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家庭教育孩子的簡短心得體會(通用5篇)

家庭教育孩子的簡短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簡短心得體會(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孩子的簡短心得體會(通用5篇)

家庭教育孩子的簡短心得體會1

一個人的成長,父母的影響是很大的。特別是現在競爭日趨激烈,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是很不容易的。 做為家長,我們應從小對孩子進行有目的地系統性家庭教育,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正確的心態、堅強的毅力、應對困難的能力,使他們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我的做法是:

一、培養孩子的愛心

一個人只有學會了愛,才會愛自己、愛父母、愛別人。也只有有了愛,他才會處處注意別人的感受。而我們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個都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太陽”,家長的過度呵護使孩子以我為尊,從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不管吃呀玩呀,都只想到自己,這樣下去,將來不堪設想。為了培養孩子的愛心,我將街上一隻沒人要的小狗抱回家。我對孩子説:“人要學會同情,看到那些貧窮的、飢餓的、挨凍的、受欺侮的,要有同情之心。如果我們有能力,就要給予幫助。這隻沒人要的狗很可憐,你要好好愛護它。”兒子給小狗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小黃”。兒子每次從幼兒園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問:“小黃吃了沒有?”他常常把自己捨不得吃的火腿讓小狗吃,給他訂的奶也讓小狗喝,還經常自己收拾狗窩。下午放學後,引着小狗出去玩,在他的餵養下,小狗一天比一天健壯。兒子在養狗過程中,變得細心了、勤懇了,學會體恤別人了。過去從不幹家務,現在回家吃完飯後主動抹桌子、掃地、倒垃圾,能夠體貼爸爸媽媽的辛苦,給他買好吃的東西,他也非要爸媽嚐了以後才肯吃。在學校,同學的筆、橡皮丟了或有了什麼困難,他都會主動幫助別人,老師誇他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學生,同學們都樂於和他在一起玩。看着這一切,我們喜上眉梢,看來對孩子一番愛的教育還頗有效果。一次在街上,他還主動把自己的零花錢掏給了一位正在向行人乞討的殘疾乞丐。我深深體會到多給孩子一些“愛”的教育,使他們具有愛心,這樣他們才會愛周圍的一切,一個有了愛心的人對自己的父母一定也會有孝心。多給孩子一些“愛”的教育,少給孩子一些溺愛。

二、要敢於對孩子説“不”

當今孩子,我們家長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心肝寶貝,事事依從,使孩子養成了“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壞習慣,這樣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中一遭碰壁,便會不堪忍受,後果不堪設想。但我們對孩子説“不”的時候,要有藝術。我們很多家長,經常對孩子使用的口頭禪就是“不”、“不要亂扔東西”、“不許罵人”、“不許、、、、、、、”,其實這樣直截了當地説“不”,對孩子是一種消極的限制,效果並不好,不僅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好奇心,有時候你越是説“不”,他就越唱反調。因此,我們對孩子説“不”,應有藝術,注意方式方法。如我們限制孩子的某些行為,提醒孩子不要做什麼的時候,可採取比較委婉温和的説法。如把“不要撕壞了書”改成“你小心一點翻書”,把“不準大聲喊叫”改成“小聲點説話才有禮貌”,這樣委婉地説,語言親切,孩子易於接受,還能使孩子知道自己怎麼做,以免孩子做起來無所適從。有時,我們想要孩子停止某種行為時,別讓“不要”和“不許”脱口而出,可引導他們去做別的事,以代替現在的行為。如孩子對你的手機發生了興趣,拿在手裏當玩具,你擔心摔壞了手機,那就拿幾塊積木來,跟孩子説,看你能不能拼一個大大的手機,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遊戲上;孩子哭鬧着跟你要某種玩具時,你可以讓他看動畫片,或者建議他給哪位小朋友打個電話,問問小朋友有什麼可交換的玩具,還可以帶他到外面走走。有時給孩子提要求時,要給孩子一個緩衝的過程,不要操之過急,這樣孩子才容易接受。如不想讓孩子再看電視,可説“你再看10分鐘,然後睡覺。”提前告訴他關電視的過程,他心裏有個接受的過程,即使不情願,也不會反應太強烈。總的來説,我們對孩子説“不”,要注意藝術,但最好別讓你的話裏經常充滿“不”字,要適度。

三,要培養孩子動手能力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家長疼愛得不得了,啥事都想替孩子包辦,這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能害了孩子。我們應從小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如孩子1歲多,剛會吃飯時,別怕他弄髒了,弄灑了,讓他自己拿小勺子自己吃,他可能弄的滿嘴滿臉,甚至弄倒了,沒關係,時間長了,他自然就會吃飯了。隨着年齡的增長,可讓他自己洗臉,自己穿鞋、穿衣服,整理自己的玩具,這樣他就會自覺養成動手能力,以後也能適應了社會。

四、培養孩子的團結精神

現在孩子雖生活很好,但沒人和他玩,長時間一個人在家裏看電視或跟着大人轉,只能使孩子不合羣、孤獨,影響孩子今後的交際,我們應有意識多引導孩子和同齡孩子在一起玩,可以給他們創造條件,如讓他把小朋友引到家裏玩,不要怕弄髒了、弄亂了家裏的東西,這樣的活動會使孩子學會團結,學會和別人交際,學會處理問題。

家庭教育孩子的簡短心得體會2

開心。在這一次與我的爸爸媽媽進行關於“家庭教育”的交流過程中,我終於感受到他們聽進去了我説的話,明白了我一直以來的感受,我相信我們家未來的相處模式會慢慢好起來的,不會再是“什麼都得聽我們大人的”了。

説實話,在爸爸媽媽提出要進行一次關於“家庭教育”的交流時,我的內心是害怕的。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聽我説的內容,更不知道他們聽了我的真實想法之後會不會暴跳如雷,也在開始交流之前想過,還是裝作什麼事兒也沒有,什麼都説好比較好,以免再次發生家庭戰爭。我寧願犧牲自己説話的機會,也不希望我們家又因為我而雞犬不寧。

但這次我還真想錯了。沒想到我的爸爸媽媽這一次是真正的和我平等交流了。在我説完一些之後,他們沒有表示憤怒,而是鼓勵我繼續説下去,於是我也就一股腦把我對他們的看法都説出來了。説完之後,我的媽媽走過來摸了摸我的腦袋,對我説:“孩子,讓你辛苦了”聽了這句話,我哭了,我的爸爸媽媽終於能夠理解我了,我有了一種翻身農奴做主人的感覺。

在此次的`交流中,我説了許多,也聽爸爸媽媽説了許多,他們好像真的明白孩子不是他們的奴隸,而是一個需要平等對待的人了。不管未來我的爸爸媽媽會不會真的平等待我,這一次的交流算是成功了的,也算是我的爸爸媽媽給了我一個表達我內心想法的機會吧!怎麼説我也是他們的孩子,他們一定也不是為了害我才用過去的方式對待我的,他們也是第一次記做父母,肯定有他們不懂的地方,他們能夠去學習能夠給我這樣的機會給他們改正自己對待我的方式,我已經非常感動了。説明我的爸爸媽媽還是真正愛我的!

我還在這次的交流中給我的爸爸媽媽説了我未來的打算,告訴了他們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一點也讓他們感到開心了,他們本以為他們一直以來沒有給我表達的機會,我會沒什麼主見,但其實我私底下很有主見,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做什麼,也知道想要做什麼樣的人,我把我的想法都跟他們説了。他們這一次沒有反對我,而是告訴我“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自己決定好了的,爸爸媽媽就全力支持你”!

總而言之,這一次關於“家庭教育”的交流是我非常滿意的一次溝通交流,希望我們家以後常有這樣的機會,這樣才可以一起成長吧!

家庭教育孩子的簡短心得體會3

昨天晚上睡覺時,女兒很神祕的對我説:“媽媽,今天晚上澤輝沒有認真寫作業,你猜他媽媽是怎樣治他的?

我急忙糾正孩子的用詞不當:“那不是治,是教育。可是澤輝他媽媽也太壞了,這麼冷的天讓他在外面,我把澤輝領進屋裏,他媽媽又把他趕出來了。”聽了女兒的話,我連忙説:“你要是不聽話,我也會把你趕出去的。”女兒仍然嘟囔着:“那你也是個壞媽媽。”

在這之前去澤輝家串門,當與他媽媽談起如何教育孩子時,就親耳聽到她這樣説:“孩子不聽話就打,捨不得打,只會把孩子慣壞了。”回家我把這話對老公一説,他堅決反對,不贊成用打的方法教育孩子。

通過這件事,我陷入了深思: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人們的腰包都鼓得足足的,孩子的教育越來越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各種教育觀點、教育理論、教育模式鋪天蓋地而來,其中也有一些“快樂教育,成功教育,賞識教育……”哪個做家長不把孩子的教育當做頭等大事?可為什麼孩子們不領情呢?

我突然想起在一本書上説過這樣一句話:“當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時,你的教育已經失敗了。”那麼,教育究竟是什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去教育孩子呢?我回憶起小時候的一個鏡頭:一個颳風下雨的天氣,一位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老師騎着車子去上班,走到一個小橋邊,腿一軟,從橋上摔到河裏去了,他從河裏掙扎着爬上岸,提着兩隻鞋出現在教室的門口,此時離上課還有五分鐘,他微笑着對同學們説:“你們真棒,按時上課,都是勇敢的孩子。”他就是我的小學老師,永遠忘不了的是他全身濕漉漉的,光着腳,手裏提着滴水的鞋,水珠順着頭髮往下滴,他也許從來沒有教育孩子怎樣去做人,但我從他的身上理解了“德高為師”的含義,懂得了“以身作則”的真諦,他只教了我一年,卻成為我教師生涯中永遠的楷模,從教15年來,這個鏡頭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中,它時時鞭策我,做一個這樣的好老師。

教育,是無言的愛。父親是一位老老實實的農民,他從未教育過我什麼,只是偶爾從農田回來早一些的話,我就會纏着父親講故事,講的故事裏邊的最終結果是好人的好報,壞人的嚴懲下場,就是父親的愛在無形中影響了我,做人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走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教育,是無聲的行動。再看看古往今來的教育家如何詮釋教育。泰戈爾老先生説:“天空中沒有留下翅膀的影子,而我已飛過。”我想:“這是多麼高明的教育智慧呀!也應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而我們現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切可理解,但天天把教育掛在嘴上,不僅沒有把鐵煉成鋼,反而讓孩子很小就產生逆反心理,出現,是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這不是很可悲的事實嗎?

試想:當年朗朗在學校學習,取得的成績並不好,他的媽媽並沒有採取嚴厲的懲罰,而是為孩子選擇了更好的機會,留下了佳話,從而造就了一代國際鋼琴大師。

試想:當年的愛迪生“孵蛋生雞“的故事,被眾人所歧視,他的媽媽如果不是那麼堅信兒子的才智並帶回家親自教育,世界將痛失一個偉大的發明家,那麼我們何時用上電燈,教育到底是什麼?聰明的父母老師們,今天,我們到底拿什麼來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孩子的簡短心得體會4

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我們每一位家長都要經歷的事情,當我們的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責無旁貸的要承擔起養育他並且要教育他的責任,我是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自己有少許的心得,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就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來共同探討一下,一是把我教育孩子的那些好的心得與大家分享,二是吸取一下大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好的經驗。

我本人是一位"職業"媽媽,自從有了孩子,我放棄了工作,在家裏專心照顧我的孩子,我的大寶今年九歲半了,現在在上小學三年級,也是在大寶很敏感的年齡,我的第二個寶寶降生了,現在七個半月,小寶的降生給我們這個快樂的家庭再次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但在快樂的同時也花費了我許多的精力。以至於不能和往常一樣陪大寶玩耍、聊天、做遊戲、睡覺……就這樣,我明顯感覺大寶很不自信,每天開口閉口就問"愛不愛我",我很無奈也很着急,我知道孩子的心裏是敏感的,我要抽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照顧大寶情緒。有人説過,交流是最好的溝通。有溝通,我們才能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雖然忙碌,但我一改往日的着急態度,以最好的姿態在寶寶上學時給他一個擁抱,並且告訴他:"媽媽愛你,在學校要認真聽講哦!",中午在飯桌上我歡快地聆聽兒子在學校發生的各種趣事,晚上睡前聽聽寶寶今天想説的心裏話,認真聽寶寶指出媽媽缺點和優點,對寶寶作出正確的指導和錯誤的改正,一段時間的努力,我明顯感覺大寶又恢復了往常的樂觀和開心,走路還哼着歌咧,別人再逗他:"媽媽不愛你了,愛小弟弟了"時,寶寶再也沒有往日的那種惶恐,多的是一份自信和堅定,"媽媽愛弟弟,但媽媽也愛我。"我很欣慰,因為孩子自信很重要,快樂是最根本的。

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長要自己做到,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點很重要,在生活上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回家後先完成作業。不要給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給孩子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在課餘時間,給孩子報名參加了跆拳班。到現在學了幾年了,孩子很有興趣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總之,我希望孩子不光是埋頭學習的孩子,我更希望孩子好好學習的同時還能有自己的興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非常幸運我兒子的老師是教學經驗豐富又負責的好老師,以後我會經常和老師交流,瞭解孩子在校的再現,和老師一起尋找一種更適合我的孩子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孩子的簡短心得體會5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課題。家庭教育現代化更是一項長期的、更具現實意義的實驗課題。做好家庭教育現代化工作,對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教育事業和我們整個民族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有很長遠的意義。作為興隆幼兒園孩子的家長,我們很慶幸給孩子選擇了一所好的幼兒園,這個“好”,最明顯的體現就在於幼兒園對於家庭教育的重視。學校推出的一些新舉措,舉行的一些家庭教育講座,成立的家長委員會等等,都有效地促進了家校之間的溝通,把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教育實現了無縫隙對接。學校能更全面掌握孩子的情況,家長能更好地配合學校搞好孩子的教育,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大有益處。

現在的孩子基本都生活在物質優裕、信息媒介多樣化、家長倍加呵護的環境中,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五六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的情況層出不窮,這就為如何更好地教育現在的孩子提出了新的課題。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在育兒問題上也是摸索着前進,有成功的小喜悦,也有許多的困惑。但是我們一直堅持多學習,多總結。尊重孩子,關注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在提高孩子綜合素質方面做出努力。現將幾點在教育孩子中的心得體會列舉一二,僅供學校領導參考。

一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性格,與孩子共同快樂成長。

我們女兒四歲了,她開朗活潑,乖巧聽話。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充分尊重她,有些事情會和她商量,不允許做的事情會告訴她原因。不輕易給孩子許諾,但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實在因為特殊原因做不到的,就提前給她道歉,並給她説明原因。我們還有意識地注意培養她的自信心,與人交往的能力,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引導她對弱者等有同情心。有些事情,當她做不到或是做不好時,她總會很煩躁和失落,這時候,我們就會用語言鼓勵她,給她一些提示或幫助,和她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當她做完的時候,我們會對她説:“你真棒!”如果有些事情,的確不是她這個年齡能做到的,我們會對她説:“寶貝,你現在太小了,等你再長大一點,你肯定能做的很好。爸爸媽媽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真不如你做的好呢。”這樣,她的自信心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獨生子女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缺少玩伴,我們就經常鼓勵她主動去結識別的小朋友,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和朋友們分享。引導她在和同伴們玩的時候,學會照顧別人。比如,有小朋友來家裏做客時,就告訴女兒,“你現在是小主人了,小朋友們來咱們家玩,你要好好照顧他們,這樣他們才喜歡和你交朋友。”如果她做的好,就及時表揚她,這樣,下一次有小朋友來家時,女兒已經能做一個很好的小主人了。

在家庭教育中,還有個讓我們頭疼的問題是“隔代親”。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的那種無原則的疼愛在女兒一二歲性格養成的時期曾讓我們很無奈。有些你給孩子立好的規矩在他們長輩那裏往往就形同虛設了,但是為了家庭和諧,我們不會當着老人批評她,時間長了,孩子有老人在的時候和單獨與父母在一起時,就有所差別。有老人在時,就任性一些,和父母一起時,就乖的多。這種情況讓我們頗為頭疼了一段時間,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父母在老人不在場的時候多和孩子講道理,上學後和老人不像以前一樣時時在一起,情況也就好了許多。在和老人一起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父母的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這點是孩子自己會去模仿和習慣養成的。女兒三歲時,吃東西就習慣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然後自己才吃。我們相信這就是長期習慣養成的好效果。

孩子是家中被呵護的對象。往往為別人考慮的少。我們就在日常生活中刻意提醒她。讓她幫忙做一些小事,比如,幫媽媽疊衣服之類的事情,她樂意去做,而我們會在她做完之後對她説:“謝謝你幫我的忙。我真高興。幸虧你幫助我,要不我還得做很長時間,你真棒!”家人有些不太舒服時,我們會讓她去問候,幫助拿藥片等。養成她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好習慣。成果是去年她去看望一位生病的老人時,會主動幫助病人蓋被子,並關切地問候。得到大家的稱讚,我們相信這種稱讚會更好地促進她關心別人的的良好習慣養成。

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孩子遵守社會公德,與孩子共同健康成長。

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我們一直注重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儘量讓她自己做,然後對她的成績給予充分的讚美。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她就願意去做。比如,她玩完之後,讓她把玩具收拾好。讓她自己洗臉、刷牙,自己上廁所等等。看電視電腦時,給她規定好時間。“再看十分鐘電腦,然後幫我把電腦關上,咱們好睡覺。我看茹茹能不能做到?”剛開始孩子肯定有一些不樂意。但是説過的事情,就一定嚴格執行,就算她有些情緒,我們也故意忽略,用別的事情轉移她的注意力。幾次之後,她就會在規定的時間到了時,自己關了電腦。

人是羣體動物,孩子最終要走上社會。對於社會規範的理解和學習,也是行為習慣的一部分。我們就從小事兒影響她。讓她幫助爸爸看着紅綠燈,“監督”爸爸不闖紅燈。她樂於這種工作。也能在這種工作中養成自己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讓她知道要同情和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羣體,給她錢讓她去放在乞討者面前的碗中,告訴她,她幫助了他們。我們還和她訂下約定,不在路上亂扔垃圾,大家互相監督,孩子在這種類似遊戲的過程中,慢慢學習了遵守基本的社會公德。

三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現並鼓勵孩子的興趣愛好,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

孩子在幼兒園這個成長階段,我們注重的是培養她的學習興趣,而不是特別關注她究竟學會了一些什麼知識。知識以後會不斷地學習,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卻是一生受用的事情。

我們經常給她買她喜歡看的書。告訴她愛護書籍,和她一起讀她喜歡讀的幼兒畫報等,和她一起做書裏的遊戲,睡前給她講故事。她特別喜歡做一些提升智商的訓練題,喜歡拼圖遊戲,我們就多給她買這方面的書,和她一起做,在她作對的時候不吝嗇對她的表揚,讓她覺得學習是一種遊戲。

她上幼兒園之後,我們睡前的遊戲改成給我們講講她幼兒園一天的事情。我們做出一副學習的樣子,睡前孩子很放鬆,我們講從起牀到爸爸媽媽送她到幼兒園這一段的事情,然後説“給我們講講我們把你送到學校後,你們都做了哪些好玩的事情呵?爸爸媽媽可想知道了。我們都沒上過那麼好的幼兒園,你就給我們講講吧。”孩子會有種類似當老師的感覺,把一天的情況講給我們聽。既幫助孩子回憶了在學校一天所學的東西,也鍛鍊了她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我們和孩子都喜歡的一個遊戲。所以她很喜歡上幼兒園,生怕錯過了什麼好玩的事情沒辦法講給我們聽。在我們交流的過程中,有些事情我們還展開討論,引導孩子正確對待一些和小朋友之間的相處問題等等。

興趣是學好習的前提條件。我們從不強迫她去做她不願去學的東西。但也善於發現她感興趣的東西。她看動畫片時常跟着動畫片上學習英語單詞。我們帶她去聽了一個英語興趣班的試聽課後,她有強烈地想學英語的興趣,我們便幫她報了興趣班。她有興趣的東西,家長根本不用操心,她回家就自己學習英語。當然,做父母的,除了鼓勵還是鼓勵。

還有一個我們都喜歡的遊戲就是得“小紅花”。我把每個月的月曆剪下來貼在她能夠得着的地方,每天臨睡前,我們會問:“你覺得今天自己表現好嗎?能不能得小紅花呵?”她會説“我表現的好!能得小紅花!”我們就獎勵她一朵貼紙小紅花,讓她貼在那天的日曆上。看着她在那裏數着自己得到小紅花的個數。我們當父母的,倍感欣慰。

通過以上一些方法,我們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還有許多的困擾。比如,孩子性格要強,聽不得批評的聲音,這讓我們擔心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抗挫折的能力較差,我們認為對孩子的挫折教育亟待加強,但不知道怎樣去具體操作;還有,家長一般忙於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所以也希望學校能多安排一些親子類的活動,相信家長都會有參與的積極性。

陪伴女兒成長的四年多時間,我們最大的感受,也是最大享受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長。尊重孩子,關愛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這樣,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同時,家長也有着一份收穫的喜悦。作為家長,我們也會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學習相關家庭教育現代化的知識,全力配合好學校的工作,和學校一起,共同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nd7dw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