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2021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2021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1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1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1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動。由於影響學生心理髮展與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形成、維護和促進學生心理髮展和心理健康的途徑也應該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本學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從三個方面進行:

一、提高常規性教育活動的實效性。

1、注重課堂實效,加強全面教育。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由於目前尚未有相應的教材,因此在備課上比起其他學科的老師要多一個環節:收集資料,確立主題。在選材上就要考慮注重實效性,一方面是根據年級特點,另一方面就是根據學生的發展選材。心理健康教育這門學科既沒有教材,也不考試,很多學生並不重視,要讓本學科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並在課堂上解決自己的問題,不僅在選材上注重實效性,在教學形式設計方面更需要多樣性。為此,通過故事呈現、角色扮演、情景小品、辯論等活動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收穫。

2、做好宣傳工作,增強健康意識。

首先是根據校園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欄工作,每個月出一期黑板報,發動所有學生收集材料後報心理老師審核即可設計排版。

其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經常選讀一些和心理健康有關的小故事,內容的選擇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在趣味性中藴含豐富的哲理

3、加強個別輔導,做好諮詢工作。

本學期只要有學生有什麼心理髮方面的問題,我都會積極主動的和他們進行交流,並一一作好記錄,認真分析、及時跟蹤,積極反饋,通過平等的交流,幫助學生儘快獲得自助。

二、積極創新,多渠道、多方位加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這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工作性質要比其他學科的老師更為複雜、瑣碎,僅僅靠上課和諮詢是不夠的,還需要多渠道、多方位進行。為了多方位瞭解學生心理動態,本學期設計了班級心理晴雨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本週班級最突出的問題,最需要老師給予關注的同學及其表現,我根據晴雨表上所反映的情況進行了解、核實,對需要交流的一些問題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到家長,對突出的現象和個別學生進行相應的關護。這樣一方面能彌補家長沒有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另一方面可以對班級學生的心理動態進行跟蹤瞭解。

三、加強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資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除在學校內部全面滲透、多渠道推進外,還需要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教育網絡,全方位、立體式地實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氣,但更需要有行動的決心,在行動中不斷創新、改善。對於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徑、內容與模式,我們還將進一步摸索和研究,我們希望得到專家的幫助和指導,以便更加科學、有效地搞好這項工作,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的實現,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出新的貢獻。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2

20xx年10月,在學生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個心理健康講座,由心理學碩士魯丹鳳老師演講,為我們做了一次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現談談自己的體會。進入大學,標誌着人生開始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階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大學生要科學認識自我發展,努力加強心理素質培養,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進心理健康水平。

學習環境在改變,大學生要變積極適應新的環境,科學確定新的目標,逐步樹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確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差的。作為大學生,應該對此有正確的認識,思想上要自立自強,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對待客觀現實,尋求對策,贏得主動。

我不知道怎麼樣的心理才是正常,怎麼樣的心理才是健康,我想説每個人的心理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內心裏想的東西要是不通過語言、行為動作等表現出來,我們也是無法知道的,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惡魔與天使,有各種各樣好的或不好的想法,但是隻是想法,並不是行動,誰的內心深處沒有動過邪惡的念頭,但是我們是一個善良的人,即使不是每一件事都為別人着想,捨己為人,也不會想説要做傷害別人的事。所以,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説,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我認為這是正常現象,畢竟,人無完人。

但是,身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基本的身心健康是要有的,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社會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我們要做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最起碼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正確。身心健康是成長成才的基礎,因此,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這當代不僅此於身體健康,也都應該對自身的心理架空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個體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所必需的一種心理狀況,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方面要調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更好地維持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髮展的更高層次,以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們大學生面對陌生環境,相互之間特別需要溝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以擺脱寂寞感和孤獨感。為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真誠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加深彼此間的瞭解;其次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際圈。交多一點朋友,在大學四年收穫真摯的友情或者甜美的愛情,這都是很美好的。

老師在説的時候,是圍繞我們的大學生活説的,從以前的學習模式,生活模式過渡到現在的大學生活,我們總有一種自由的感覺,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還是受約束的,我們還是要認真學習,學好專業知識,起碼要對得起自己,不要浪費我們的青春,尤其是我們學校的學費比其他學校要高几倍,我們更要努力,不能讓父母失望,讓父母和自己的付出付諸東流。同時,我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成年人了,要以成年人思維方式思考做事,這是老師在會上強調的,在為人處世方面,在情感問題方面,我想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學習,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這也是我們在大學所學習到的社會知識,因為大學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

我對我的大學生活有着無限憧憬。我希望在大學裏可以真正學到對自己的將來有用的知識,雖然這樣説的很空泛,何為有用的知識,除了專業知識,除了技術,除了實驗,除了理論,還有一系列的人文知識,還有為人處世的社交知識,我希望四年後我有一身的本領和一堆的好朋友,希望我會變得更自信,更美好,這次心理講座與其説是講座,不如説是大學的導語,新的導航與啟迪。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3

我校進行了一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感覺特別地受益。

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諮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實為重要。

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雕塑,並不是等量齊觀的。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差距,使其順利成才呢?有如下途徑和方法: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懂得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悦納自我的態度,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

第二,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學會科學用腦,做到勞逸結合。

第三,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而在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方面,我們可以做到: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遨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他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認識到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包括適應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係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才有可能升起。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微笑地面對自己的人生。用積極的心態去做每件事,樂觀地看待自己的未來。願我們的朋友們都快樂,願作為朋友的朋友的我們也快樂!更願快樂的我們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都快樂!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4

20xx年11月12日晚上6:30,作為四川音樂學院心理委員的一員,我聽了一場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這個講座是我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心理委員的第一課。

通過上大學心理健康課程,我瞭解了許多關於心理方面的問題,也使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然而,不少大學生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機或疾病,不會主動向心理諮詢中心或是專家尋求解決方法。例如一些大學生經常口口聲聲説“鬱悶”、“空虛”或是“寂寞”、“無奈”等,這就有可能是產生心理問題的初期症狀;而失戀、考試不及格、不會做家務、受到同學嘲諷等在平時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為導致他們情緒崩潰的導火索。但這些小問題、細節平時都不為他們所重視,他們意識不到容易引發的危機,也就不會主動尋求幫助,直至最後問題日積月累、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大學生應該更主動一些,關注自己的心理動態,主動向專家説出自己的所想。

我們應該都知道,如今,心理健康這個話題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身體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可缺少。我們要追求的是身心健康,即身體、心理都要健康。心理老師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她給我們定義了心理健康的標準,提出了大學生面臨的成長問題。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理財習慣、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人際關係及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分析等。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要適應社會角色,環境的變化。我們應該要很清晰的認識到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再是未成年人。既然如此,就要更多一份主動心,責任心,很多問題及事情都要靠我們自己主動去做,去解決。要能儘快的適應一個新的環境,不要總是懷念過去的時光。每到一個新的環境,習慣就好。就像我們剛來到大學,也應該讓自己儘快的適應。否則就會出現許多的心理困擾,從而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方面: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雖然有句話叫“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但很多時候你還是需要別人的幫助。或是你不可能離開一個羣體獨立存在。所以就需要我們建立好人際關係。比如學會傾聽別人或是讚美別人。總之就不要讓自己脱離大眾。其實,我自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好。雖然自己也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人際交往方面很狹窄,不敢主動與別人交流等。現在也要深刻的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相信自己以後也會在這方面多加註意。

第三方面:大學生常見的失落、自卑心理。自己覺得自己在這方面表現得很明顯。首先,來到這裏也不是自己最初的夢想,因為某些原因,只能選擇到這裏來。看着班上的同學進入了自己心儀的學校,自己不免有些許的失落。再者,來到這裏,在學習上遇到了許多困難。生活中同學多才多藝。這更添加了我自卑的感。但現在的我,不再自卑,不再失落。老師的教導、師兄、師姐和同學們的關心讓我更加堅定: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過去。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峯。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

在心理課講座上老師提到心理委員必備的條件。如知識條件、技術條件、諮詢人員的道德禁忌等,讓我們一下子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情感,作為心理委員,自己首先不能對那些不法的行為或錯誤的態度置之不理,如果心理委員都麻木不仁,同學在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這方面就又可能陷入盲區。心理委員責任重大,不能掉以輕心。

我不泄露他們的隱私,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到的,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有責任心的心理委員。

心理健康講座心得體會5

我聽了韓學榮教授的心理健康講座感覺受益匪淺收穫很多。

韓老師從健康的定義、健康的標準、健康與不健康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展開了講述,感覺老師講的這些都很貼切實際,很實用,尤其對於我們老師工作壓力大,聽完講座心裏感覺輕鬆了很多,感覺比以前更瞭解自己了。並且在課上聽的很輕鬆沒有感覺累,一天時間覺着過得很快。並且在以後教育學生上和自己自我調節上受到很大啟示,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育學生過程中,不會有萬能的、普遍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怎麼教要掌握技能和技巧,不要只知道批評,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學生讓孩子們喜歡你。學生在喜歡你的基礎上,就會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並且願意學習,因為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

二、在我的心裏上,老師的講座讓我釋放了很多壓力。首先讓我知道生活是五顏六色的,當我們工作和生活上有壓力時,我們要學會把心思放下來把擔子放下來,學會自我調節。另外還要正確認識自己,必須要學會獨立生活,在生活中要有最起碼的獨立性。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時,我們要試着適應環境。

總之,人無完人,金無足金,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該怎麼過怎麼過,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為什麼不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wzdwe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