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音樂課心得體會範文

音樂課心得體會範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課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課心得體會範文

音樂課心得體會1

20xx年x月xx日至xx日,“xx小學音樂優質課評選活動”在我校舉行,此活動歷時四天。我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29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音樂素質都不同凡響,以新穎別緻的教學設計和活潑有趣學習方法引領學生認識音樂、熟悉音樂、表現音樂、拓展音樂、創造音樂,使我們在這四天的聽課學習中,收穫不少,感想頗多。更讓我感受到了音樂教師要想上好一堂課是相當不容易。課改後的音樂課已不是當初人們印象中的唱歌課,而是從多個方面進行的“審美”課了,每一節課要講的有亮點,有新意,都需要我們教師的努力,可以説是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了,在這裏我們談談參加這次活動的感想和反思:

一、真正實現音樂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

如今的音樂課堂,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新課標指導下重視對音樂課堂中音樂性的挖掘,體現以新的課改理念指導教學、以靈活的設計實現目標,形成了一種形式與目標有效結合、相輔相成的新思路。在這種思路指導下,學生在音樂課堂上不再是盲目的表演,而是在教師巧妙設計的活動中一步步走進音樂,師生共同在一次次音樂感受中獲得新體驗。相信,從這樣課堂走出來的孩子,會一天天地更加熱愛音樂,更加懂得音樂,更加願意創造音樂。

二、獨具匠心的個性課堂

本次參賽課,教師的創新思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幾節優秀的課堂設計可謂新穎獨特、各具匠心,很多時候自己也融入了音樂課堂中,以至忘記了記筆記,課堂氣氛也感染了所有的聽課老師,這都歸功於教師對這節課的精心設計。如:小學五年級人音版欣賞課《走近京劇》來自xx四小。整堂課設計巧妙有趣,教師的教態顯得很親切,基本功紮實,對課堂很有掌控能力,教學設計新穎,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欣賞的同時用京劇的聲音師生問好,她打破了傳統欣賞方法,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京劇的魅力及美,後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體會京劇人物不同的性格臉譜,和諧、生動。

給我們印象深刻的還有來自郯城的一位老師的一年級欣賞《xx》,這位老師在課堂的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整節課在生動、有趣、忙碌的氣氛中進行,學生能充分體會音樂中鐵匠忙碌、喜悦、快樂的心情。還有來自蒙陰的一位老師講的《真善美的小世界》,課堂氣氛活躍,教師語言組織能力強,學會歌曲後,通過爵士樂讓學生體會:相同的旋律,不同的表現形式,帶給人不同的感覺。

三、教師專業素質是關鍵

顯而易見的是,如果一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紮實、科學與人文的文化底藴豐厚,那麼,她的音樂課堂過程會更流暢,學習效果會更好,學生會更配合,評委和觀摩老師也會更信服。實踐證明:舞姿婀娜、歌聲優美、鍵盤熟練,把這些融入到課堂中,才會得到評委老師的認可,學生的喜愛。

我們認為:作為教師的我們在課堂中始終要保持着一種對音樂的摯愛,用我們對音樂的摯愛來牽動學生,讓學生體會唱歌的魅力,體會到音樂的美!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平時要不斷地豐富自己,充實自己,使自己的基本功進一步提高,並加強各方面的知識的學習,在教學中,突出音樂課的特點,相信有了我們各位同行的共同努力,共同學習,共同提高,我們的音樂課一定會上得更加有聲有色,這就是我們的收穫。

音樂課心得體會2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理解、鑑賞能力以及發展想象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音樂欣賞的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審美修養重要標誌之一,也是文化素質水平的標誌之一。音樂欣賞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針對新教材談幾點心得。

一、由表及裏,由淺入深教學

音樂欣賞教學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一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我們的音樂前輩黃自先生認為音樂欣賞時,欣賞者要經過這麼一個心理反應過程:感知外部音響→開展想象聯想→得到情感共鳴→理解認識。所以欣賞教學時必須遵循這一心理反映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由低層次的直覺欣賞向高層次的情感欣賞,理智欣賞方面發展。這樣既符合心理反映過程,也有利於欣賞教學。

二、欣賞教學時精講多聽

首先欣賞是通過聽覺來感受的。要使學生理解音樂作品,首先對音樂表現手段要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達到這一要求必須要通過大量的音樂欣賞才能完成。語言是不可能代替音樂,表現作品的,因為音樂作品都可以從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領悟。我們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觀眾(聽眾)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對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學中,不能離開音樂的.藝術形象而作繁瑣宂長的講述,因為如果講述過多,必然把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時也阻礙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識介紹應該主動、精練、富有啟發性,目的在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通過師生間的討論,聽賞等共同活動,使學生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音樂欣賞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聯想等能力

想象和聯想是音樂欣賞者必然產生的心理現象,是欣賞教學中帶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在欣賞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他們對音樂的豐富想象力,引導他們準確地體驗音樂情感。

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把自己體驗到的音樂情感、想象到的音樂形象或意境,用寫詩、寫散文、寫聽後感、畫圖畫等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及藝術表現能力。採用這種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導,而且還要有較充裕的時間。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又應注意教師的指導作用。由於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審美經驗等的限制,他們的聯想和想象往往會與音樂的基本情緒和內容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

音樂課心得體會3

讓人沉思,讓人收穫,正是欣賞音樂的好時節!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以其獨特、美妙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們羨慕不已,歌唱家動聽的歌聲,令我們躍躍欲試,這是因為音樂是美的藝術。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高層次的審美追求會使人的精神得到昇華,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將變得更加豐富而充實。世界也會愈加澄明。

子曰“三月不知肉味。”,一直都覺得音樂這東西很深奧、很有內涵、很奇妙;我也很喜歡音樂,不過只是喜歡聽聽唱唱流行歌曲,對於那種專業的音樂,還有肖邦、貝多芬什麼的,雖能聽聽,卻不知所云,我只能在心裏默默地感歎,我一直覺得自己聽不懂所謂的音樂,也許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識,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這種想法,而且也從來沒有去試過聽那種音樂的感受。

本來這次選修音樂欣賞課是因為隨便玩玩才選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種隨便聽聽的心態,不過漸漸地我被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視唱,還給我們能介紹樂曲和一些優秀歌唱家的作品。讓我記起周國平先生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也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首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

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識。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不僅如此,而且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種教育形式美的事物總讓人回味,音樂欣賞課便如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olm8y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