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敍事作文 >

有關年味的高考作文

有關年味的高考作文

過年的時候怎麼可以缺少了年味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閲讀有關年味的高考作文,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有關年味的高考作文

有關年味的高考作文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繪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的熱鬧場面。

除夕之夜放禮炮這似乎是一種不會被人忘卻的傳統。從我記事之日起就對每年除夕凌晨12點的炮聲記憶深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這一時間點裏每家都會放開門炮辭舊迎新,在新年裏討個好彩頭,你能想象上百花炮聲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種光亮,那種聲響,怎一個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這麼晚,相信這震耳欲聾的炮聲還是會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爺爺、伯伯、爸爸都會準時從被窩中爬起來放禮炮,對他們而言,這已是保持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習慣了。他們不需要鬧鐘,卻總是那麼準點,或許是他們的心靈感知新年的氣息比我們更早更準吧!

我一直認為,鄉下的年味兒比城裏要更濃些,因為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調料,純樸、感恩與真誠。城裏的路旁商店張燈結綵,這是他們對新年的期許,希望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步步高昇,但這其中不乏有些應付之意,過多花哨的裝飾只是隨了大流,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相比較而言,鄉下人家門上貼的春聯更有寓意,這些春聯並不昂貴,並不華麗,卻寄託了一家人對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説平凡之中見真情,春聯不也是如此嗎?

年味兒要與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與家人共進晚餐。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物質需求的提高,“年夜飯”人們更熱衷於去飯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説有笑,吃着現成的飯菜,吃完結賬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樂而不為呢?但在鄉下大多數人家都是在家裏吃,即使比不上飯店菜品的美味,但這是家人親手烹製的,裏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即使比不上飯店用餐的方便,但與家人一起勞動是開心的,充實的,享受的。我們吃的不是美味,是氣氛。只要一家團聚,一起吃飯,我相信,無論飯菜的豐盛與否,大家都是開心的。 =

吃完年夜飯幹什麼呢?答案當然是看春晚了!雖然現在對春晚的意見褒貶不一,但依然不減低人們對春晚的熱情,很早就開始關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終於揭開了她神祕的面紗,一家人和樂融融的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晚,説説笑笑,體味春晚帶給我們的樂趣,等待零點鐘聲的敲響。

除夕,除舊迎新。年味兒,充斥心田。希望人們可以在新年中過的更輕鬆、更舒適、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有關年味的高考作文二

二十三打土塵,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辦魚肉, 二十七洗金漆,二十八刜雞鴨,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鐤罐咵。年初一,開門就作揖,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

這是湖北的年歌,唱出了湖北整個過年的風俗。然而各地習俗有不同,我家鄉的年味,獨具一番風情韻致。

農村的年是從臘八開始的。喝完臘八粥就該殺雞宰鴨醃製臘肉了。一年到頭養了三四百斤的大肥豬也被醃製成各種臘味——臘豬蹄,臘腸,豬頭肉等。然後捎帶給遠方的親人,讓在大城市裏生活的子女也感受到一分濃濃的鄉情。

二八二九,身在異鄉的人們都披着塵土回鄉,趕在三十之前給失去的親人“送亮”——所謂送亮,即在祖先墳頭燒上寫冥幣,再放鞭,燒香,在墳頭插上一根紅燭(現在已被LED燈所代替),年輕一輩的人還要磕頭祈願,希望在新的一年裏能被祖先佑護。當夜幕降臨時,你會看到遼闊無垠的田野上,是星星點點,綿延不絕,昏惑的紅光如同天空中的星星,閃閃爍爍,只有在這時,你才會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偉大,以及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傳承的厚重。

團年飯的程序也頗為講究,菜餚擺好後,人不上桌,先盛好米飯擺好酒,在桌子下燒上一堆堆紙錢,這叫“叫祖”,讓逝去的祖先先吃,據説在這個時候,小孩子能在門的角落裏看到祖先的靈魂,雖説迷信了些,去飽含着人們對於先祖的思念,以及對於民俗的代代傳承和尊重。

飯桌上的菜餚品類豐盛,然而有幾道菜卻必不可少——臘魚,臘腸,臘肉以及魚糕。荊州人素有“無糕不成席”之稱,每年過年家家都會置些魚糕,而有手藝的人家便會自己打製。將魚肉切碎成一團無刺的肉團,再抹上些蛋黃,在籠屜裏蒸成糕狀,魚肉除刺,保留其鮮味,加上細膩的口感,輔以蛋皮的柔韌,自然成了家家桌上不可或缺的標配。另一道不得不提的菜就是豬頭肉了——這是公安特有的風俗,即將一整隻豬頭加鹽醃製,在年三十上鍋一蒸,即可入口了。豬頭上的每一塊肉都是精品,肥而不膩,嫩滑爽口,但由於是假重鹽醃製,味道極鹹,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吃不了兩三塊便認輸了,而老一輩則一隻腳架在凳子上,一手拿着菜刀,在豬頭上大塊撕扯,大汗淋漓。

三十的晚上在一陣禮炮聲中趕走“年”之後,便迎來了農曆的新一年,接連幾天的走親訪友後,年也算是過完了,聽上輩的講,他們小時候過年時還有舞獅子龍燈的表演,小孩子還可以踩竹馬,但隨着時代的發展,一些年俗也漸漸消失了,但值得慶幸的是,那紮根在泥土中的年味卻從未被時光沖淡。

我想,所謂的年味,就是團圓的味道,傳承的味道吧。

有關年味的高考作文三

這是我18歲過後過得第一個年,記憶力的張燈結綵都還殘存了那麼點。親情的温暖或許在慢慢減淡。出於環境保護和節約資源的理由,整個重慶市在20xx年歡慶之際。沒有同往日的張燈結綵和熱鬧喧騰。整個大街上儘管是大年三十也少了一絲紅色。今年的信念姑娘或許結了婚,羞得不敢再出來見人,我無比希望她不會永遠躲藏,能有從來見我們的一日,那日必定熱鬧非凡,光暈和彩色充斥佔滿整日重慶,大街小巷上必定全都是歡慶着新一年的人兒,為了一年的忙碌生活,為了展望新一年的歡慶景象。我們都將會在大年三十里站在空地上,在夜市裏(估計大年三十也不會有什麼夜市出來,畢竟是人團圓的日子)。我們會把自己雙眼閉着,共同期許我們未來美好幸福的明天。共同為自己昨日而感恩祝願。許下新一年的願望。我想,一定是充滿愛與光亮。

但我覺得年味消逝不僅如此,許多天前看過一篇文章。説中國的幸福感隨着城市的發達而減少。的確,我們如今的生活在平日裏也能得到以前不易得到的一切。原來過年才有的渴望,包括六零年代的大米飯,八零年代的小布衣,九零年後的甜蜜糖果,在平日裏,我們都能遇見都能動用我們如今很豐裕的現在去實現我們以前的渴望。金錢的富裕卻降低了我們的幸福度這不得不説是一種時代的退步。但把這歸結給進步這個東西,實在有些不大合理。進步是一件好事情,究根結底,是我們越來越浮躁的心,我們想要什麼呢,想要的很多,只是我們以前那麼渴望的東西變成常日裏隨處可見,只是由於自己缺失了一個對平凡的渴望。有人在評論裏寫了這樣一段話。平時吃鮑魚,過年也吃鮑魚。把過年的味道和風俗糟蹋的到底。過年是什麼。是隔了很多月沒見的親人朋友相互寒暄,互相關心。但是如今都變成了互相敷衍,網上的段子很搞笑。也很現實。做了一段過年時候親人的問答。當時看到這個東西的時候覺得心裏還是有些寒心的,為什麼如今的過年和人們的心變得如此。把別人的關心當做了負擔,我也承認有時候他們過於關心的話語確實挺讓我們無奈。讓人感到特別沒趣。

但是逃離別人的關心,在我們歡聚在一堂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有些不忍心,年味還是該有,親人的親切的問話還是該回,這不是關不關你事的問題,是我們對你有的最基礎的人文關懷和一種愛護而已,想了解你的最近狀況,想知道你的近期打算 想為你操操心,儘管他們確實不能改變什麼。

用心去感受過年吧,讓我們真誠的去過這麼些年。讓消逝的年味活起來。

標籤: 年味 高考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ushizuowen/drd0k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