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教師禮儀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教師禮儀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0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禮儀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禮儀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0篇)

教師禮儀教育心得體會1

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責。因此,在現代社會中,教師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備受社會各階層的評論。所以,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師表形象。在今年的暑假培訓中我有幸觀看了金正昆教授主講的教師禮儀,使我更加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具備的禮儀。在我認為教師不僅具備一般公民所具備的禮儀,還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一、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

我們在工作中必須牢記《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並以此為標準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升。

二、具有較高的教師素養。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要有公民所有的政治、法律、道德等素養外,還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首先必須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並以此作為自己專業行為的基本理性支點。有沒有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理念,是專業人員與非專業人員的重要差別。我認為,未來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認識基礎教育的未來性、生命性和社會性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和教育活動觀。其次具備多層次複合的知識結構,包括當代人文、科學兩方面的基礎知識及工具性學科的基礎知識,熟練運用的技能技巧。這是作為人民教師所必須的,這樣才能與充滿好奇心、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的學生共處,並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勝任教師的角色。再次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團結合作能力,從而形成有利於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生動活潑發展的集體,我認為這才是是管理的本質。

三、樹立良好的形象。

首先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語言習慣。“言傳身教”是教育教學的重要途徑,教師的言談舉止將直接影響着每一位學生,成為學生隨手可得的感性材料。可見,教師文明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師是教學生做人做事的,首先自己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人做事。只有這樣,才能起到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學生。

其次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表現在對學生的尊重、關心、愛護、耐心、寬容等方面。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是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教師愛學生,學生就能敞開教育的心扉。因此,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有一種無私的愛去對待學生。

再次良好的儀表。樹立師表形象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教師本身的儀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自身的着裝及修飾,發行要大眾化年輕精神,衣着服飾樸素大方乾淨整潔,做廣大學生的榜樣。

總之在這次學習中受益匪淺。同時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平時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一位現代意識、服務意識強的教師。

教師禮儀教育心得體會2

一、注重禮儀教育的實效性、示範性

遵循“小一點”、“近一點”、“實一點”的教育原則,開展讀、講、考、賽、評等一系列活動。讀,即讀書活動,組織學生閲讀《禮儀常規》、《禮儀知識ABC》等書;講,即講學習文明禮儀後的心得體會;考,即對所有中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知識的考試;賽,即組織學區性和全區性的文明禮儀知識競賽;評,即對學生的儀容穿戴、文明禮儀、衞生習慣、遵紀守法等行為規範天天進行評比,建立學生個人文明量化評定製度。文明禮儀教育要以點帶面。我們在茶園山中心小學召開文明禮儀教育現場會,還召開了全區文明禮儀教育經驗交流會。樹典型,立榜樣,帶動全區禮儀教育的深入開展。

二、禮儀教育與落實師德規範相結合

我們把教師文明禮儀規範列為教師評定職稱和年終考核的資料,堅持開展“樹、創、獻”活動。如在第三中心小學召開“弘揚高尚師德,樹我教師形象”現場觀摩會,教師介紹了講師德、揚正氣、默默奉獻的感人事蹟,學生代表作了“良師慈母暖我心”演講,學生家長熱情讚頌教師的高尚師德。能夠這麼説,我們的教師在學生面前,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長時,能注意禮儀規範,給人和風細雨春天般的感覺。

三、淨化校園環境,用優美的氛圍陶冶人

我們把校園環境的淨化、美化、綠化作為禮儀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徑之一。要求校園對校園要整體規劃,做到安排有科學性、佈置有教育性、整體上有陶冶性。

校長抓綠化,美術教師抓美化,衞生教師抓淨化,德育幹部抓育人化,各負其責。

據統計,今年區教育局投入綠化經費20萬元,各校(園)也自籌經費65萬元用於綠化。優美的環境促進了師生文明行為的養成,陶冶了師生完美的心靈。

四、禮儀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p4yvy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