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彙編六篇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彙編六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心得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心得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彙編六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今年暑假期間,我讀了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感動。我被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師的敬業精神、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所打動。大師書中字裏行間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這是一本獻給教師的心靈之書,這也是一本緩釋教師心理壓力,啟發教師生活與教學智慧的書,它用温情、智慧和愛意詮釋了教育的真諦,它用一首首教育詩篇禮讚教師工作的神聖。用一個個真實而平凡的故事,撫慰我們的心靈。

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這一點,對於我們音樂教師尤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可以説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因為每個學生最初都是以張空白的試卷。我們每一筆書寫,都是未來的答案.愛學生就是要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賞識教育,事實上,當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孩子。身為音樂教師,我們更應該利用所任學科的特點,賞識那些後進或處於困境中的學生,賞識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所獨有的情感藝術中得到薰陶。由此可見我們愛學生、賞識學生,其根本目的就在於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他們、愛集體、愛社會,從而的達到受教育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離不開教師的滴滴雨露,離不開教師的心靈!是教師與兒童生命的對話才使教育發出高山流水之聲。那兒童呢?每一顆心都是一個未知的世界。他們渴望成功的體驗和快樂的滿足,他們祈盼教師用智慧的睿語解開他們心靈的密碼。是教師的理智之愛,使兒童的現實生活充滿意義;是兒童如水的清純,給教師帶來生命的滿足。真正的教育始終是教師與學生合奏的樂章。尊重是一縷精神陽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兒童,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説:“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説:“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為一個教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一個經常是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讚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讀《把心靈獻給孩子》,我最大的收穫是我懂得了教育是一件雕刻心靈的工作。我們的對象是一羣有着靈魂和理想的人,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次行動,每一次喜怒哀樂,都是在孩子心靈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靈的扉頁上寫下了濃濃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筆下去,寫下的是正義還是邪惡,是美德還是醜惡,是真理還是謬誤,不在孩子的心靈是什麼,全在於我們教師是什麼!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義才能書寫正義,唯有真理才能傳播真理,我們自己是什麼,才可能塑造什麼,換言之,我們希望我們塑造的對象成為什麼,你自己必須首先成為什麼。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種完全空洞的塑造,單憑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隻能唯心主義的幻想,心手合一不僅僅對於雕刻家是這樣,對於教育家更是這樣。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不在於給孩子傳授多少知識,而恰恰在於豐富自己的靈魂,提高自身的修養,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成為一塊寶石,那樣孩子天天看着這塊寶石,捏着這塊寶石,聽着這塊寶石,耳濡目染,他們也就具有了寶石的特質。教育的真諦不在於説教,而在於薰陶,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心靈。孩子最終能不能夠成為一件藝術珍品,全在於雕刻家的品質。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這學期,學校為了打造“書香吳家,書香校園”,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讀書活動,號召全校師生堅持“每天讀書一小時”,大大激發了師生閲讀熱情,傳播了正能量。我又一次拿起了《教師新師德六項修煉》這本書,如飢似渴地看了起來。這本書主要從“愛國守法修煉”“愛崗敬業修煉”“關愛學生修煉”“教書育人修煉”“為人師表修煉”“終身學習修煉”等六個部分談了我們教師應該怎樣全面構建,系統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讀完這本書後,我心潮起伏,夜不能寐,被書中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吸引了。

是啊,現在,教師角色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也面臨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必須大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將人本教育落實到教育實踐中,真正實現教育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的本質要求。奉獻是我們教師的天職!做了教師後,我就應該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就應該為這份神聖的事業努力奮鬥,默默奉獻,甘為春蠶吐絲盡,願化紅燭照人寰。我從十八歲就開始在教育戰線上奮鬥,至今已經三十五年了,其中在不通公路、沒有照明、只有我和一位老校長住校的鄉村小學就奮鬥了十三年,真可謂是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但我無怨無悔,因為我牢牢記住了:奉獻————我的天職!我覺得奉獻是快樂的!我的奉獻沒有白費,我為山村的孩子們帶去了文化知識,帶去了科學的觀念,帶去了先進的思想,帶去了致富的希望!

書中説得好,“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本質要求。”是啊,既然我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就應該盡職盡責,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就必須要刻苦鑽研業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傳道、授業、解惑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職責,我應該對自己的工作高度負責,要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們在各方面得到發展。作為一名老教師,我必須要認真做好自己的主要工作,抓好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我深深地體會到,認真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是塑造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的途徑。自己的課備好了,上起課來才得心應手,孩子們學習起來才會有興趣,課堂才會是有效課堂。我們學校近幾年實行了集體備課制度,每個年級組的教師在一起備課,相互研討,共同探討,再根據自己班上的實際情況認認真真備好課,教學的效果還真的不錯!

作為一名老教師,我深深的知道,教師只有做到愛崗敬業、樂於奉獻,才會無微不至地去關心學生,才會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我現在教學的這個班,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面對孩子們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我都是以慈母之愛給予他們誠摯的幫助,讓他們勇敢的面對生活,因此,孩子們都喜歡我,有困難或不開心的事都願意告訴我,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對於後進生,我尊重他們的人格,沒有歧視過他們,更沒有體罰過他們,總是平等的對待他們,總是熱情地鼓勵他們改正錯誤,耐心地輔導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讓這些後進生感到了學習的快樂,感到了童年的快樂。我以前在村小教書時,有一個後進生叫黃亞川,他父親是煤礦工人,家庭經濟條件比別的孩子好,家裏人都溺愛他,他的優越感很強。他非常貪玩,經常不完成作業,上課無精打采,下課又愛惹是生非,經常把同學打哭。我發現他雖然愛惹禍,學習成績差,但是很聰明,非常愛好唱歌、畫的畫也很好,於是我就經常找他談心,經常鼓勵他。有一次,他畫的畫比平常畫的畫好,我就有意的給他打了一百分,還在班上表揚了他。他寫的作文雖然不是很好,但是作文的內容很真實,我也表揚了他,他高興極了。從此以後,他非常聽我的話,對我非常有禮貌,上課也能認真學習了,作業也能認真完成了,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去年他從浙江義烏回來還特意請我吃飯,告訴我他現在在義烏開了一個公司,發展得很好,感謝我在他讀小學時經常鼓勵他,幫他樹立了信心和勇氣,要不然他不會有今天的成績。是啊,只要你能多關心孩子們,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孩子們會對你的好記一輩子的。

作為一名老教師,我更應該為人師表。常言説得好,“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確,教師只有自己做到了己正,才能做到正人。只有做到了嚴於律己,才能做到以身作則只有做到了率先垂範,才能做到以身立教。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着孩子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做學生的楷模,因此,我在孩子們和家長的眼中是德高望重的。我的言行在孩子們的心裏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平時在學校愛看書報,我的學生在學校也愛看書報;我放學後愛到書店去看書,我的學生也愛到書店去看書;我愛鍛鍊,我的學生也愛鍛鍊了;我對家長們都很有理有節,學生們也對長輩很尊敬。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認識到,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對教師這一行業尤其重要。我通過自學考試拿到了大專畢業證,我還拿到了了重慶市計算機中級考試合格證,重慶市普通話二級甲等考試合格證,重慶市信息技術首批培訓合格證,我還積極參加縣上組織的各種教學培訓。通過這些培訓,補充了我知識的不足,提高了我的業務水平。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常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間一種既一般又直接但卻非常有用的求知辦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常識就顯得特別重要。人類發明的常識財富,好像眾多的海洋,博學多才。作為咱們教師需求加強各方面的涵養來進步自己。所以咱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常識充分自己。

不僅僅僅教師要讀書,每一個想進步學識的人都要讀書。在這時間短的一個學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日子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學期裏,我感覺收成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學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須酒,書能香我不需花。"咱們巴望讀書,巴望取得常識,可是咱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咱們就應怎麼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常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間一種既一般又直接但卻非常有用的求知辦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常識就顯得特別重要。人類發明的常識財富,好像眾多的海洋,博學多才。作為咱們教師需求加強各方面的涵養來進步自己。所以咱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常識充分自己。一起咱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到達更好的作用,我除了長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作用,考慮是最重要的,可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考慮的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考慮,也可以幫助咱們記憶考慮的成果,便於日後比較、歸納、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觀點、疑問、談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咱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作用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教師的,教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真的完美的心思品質,咱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使用和開發。在教育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步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可以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思也就取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遭到學生的尊敬。學生願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而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謝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遭到了本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忌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取得的最大的收成,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異的教師,首要就知道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要務必知道學生是什麼?答案是明顯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怎麼做人?其實這不僅僅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咱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咱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需“真”才是美,只需“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觸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貫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歷為學習,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準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要務必做到:

一、説到做到,從不失期;

二、言傳身教,一馬當先;

三、尊重學生,天公地道;

四、講究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育相長。

話又説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通過不知難。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竭盡的時分。我以為,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並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多麼,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而,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教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趣味。學習型社會為整體社會成員帶給了富餘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別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別完全可以針對本身的切實需求,選取和決議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展等等。

簡言之,一起結合自己的教育教育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異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需咱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歷,長期地繼續一顆好奇心,想一想這天學生又將表演一幕怎樣的好戲?我這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考慮,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定有進步。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深受啟發,真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不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形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到教育手段,形成一套他獨創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通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後生活、教學工作中應該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並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取其精華融於現代教育的實踐中,這是保證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最近讀了《賞識你的學生》一書,讀後感受頗多。全書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詮釋了“期待效應”試驗、“需要層次”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教育理論知識,闡釋了實施“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過一個個令人扼腕歎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師要善待每一個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 、讓人人都享受一份關愛

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温馨的環境,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因為教師偶爾也會有背離道德的言行。學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關愛。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主發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應該得到發展,不管是優秀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利的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説: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因此,當教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學生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進。而要讓教師擁有“賞識”這一法寶,根本就是要激發起教師的愛,讓教師出於愛來工作,而不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

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為。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理解、接受、運用“賞識”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

二、讓人人都享有一次機會

“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的課程理念。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而發展潛能的金鑰匙就是自信心。學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過程中,尤其是後進生特別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的力量大於批評和處分的力量。學生在校接受教師的表揚和讚揚中,他會自覺地放大自己的優點,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變得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讚揚。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必須首先認識到學生的才能,然後再予以重視和讚揚,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説並非“拉到籃裏就是菜”,胡亂指着學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讚揚、誇獎之能事,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鑽研、深入的學習,掌握賞識這一有效手段,並在適當的時機、合適的場合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三、賞識不是萬能的,但可以接近萬能。

《賞識你的學生》中無數的成功者的經歷都告訴我們:外因並不是決定因素,內因才決定了事物的最終走向。學生的成長應該是學生

自己的事,只有調動和依靠學生自身積極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對他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恰恰相反:糟糕透了。從母親的“賞識”聲中,他得到了愛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後靈感和創作的源泉;從父親的批評聲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於是不時提醒自己“小心、注意、總結、提高”。在這兩種力量的鼓勵下,他終於成為一個著名的作家。透過這個事例,我們可以認識到,賞識是很多促進學生成長的催化劑中的極為有效的一種,它能夠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從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為可能。

很多時候,我們怨天尤人,埋怨學生不夠聰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報,靜下心來,想想平日裏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盡惹我生氣的寶貝,原來也都有可愛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有時匆忙的步履,泥濘的心情遮掩了我們的雙眼;繁瑣的工作,忙亂的頭緒,鈍化了我們的敏鋭;成績的鐐銬,升學的壓力擾亂了我們的心智,所以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的缺點,而忽略了那一雙雙天真的眼睛,那一顆顆純潔的心靈。他們需要老師的關心和認可,需要老師的呵護和鼓勵,即使因為無心犯了錯誤,也需要我們的老師温和地指出,他們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指責,是真誠而不是偽善。他們是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盡情地沐浴陽光,吸吮雨露,需要風雪的磨練,鮮花的簇擁。他們是最為敏感的一個羣體,能準確地識別老師對他們的幫助是出於關愛還是僅僅是功利的表現。所以教育應該是牽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質樸,是師生間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學會賞識你的學生,先學會從心底去愛他們。

賞識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理解學生、相信學生,不斷地鼓勵表揚他們,我想我們也一定會得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説過這樣的話:“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無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人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不同,都不會拒絕別人的讚揚,來自別人的讚揚或獎勵,都會令被表揚者產生愉悦的情緒體驗,那麼學生也一定會朝着你引導的方向前進的。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作為一名一線的小學教師,在3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肩上的重擔,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涉及內容最全面的一次課程改革。它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從中體會到了課程改革對課堂、對教師、對學生的衝擊,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人説: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博x,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説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範梅南先生説,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

我以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教育家高震東説:“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説,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裏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裏擊起快樂的迴響。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脱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讓學生靈動的思維火花不斷迸發,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富有實踐智慧教師的明智之舉。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繫,迅速地切入正題。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vddj2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