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精選7篇)

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精選7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精選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心得體會(精選7篇)

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心得體會1

法國作家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着鮮花的嬌豔。

夜闌人靜,耳邊又傳來那熟悉的歌聲:

任風/翻閲背影的日子/燭光將記憶/搖曳成孩子的身影/夕陽/便凝重了教師魂……

以前懷着對遠方神聖的熱切向往,為了朝拜遠方那心目中的聖地,青年教師們把青春年華紮根於三尺講台而無怨無悔;中年教師們將家庭擱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撲在教學工作上;老教師如老黃牛一般埋頭苦幹而不知疲倦。他們,所應對的不止是幾十雙求知的眼睛,而是一個需要用愛來傾注的浩瀚的海洋;他們,猶如辛勤的農夫,鍾愛自己的這片土地,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無私奉獻。

我永久忘不了讀大一時的第一節現代文學史課。那天我們提前到了指定的教室,預備鈴響了,大家嘰嘰喳喳的聊天聲並沒有停下來。這時,有同學注意到進來了一位杵着雙枴的人,揹着筆記本點腦,正微笑着看着我們,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他就是我們的老師?不會吧!幾個比較搗蛋的男生在後排嘀咕着。前排的幾個同學趕忙跑上前想幫他把筆記本電腦接過來,並上前攙扶他,但是他笑笑拒絕了。他走上講台,並沒象我們所想的那樣坐到椅子上,而是站在講台邊,這時候教室裏已經是鴉雀無聲了,“大家好,我叫王峯,從這天開始將由我為大家講述現年代文學史這門課程,好此刻我們開始上課。”他廣博的知識,流利的講解很快就吸引了我們,而且在兩個小時的授課中他沒有一分鐘是坐着的,一個健康的人站那麼久也會很累,不要説是一個沒有雙枴就連站都站不起來的殘疾人。每次上課他都準時到教室,無論颳風下雨。由於他不方便寫黑板,他都是在電腦上演示,所以每次上課都要背一個沉甸甸的筆記本電腦,有的時候還要加上一個投影儀。他給我們上了兩年的課,我們從來沒有看到他坐在椅子上講過課。他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教學深深地震撼着每一個同學。之後我們還明白,他是人文學院的負責人,中文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還是江蘇省

優秀青年教師,我們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看到他也讓我們感到慚愧,一個殘疾人能夠取得這樣得成就,我們卻連他的十分之一都達不到,當我們把這個想法告訴他時,他只是輕輕地笑了笑。——我承認,王峯老師是我最為尊敬的一位老師,也是我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一位老師。

——從王峯老師身上,我讀懂了“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他用言和行詮釋了“教師”這兩個字的全部含義。

教師,這個神聖的稱呼,它如磁石吸引我遊離的目光,安撫我躁動的心河。“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辛勤耕耘的同時,自然會有收穫和回報。我逐漸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甘於寂寞是成熟的標誌。因而我感覺自己在前進,在成長。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培根説的一句話,我們不就應像螞蟻單是收集,不就應像蜘蛛只從肚裏抽絲,我們就應像蜜峯,既採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

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

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史煙飄過,回看這天。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僅是社會主義精神禮貌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

我們總會嚮往輝煌燦爛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個這天壘成,有嚮往有行動有堅持,方會使剎那轉成永恆,使夢想轉成現實。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風凋青發。每一項新的工作,對我來説都是一項挑戰,我告誡自己只要大膽去做,生命便會實實在在,只要放手去幹,事業便會充滿陽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讓自己在充實中完善自我,在寧靜中儲積生命的動力。還是魏書生説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當作宏偉的世界去研究,你就會發現無窮的樂趣。

教育,是無私奉獻的事業;教育,是愛的事業。我走上講台時間不長,教學工作剛剛起步,我親眼目睹了老教師們愛崗敬業、講求奉獻作為,親耳聆聽了老教師們不畏艱苦,牧牧不倦、潛心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蹟,親身感受了那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孩子的明天,真誠奉獻的博大情懷。在校園繁忙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師們的奉獻和忠誠。我深深懂得,我肩上的擔子不輕,我要走的路還很遠,很遠……

青年詩人汪國真的一首詩道出了無私奉獻者的心曲: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取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只有挖掘自己靈魂深處的真誠,

把握瞬間的輝煌,

擁抱一片火熱的激情。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稱呼;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是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心得體會2

在本年度師德師風學習教育活動中。學習的內容很多,有學校關於開展師德師風集中教育活動實施方案;有《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有《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等相關資料,學校通過集中全體教師一起學習之外,也自學了《教育法》、《教師法》、《貴陽市教師職責》等許多有關師德師風教育的資料。

學習中,又要上課,又要學習,雖然很辛苦,但苦中有樂。因為學習之後,身上湧動着一股以前從未有過的激情,認識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嚴謹性,不可馬虎,認真地學習師德師風后,才認識到,我們教師的責任重大,揹負着培養建設祖國的花朵的重任。所以教師要堅持以熱愛學生、教書為核心,以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為準則。

古人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就是要傳授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人道;授業,就是要教育學生建設祖國的知識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創新,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所以説,教師的職業是光榮而神聖的,人稱是"人類的工程師"。我們只有認真工作,全心教導學生,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明、有紀律的新世紀人才,才對得起這個光榮的稱號,不負人民重望。

這段時間裏,本人時刻在反省自己,以所學到的理論、看到的事例來鞭策自己。在工作中依法執教、愛崗敬業,認真貫徹教育方針,積極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還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要做一個讓人民稱讚的教師,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要志存高遠、愛國愛教,要始終牢記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愛國、愛人民,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以培育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已任,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繫在一起。

一名好老師應當堅持教書育人,應當使自己成為學生心靈中真善美的播種者和培育者,自當老師以來,我是這樣認識的,也是這樣實踐的。為做好學生的表率,我時時處處注意規範自己的言行,既做道理規範的宣傳人,更做道德規範的實踐者。我一直堅持: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先做到舉止文明、團結同事、尊重學生;要求學生認真對待學習,作業要工整規範,我堅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板書工整,演示認真規範“我努力地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學生的言行,以自己的人格來塑造學生的人格。曾經有位學生對我説:“老師,我好喜歡你的言行舉止,你是我的榜樣。”她的話讓我感到欣慰,這不是教師真善美的種子在學生的心田萌芽開花的結果。

要熱愛學生,教書育人,堅持以人為本,尊重關心、愛護全體學生。要做學生的榜樣,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化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心理學也有很大的發展,對學生成長的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教師要不斷學習,在工作中要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掌握它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斷的鑽研。上課時要先備課、備學生,堅持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學上要勇於創新、不斷進取。

學習師德師風是每位教師必須做的事,只有學習、深知後,我們舊的教育觀念才得以更新。重新認識自己的職責所在,也充實了自己的業務知識,明確瞭如何做一個新時代的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孜孜不倦、鋭意進取、鑽研業務、更新知識,樹立優良教風做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心得體會3

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育人的工作尤其需要愛心。教師之愛綜合了事業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國家民族之愛,美好的人生是由愛所喚起併為知識所引導的。

近20年工作歷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敗的消沉和不振。説句心裏話,剛參加工作時,是抱着一顆對事業無比嚮往和追求之心走上三尺講台,但由於現實的殘酷,使我這一顆幼稚的心不適合當今社會潮流,轉入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不知道做了又是為什麼。經過一次次的各類學習和師德培訓,在上級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幫助下,漸漸明白了在職校工作同樣是奉獻,明白了加強師德建設工作是時代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師隊伍建設的總樞紐,也是搞好教育戰線行風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成敗與否的關鍵,深深體會到:

教師的愛體現在付出。一名教師愛的奉獻離不開紮實的基本功並體現在日常與孩子們的交流之中的。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説:不瞭解學生,不瞭解他們的智力發展、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由此可見,愛是需要大量付出的',沒有付出愛就沒有載體,就會成為有名無實的空談。教師最大的幸福和人生價值的體現就是培養出比自已更能幹的學生,只有培養出合格的學生才能無愧於全社會對教師職業的尊重,這當然也是教師愛的付出的最好回報。

有愛心有知識的教師才是好教師。高爾基曾説過:愛孩子,那是母雞都會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在教育中,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在學生心目中,具有愛心和具有知識,才是好教師。師生間真摯的情感,會使學生自覺地尊重教師的勞動,願意接近老師,希望與老師合作,向老師袒露自己的思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要立足於學生的成長。

教師的對學生的愛是尊重學生。在新課程改革全面鋪開的今天,教師的主要理念是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尊重學生就是把學生當作和自己一樣有尊嚴、有追求、有獨特個性特長、有自我情感的生命個體,建立新型的現代師生關係,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脱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讚美,善於交流,成為學生成長的夥伴,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

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心得體會4

通過前段時間學校組織師德師風教育的學習活動,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作為教師在新時期的素質要求,下面我簡單談談學習師德師風的幾點體會:

1、愛崗敬業。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育事業盡心盡力。作為信息技術老師,我們不僅要負責班級的教學工作,更要保證全校廣播鈴聲的正常的運轉,每逢開學前,我們微機組同仁們都會通力合作,改鈴聲,編數據,修廣播,測線路成為了我們的家常便飯。我們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2、尊重學生。身為常識學科的一員,我擔任着xx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用心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努力收集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實例的素材,不僅要讓孩子們都能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獲得成功作品的體驗,更要發揮部分學生的特長,讓他們在信息學、電腦製作、機器人等競賽中賽出風采,秀出技能。

4、以身作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我們教師必須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於律己。

以上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學習體會。我將堅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用心的影響,力爭讓關心他們的人,都能因他們而幸福。

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心得體會5

8月29日,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市二實小師德報告會”。報告會上,張書記和其他三位師德標兵用自己精彩的報告展示着教師的人格魅力,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中的感人故事現身説法,為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師德教育課。幾位老師以自身成長為例,體現了他們對教育、對生活、對學生的摯愛,平凡中見偉大,簡樸中見真情,折射出他們高尚的師德,感動之餘,感觸頗多,通過聆聽,讓我對師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更新,知識容量在擴大。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徑。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知識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因此,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

師者為師亦有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台,為人師表。作為一名教師,要照亮別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點燃別人,首先心中要有火種。一個好教師不僅要有學術上的影響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師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巨大的深遠的,甚至是受益終生的。、作為教師,要關愛每位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陶行知先生説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想當一名好教師,首先要愛心,不關愛學生的教師,決不是好教師,學生們也決不會喜歡的。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是艱辛的。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温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給與合理的看法,學生犯了錯誤並及時改正。平時要多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瞭解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關心學生,對程度、水平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別是差生,給與更多的關心,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盡最大的努力使他們健康成長。

在日常工作中,我要用行動詮釋師德的真正含義,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用實際行動向優秀教師學習,要規範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個學生,做一名有愛心,有責任感,無私奉獻的教師,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去共同撐起教育的這片藍天!

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心得體會6

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自古就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對於師德師風問題,不少教育家曾有過精闢的論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

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我們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育事業盡心盡力。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積極進取,努力創新,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人們把教師比喻成“蠟燭”,是啊,教師就是照亮別人,充實自己。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辛勤的勞動,促進了同學們的全面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文明,這是很大的成就,作為一個老師,我很驕傲,很自豪,我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中的一員。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着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學校一直倡導“耐心、愛心、理智、寬容”。我們也一直謹記這些。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在教育教學當中,我們要熱愛學生,瞭解學生,尊重學生,不歧視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偉大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我們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悦。

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心得體會7

通過系統學習師德師風建設,讓我受益匪淺,我校“愛心、耐心、理智、寬容”八字育人情懷更是一直以來師德師風建設的精神內涵。本次學習有以下幾點感悟:

第一,嚴以律己,提高個人內在素養。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一句話:“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初來覺得帶有貶義,而後就感覺話粗理不粗。因為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想讓孩子們在良好的氛圍和充滿正能量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那我們就必須提高自身內在素養規範自己的行為,在日常教育教學和生活中對自己嚴格要求才能給孩子們做好示範和引領的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不就是這個理嘛!

第二,精益求精,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在社會信息化、生活全球化、價值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勇敢的面對新的挑戰,不遺餘力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來滿足孩子們對知識的訴求。八13班有個孩子從七年級開始就喜歡看世界歷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經濟大危機到美國羅斯福新政他都能説得頭頭是道,遇到問題就會與我一起探討,而我為了能夠很好解答,特意將世界史和全球通史仔細研究一番,探討之後他總會十分開心,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偵探能挖掘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繫,而後就會特別有成就感。最近他又開始瞭解自由經濟、計劃經濟以及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史一直是我的短板,還是好好的看書研究吧,不然就糗大了。不過這倒也促進我不斷進步,就應該就是教學相長吧,唯有嚴謹認真,與時俱進才能教好孩子。

第三,求同存異,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和愛護孩子,公平公正對待他們是和諧師生關係的前提。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培養自信,多一點耐心。很多同學可能在心智上成熟的要慢一些,成長起來相對較慢一些,這樣我們“喚醒”他們所需要的時間也就多一些,對待他們請不要大聲呵斥,用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理性對待孩子們學習和成長中的問題,多溝通交流,冷靜處理,營造和諧的氛圍,共同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oxm23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