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實用】暑期培訓心得體會四篇

【實用】暑期培訓心得體會四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暑期培訓心得體會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暑期培訓心得體會四篇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在教育局教研室的安排下,8月x日我參加了開學前的“全省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和教材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對這次的課程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美術教材(修訂版)給美術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教材內容的修訂卻更讓人通俗易懂,為美術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

一天的培訓時間很短,但很充實。朱老師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的分析和介紹,老師詳細的給我們分析了新教材的各個學習領域;蘭老師為了我們能更好理解,在培訓以外的休息時間製作了PPT課件,方便我們做培訓筆記。兩位老師以睿智的觀點、精闢的論述,從課題的各個領域去引導我們認真研讀了《美術課程標準》,通過緊張的學習、交流、研討等方式,撥開了我在新課改變化下的重重迷霧,讓原本的茫然理清了些思路,使我對美術教材的新變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課改的內容中圍繞着以下幾方面作了修改:

①突出美術學科特點

修訂後的美術課程標準將美術課程的性質表述為:“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本次修訂中新增加的,一方面這一限定為美術課程所獨有的,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美術學科的特徵,有利於引導教師圍繞“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開展美術教學。具體展開時,特別強調了“視覺性”和“實踐性”,當然也沒有否定美術課程所具有的“人文性”。同時,美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更強調愉悦性,強調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自由抒發情感,表達個性和創意,以養成健康人格。

②明確美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進行技能訓練而缺乏基礎知識同樣會產生不良後果。在這裏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位教師,他有一個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教的學生,他發現這個學生特別痴迷作畫,見什麼畫什麼,本子、書本甚至課桌上都塗抹了各種奇形怪狀的人物畫,於是就有意給他開小灶,特許他可以不學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畫人畫物和場面。有一次他畫了一幅“球迷觀戲圖”,只見台上畫了八十多人,但沒有一個面目相同的,或怒或喜,或長臉或圓臉,連發飾都人人不同,均個性鮮明,特別是那名前鋒與守門員更是怒目相向,渾身肌肉緊張,大有“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無陷也”之氣勢。作品在給上海市的一些資深教師看到後,莫不嘖嘖稱奇。後來該學生被保送到美術特色學校裏深造。三年後的一個暑期裏,他的啟蒙老師特意跟他碰了面,讓他試畫了幾幅作品,結果讓老師大吃一驚,他畫的竟全是卡通畫上的俊男靚女形象,簡直是“千人一面”,以前他那種兒童所特有的敏鋭觀察力和虎虎生氣蕩然無存。老師問他畫風怎麼會變得那麼面目全非,他説:“現在卡通畫最時髦,就每天刻苦練習四五個小時,現在畫任何一幅指定內容的畫可以一揮而就。”這位教師對他説:“卡通畫畫家由於獨標一格,自具面目了,你再畫十年也不能自成一家,你過去畫八十個人就有八十個面孔,那是你能從生活積累和想象中尋找靈感的結果。而現在畫得再多,也只有男、女兩張定型化的面孔,你自己的東西到哪裏去了?”

這一事例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光有技能訓練沒有基礎知識的教育是不成功的美術教育。基礎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是美術素質教育中的兩個方面,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不可替代的。

而每一個階段的知識和技能是有着科學性的。我們不能要求一年級的孩子畫出比例正確的人物,這是不可取的。明確各個階段,各個課程中的美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何等的重要!

③注重思想和表達的辯證性

重視提取優秀中國傳統美術和民族民間美術,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體現濃郁的中國特色,同時,適當地調整了部分經典外美術作品,並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現當代藝術進行適量而必要的介紹,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路,培養認識、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④突出美術與文化、生活的關係

美術來源於社會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美術元素融入民俗文化,引領學生從美術的角度審視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學生了解設計與生活的關係,例如美術在衣食住行上的應用,體會美術可以改變生活,美術使生活更美好。

⑤滲透環境意識,聯繫社會生活

21世紀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加強環境意識教育也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中學美術課與環境有聯繫的題材也是相當豐富的。我們應以校園等自然環境為教學課堂滲透環保意識,通過關注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來滲透環保意識,綜合利用廢棄物製作小工藝品來增強環保意識 ,開展多樣的課外活動,宣揚環境保護主題。

⑥突出教材文本的精煉、生動和可讀性

這次新教材更注重教材文本的精煉,把原來有重複的壓縮在了一起,文字更為精華和生動,在一年級教材中多數都有朗朗上口的兒歌,方便了孩子們記憶和朗讀。

不論是學校還是教育機構的組織,我們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培訓中做到認真的聆聽,積極地學習,用心去領悟專家們的新觀點新理念,吸取精華,真心探討,才能感受到教師教育思想改革的變化,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才能不斷昇華!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2

我參加了芷江縣20xx年小學數學暑期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雖然天氣炎熱,有時很困很乏,但老師精彩的發言,令人如飲甘露一般舒暢!我感觸較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通過學習現代教學理論,更新我們的育人觀念。

通過培訓,使我們認識到傳統教育的一言堂要摒棄,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起主導作用,要引導學生動起來,教師提出問題,要讓學生去分析,去探討,去解決問題;教師“一桶水”的理念已不能滿足職業要求,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新教育教學理念,努力使自己向“學者型、鑽研型”的教師靠攏。通過集中理論學習,使我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認識到課程標準應當是一個基本的標準,是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現代化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選拔教育,其內容和要求應該是基礎的、有限的和具有發展性的不能任意擴大、拔高;學校教育不是終結性教育,其課改要給學生全面而豐富的發展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應有利於學生自主、多樣、持續地發展。通過學習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現代教育觀、學生觀和學習觀,在教學活動中遵循客觀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把素質教育貫穿到科學教學過程中。各位專家和教授講座的內容在我心中掀起了陣陣波瀾,不僅讓我瞭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學改革動態,而且還學到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專家講授的一些教育教學實例中產生了共鳴,從而讓我能從理論的層次來解釋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一些現象,也為我今後的課堂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我們深深感到,我們只有與時俱進,恪守師德,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尊重學生,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成為名師。

二、老師新理念的引入,使我深刻反思

在培訓過程中,老師闡述了自己對小學數學的獨特見解,比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和他人合作學習、交流分享,在老師的引領下,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思考得太少,平時對如何上好一節課,對於學生的長期發展考慮得並不多,甚至是忽視了這一方面。以前重視知識的落實,忽視知識的形成過程;重視單一解答方法的教學,忽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聽了本次培訓後,使我明確了以後努力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要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學習新的課改經驗,使自己成為一名學習型的老師,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三、調整心態,是教師有效成長的關鍵因素。

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使我們更加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調整好心態,是教師有效成長的關鍵因素。老師是社會中的平凡人,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不順心的事和困難,心態也隨之受到影響,時陰時晴。好心態是老師的必需品,是創造教學氣氛的重要因素,是拉近師生距離,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石,也是實現校園和諧、師生和諧、教學和諧的基礎。在物慾橫飛的時代中,好心態是教師更好發展的關鍵要素。教師良好心態必將促進教師健康的發展。好的心態決定教師生活是否幸福。好的心態還決定教師的工作能力。

四、讓學生盡情享受有營養的數學大餐。

我們知道:只有屬於學生自己的數學才是最美的數學,只有屬於學生自己的課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課堂。那麼,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呢?那就是既有營養又好吃的數學。有營養的數學就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獲得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數學思維方式、科學探究態度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好吃的數學就是適學生口味的數學,即孩子們喜歡的數學。

五、一節好的數學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後續。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瞭解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特點,瞭解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注重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培養,注重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真正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自主學習數學,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的過程中不斷拓展數

六、終身學習是教師成長的不竭之力

因為教師的職業是教書育人,所以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使我們深刻的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堅持不斷地學習,積極進行知識的更新。隨着時代的進步,教育現代化工程的不斷推進,當前以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興起,正猛烈地衝擊着各學科的教學。在網絡理論下知識突破了原有書本的限制,教學觀念、教學主體、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形式都發生更本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改的需求,現行的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

總之,經過這次教師的培訓學習,感觸頗多。這次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以及與一名優秀教師的差距所在,對於今後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將以此為起點,在未來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振作精神更加深入學習並大膽踐行培訓理念,不斷精益求精,積累新型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調整心態,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提高。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3

從七月十號開始的暑期培訓班工作以及大一這一年來所做的兼職工作,我的感觸很深,從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學到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吃苦”!人們常説:“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的確,要想在競爭中贏得生存,在工作上得到老闆的重視欣賞,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得吃苦,記得第一份工作是發傳單,發了兩天給了四十塊錢,或許真的太少,但對我來説我獲得的經驗遠遠超過了這個數,也許有人會覺得發傳單能學到個什麼?無非就是站個一天。之所以有這種想法那隻能説明你沒有吃苦,發傳單不是機械的發,而且要動腦筋,動嘴,在我吃苦,記得第一份工作是發傳單,發了兩天給了四十塊錢,或許真的太少,但對我來説我獲得的經驗遠遠超過了這個數,也許有人會覺得發傳單能學到個什麼?無非就是站個一天。之所以有這種想法那隻能説明你沒有吃苦,發傳單不是機械的發,而且要動腦筋,動嘴,在我看來發傳單能讓人學到很多關於營銷方面的東西,鍛鍊自己的口才!之後我賣過圍巾,幫琴行招過學生,賣過冰箱,賣過洗衣機!賣冰箱讓我真正明白不管做什麼都得吃苦!在上司面前永遠不要有所抱怨,除非你在他上面!即使再優秀,也不能把自己看得很高,能吃苦,盡職盡責,這樣才能老闆的重視。

記得有一次賣冰箱本來已經下班了,但顧客很多,我仍然留下來幫忙,最後到了晚上十一點才回到寢室!因為我能吃苦,工作表現很好,只要有事做經理就會叫我去,這樣我可以時常有兼職工作做!也就是因為賣冰箱洗衣機使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推銷,與人溝通方面的東西!我記得姑爹對我説過一句話,很多老闆最初都是搞推銷的。所以我要充分的鍛鍊自己,工資對現在我來説並不是最重要的,以後或許是,因為一個人賺多少錢和他的能力是成正比的!我不敢肯定我自己以後有多大能力,但我可以肯定的説一個吃不了苦,一個整天抱怨工作環境差,抱怨自己的工作多,一個不服從組織安排,一個把自己看得很高的人是不會得到別人欣賞,也不會取得成功!這是事實!

這次在培訓班當老師,雖然我和負責人關係好,但我並不覺得自己就可以不努力工作,可以不服從負責人的安排!相反,我覺得我要比以往更有責任心,我的團隊意識更強!我要對學生負責,對負責人負責!然而我們的`老師中有不負責的,有喜歡抱怨的,有不服從安排的,有吃不了苦的!我感到很慚愧,因為有的老師是通過我的關係被選上的,是我推薦的!但這次真的讓我很為難!試問一個員工有什麼資格不服從老闆的安排,當初面試時都説得很好説自己能吃苦,自己服從安排,結果呢?……在這個老師的團隊中我也看不到團結!我聽得最多的是抱怨!我希望自己通過這次工作學到更多的東西,不僅是工作能力,更多的是學會做人!讓自己更加優秀!

暑期培訓心得體會 篇4

7月15日,在中心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鎮中心校的十幾名老師來豐潤進校,聆聽了高主任的關於《在語境中理解詞語的方法》。在這次培訓中,我聽到了許多教師通過具體的案例,來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在心裏有很多心得感受和觀點,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小學低年級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景物和表現的思想感情不能充分理解、感受。他們容易接受真實的、具體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會產生一定的情感。這就需要教師運用一切具體形象的事物,來給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使學生走入文本,到課文情境之中,成為“畫中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善用已知,創設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教材中一些問題的解答是多樣化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利用這一點鼓勵學生髮表自己不同的見解,來創設情境。如《畫風》這篇課文通俗易懂,易於理解。在上這一課時,我根據學生的已知,拋出“如果讓你來畫出風,你會怎麼辦呢?”的問題,把課文延伸出去,讓學生想辦法。這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説話能力,還有利於誘發學生髮展思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活用表演,創設情境,培養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課文,大都是淺顯易懂的故事或童話。在講這類課文時,我經常利用形似舞台劇的表演來給學生創設情境,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在上《從現在開始》一課時,我就讓學生表演文中的獅子、貓頭鷹、袋鼠、小猴子,模仿它們的表情、叫聲、動作,讓這些可愛的形象鮮活地走入課堂中,使學生覺得課堂妙趣橫生。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生轉換角色參與,創設出生動鮮活、情景交融的生活化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熱烈的情緒,促使學生積極的、帶有情感色彩去觀察和體驗客觀情境,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熱愛語文、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角色扮演,創設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學生帶入文本,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例如,《一分鐘》一文,我讓學生扮演元元,我當記者採訪:“元元,你遇到了紅燈,心情怎麼樣?你後悔嗎?為什麼?”給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入境,讓他們有身臨其境之感,彷彿置身於當時元元的窘境中。

四、利用講故事,創設情境,滿足學生求知慾

低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自制力差,上課經常會有不注意聽講的現象發生。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我經常會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創設情境,把學生引人故事中,使學生感同身受。例如在講《我為你驕傲》一文時,我先講了這個故事的一半來創設情境,小男孩不小心打壞了玻璃,主人卻有發現,然後問學生,你們是小男孩會怎樣做呢?他們有的説不願意,問:“為什麼?”學生很快回答説是因為他不誠實、撒謊騙人,然後自然地導入新課,再問:“願不願意和本文中的小男孩交朋友?”這樣既激發出了他們的求知慾,也懂得了誠實的可貴。

五、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是為了給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為了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再現情境,以啟發學生對錶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wq83p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