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敍事作文 >

枴杖記敍文

枴杖記敍文

相信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尤其是記敍文,記敍文是一種以記敍為主要表達方法的寫人、記事、繪景、狀物的文體。那麼記敍文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枴杖記敍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枴杖記敍文

枴杖記敍文1

一支枴杖,拄起的是一片天地。我能做你的枴杖?我能承載你的孤獨無力,為你撐起一方綠意盎然?

爺爺喜歡栽花育草——儘管他是個暴躁急性的老頭兒。似乎只有那些嫩綠的新芽,欲放的嬌小花苞,方能使他沉下心性,斂盡急躁的脾性,使他佈滿褶皺的臉頰染上柔和的笑意。他待他的兒子們可不盡如此。大概是早年喪妻,又未曾再娶的緣由。他被生活磨光了耐性,孩子們有過錯,動輒打罵。待到年老了,走不動路,他便拄一支漆木枴杖。爸爸懶惰地趴沙發上看電視,他便要走過去用枴杖狠狠地在桌子上連敲三下,不待他説,爸爸就已經逃之夭夭了。

不知是他倔強又或是父親們記恨他,家家添置了新房子,他卻仍守在養育了他的破舊小樓。每週五一去看他,還未上樓,就聽得枴杖“嗒嗒”的聲響,和他一緩一重的呼吸。“來啦。”笑紋在臉上漾開,我看清他粗糙黝黑的手裏,攥着我最愛吃的福糕,另一手是陪伴他最久的,光滑又厚重的枴杖。他待我全然不似待兒子那般,倒像是在侍弄名貴的花草。“為什麼不搬來和我們一起住?”“我還硬朗着。你爸爸一年到頭賺得了多少?我去了還不怕壓彎了他。”“不會!我們搬新家了,你也有一個房間!爸爸沒事的……”我瞥見了他那歷經歲月洗刷,仍未殆滅的枴杖,“他就像枴杖一樣,壓不彎的!”他沒接話,又狠勁塞給我一大把糖。

時光燃盡了他的生命,他躺在他睡了一輩子的牀上,安然離去。他不曾享福的一生,仿若一支枴杖,生生拉扯大孩子,撐起他們的一片天,盡力讓他們依仗着他再多前行幾步,奈何被歲月蝕盡了筆挺的腰桿。他撐着所有人,誰來做他的依靠?

我只是怨恨,怨恨我還未成長為參天大樹,還未能撐起他,做他的枴杖,他便這樣離開了。只求來世,能握住他粗糲的手,做他最有力的後盾,支撐他走過漫長的路。

枴杖記敍文2

“枴杖”在字典裏的釋義為“走路時拄着的棍子,手拿的一頭多是彎的”。它給有需之人必要的依靠。可是,當它成為無需之人過分的依賴,便成了一種慢性毒藥,一步步侵蝕人的身體。

我也是偶然得知爺爺的八十大壽臨近。也許是因為距離太近,過去與爺爺低頭不見抬頭見,我總不以為然。也許是因為距離變得遙遠,我至今都沒有與爺爺通過話,突然生了感觸,體會到與爺爺之間親情的可貴,更加思念起爺爺來。我想,他一定還捨不得放下枴杖,獨立行走。

將時間的鐘倒撥回幾年前。某天,爺爺在鄉下幹活。突然感到頭昏目眩,一時間分不清天南地北,好久才晃過神來。接下來幾天皆出現如此狀況。他心裏一陣恐慌,心想莫不是患了什麼重疾?去了醫院檢查,結果出來,只是血壓稍稍有點偏低。但是爺爺怕摔,自己備了根棍子做成枴杖。自此枴杖再沒離過爺爺的手。也是自此枴杖妨礙了爺爺的手腳。

因為依靠上了枴杖,爺爺乾的農活越來越少。以前每次回來家,我總會將大把的時間花在與兔子、山羊的玩耍上。可是不久就聽到不好的消息:那些可愛的動物們就要被一個個“處理”掉,待我再次回老家,它們早已移了新家。一切只是因為爺爺的腿腳“不靈便”。

那時爺爺的血壓早已恢復正常,我們勸爺爺放下枴杖,不要讓它限制了手腳。他總會説:“我老了,身體大不如從前了,這不才拄着枴杖呢!”。我並不把它當作一句玩笑,反而成為一份擔憂。

不久,這份擔憂成為現實。

因為依靠着枴杖存在諸多不便,爺爺乾脆減少了自己的活動,除了在家中走走,外面世界的大好光明爺爺也難得去理睬了。當他再次來到縣城,卻好像一下子變得蒼老,像嚴重營養不良的病人。皮肉再也掩蓋不住骨頭,它們想方設法要向外界張揚它們的姿態,滿頭白髮毫不示弱,驕傲的替換、生長。唯一不變的只有那根枴杖。爺爺竟不知,正是枴杖在催化着一切的改變。

後來,我們終是把爺爺接來了縣城和我們一起居住。奶奶和外婆早早的去世,註定我一出生只能由兩張黑白的寸照偶爾念念。更多的只有將思戀寄託在爺爺和外公身上。外公卻常事農活,也沒少過病痛。在我來長沙的前不久,外公生病住院,某天深夜他竟從醫院獨自走回了鄉下,並在凌晨走回到醫院,話説都把我們急壞了。來回可有六七公里啊,問及,外公只是笑笑説:“在醫院帶着太悶,就想出去走走。”我油然生出了敬意。隨即又想到爺爺,想到爺爺早早的就已拄起了枴杖……她的身體卻在一天天迅速地衰弱,好似時間總走在我們前面。

爺爺!馬上就是你八十大壽,等熬過又一次高考,假期我每天多陪你走上幾程路,多陪你聊聊天。我們也本該如此,偶爾幾句玩笑,滿屋的空氣都變成我們的歡聲笑語。只願你能放下枴杖,放下那不安全的依靠。可是我知道這也只能算是願望了。只願你能健健康康。

枴杖記敍文3

世間枴杖樣式各不相同,高矮不一,但總覺得用途卻大致統一:為受傷的,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一個支持點,幫助着他們前行。

受傷的人需要一根枴杖並以此行進,而之於更多的人來説,心靈上也需要一根枴杖在心靈之路上來引導前行。

人生路上彷徨失措、迷失方向的人們興許會嘲笑一些身體上受傷的人們狼狽不堪的蹣跚而行,卻孰不知自己心靈上對一根枴杖的迫切需求。

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並沒有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熟練的英語解釋自己是碰巧路過,就想貿然一試。總經理覺得很新鮮,便應了他的請求,結果年輕人表現很糟糕。總經理説:“等你準備好再來吧。”一週後,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大門,卻是相同的結果,但比起第一次,卻表現好得多。就這樣,青年5次踏進微軟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併成為重點培養對象。我們的人生旅途上也許沼澤遍佈荊棘叢生,也許是山重水複卻不見柳暗花明後的自暴自棄,也許我們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長時間才能看到光明,也許我們虔誠的信念會被時序的塵霧遮住方向,無法自由翱翔……此時的我們,將可望一根枴杖的出現並緊緊依靠它,有了它你便會重新堅定起自己的信念,擁有勇者的氣魄,。儘管並不輕鬆,但終可以到達夢想的彼岸。

福耀集團的董事長曹德旺在獲得安永全球企業家獎後泣不成聲。他為自己年少時因家境過於貧窮一日兩餐而哭泣,為自己起早貪黑與果農周旋卻只能得兩元錢的時代而哭。這是個已經邁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創業時每天只睡六個小時,無限度的對體力腦力進行透支,他曾無數次想過放棄,但最終倚靠着內心那根枴杖,帶着汗與淚的執着前行,並最終獲得了成功。

萊辛説過,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徘徊的人走的快。拄拐而行,不在乎走得有多慢,而是你首先要有那一根枴杖,並倚仗它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史鐵生縱使身患多種疾病,卻也堅持用文字教育後人;沈從文在放棄文學之後,卻選擇了考古學,並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與身體受傷需要拄拐的人相比,心靈上的枴杖顯得更為重要。

枴杖記敍文4

枴杖,支撐,支撐了人,支撐了家,支撐了國。

人生的路上充滿這形形色色的精神,這些精神就是枴杖,它們支撐了整個世界。

人需要“毅力”的枴杖“歲寒,然後之松柏後凋也”要達到較高的修養,就要經過艱苦的磨練和鍛鍊。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以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要完成一個偉大的目標,必定是腳踏實地地通過毅力慢慢實現的。在一場事故中,他雙手殘疾,沒有雙手人還怎麼能成就一番大事業。但他並沒有放棄,他用腳在鋼琴上彈出不一樣的樂章,成為了上維也納的金色大廳的一名國人,他就是劉偉,感到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用他頑強的毅力戰勝了會陪伴他一生的噩夢,他用不一樣的方式綻放了人生之花。

力”枴杖支撐了人。

要“寬容”的枴杖。人與人交流會有各種摩擦,能寬之就寬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汪洋恣意的大海,因為有了不擇細流,不拒大河的胸懷,才有如是壯觀。清時,張、葉兩家大户因院牆發生糾紛,張家派人寄信給遠在外地的張英。張英回了信,信中説道:“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遂退讓三尺地。葉家很受感動,也令人退三尺。這也就是後人所知的“六尺巷”唐太宗李世民能創造“貞觀之治”的輝煌與他重用人才,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密不可分。魏徵曾鼓動李建成殺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奪取政權後非但沒有殺掉他,反而重用他,並稱他為自己的“銅鏡”試問,張英,李世民若沒有寬宏大量,張葉兩家從此成為仇人,李世民也不能聽到如此肺腑之言。正因有了“寬容”這個枴杖,他們讓人生更加平坦。

“寬容”枴杖支撐了人。

人需要“責任”的枴杖。英國王子查爾斯曾經説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這就是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對自己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沒有誰不要負責任。也沒有誰能夠逃脱責任。能夠承擔責任的人,他會實現人生。有了“責任”的枴杖,就是他人生要揹負的東西。

“責任”枴杖支撐了人。

隨着世間流逝,我們也會需要拐杖去走過人生。但是,“精神”的枴杖一直在我們的心中,它支撐着我們去超越自我,去實現人生,去綻放屬於我們的驕傲之花

去擁有精神的枴杖!

枴杖記敍文5

每個人都是登山者,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便註定要用一生的時光來攀登那座叫人生的山峯。登山並非易事,那是體力的付出。登山途中,我們抬頭仰望或是轉頭回望,不難發現有很多人喘着氣停坐在石階邊,這時作為同路人的我們可以將手中的枴杖遞給他們,輕輕的問候一聲。

遞一根枴杖給他人,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

沒有誰能一直保持如火的激情、無盡的活力,尤其是面對登山這樣一件會讓你精疲力竭的難事。將自己的枴杖遞給他人,你送去的不只是一個工具,更多的是鼓勵與支持,對他人處在艱難困境中的理解、同情與幫助,你遞去的枴杖會讓即將到達山頂卻因體力不支的人為之一振,咬緊牙關,衝向只有幾步之遙的山巔;你遞去的枴杖會讓步履維艱、對登上頂峯毫無信心的人信心大增,最終邁着堅定而沉穩的步伐叩響通往山頂的大門,一覽山下的風采。

不要以為將枴杖遞給別人就意味着失去,所有的給予者都是得到者,你遞給別人枴杖,傳遞的是愛心與幫助,收穫的將是感恩與回報。

當你將手中的枴杖遞給別人時,你是否注意到了他們疲倦的面孔卻分明帶着笑意,你是否與他們都因找到能安慰自己一路奔波辛勞的人而倍感幸運,你是否覺得當你將枴杖遞給了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從此你們互相鼓勵,彼此扶持,最終登上山峯,極目遠眺,暢談人生理想,這也是一種可望而不可求的緣份。

也許某一天,你疲憊了,想放棄了,這時,一位好心人遞給你一根刻有你的名字的枴杖,你會發現,你幫助別人時早已種下了愛心的種子,現在,它已枝繁葉茂,欣欣向榮,將那顆最甜的果實奉獻給了你,你得到了加倍的鼓勵與幫助。

讓我們都帶着那根刻有愛心的枴杖在人生旅途中行走,在別人需要時遞給他。

枴杖記敍文6

①這些年,我出遠門最喜歡給母親買的禮物就是枴杖,竹的、木的、鋁合金的,已經有好幾根。可母親最喜歡用的,還是大哥從山上精挑細選砍回家,精心打磨過的那根枴杖。

②母親收藏着那些枴杖,每當村裏有老人來串門時,便一一拿出來炫耀:“這是我家小兒子坐飛機買回來的。”那些老人就會當着母親的面,誇我有孝心。

③母親是個苦命的女人,七大八小生了一窩孩子。可惜,在那缺乏營養的年代,只拉扯大我們兄弟姊妹六個,其中一個就是我。

④“小尾巴”的我九歲那年,頭上的哥哥、姐姐已長大成人,娶的娶、嫁的嫁,女的出了窩,男的也想出巢。分家時,留給母親養老的財產是一個老房子。按契約,房子由大哥使用,母親由大哥贍養。就我沒成葫蘆沒成瓢的,還需要母親繼續餵養。母親便和大哥、大嫂分開過日子。我如一隻小雞,依賴着母親,在母親呵護的翅膀下刨食成長。母親彷彿就是我頭頂上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泥濘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枴杖。而長子為父的大哥,不僅承擔了贍養母親的責任,還配合母親供我讀書,讓我畢業後,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⑤後來,出門離家在城裏築巢的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樣,結婚成家。令我欣慰的是,六十多歲的母親,為了了卻最後一個心願,也“農轉非”,進城來幫我帶孩子。

⑥女兒上完幼兒園讀小學後,母親常唸叨:“樹長萬丈,葉落歸根,我該回去了。”聽説母親要走,在母親手掌心裏長大的女兒不同意,母親只好留下來,繼續幫我們買菜、煮飯、照顧孩子。

⑦可從農村來的母親,不會像城裏的老人們一樣,無事時,去唱歌、跳舞、練太極拳。母親活動量越來越小,身體不斷髮胖,經常頭暈心慌,我帶她去醫院檢查,才知患了高血壓。醫生再三囑咐,不僅要天天吃藥,更要防止跌倒。

⑧意外的事還是發生了。那天清晨,早起的母親跟往常一樣,為我們煮好早點,和上學的女兒一起出門買菜去了。在菜市場彎着腰買菜的母親站起來時,突然覺得一陣天旋地轉,身體支撐不住,倒在了地上。等我趕到,母親已不省人事。

⑨母親第一次住進了醫院。接下來的日子,我雖然每天都去幾次醫院,看望母親,但日夜陪護神志不清的母親,幫母親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給母親喂水、喂藥、餵飯的事,幾乎全由任勞任怨的大哥包攬。直到住了二十多天,漸漸恢復的母親像個孩子咿呀學語,僅能下牀挪步。迫於殘酷的現實,我竟然狠心地把母親送回了老家。此時的母親已經半身不遂,生活起居,仍然需要大哥服侍。

⑩近幾年來,在大哥的悉心照料下,母親已經能扶着牀頭、牆壁挪移,還能自己拄着枴杖搖搖晃晃走動了。可我每次回老家,吃飯時,行走不便的母親卻不願上桌,自愧不如地説:“我嘴歪眼斜、沒牙沒齒的,羞死人呢!”幾經大哥和我勸説,母親才被扶上桌。只見大哥拿來一塊大嫂縫製的圍嘴(巾),套掛在母親胸前,又拿來調羹,教小孩子一樣,給母親盛飯、夾菜。一頓飯吃完,由於手和嘴不聽指揮,母親胸前漏了很多湯水,地上灑落了很多飯菜,引來雞、貓、狗爭鬥搶吃。我不忍目睹,不禁默然流淚。

?母親要上廁所,我過去扶母親,母親總是拒絕,偏要大哥扶。只見大哥走過來,彎下腰,把肩膀喂進母親的腋下,慢慢撐起母親,攙扶着走向廁所。此刻,我終於明白,誰才是母親最貼心的枴杖。_________

(原文有刪改)

1.從記敍的順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 。

2.與母親有關的事情,都給作者帶來強烈的內心感受。閲讀文章④—⑩段,填寫下面的表格。

與母親有關的事情

帶給作者內心的感受

母親撫養我長大

欣慰

母親生病住院

心痛

3.文章最後一段畫線句對大哥的描寫生動而感人,請簡要賞析。

4.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標題“母親的枴杖”的理解,並據此説説你的感悟。(不超過150字)

參考答案:

1. 倒敍

2.①依戀②母親進城幫“我”帶孩子。

③自責(愧疚)④母親吃飯漏灑湯水、飯菜。

3.參考答案示例:運用“彎”、“喂”、“撐”這些細小的動作描寫,生動地寫出了大哥攙扶母親時小心翼翼、盡心呵護的情狀,表現了大哥對母親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

4.參考答案示例:“枴杖”既指母親手上用的枴杖,還指大哥本人。大哥配合母親撫養我,大哥對生病的母親精心服侍。我們不難看出,大哥是母親生活上的依靠,大哥更是母親精神上的依賴。由此我們悟到,在父母年老之後,我們不僅要給予他們物質上的照顧,更要關注他們精神上的需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ushizuowen/vyp9v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