河。她也是那麼匆忙辛勞,顧不上看一眼兩岸的風景,只是一心追隨她懷中的魚兒,向前,向前,不知道疲倦,也不去想遠方到底有多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ushizuowen/w08j94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