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心得範文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心得範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心得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心得範文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心得範文1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中國文化便一直薰陶着我們成長。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一粒砂粒,金子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一瞬間,珍珠的色彩才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才會如此蓬勃。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長河中,最後誕生了華夏兒女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就要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而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於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在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置之腦後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説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也有不少的人在為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傳統文化,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倡導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現在的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能丟!因為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無非是用我們的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要用行動來作為回答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共同保護,工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中國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中國。昔往矣,若不是司馬遷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這樣的千古佳作流傳至今,若不是李時珍跋山涉水,怎麼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留萬年,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麼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淚……看今朝,是誰苦心專研十餘載,終便兩星成?是誰奮鬥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是他們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着。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有的人“啃老”就像一隻“吸血蟲”一樣,在吸食着父母長輩們的“血”。我認為這些人當中有一點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沒有繼承優秀的中國文化。東漢黃香年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體温將父母的被子温暖之後,再請父母安睡,在夏日時,自己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還有孔融,只有四歲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們,自己卻吃小的梨……這不正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嗎?

傳承中國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能點亮一點星光;傳承中國文化,我們雖如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承中國文化,我們雖如一葉扁舟,但能驚動大海。朋友,讓我們一起傳承我們優秀的中國文化吧!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心得範文2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後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經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經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説“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説“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瞭解的人。一個“知音”裏,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希望能有一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户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絃,因為它飽含着真情實感。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那麼説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對媽媽説説‘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自內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範,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着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於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裏。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並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脱穎而出,正是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心得範文3

歷與中華文化若後若先之先古文化,或已夭折,或已失其獨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華能以其自創文化獨立於其名族生命,至於今日巋然獨存。

因此,作為炎黃子孫的大家,應該傳遞燦爛的中華文化,守衞大家的文化家園。

從這一刻起,大家不要沉醉於那些糜爛的情愛歌詞,不要依戀於亂竹絲耳,踏上文化的故土,讓餘秋雨告訴大家他的“千年一歎”是在歎誰的心坎。讓冰心告訴大家,她的“繁星”點綴了誰的世界;讓海子告訴大家,“那片海”在春暖花開時潤色了誰的眼。

在歷史的長河中,掏出一抔閃着光的沙土,細細掏盡。拾出經典,珍貴地收好大家的祖先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繼承與發展後再傳遞給下一代,讓中華文化在大家的守衞下閃爍其迷人的光芒。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自豪。中華節日文化則是一曲唱不盡的民樂,品不透的茶茗。

新春佳節,寄寓於閤家團圓;清明節,着意緬懷故者,撫慰亡靈;/端午之晨,龍舟競發,唱盡胸中豪情。可以説,每一個佳節都承載着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願。

歡度傳統佳節,是中華兒女在用最自豪的方式傳遞、守衞着瑰麗多彩的中華節日文化,皆因中華節日文化乃是聯繫血脈骨肉之情的紐帶。

來吧!讓大家浸足於清泉,沐臂於月光,聽古代聖賢佳人在耳邊低聲吟唱,享受民族風俗,浴心波濤,感受今朝人生美滿幸福無比。這就是歡度傳統佳節,傳遞、守衞中華文化過程中萌發的強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與神清氣爽啊!

與此同時,大家更應該注重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因為,保護文化遺產,才能向世人標識大家古老東方的命脈所在,讓絢爛的東方文化一代又一代地傳遞給大家的子孫。

傳遞、守衞中華文化,是讓經典文化的光芒在歷史長河亙古不息,是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的萌發源泉,是向世人展示古老東方的命脈所在的標識。

因此,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應將中華文化的傳遞與保衞視為己任,守衞大家的文化家園。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心得範文4

隨着經濟發展,人們對包括傳統節日在內的傳統文化更加重視,如國家將中秋、端午等節日列為法定節日。可儘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衝擊下,中國的傳統節日備受青年冷落,卻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中國人開始在聖誕節、情人節互贈禮物,在麥當勞、肯德基慶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沒劃過龍舟,沒聽過嗩吶,不識艾草、菖蒲為何物。為什麼傳統節日漸漸被忽視,而“洋節受寵”?這是需要我們深刻反思的問題。有人從生活方式的角度認為,隨着經濟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趨同;有人從文化的角度認為,西方傳統文化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而我國傳統文化缺少適合年青人的文化內涵;還有的人則把它歸結為商家和媒體的炒作的錯誤方式,認為現在過節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傳統文化產業去豐富、發展傳統節日的內涵、外延,這樣變味的節日過起來只能是空虛無聊。這些觀點都有道理,但根本問題是目前傳統節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內容被掏空了。傳統節日裏,月餅、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絕不肯放過的利潤點。然而,過分地強調飲食使傳統節日變成了“飲食節”。春節吃一頓年夜飯、元宵節煮一鍋湯圓、中秋節送幾盒月餅、端午節吃幾個粽子,節便過完了。傳統節日給現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飲食,節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意境,則變得越來越淡了。沒有繁瑣儀式要求的洋節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聖誕節的徹夜狂歡、情人節的互贈禮物、萬聖節的魔鬼面具,洋節的隨意簡單讓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發泄渠道,於是它們在中國大地上載播開來。

我國不缺乏文化內涵豐富的傳統節日,缺乏的是傳統文化與時代交融的過節理念和過節方式。要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在繼承中創新,只有不斷開掘傳統文化的新內涵,尋找新載體,讓更多的人瞭解節日的文化淵源,才能把傳統節日的文化精髓傳承下去。如在傳統節慶日給出專門時間,組織大型、健康、寓教於樂的活動,不斷倡導、繼承、創新節日文化。

從商家的角度,應該把眼光放得再遠一些、更寬一些。挖掘傳統節日的情感價值,不僅僅是擴展銷售規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費者與企業、品牌間的情感聯繫,這是企業的利益所在。節慶消費要深刻挖掘消費者的情感價值,消費者最深層需求便是情感消費,這決定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對傳統節日的情感價值挖掘得不夠是廠家和商家的一種短視行為,傳統節日其實有很多獨特的價值,從目前來看,反倒是一些跨國企業獨具慧眼,將中國的傳統節日的營銷做得非常到位。

我國傳統文化深刻而久遠,而傳統節日則正是傳統文化中的精粹。光大傳統節日內容,傳承傳統節日精神,是凝聚愛國意識、民族意識的強大力量,更是弘揚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責任有義務傳承傳統節日之精髓、延續中華民族之血脈,讓傳統文化綻放出新的光芒!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心得範文5

一名90後女孩鍾嗣源因熱衷於傳統文化,立志做一名傳承者,決定畢業後去玉皇觀做一名道士,投入到傳承傳統文化的事業中去,這是當今社會十分罕見的事了,如今互聯網信息技術發達,人們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外來文化,關注傳統文化的人反而減少。但中華文化需要傳承者!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智慧的結晶,是古人們總結傳承下來的道德準則。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孟子的“人皆可以為堯舜”等思想,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説,依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習傳統文化,可以明道理,學習傳統文化,可以悟人生。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該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是每個人的責任。如今,聖誕節、情人節、感恩節、萬聖節等各種各樣的西方節日在國內興起,反倒是一些傳統節日無人問津,各種崇洋媚外的行為不斷出現,試問有誰還記得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這位90後女孩能夠不忘炎黃子孫的使命,投身於傳承傳統文化的事業中去是她強烈責任感的體現,但這並不只是她一人的責任,這是我們14億中國人共同的責任。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它自身的傳統文化,才能夠長久地發展下去,走向興盛,一個民族只有擁有其自身的傳統文化,才能使所有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協作,發展該民族。

能夠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是真正的勇士,90後女孩鍾嗣源放棄了似錦前程,將自身奉獻給傳統文化的傳承,她犧牲了“小我”以實現“大我”,是一名真正的勇士,當然,傳承傳統文化的方式有多種,並不一定都要像她一樣做一名道士。鍾嗣源應當結合新時代的發展,創新式地傳承傳統文化。現今的經濟是全球化的,文化是多元化的,而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當下需要一種新的傳承方式,創新型地傳承。鍾嗣源身為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可選擇自主創業的道路,建立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企業。讓傳統文化與經濟相結合,也許會有不一樣的傳承效果。在很多時候,大膽創新比按部就班和亦步亦趨更為有效,在文化傳承方面更是如此。她可以在發達的互聯網領域適時的創業,讓傳統因素與互聯網因素相碰撞,在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也許會有更大的火花。在一邊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可以創新文化,是值得選擇的更好的傳承方式。

中華文化需要傳承者,我們便是這眾多傳承者的一員,我們應該始終不忘作為炎黃子孫的使命,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使民族興旺起來,使國家強盛起來,使民族傳統文化在我們的傳承之下發揚光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xyryk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