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關於家庭教育心得體會三篇

關於家庭教育心得體會三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家庭教育心得體會三篇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1

今天聽了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總結一下,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在父母教育孩子方面,可以從四個方面去做:

1、身體的接觸

在0—3歲,孩子是非常渴望與父母的身體接觸的階段,這就要我們多去抱抱孩子,親親孩子,還可以玩一些身體接觸比較多的遊戲,以此來給與孩子安全感。我以前有個同事,孩子在家裏由奶奶撫養,孩子有一個髒兮兮的布娃娃,時刻都要帶着它,也不讓洗。其實這就是沒有安全感的一個表現,孩子缺少父母的愛撫,缺少安全感,需要用一個東西來填補。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0—3歲的孩子如果超過兩個星期以上離開媽媽,那就請準備好請心理醫生的錢吧。這樣的説法並非危言聳聽,0—3歲的孩子的安全感直接影響着他們以後的人生。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的“留守兒童”已達到6000萬以上,留守兒童的境況不需我多説,我只想説既然生了孩子就對她/他負責吧。

2、全身心的陪伴

現代社會由於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及生活壓力增大,使得很多女性在產假結束後,重返職場,只能在下班後及週末陪伴孩子。很多父母認為陪伴很容易,不就是在孩子旁邊待着陪着吧。他們一邊看手機,上着網刷着朋友圈,一邊對孩子説,去玩啊,去吧,去吧。這不叫陪伴,真正的陪伴是放下你的手機,全身心的陪着孩子玩玩具,講故事。孩子是最敏感的,你是在敷衍還是真心的陪伴,他們都可以感受得到。全身心的陪伴,會讓你第一時間瞭解孩子的變化,從而肯定孩子的優點,糾正孩子的缺點。

3、語言的肯定

多對孩子進行肯定,少批評。肯定並不是一味的説,你好棒啊,你真乖啊之類籠統的話。肯定孩子要具體,比如説,孩子今天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齊了,你可以這麼説,哇,今天的玩具擺放的很整齊,你這麼愛護它們,每一個玩具都很開心呢。總之不要一句真棒就完了。

同樣,在以下三個方面,父母要注意:

1、過度保護

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小區裏一羣玩耍的孩子後面總是跟着一羣緊張的大人,孩子之間搶玩具了,發生爭執了,往往剛一開始,就被大人們給拉開了。其實,小孩子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又能造成多大傷害呢?我們這種過度保護,只會讓孩子錯失和同齡人交際能力的發展。

2、過度安排

多度安排就是給孩子安排好一切,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愛好學業的選擇。我認為一方面是,父母覺得自己是過來人,以自己的人生經驗給小孩安排了自認為的生活。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將自己未實現的人生理想強加給了孩子。但是,孩子不是你,她/他雖然是你所生,卻不屬於你,請給她/他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陪伴孩子長大,參與孩子成長,過程是甜蜜又鬧心的。龍應台説,孩子,你慢慢來。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離我們遠一步,珍惜陪伴孩子的時間,慢慢地放手,看着她/他們本想自己的新生活。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2

進入小學,是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孩子的受教育過程,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方面。其中,家庭教育在其一生的成長中始終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引導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老師和家長們給予指正。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俗話説,父母是孩子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讓孩子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在家裏,孩子學習和作業的時間,我們就不會看電視、玩電腦。在其他的閒暇之餘,也儘可能和孩子一起看些書,歷史文學什麼都有,慢慢地孩子對書產生了興趣,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拓展了孩子的知識。

其次,要引導孩子對學習有個正確的態度,不能因喜好而偏科。現在,他們就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主課,不能因為孩子愛學語文就放鬆數學和英語,或是愛好數學、英語而放鬆語文。作為家長,我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如果從小對學科有了好惡,那往後的學習就會出現偏差,單科成績不好不説,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像趙藝檣,剛開始對學習英語很沒興趣,還説中國人為什麼要學外國話。針對她的這種情況,我從她想當科學家引導她:我們國家現在的科學家,你看有誰不懂外語呢?你現在不學好英語,以後怎麼看外國的科研資料,怎麼出國留學或者和國外的科學家交流?英語可是當今世界好多國家通用的語言。通過這樣的對話,使她懂得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慢慢地她對英語也不再排斥,成績也有所提高。

再有就是要善於正確引導孩子對待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事情。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老師的依戀很重,尤其是一入學就代課的老師。中途調換老師,有些孩子就不能馬上適應。記得是數學老師的調換,當時好像很多孩子都出了“狀況”。我當時對孩子説:新來的老師名叫張衡,那你知道我國東漢時期有一個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不等我説完,孩子就搶着説:那是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和我們新來的數學老師名字一摸一樣。我接過孩子的話頭對她説:那你們知道張衡老師有多大本事嗎?你們只有好好聽課,和老師相處的時間長了,才能知道呀,説不定張老師厲害的本事還多着呢。這樣,在輕鬆的氛圍中,使孩子對老師沒有了牴觸情緒,自然也就喜歡學習了。

最後,作為一名家長,要善於和孩子交朋友,多和他們溝通。對待處於貪玩時期的孩子,要有耐心,不能因為孩子沒按要求完成作業或者其他事情,就對他發火,輕則罵重則打的辦法無濟於事,只有耐心地引導,説服,讓他明白做錯事的不利後果。當然,看到孩子的缺點我們提出了批評,那孩子的優點,我們也要及時給與表揚,這樣才能使孩子不驕傲不氣餒。

以上幾點,是我粗淺的看法,望老師和家長們多提寶貴意見。因為我們有着共同的目標:希望孩子健全人格,健康成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3

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分別發揮着不同的作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知識啟蒙、心靈成長、為人處世起着獨特的作用。一個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將決定一個孩子今後成功與否。我們國家有着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優良傳統。歷史上有的家族人才輩出,究其原因,與其良好的教育家庭分不開。幾乎每個姓氏家族都有家訓。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家庭教育的典籍有:《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這些書籍的內容大多強調子女的修身、治學、為人、處世等。

我作為一名家長,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且不斷的探索教育的方法。現藉此機會談談本人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各位老師、家長們進行交流,以期拋磚引玉。

一、注重良好家庭環境和文化氛圍,為孩子的成長打好基礎。

孩子在家庭中成長,如同一棵小樹在自然界中成長。良好的自然環境對樹木的生長有利於它快速成材。同樣,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將促進孩子的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我非常重視家庭的文化氛圍的建設,注重學習型家庭的打造。

我的房子雖然面積不大,但卻有着濃濃的文化氛圍。在我的生活中,書籍是我的朋友,學習是我的習慣。只要有時間,我每天都會看書,學習,以此讓孩子受到我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是長期的一種耳濡目染和薰陶。現在我孩子喜愛閲讀,大概是受到我的影響吧。孩子為什麼會受影響呢?我想,這與從眾心理有關。對於一種現象,孩子最初是效仿,繼而會形成一種習慣。特別是長期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他能不受你的影響嗎?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作為家長在各方面要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這既是家長的責任,更是孩子的希望與未來!這應當成為一個定律:負責的家長必定會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家長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質,每一種潛質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要素。每個家長的身上都有孩子學習的優點,這個優點就是你的潛質。我們應當將這些優點變成孩子成長的太陽、空氣、水分、土壤、養料去潤澤、滋養孩子的心靈。

我愛好中國傳統文化,如篆刻、書法、國畫、吹笛子。我認為這些愛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益。我一空就學習篆刻,練習書畫。雖然我不一定讓孩子今後在這方面有所作為,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家庭環境對他而言一定是有益的。家庭裏洋溢着書香的味道,文化的氣息。這種氣息會浸潤孩子的心靈,也影響到他的`行為。有時,我會和孩子一起共作一幅畫,讓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而且,還可以藉機對孩子進行教育。有一次,孩子要我教他篆刻,我就給他一塊印石,告訴他方法,讓他去刻。孩子拿過石頭,認真地去刻,結果沒有成功。最後他説了一句話:“沒有想到篆刻這麼難”。我對他説:“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但是要下功夫才能做好,不是單純憑熱情就能做好的”。這樣,我在日常生活中,寓教於樂,讓他明白事理。

二、平等溝通,結成朋友型親子關係。

在企業管理中認為“溝通比權力更重要”。我想,在家庭裏溝通比訓斥更有效。我們容易犯的錯誤是,一旦孩子犯了錯,比如作業做錯了,或者作業做得太慢,我們做父母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很急燥,有的家長甚至對孩子進行體罰。其實這種教育的方法是不對的。我們難道不能和孩子講道理,進行平等溝通嗎?只有當你把孩子當成一個人格獨立並且有尊嚴的教育對象的時候,孩子才有可以接受你的觀點。我們現在都已是為人父或為人母,如果我們小時候受過父母的責罵或捱打,現在我們是不願回憶的,相反,我們最願意回憶,父母是如何耐心的與我們平等溝通的場景。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在方法上不能過於簡單或粗暴。你越是想簡單地處理問題,相反孩子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況且,十歲左右的孩子現在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平等溝通比訓斥更有效。我記得有一次我針對孩子的作業和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教他克服粗心的毛病。在以後的考試中,他都認真細心,成績有了進步。平等溝通能夠幫助他找到問題的結症所在,並且幫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和孩子的關係非常友好,完全是朋友型的。這種和諧的父子關係,將有利於他的成長。我們經常一起討論,一起下棋、一起唱歌、一起畫畫、一起放風箏。我還為此寫了一篇《春天,我和兒子一起放風箏》的文章。這篇文章記敍了我和孩子放風箏的事情,告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挫折,學會面對,象風箏一樣逆風而行,高飛九天!

正是有了平等溝通,我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一同感悟他心靈成長的過程,體味他的精神世界!實際上,我的成長一方面也離不開孩子。孩子也在教育我,因為孩子會促使我去不斷完善自己!在這點上,我還得感謝我的孩子!

三、嚴格要求,強調既要認真學習,更要注重做人。

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學習,更要注重全面發展,尤其要學會做人。在學習方面,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説,在作文寫作方面。我首先要求孩子學會仔細觀察生活當中的人或事。用眼睛去捕捉,用心去感受。有時我教孩子如何觀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如何用語言去描繪。我的孩子的作文從來沒有直接寫在作業本上,必須先打草稿,我再修改,基本是由他獨立完成。在修改的過程中,我從立意、構思、語言的表達方面講解寫作的方法。這樣不斷提高他的寫作水平。另外,我還買了一些好的書籍讓孩子閲讀,增強他的文學感知能力。

我們嚴格要求孩子,注重在日常生活小事當中來教育孩子,培養其良好道德品質。教育他孝敬父母、尊重別人、學會禮讓別人,要有感恩之心。孩子寫了一篇作文《濃濃母愛》,他的媽媽看過以後,非常感動,覺得孩子體會到了母親的對他的愛,也體現出了他有一顆感恩的心。

家庭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一項細緻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你就會看到成功的希望,看到孩子的明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xzzz0z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