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教師訪萬家心得體會範文(精選4篇)

教師訪萬家心得體會範文(精選4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訪萬家心得體會範文(精選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師訪萬家心得體會範文(精選4篇)

教師訪萬家心得體會1

我校開展了“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的啟動活動後。學校領導和班主任帶上科任老師對學生進行全面家訪。我們針對農村小學生居住地比較分散,教師平時教學時間緊等特點,我和李廣瓊、楊巧玲老師利用下班雙休日分別走訪了兩區三鎮21個村組和居委會的59名學生,所到之處受到家長的熱烈歡迎,感受頗深。

一、家訪見聞

首先我們三人所到之處都能看見家長熱情的笑臉,我們都能在輕鬆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和家長進行親切的交流,家長詢問學生的在校表現和生活情況,瞭解他們的學習成績。看到他們那急切的樣子和急於想和老師溝通表情,我想我們的訪萬家活動是必須的。其次是農村變了,正在走向富裕,但仍存在差距。他們的家庭有的已住上二層樓訪,裝飾的富麗堂皇;有的是四合檐小院,家裏的擺設全新。不過一些外遷户和貧困家庭,屋內除了必須的生活用具外,現代化的家電幾乎沒有,連住房都歪歪倒倒,四面透風,看的仍然是老式彩電,睡的還是土牀,從他們的穿着上也流露出了生活的結據。

這次家訪我們不僅瞭解了不同地的外來户的風土人情,也瞭解了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為以後的教學提供了一手資料;在老師和家長溝通過程中我們看到家長們滿意的笑容。

二、幾點感想。

1、通過家訪,加強了家庭與學校、家長與老師的雙向交流和理解。學校期望學生成才,家長更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校之間有着共同的願望。針對家長們提出的問題我們都詳實的一一做了回答,並把他們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帶回了學校,把教育的春風和温暖傳到千家萬户。

2、通過家訪,讓我們聽到了、看到了學生在家表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有的學生在家與在校表現不一致,掌握了這些,更有利於老師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的放矢。家訪中我們還了解到大部分家庭都是男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女家長在家、部分家庭是父母均在外打工、孩子留給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更有甚者留給親戚朋友照顧,成了真正的留守兒童。這次家訪消除了部分家長們認為只要給孩子飯吃、給孩子們衣服穿、給孩子們錢花就完全盡到了家長責任的錯誤想法。

3、通過家訪,讓我們掌握了貧困學生家庭狀況和貧困原因。這次訪萬家活動與貧困學生走訪活動的有機結合,凸現我校良好的教育形象,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增強了社會和家長對我校的理解與支持。

總之,家訪活動我們與家長面對面的熱情交流,在思想上達成了共識,在行動上也會形成教育合力。

教師訪萬家心得體會2

開學伊始,我校響應上級的號召,組織了“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的活動,活動舉辦的有聲有色。剛開始接受這樣的任務時,還有點懼怕,因為我們班是學校的一個大額班級,有74個人,學生的的居住地也不集中,家訪起來難度還是有點大。不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接到這個艱鉅的任務後,我們就利用課外的時間,走進了每個學生的家庭,瞭解了學生的另一片世界。

家訪期間,我們每到一個家庭,都能看見家長一張張熱情的笑臉,我們的大部分家長都是農村的,他們淳樸、善良的品質讓我們感動至極。雖然有的家長我們是第一次見面,但交流中彷彿我們是知心朋友。為配合我們的家訪,很多家長沒有去田裏幹農活,在家等候我們老師去家訪。雖然對每户家庭的家訪只有半個小時左右,但很多家長提前準備等半天之久。家訪中,我們對家庭具體在哪不熟悉,然後同村裏的人都很熱情的為我們引路。有些家長知道我們要去家訪,還早早準備了茶水,雖然我們不吃不喝,但家長的熱情温暖着我們的心,讓我們家訪的腳步更堅實。

整個家訪過程中,我發現家長不管是本身文化程度或高或低,不管家庭的經濟條件如何,對孩子的學習都很重視。雖然他們都是爺爺奶奶輩的家長,但是對於孫子孫女的學習仍然很關注,談話中,反覆在叮囑老師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嚴加的管教。因為能力有限,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作業不能幫任何忙,也希望老師對學生的學習多費點心。孩子只要在學校有任何不對的地方,隨時可以與家長取得聯繫,保證配合好老師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很感謝老師的辛苦的培育。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學生和家長對你的理解、認可、肯定、支持是最寶貴的,裏面包含素不相識的能温暖人心的愛,它讓人滿足、快樂。家訪很累,但我學到也得到很多寶貴的東西,讓我感到真正的快樂。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到李星豪家去家訪。

李星豪是我們班級家庭條件很特殊的一個孩子。他的爸爸精神有點問題,曾經因為和別人發生爭執,神經受刺激,將他人的兒子殺害。媽媽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毅然改嫁。其後,李星豪一直跟着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爺爺是退休教師,退休工資要供他讀書,還要供養有病的爸爸和奶奶,所以家庭條件是相當的差。當時,我們去他家家訪的路上,就在想,如果他的爸爸在家,我們該怎麼説。千萬不要把話説錯,甚至還有更可怕的想法。當我們一走到他家門前,他正和他的奶奶在收曬架上的棉花,他的爸爸看到我們去了,馬上就走出來了。我當時説話時都好緊張,從和他奶奶的談話中,得知,李星豪雖然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裏,但是他很懂事,經常幫爺爺奶奶做家務活。奶奶也是一位很淳樸的老人,臉上寫出了生活的艱辛,留下了歲月的痕跡。臨走時,奶奶希望我們對他的孩子好點,這是他們家唯一的希望。他的爸爸也出來和我們交談了幾句,如果事先不知道是一位精神有問題的人,從談話中,確實看不出來。對我們老師也是很客氣的,先前所有可怕的想法也因此煙消雲散了。

我們的家訪,隨着家長的全力配合,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家訪中聽到的最多的話就是,孩子在家做作業很不主動,作業做的很差。家長的苦惱,也是聽我們很頭疼的一個問題,他們的家庭作業為什麼那麼難完成,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半是留守兒童,長輩級的家長對於孩子的生活照顧的確是無微不至,可是學習他們真是心有餘而立不足。在農村,這樣的情況很普便,以前我們總在教室裏發學生的脾氣,在辦公室裏發牢騷,為什麼作業總做的這麼差。經過這次家訪後,我的心態要好多了,每個孩子成績和品質的好壞,都來源於他的家庭環境,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有希望的。我對每個家長也是同樣的回答,對你們的孩子一定不要放棄,不管他成績有多壞,品質有多差,他們現在還是成長期,請你們在忙完農活後,多管管他們的學習。我們老師一定會全力配合的。

家訪也是為了更好的教育下一代,重視和改進家庭教育,已越來越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的共識,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容避諱的是,許多家長對怎樣當好父母的緊迫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不懂得怎樣教育孩子,對待孩子,或重智輕德,只關心孩子的考分;或信封“棒頭出孝子”,教育孩子簡單粗暴;或對孩子過度溺愛,百般呵護……在家庭教育上形成的一個個誤區,由此給孩子的心靈帶來的負面影響,必將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延誤。

教師訪萬家心得體會3

關於家訪是教師走進學生家庭,對學生進行的一種訪問,也是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它是教師關愛學生的一種表現,也是教師與家長交換意見的途徑,達到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它作為維繫教師、父母、學生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樑,通過家訪,促使學生健康發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過程中要充滿期待,如果把一份愛心放在家訪中,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培養一個學生是需要家長,老師,學生自己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和教育方法我們如何瞭解,這就需要家訪作為橋樑,進行溝通交流。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家長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同時還有對子女的殷切希望。我們詳細地瞭解了孩子的家庭結構、成長經歷、學習環境、在家表現,並聽取了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對教師的意見、希望,同時,家長也通過家訪瞭解了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瞭解了班級的總體情況,更清楚自己孩子的優勢和劣勢,使家庭教育更具針對性,並通過與老師的交流,更好地和老師配合,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作為步入教師崗位快三十年的我而言,此次“訪萬家”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具體地反思體會有以下幾點:

第一:與家長面對面溝通

通過這次家訪,我進一步明確了教師家訪的目的是與學生家長面對面地進行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讓教師也通過與家長的交談,更進一步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生活情況,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通過走訪可以更全面地從多個角度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可以讓學生增強自信心,老師走訪的感動比單獨説教學收到的效果大得多。

第二:通過家訪我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裏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家訪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麼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到心應手。

第三:必須關注留守兒童問題。

早在幾年之前“留守兒童”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就我們三年級來看,就有許多留守兒童,他們大多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他們在缺乏父母關愛的同時,又接收着老年人對他們的寵溺,這讓學生的心理更加放縱。他們當中有許多人養成好動,不遵守紀律,打架鬧事,不愛學習的壞習慣,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他們的教育問題對我們教師來説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通過這次“訪萬家”活動對他們的走訪,讓我在教學以及管理班集體活動當中能夠摸清對象,對症下藥,並且能夠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使這些學生能夠轉變態度,真正融入到學校生活之中。

第四、學生需要家長、老師、學校共同督促。

在家訪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要求老師對孩子進行嚴格教育管理。必須注重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有很多學生在班上學習成績每次只考了幾十分,屬於典型的學困生。而在家裏,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家長對他們寄託了厚厚的期望。家訪過程中,很多家長對我説:“孩子回家後根本就不聽父母的話,只聽老師的話,老師一定要管得嚴一些。”他們把教育的責任與希望全部寄託到老師的身上。可憐天下父母心,讓家長放心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但是,學生的成長是社會、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的結果,家長在這方面也應該多為孩子提出一些建議,更好的輔助學生的成長。比如我家訪中有的家長説到,學生學習任務太輕,學生平日不願意做課外的學習,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向家長明確指出,我們所指的“家長的配合”並不是指要家長再一次充當老師的角色,檢查作業並不一定要檢查學生作業的對錯,只需觀察學生是否認真的完成了作業,以便及時的瞭解學生學習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如果學生字跡潦草那必定是學習上出現了問題。

第五、重視家訪效果的反饋。在家訪後更要留心觀察學生變化,檢驗家訪的效果。家訪後加強對學生的督導,以鞏固家訪效果。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尤其是後進生的進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然有一個反覆的過程。家訪後,不能對學生不聞不問,不能認為家訪完成就意味着完成了一項任務,這是不對的。可以説,這樣的家訪反映在學生身上的效果不會非常理想。家訪後,老師應及時對學生加以督導,這是家訪整個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因為家訪必定引起學生心理不同程度的影響,學生可能會因此而重振旗鼓決心改變缺點,也有可能再一段時間過後,被惰性影響,重複過往的錯誤,這樣就不能達到家訪的效果。

通過這次家訪,不僅能夠廣泛聽取社會對我校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並及時反饋給學校,也讓我在走訪過程中,更加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在今後的教學中與學生溝通更加融洽。當然,家訪中也出現了各種值得反思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也激勵了我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改進,不斷成長,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教師訪萬家心得體會4

十月八號下午四點,我校全體教師認真的觀看了全省中小學“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推進會的視頻實況,我也細心地觀看了整個推進會全過程,聽取了一些學校的經驗介紹和先進事蹟,收看結束後,賴校長對我校教師提出了進一步要求與期望。下面我就這次推進會談談自己的一點感想和體會:

一 “課內比教學”活動,讓教師和學生取得“雙贏”。

通過“課內比教學”活動,使我深刻意識到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要追求並需到達的目標,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減負提質,同時也調動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使學生獲得實際的發展。從教師層面來講:在“課內比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也會從理解課標,熟悉教材,把握實際,有效設計這四個方面來把握尺度,促使自己的課講得有效,賽得精彩。所以結合這兩個方面來説,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絕對是“雙贏”的。

二 “課外訪萬家”活動彰顯師,生,家長三者之間最穩固的“三腳架”關係。

這次活動的推出,讓我們每個教師都參與其中,在親身體驗下,我們老師更深刻的意識到了家訪的重要性,家訪能夠讓我們徹底瞭解學生,建立老師,家長,學生三者之間最穩固的三腳架關係,這樣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的最有效的方法在我們每個老師的親身體驗中產生!讓我們一小的每一位老師,包括我自己都在享受着這種收穫與欣喜!

三 反思

收穫之餘,我也曾靜下來剖析過自己,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之下,我慢慢積累起來的職業倦怠感,就有時候上課變得漫不經心,隨心所欲,像炒閒飯一樣的無味,疲乏,也曾經因為學生的一次遲到或早退而大發雷霆,卻從未好好關心過學生身後的背景…..我想,這次“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的開展,會給我們每位老師帶來感官與視覺上的衝擊,也給我們心靈深處一次重新洗滌後的翻新。我們子中的老師會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努力把握前方的路,除了做好手頭上的每一份工作,還要緊跟時代潮流,我也會緊緊跟隨着大家的前進的步伐,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努力提高自己。我相信:我們“子中”人在賴校長的帶領下踏上新的征途,跨步前進,一定會取得子中新的騰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p2wp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