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實踐教育心得體會(通用6篇)

實踐教育心得體會(通用6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踐教育心得體會(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踐教育心得體會(通用6篇)

實踐教育心得體會1

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兩個:一個是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就是參觀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另外一個是到敬老院開展志願者愛心活動。在這之前,我去過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沒有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保持得那麼完好,也沒有那麼大型與壯觀,更沒有那麼多的歷史資料信息提供給我們瞭解。參加過的志願者活動是義務家教以及幫居民委員會整理資料等,這些志願者活動也體現了愛心,體現了為他人服務,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這兩次的活動。

我們學校到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是有段距離的,坐公車時,有同學暈車感到很難受,但卻説:“為了黨,我願意,向張思德同志學習不怕苦的精神!”不管這是隨意的一句話,還是發自內心的想法,都足以證明,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是真的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也説明大家在平時黨校的學習是有成效的,在思想和行動上發生了改變。

1923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在這會址裏,感覺歷史又重新展現在眼前,各種各樣的物品、解説詞、短片把當時的歷史背景和開會的情形展現出來,讓我對歷史有了更具體的瞭解。這次大會就國共合作的方針和辦法作出了正式的決定,會址裏面的相關資料也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組織的工農羣眾革命鬥爭,如:香港海員罷工、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等。在他們的推動下,掀起了第一個工人運動的高潮。這讓我的思想有了新的改變,中國共產黨是一支新興的、生機勃勃的革命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鬥爭,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堅定的革命性和堅強的戰鬥力。會址紀念館裏還有當時共產黨員開會的情形,、蔡和森、陳獨秀等同志的蠟像更是生動而形象地展現出他們在全力進行革命鬥爭事業。當時的搶、衣服等也被陳列在紀念館裏,可見當時的武器及生活環境是多麼的差,但他們仍然努力拼搏、勤勞勇敢且富有鬥爭精神,他們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歷史已是過去,但作為要求入黨的大學生,我們應該銘記,記住他們未來革命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記住他們作為中國共產黨員所應有的理想與素質;記住他們為了黨的事業所做的一切;同時,我們也應該學習到他們的精神後,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學習、工作及生活中實踐,爭取讓自己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為未來的社會主義事業作出貢獻。

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的同時,我們也到附近的敬老院開展了愛心活動,去到那裏,有些老年人在下棋,有些在聊天,當然也會有比較孤單的老年人。我們首先是打掃了一個院子,打掃的過程中,由於掃帚等工具不夠,同學們就輪流着掃,甚至出現大家爭着掃的現象,大家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這也許是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所應該具備的素質,也可能是聽取鄺書記主題為“以德為行,以學為上”的'報告中學習到的,體現出自己的“德”。還有進行大廳的清潔工作,同學們分工合作,很快就完成了,大家忙完就可以和他們聊聊天了。在這裏的老年人,也有部分是老黨員,我也聽他們講了不少關於以前的革命歷史,他們有經歷過不少苦難,講到當時生活的艱辛。過去的生活並不美好,但也要銘記過去,因為它也存在歷史的意義,而現在、未來是會更美好的。我們應該慶幸有優越的生活條件,在這樣的情況下,更要努力奮鬥,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但是,也有一些不讓人滿意的現象,有些老年人常年呆在敬老院,子女們或是忙於事業,或是嫌棄老人家麻煩,就把他們送到這裏而置之不理。這讓我想到社會中更無理的一面,有些人甚至把父母留在一間破房子裏,不探望,也不給生活費,試想,他們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也許有一天,他們的子女也會這樣對待他們的,何不做個好的榜樣呢?不尊重父母是不道德的行為,我們要好好反省,生活中是否做到尊敬師長。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是這一輩子都難以報答的。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長大成人了,我們要銘記過去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一切,要努力完善自己,在未來更好地報答父母。

黨校培訓結束了,留下的是知識與思想的震撼。參加了這兩次的社會實踐後,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歷史事件的看法不同了,對先進的共產黨員的事蹟也牢牢記住,並且努力地學習。在平時的生活中,以黨員應該具有的條件要求自己,積極主動地瞭解黨的歷史,銘記過去,學習過去的精華。我要在實踐中學習,提高自身的知識文化水平與思想道德素質,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實踐中完善自我,爭取讓自己在未來的入黨道路上更好地發展。

實踐教育心得體會2

對當前語文教學來説,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語文課堂,對學生進行有效生命教育,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世界兒童基金會有句名言:“這個世界是兒童借給我們的”,我們的教育應一切為了學生。生活現實告訴我們:一個人生活在缺乏尊嚴、權利和自由的環境下,是不可能有充分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二期課改和“兩綱”提出:讓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健全的發展,養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愛護生命的意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適時調整自己的角色,樹立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教育觀,樹立開放的、綜合的課程觀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教學觀。對當前語文教學來説,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語文課堂,對學生進行有效生命教育,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1、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首先要求老師樹立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以關懷人的成長為目的,使學生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同時要尊重學生生命個體差異這一客觀事實,尊重生命的不同成長節奏,寬容地對待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失誤,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並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例如,當有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要耐心地幫他分析問題,讓他真正理解——用誠心的幫助代替毫無意義的指責;當學生考試不理想時,可以引導他們尋求改進的對策——用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來代替埋怨……,用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感受到尊重和關愛之後去尊重和關愛他人,由“內省”進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境地。

2、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確立知識與價值融合的語文課程觀。在教學中要將知識的傳授與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緊密結合,讓學生的認知學習過程伴隨着積極的情感活動。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孤立地傳授知識,結果出現學生考前背知識點,考後全還給老師的現象。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不難發現:真正被學生理解的、融入在他們生命主體之中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知識當中的意義”。這就要求老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藉助各種手段、利用豐富的文史資料或影象資料等課程資源,創設語文教學情景,將知識學習放在特定的語文情景之中,使學生在學習中理解知識的意義。要真正落實將學習活動與學生的生活與經驗密切聯繫,讓學習過程成為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會知識對生命的意義;正如朱小曼教授所説 “知識是和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的”“作為一種智慧的知識,它必然是滲透了人的生命,與此相應,由這種知識所創造的財富就不只是物質的或精神的,它同時也包含了本體的人的生命的豐滿與提升”

3、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確立符合時代發展的語文教學觀。所謂有“生命的語文”就是體現在語文知識生成所藴涵的“進步的真理”和“活生生的社會精神、社會能力”等方面,體現在“面對語文,我們可以哭,也可以笑;可以追思,也可以戲説;可以唱歌,也可以怒罵。語文給了我們宣泄情感、昇華體驗、昇華認識的處所”;語文“給了我們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的廣袤的空間,給了我們的心靈自由地舞蹈的寬闊舞台”。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的語文教學所要教給學生的,就必須也必然是“有思想”的語文、“有情感”的語文和“有生活”的語文。而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交融,才有可能使我們感受到“人”在文本和生活之中真切“躍動”的生命。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感受到強勁躍動的生命脈搏和濃郁的人文氣息。

二、二期課改下語文生命課堂的特點

1、語文“生命”課堂是促進全體學生髮展的課堂

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學校教育要從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素質,促進學校生動活潑的發展,辦出各自的特點”。而傳統教學中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更重視成績優秀的學生,課堂教學中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有更多的機會,而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得不到充分的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不得不處於“旁觀”、“旁聽”的被動學習狀態。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生命”課堂要求我們由“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我們的目光要下移。我們儘可能的採取一切方法和手段,使得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2、語文“生命”課堂是生活的原課堂

語文“生命”課堂是生活的原課堂。語文教學應該為學生的成長服務,語文“生命”課堂是面向生活的教學,它謀求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迴歸,努力實現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合,使學科世界不致因遺忘生活世界而喪失其存在意義。把教育教學內容從書本里、課堂中引向學生五彩繽紛的生活世界。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捕捉、觀察、實驗,對信息進行查找、選擇、分析、加工和有效利用,提高獲得、交流和創造具有各種表徵形式信息的信息素養,學會在生活、生產和各學科中發現問題,完善知識建構,培養獨立思考、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與實現自我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因此語文“生命”課堂要求把課堂變成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3、語文“生命”課堂是動態的生成性的課堂

語文“生命”課堂反對嚴格控制式的師生關係和模式化的教學過程觀。語文“生命”課堂要求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師生為實現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生交互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語文“生命”課堂主張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看作是學生向學習文本批判、質疑和重新發現的過程,是學生整個身心投入學習活動,去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發展過程。因此語文“生命”課堂是動態的課堂;語文生命課堂是生成性課堂。學生在實踐、體驗、感悟、探索的基礎上,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

4、語文“生命”課堂是對話式課堂

傳統教學以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作為教學的核心目的,最後陷入“教師教死書、死教書,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的怪圈。 “生命”課堂是對話式課堂。它可以是學生和教師的對話,也可以是學生和學生的對話。對話的過程就是思想、真理、意義、情感潛移默化的過程,使一個人生命質量提升的過程。這種對話並不是把某種真理、意義、態度等傳遞給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對話過程本身‘揭示’了真理,它使真理顯現出來,從而通過學生的理解而接受。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是思維與情感的流動之河,激發、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閃現出新鮮的見解;由此可見對話培養是學生的思品、個性、合作精神的土壤。

三、建構語文生命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生命教育是一種“在生命活動中,通過生命活動和為了生命而進行的教育”。由此,我認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思考與實踐: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實施生命課堂的重要前提

“生命”課堂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基礎,它強調認知主體的內部心理過程,把學習者看做是信息加工的主體,並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於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藉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是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這有利於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要構建“生命”課堂,教師要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自己教學改革的指導方針。

2、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是實施生命課堂的保證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保證,也是實施生命課堂的保證。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那種“視學校如囹圄、視師長如寇仇”的教學氛圍必定會使教育失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交流、共同參與、積極交往應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中學生雖然還沒有形成完備的知識體系,但他們有思想,有自己觀察問題的方式,因此,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尊重他們的想法、觀點,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教師要真正相信每個孩子在他天賦所在的領域裏優先充分地表現自己,學生就能產生自尊、自信、自豪感”。即使學生觀點出現偏頗,教師也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及教參中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要正確地加以引導,使學生時時刻刻感到自己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感到自己在學術上、人格上與老師是平等的,感到老師的可親、可信。由此可見,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給學生一片生命的綠洲,讓學生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應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

3。 充分挖掘語文課程資源,是實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

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説“教育的目的是應當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所以教 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文化素質、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方面擔負着重大的社會責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所以語文教師要挖掘隱藏在語文課程和語文知識中巨大的精神財富,採取有效的手段使其變成生命教育資源,啟迪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人類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使學生在學習中自覺地接受生命教育薰陶,形成具有個性的、崇高的精神品質。

(1)、挖掘現有的文本資源,進行生命教育。

在課堂中恰如其分的挖掘生命教育資源,並有效的運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歷練,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古文學習中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淡泊明志”、儒家思想中的“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等內容,使學生受到修身養性、謙讓、和諧等的教育。如課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通過講述傳奇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海倫凱勒堅強地面對生命過程中的艱難坎坷,對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讓學生感悟人的生命歷程總會遇到這樣那樣苦難和挫折,但只要我們每一個人要勇於面對、勇於接受挑戰,生命才會更燦爛。教學《秋天的懷念》時,應深入文本,圈劃、朗讀、品味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神態、語言等語句,領悟文中藴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之後又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回憶父母為你做的點滴小事,此時此刻,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呢?你又打算怎麼回報他們呢?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在拓展延伸環節中,可以設計: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難以接受的困難和挫折,你將如何面對?這問題的設計,目地讓學生懂得珍視生命、熱愛生活。

(2)、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資源,進行生命教育

學生的身邊充斥着鮮活的生命教育資源,各種新聞、報紙等媒體,對社會上珍愛生命、漠視生命的現象經常報道,教師要根據文本和學生實際,有效的把這些生命教育資源引入實施,從正反兩方面引入學生身邊鮮活的人與事,進行有效教育,以使學生在現實的感知中瞭解社會,在自我的感悟中增強生命意識。

4、豐富語文教學活動,是實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手段

“人是自我教育的對象”即要“用自己的生命活動來塑造、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是的,“生命意識”不是教出 來的,而是在學生主體參與實際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在與他人的合作交往與思維碰撞中發展起來的,所以,教師要通過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活動,開展生命教育。可以利用每單元的活動課程,將語文學習與尋找學生身邊相似的故事相結合,延伸課堂,尋找身邊的人生標杆。如可以組織學生走訪身邊逆境成才的人,……也可以組織演講徵文等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可以將語文學習與學生自身的成長經歷相結合,開展“書寫自己的成長曆史”活動:可以從父母及親友那裏瞭解自己幼年的故事——口述史;可以從自己的照片及用過的物品 ——“文物”來反映自己的歷史等等,讓學生從自身的成長曆史中瞭解生命成長不易,其中浸潤着父母、親友、師長的關愛和呵護,從而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和對生命的珍惜與敬畏之情,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5、改變評價手段,是實施生命教育的有效保障

在教學中,長期受到批評或不被認可的學生,往往表現冷漠,攻擊性強。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有這樣敍述:“沒有什麼比意識到無前途,認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兒童受到壓抑、灰心垂氣和鬱鬱不樂……。”這告訴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長處,不吝嗇表揚,要採用多元評價及發展性評價手段,多角度、多層面地肯定學生的長處,即使學生在學習上落在後面時,我們也應該用“只要你努力,你就總能進步!進步的學生就是好學生”等等來鼓起學生的信心……使學生在老師的肯定和鼓勵之中感到自己是個有用的人、一個還能進步的人!從而養成健康的心態。

生命教育讓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健全的發展,養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愛護生命的意識,為他們積累處世踏實地迎向人生打好基礎。因此在我們教師努力的構建生命課堂的時候,我們應該對“偽生命”課堂説不。我們應該警惕打着“學生主體性”的旗號,弱化教師應盡的責任;打着“尊重學生個性”的旗號,放棄學生健康人格的責任;打着“快樂教學”的旗號,逃逸“雙基”的學習;打着“小組合作學習”的旗號,進行“作秀”式的表演;打着“探究”的旗號,盲目探究。語文生命課堂教學是在尊重學生、重視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各得其所、各顯其能,以實現最佳的整體教學效果。

總之,讓我們走出語文教學的荒漠,走進學生的心靈,構建與實踐語文的“生命”課堂,實現教與學的雙贏。努力使在學生得到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體驗感悟生命的真諦,為自己的終生幸福奠定厚實的基礎。

實踐教育心得體會3

黨的羣眾線路教育實踐活動展開以來,全體黨員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學習內容,不但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而且充分反映了黨中心對新歷史條件下黨建的高度重視和甦醒熟悉。

通過認真的學習思考,我進一步熟悉到要作為一位合格的我黨員,其中關鍵的一條就是黨員幹部要具有良好的作風,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全力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虛事做實、把實事做好,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切實把為民、務實、清廉落實到具體行動中。

一、堅持勤政為民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是中共黨員堅持執政為民的必定要求。這個責任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事事處處把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要當好羣眾的貼心人,就必須牢固建立黨的羣眾觀點。人民羣眾是我們黨的氣力源泉和成功之本,失往了人民羣眾的擁戴和支持,黨的一切工作就無從談起。黨員領導幹部始終堅持羣眾觀點,代表羣眾利益,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往的根本工作線路和方法,贏得羣眾的'信任和支持。那種對羣眾的疾苦漠不關心,對羣眾的安危麻痺不仁的態度和作風,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是格格不進的,每個黨員幹部必須果斷加以糾正。

要堅持勤政為民,就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羣眾的親身利益。如中心羣眾目前關心的住房公積金題目的解決,社會保障題目的解決等等。時時刻刻牢記羣眾利益無小事的道理,始終把保障民生、實現羣眾利益放在第一名。我們黨員幹部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和滿腔的熱情投進到為民服務的工作中,要在充分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幫助中心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選準發展門路。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取信於民。不能為了私利與民爭利,與民搶利,導致中心幹羣關係演繹成“萍水關係”。

要真正做到勤政為民,就要深懷愛民之情,做到愛民而不擾民。羣眾在我們心裏的份量有多重,我們在羣眾心裏的份量就有多重。只有時刻把羣眾的冷熱安危掛在心上,才能得到羣眾的衷心擁戴。始終做到心裏裝着羣眾,凡事想着羣眾,感情上貼近羣眾,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從人民羣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養老保險、工資福利等題目進手,通過貫徹落實好上級的政策,切實關心羣眾的疾苦,真心實意幫助羣眾解決好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困難題目,把工作做細、做好、做實,不斷讓人民羣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二、堅持求真務實

務實,就是堅持兢兢業業、勤奮工作、埋頭苦幹,紮紮實實地做好工作。真幹而不是假幹,實幹而不是虛幹。要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就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牢求真務實的思想基礎。要擺正個人與組織、個人與羣眾的關係,腳踏實地,吃苦刻苦,絲絕不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專心做事,勇於克服慣性思惟,建立擔當意識,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盡心盡力,把羣眾的親身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使求真務實的優秀品格在實踐中倡行併發揚光大,使中心的工作在全體黨員求真務實的良好作風蔚然成風。

三、堅持廉潔奉公

清廉,就是要堅持嚴於律己、廉潔奉公,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持高尚的精神尋求。我理解到,作為一位黨員幹部要堅守廉潔奉公、建立清廉形象,就必須加深對清廉內涵的理解,自覺同各種腐敗現象作鬥爭。

一要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正確的思想武裝頭腦,堅定政治信念,自覺地築起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二要建立為人民謀福利、為社會主義事業獻身的理想志向,虔誠黨的事業,兢兢業業,踏實工作,樂於奉獻,做好每項工作,不斷進步。三要建立為中醫藥事業、為中心工作的事業心和為中心羣眾服務的責任心,辛苦工作,樂於奉獻,做好本職工作。為中心事業發展多盡一份責任,多貢獻一份氣力。四要建立高尚的道德人格,自覺加強黨性鍛鍊和思想修養,保持高尚的情操,重視從點滴小事做起,從小節着眼。固然中心一直以來都在為中心職工的生存而努力,彷彿不存在貪腐的可能性,但作為一位黨員,拒腐防變的警惕性是要長時間在內心築牢和鞏固的。

通過學習,我深入熟悉到必須要加深責任意識和加強黨員理想信念。在工作中實踐黨的羣眾線路,才能真正為中心工作出力,為中心羣眾解決實際題目,才能在黨的羣眾線路教育實踐活動中進步本身素質,增強政治覺悟,在實踐中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實踐教育心得體會4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聯繫羣眾最廣泛,服務羣眾最直接,在輔導員中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管理學院學生工作中如何踐行羣眾路線?如何做好師生滿意的學生教育工作,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幾個關係。

正確處理遠和近的關係,進一步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這是踐行羣眾路線的具體表現,要求我們始終保持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魚水深情。只有面對面,才能手拉手、心連心;只有接地氣,才能察實情、解難事,真正培養起對學生的感情、對事業的激情。必須健全乾羣聯繫的`長效機制,推動黨員學生幹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靜下心來,深入學校、深入學生,瞭解學生所思所盼,關注學生所憂所急,解決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正確處理上和下的關係,堅持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一致性。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學生期盼有更好的教育,要求我們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結合實際創造性地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多想多幹黨和人民需要我們乾的事情。只有始終堅持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一致性,才能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化作具體行動,才能真正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親近學生、聯繫學生、服務學生,從而做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立德樹人,形成共同推動學生教育工作科學發展的生動局面。

正確處理多和少的關係,更加關注學生教育中相對落後的四困羣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是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要求我們既要注重教育的整體發展,又要對四困學生給予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我們不能只重視學生教育發展的平均水平,而忽略少數困難學生和特殊羣體存在的實際問題。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關心關注特殊學生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和增加資助渠道,切實促進教育公平,保住底線,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正確處理大和小的關係,切實重視那些關係學生切身利益的“小事”。凡事要從大局出發,需要善於觀大勢、謀大事,維護學生教育改革發展的全局。“大”和“小”又是相對的,大事和小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需要我們善於見微知著、以小見大。學生工作無小事。而且凡大事必做於細,必從小事做起。我們在謀全局、抓大事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這些自以為是“小事”的大事,帶好每一個學生組織,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平台,找準四兩撥千斤、牽一髮動全身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把工作做深、做細、做透,帶動全局發展,提高學生教育工作科學化水平。

正確處理內和外的關係,自覺相信主動依靠學生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我們要多交學生朋友,多聽學生意見,充分發揮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善於調動整合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學生教育工作;要真心誠意拜教師為師,向學生學習,尊重學生首創精神,充分發現、大力推廣先進學生典型,深入推進教育管理體制、管理體制和人才培養體制改革,促進學生教育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

總之,我們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深化學習教育,認真查擺“四風”,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邊整邊改,形成長效機制,努力以實際成效推動學生教育工作科學發展,辦好學生滿意教育。

實踐教育心得體會5

光陰似箭,轉眼間我們的實習生活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的經歷,真是感想頗多。短暫的工作時日不僅磨練了我的意志,也使我對今後的人生道路有了真確的方向。

教育實習對一個師範生來説是相當重要的,在校師範生平時所學的無非是一些理論性知識,大部分知識都無法直接與教育實際相關聯,久而久之,我們就養成了一種眼高手低的壞習慣,看待事情往往過於簡單,缺乏深刻見解,思考大於行動。因此,要想把所學的東西切實的、合理的'運用起來,就必須付諸於實踐,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習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它使理論體系已基本完備的我們得到了真實的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能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努力完善自己。

經過這段時間的實習,我覺得我更加成熟了,認識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教師是一個很特別的職業,肩負着傳承人類文明的重任,是人類的文化橋樑。對於即將走出大學校門,成為這支光榮隊伍一員的我來説,責任更是重大,只有擁有過硬的本領,才能更好地接過這副重擔,否則只會誤人子弟。隨着思想境界的提升,我也切實體會到了實習的重大意義。作為語文老師,我更要加倍努力,不斷擴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廣泛閲讀,多思考,多鑽研,革新觀念,使自己成為一名經得起大風大浪考驗的飽學之士,實實在在地為傳播人類文明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

實踐教育心得體會6

實習期間,我積極主動向指導老師請教有關教育方面的問題,聽課與講課相結合,每天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怠慢。良好的敬業態度贏得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始終堅持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的堅韌毅力也深深打動着組裏的每個成員,他們也樂於將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拿出來與我分享,因而,我學到了許多實用的技能,認識到了能夠把自己既有的知識輕鬆的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又樂於接受,這才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傳授一種切合實際的知識技能,對學生來説是相當有用的,所以課堂的授課方式也是不容忽視的,它直接影響着一個老師的教學成果。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老師傳授的知識,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所以,我們不能只為了講而講,應該更注重學的結果,應以學生為中心。

實習是一次鍛鍊的機會,它教會了我許許多多大道理,把我從幻想中一下子帶到了現實的生活中,弄清楚了自己所處的社會大環境和位置所在,是這樣樣的真實,觸手可及。經過幾次試講,我認識到了良好的教態和課前充分備課的重要作用,老師能否發揮自如,能否和學生們進行有效的互動,都有賴於這些方面的.知識。真實的感受,切實的體會,我找出了自己平時很少注意的細節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現,對我來説意義非凡,對我今後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取長補短,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沒有人一生下來就能做好一切,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的學習中慢慢成長,最後成熟的。

細細想來,我覺得我的收穫有知識方面的,也有為人處事能力方面的提高。總之,這是一個充滿了機遇和挑戰的現代化社會,我覺得不但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還要與人和諧共事,搞好團結,真心對待別人,才能換來別人的尊敬。這些都是我在實習後悟出來的,也是我受益終生的道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q773o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