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讀左傳的個人心得體會800字

讀左傳的個人心得體會800字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左傳的個人心得體會8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左傳的個人心得體會800字

讀左傳的個人心得體會800字1

整篇文章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所寫,沒有一句褒貶,可字裏行間所流露出的那鮮明的人物性格卻淋漓盡致,讓人讀完一遍,便有了自己的見解。

莊公自然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這是一個複雜而心計深沉的人。

莊公的心思實在教人琢磨不透。對於弟弟段不知滿足地不斷擴張自己勢力的作為,無論大臣們如何規勸,他都毫無動搖,直到最後弟弟的軍隊整裝待發,意欲將王城一舉拿下之時才反攻——這樣的做法,究竟是對弟弟的疼愛寬容,還是處心積慮?

我想,後者的可能較大。

以莊公之能,能夠早先得到段之大軍準備攻打的消息,就説明他早已在段的人手中安插了自己的心腹。他看似與世無爭,實則將段的一舉一動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他從未信任過段,又何言疼愛?

莊公利用了段的自私,任由其擴張版圖,最終與其致命一擊。若段未曾擁有過希望,那失敗則不算失敗,可眼見成功近在眼前,到頭來卻只是南柯一夢——剎那間榮華不再,由天堂直墜地獄,由一方龍頭化為倉皇逃犯,曾執掌翻覆的一片江山如今卻連容身之地都全無,對於一個視權力為畢生所求的人來説,又是何其大的打擊!

未曾擁有,便不會真正體味到其樂,然而擁有後又瞬間失去,這樣的空與痛又怎能言喻。

讀左傳的心得3

人類既無法和天地抗爭,無法同命運抗爭,也無法和自己抗爭。陰陽盛衰的交替的確是人的意志不可扭轉的。

當一個朝代達到鼎盛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即將開始走下坡路。“日中則昃。”太陽升到中天之後,就開始向西偏斜。傳統等級制度的專制,使它無法靠自身的運轉來為自身提供必的活力。它是一個封閉型的結構,原本積存起來的能量,在自身的運轉中不斷被消蝕,直至全部能量消耗殆盡,這時就該壽終正寢了。忠臣也好,義士也好,直諫也好,都如杯水車薪,挽救不了頹勢。

末世到來時,再聰明、再能幹的人都只有眼睜睜看著衰落下去。你可以把一切看得清楚透徹,可以把一切分析得頭頭是道,但就是沒有回天之力,只有做大樹倒下時四散逃命的猢猻。在這種時候,麻木遲鈍也許比敏感清醒要好得多。麻木了,就不去看,看見了也沒有反應;也不去想,腦子心靈完全處在停滯狀態,因而也就沒有了痛苦。由清醒敏感所帶來的痛苦,恐怕是最讓人難以承受的,你要思索,要探尋究竟、要仰問蒼天,而任何結果都不可能得到。再説,生性清醒敏感的人,即使想要麻木遲鈍,也做不到。真的就是“難得糊塗”啊。

改天換地的力量是來自外部。制度本身是個巨大的漩渦,是一個具有無限引力的黑洞,進入它之中的一切都將被無情地吞沒。令我們感到驚異的是,一直被人們當作是近代產物的末世感,竟會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如果説末世感也具有“現代性”的.話,那“現代性”就不應以時間遠近來衡量。

讀左傳的個人心得體會800字2

這個年輕人應該是鄭莊公的愛子了,而且還算是一個有為的年輕人.婉言謝絕了齊國送來的美女,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原因?如果是為了政治,通過這次聯姻,可以加強齊鄭之間的聯盟,那公子忽應該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更何況文姜可是有名的美女啊,可以説是財色雙收.為什麼?,

現在他又代表鄭莊公出兵幫助齊國抵禦北戎的進攻,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斬殺三百,俘虜了大良,少良兩個元帥.齊僖公一看,少年有為,又想把自己另外的女兒許配給他,他又拒絕了.

但是,齊國在論功行賞的時候,主持人魯國這個迂腐的教條主義國家,卻沒有把鄭國放在前面,惹得我們的少年英雄很不高興.

後來,四年之後,就爆發了有郎之戰.

在前面的《左傳》裏,有三處提到了這位可愛的年輕人。

“隱公三年,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 。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温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隱公七年,鄭公子忽在王所,故陳侯請妻之。鄭伯許之,乃成昏。”

“隱公八年,四月甲辰,鄭公子忽如陳逆婦媯。”

現在是恆公六年,公子忽已經成婚多年了。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謝絕了齊僖公的婚事,倒是説明了這個小夥子是個性情中人,敢愛敢恨。

在後面的歷史裏,這個人物再次出現,卻是引發了一場腥風血雨的王位爭奪戰,這個年輕人又一次做出了讓我們驚訝的事情,歷史真的不屬於這樣的年輕人。

鄭莊公這位老英雄,看來還是十分喜歡這個嫡長子的,年紀輕輕地就開始栽培他。當年鄭莊公和周王室關係緊張的時候,相互交換人質,公子忽就是人質。按照觸龍説趙太后裏的説法,這是在給公子忽積累政治資本。後來公子忽在周王室那裏和陳侯的女兒成婚,和陳國接了親家。

不過可惜的是,這個親家實力太弱,終其在春秋的歷史長河裏,永遠是陪角,連一次象樣的政治作為都沒有,隨時都寄人籬下的苟延殘喘。鄭莊公在和周王室的長葛之戰的時候,陳國迫於壓力,加入到了周聯軍的行列。可對手又是親家翁,着實讓這個陳侯為難。所以,在兩軍一交戰的時候,陳國首先潰敗,將周聯軍的左翼讓給了鄭莊公,結果周聯軍打敗,周恆王中箭受傷,險些成為鄭國的俘虜。這也算是為鄭國出了一把力吧。

讀左傳的個人心得體會800字3

在古人看來,和諧是一種美好的社會狀態。《左傳》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社會和諧的圖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嚮往的理想社會啊!

《左傳》大量描述戰爭,這是時代賦予的內容。但要精確地捕捉每次戰爭的性質、簡練地揭示雙方的特點,生動地寫出戰爭的全貌並揭示出勝敗的原因,作者如果沒有成熟的軍事思想和外交鬥爭的經驗,是不易達此境地的。故史學界有以《左傳》為三晉人最後成書的推想,一則書中記晉事最多,再則記晉國戰事又多,三則戰國法家、縱橫家多出自三晉,這方人士在軍事外交上有深厚的積澱,故在講習傳閲中予以加工潤色的可能性不無存在。其實由誰寫成無足輕重,重要的是《左傳》提供的戰略戰術思想和外交鬥爭藝術,已成為我國軍事學與外交學上的寶貴財富。

《左傳》在編纂學上首創“君子曰”一欄,以議論形式昇華史事的意義,為史家主體發表一家之言提供了園地,後世史家效仿成傳統,是我國史著中進行理論闡述的重要部分,也可視作是史書與子書結合的體現。從歷史文學角度看,其敍事井井有條,以插敍、倒敍補編年之不足,使史事因果分明。構思情節,又往往放飛想象,踵事生華,運用了虛實相生的創作手法,因此許多片段寫得膾炙人口,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 。這大概淵源於瞽朦的説唱藝術,使文學與史學取得了完滿的結合。至於其語言的運用,可謂雄健流暢,準確凝練,想來已是幾代人共同錘鍊的結晶了。劉勰所説“辭宗丘明”,我們可以再寬泛些理解,即實際上定位了《左傳》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讀左傳的個人心得體會800字4

一日晚,我在整理家中的書櫥,偶然翻到一本自己以前的語文書,一時興起,就坐在地上翻看了起來,讀到其中《左傳》的《鄭伯克段於鄢》一文,莊公,一出世即為母所惡;段,莊公之胞弟也,為其母所偏愛。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廢長立幼之意;莊公即位,段又恃母愛驕縱無忌。大臣們恐釀禍患,紛紛請除之,莊公卻處之泰然。

莊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禍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養癰成患,“多行不義,必自斃。”終於,段為莊公表面寬容的假象所矇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好,機會終於成熟了,莊公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堂堂正正地伐滅段叔而免去了來自任何一方的譴責了。莊公故意放縱其胞弟的篡權之心,併為之“創造”條件、“創造”機會(當然是設置的圈套),培養之,引導之,令其事發後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謂險毒陰深矣。

難怪有人評説,鄭莊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聯繫到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頗有感觸。某些調皮頑劣的學生,不是那麼願意聽取老師的批評,有的則視老師的苦心勸告為兒戲,更有的則乾脆頂牛,他們對老師的教誨是那麼的反感。教育者見教育不見成效,也就有喪氣、賭氣的時候:算了,讓他去。甚至想,平時裏小打小鬧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癢,不如“穿皰”徹底整治痛快。或曰,學校管不了他,將來讓社會去管他,讓法律去管他吧。君不見,不是終於也有那麼幾個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嗎?

但我竊以為“做人須當講人品,為師更應尚師德”,為師者而放棄了教育的職責,是為失德也。對於班中一些頑劣調皮的學生,儘管有時明知有些話講了也是白講,但作為一名老師,教育乃是我的職責,我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

而同學們尤其是那些經常挨老師“訓斥”的“差生”們呢,聽了這段故事,難道就不生一點新的感觸?難道還能高興於老師對自己的不管不問、或曰不敢管不敢問、或曰不願管不願問?難道還能將老師對自己的這種聽之任之作為炫耀於同伴的本領?難道還能憎恨那些敢於管教你們的師長並伺機對他們施以報復?難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師變為鄭莊公?

鄭莊公其人,學生莫愛,老師莫學。

讀左傳的心得2

千百年前那些蓬蓽生輝的大殿之中,離權力核心最近的皇子間的關係,基本上就是——爭鬥。而莊公和段這對一奶同胞的兄弟生於此,便註定了將要奔向這既定的宿命。

標籤: 心得體會 左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zkog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