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熱門】教師教育心得體會四篇

【熱門】教師教育心得體會四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育心得體會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教師教育心得體會四篇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1

通過為期兩個月的現代信息技術培訓,受益非淺。在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我們學習了創建與管理博客、教育技術、網絡教堂資源的檢索與管理、數字音頻編輯技術、用flash製作動畫、多媒體教學演示文稿的製作、利用frontpage創建教師個人網站、學生信息管理技術、教學中的信息交流技術、多媒體教室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設計、多媒體網絡教室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各專題的學習,這一教學活動實現了教師教學資源在網上的共享,加強了老師們的教學交流,提高的教學效率,更有利於老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同時,也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

通過本次的培訓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這兩個概念。教育技術必須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但卻並不同於信息技術。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託,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能夠擴展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矗

通過培訓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後思想,我們積極採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並初顯成效,可以説終於嚐到了信息化教學的甜頭。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但是,信息化教學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好幾年了,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髮展。那樣才可以説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培訓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我認真聆聽了很多專家的精彩講座,積極完成作業。專家們精湛的教藝,先進的理念和獨特的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對自己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我們的.教育與新課程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不僅從理論的高度瞭解到了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也得以從感性上了解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都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現將我的培訓感言小結如下:

一、感受大師風采

培訓學習,我深深體會到專家、領導、老師的熱情,感受到學員集體大家庭的温暖。為我們進行講座的老師兢兢業業、嚴謹治學的敬業精神令人敬佩,他們熱情開明、平易近人的態度使人備感温暖。我覺得自身知識貧乏得可憐。知之而改之,今後我努力的方向就是用自己的智慧,用專家講授的方式方法見解去面對我的學生。

二、轉變教育觀念,重新認識教師的角色地位

新課標增強了知識的實用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精神。新課標在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更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並增強了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新課標的內容化繁為簡,化細為粗,為教師教學提供更廣闊的自由度和發揮空間。現代的教師應成為學生潛在品質的開發者;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成為學生的心理諮詢者和健康的引領者;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促進者、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從挖掘和理解教材中去摸索教學方法。經過這次培訓,我覺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轉變。我深深的感覺到,作為教師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只會“傳道授業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師,只有與時俱進,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尊重學生,具有專業化知識和技能,才可以做一個好教師

三、增強專業知識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教師是新課改的具體執行者,執行者的意識和素質是很關鍵的,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通過學習,讓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這次培訓充溢着對新課程理念的深刻闡釋,充滿了智慧,使我們開闊了眼界。雖不能説通過短時間的培訓就會立竿見影,但卻也有許多頓悟。身為老師,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藴,厚積薄發,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靜下心來採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學,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風彩,求得師生的共同發展,求得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在這裏,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不斷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今後自己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於到課堂中去實踐,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自覺進行教學反思,發揚繼承優秀的教學傳統,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努力實踐、探索,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四、轉變對學生的評定觀念

新課標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學業成績的評價方式,倡導評價目標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堅持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努力將評價貫穿於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並且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評價語言要多樣化,要多用鼓勵式的教學評價語言來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以及與成為優秀教師的差距所在,對於今後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將以此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我參加了縣研訓中心舉行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活動。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積極學習,認真作筆記,學到了許多理論知識,使自己的教學業務和自身素養得到了提升。

一、培訓學習使我更新了觀念

聽了王校長的精彩講座後,讓我拓寬了教學的思路,對語文課程有了一個全新的見解。我深深體會到一位老師不單單是教書,傳授知識,還得教育學生怎樣做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讓教學活動變得有效。

二、學以致用,在實踐反思中提高教學水平

在培訓中傾聽了專家的講座,迸發出了許多新的火花。我們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更多引導學生參與,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講授應少而精,多引導學生讀,讓學生把掌握的知識學熟學透。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責任感,勇於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把所學的所悟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自己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認真檢驗。把教學實踐與理論指導結合起來,應用教學實踐檢驗所學的理論的科學性。從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促進教學活動的成長。

三、教師要樂於合作、善於合作

參加培訓後,讓我懂得教師的工作需要競爭,更需要合作。競爭促進了教育發展,為教育增添了活力。教師的工作就是奉獻,“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讓我們用行動去播撒愛。為學生樹起前進的風帆,指明前進的方向。教師的精誠合作,塑造了一支積極向上的教師隊伍,用豐富的知識,人格的魅力影響教育學生,讓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收穫不少。這樣的培訓學習讓我們這些農村教師有了“暑假充電”的機會,多了一次交流,多了一份收穫。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 篇4

今天中午吃完飯,我組織孩子到”小醫院”去玩,孩子們玩得特別開心,Emma拿着聽診器,洪凱拿着大針管,還有鵬鵬站在櫃枱前賣藥,儼然是一家”兒童醫院”。但是好象沒有一個小朋友願意當病人,於是我就加入到他們中間,扮起了病人。我用手按着肚子痛苦地説:”醫生,我肚子疼,怎麼辦?”這時候Emma趕緊走了過來問我:”你有沒有吃不乾淨的東西?”我説:”沒有啊!就吃了一根冰棍!””啊?” Emma大叫,”這個時候不能吃冰棍的!來打上一針吧!”説着就叫來洪凱説:”來給Miss Zhang 打上一針,她肚子疼!”我裝做很怕疼的樣子説:”不!我怕疼,我不打針!”還沒等我説完,他們兩個已經把我按住打針了,等洪凱把針拔出來後,笑嘻嘻地對我説:”呀! Miss Zhang你真勇敢,來獎勵你一顆小星星吧!”説着就把自己的小星星拿下來貼在了我的手上!我説:”謝謝大夫!下次我會更勇敢的!””對,這才是好孩子,要堅強媽媽才喜歡你!”

與孩子相處時間長了,真的發覺自己就是一個孩子,感覺我們是小夥伴,每天一起遊戲,玩耍,真的非常開心,我想,當他們願意跟你拉着手,願意和你親近,甚至當他們發現你的臉上多了一顆豆豆的時候告訴你的時候,你就已經走進了孩子的世界,走進了孩子的心裏,此時,我們的教育也就真正有了效果,當孩子自然地流露出崇拜,嚮往的眼神時,當你因錯怪使孩子受了委屈,孩子大聲地反駁與你時,當孩子摔倒後自己爬起來驕傲的看着你時,你會感覺原來自己是這樣偉大。為了孩子,為了這一雙雙純潔清澈的眼睛,為了每一個甜甜的吻,為了每個孩子燦爛的笑臉,我願意,我真的願意,用我自己的一生在這裏默默耕耘,默默奉獻,即使沒有人看到,即使沒有人鼓掌,即使沒有人喝彩,我也已經滿足,因為只要有孩子相伴,我的生活每天都是陽光燦爛!在我看來,擁有了孩子就擁有了全世界!這些足以,我還有什麼苛求的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vkdjd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