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有關描寫讀書的心得

有關描寫讀書的心得

導語 :讀書破萬卷,開卷有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探索文明的燈塔,以下是小編為你介紹的有關描寫讀書的心得,歡迎參考。

有關描寫讀書的心得

有關描寫讀書的心得一

如何使教師能更好的發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課程對教師專業知識層次的需求,《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已指出教師是“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並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終身學習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保證。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歷史要求。現在越來越提倡學習化社會。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學習尤為重要。要有競爭力、應變力,首先要有學習力。我認為教師的責任是使學生由學會知識轉向學會學習。“學校”就是作為學習者的學生和作為學習者的教師同時存在的場所。21世紀的教師已不是就時間意義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師身上所體現的新世紀人的素質而言,教師應當首先改變心智模式,意識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於對教育的壟斷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終身學習,才能夠以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教育,也才能夠實現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現實需要。當前,隨着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着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國實施素質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場競爭局面的出現。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教師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的創新能力需要終生培養,教師的創新動機需要終生激勵,而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創新動機都來源於教師的終身學習。

從教師職業特點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師要終身學習。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概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合的能力;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學會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我們會發現——儘管每種人生千差萬別,但從邏輯上存在着一個普遍的發展模式,即:“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所説:“沒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誠然,人生修養是一項極為複雜、艱難的工程,而一個樂於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師是永不停止學習的人,我願意進行終身的學習,形成完整的人格,實現自我超越,影響我的學生。

教師的專業成熟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經歷一系列的發展階段。教師的勞動不同於一般的勞動,教師的專業實際上包含兩個專業:一個是學科專業,一個是教育專業。教師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學科知識的專家,又是學科教學和教育知識方面的專家。優秀的教師既需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懂得教什麼和怎樣教,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能,發展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總之,教師的繼續學習是教師專業不斷髮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加強教師專業化學習是新課程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有關描寫讀書的心得二

茫茫書海,若能撈的一本好書,就像孩子遇到好吃的一樣,兩眼放光,狼吞虎嚥,一臉貪婪的吃着,根本不顧及形象。直到看完,還意猶未盡,真好看,如何能再得一本兒。

浩瀚書海,好書很多,如茫茫人海品德皆優的人比比皆是,但不一定能與之相逢、相交成為知音。書籍也如此,雖然好書舉不勝舉,但不一定適合自己的胃口,我經常把自己認為好的書推薦給他人,人家看了不以為然。

我也經常讓前輩推薦一些好書,可我看後經常看的索然無味。開始我不理解其中之謎,後來隨着成長閲歷的加深,我漸漸知道,不是書本身不好看,而是我們的喜好不同,人家喜歡辣的,覺得辣的就特別好;而我偏喜歡甜的,所以不僅不覺得好,還會覺得遭罪;如果人家喜歡清淡的,而我喜歡五香的,所以在我看來如同嚼蠟一般索然無趣,書也同食物一樣有各種味道,作家都有各自的風格和個性,所以有時只是口味兒不同,不是真正的好與不好。

有時同一本好書,可能也會隨着年齡及心情的改變而改變,比如年輕時特別喜歡張愛玲、瓊瑤,覺得美不勝收,無可比擬。

到了年長一些,喜歡池莉、畢淑敏、鐵凝、尤今、龍應台等一些作家,(由於本人是女性,自然偏愛一些女性作家,也因為當時只是純粹的喜歡,所以固執的喜歡什麼就看什麼。)認為那些古板的老朽作家與我相去甚遠,向歷史一樣,用不着一個小女人瞭解。可人到中年,我才猛然發現,如郁達夫、梁實秋,曾國藩等確實如何深刻,豐富,許多篇章可謂回味無窮,絕不是從前看書的感覺,只是一帶而過看個紅火熱鬧。我想隨着我的漸漸老去,我可能還會看着《詩經》、《四書五經》等這些我一度認為天書的書,因為閲讀也會隨着年齡的閲歷一起成長,也會經常變變口味兒。

當然這些都是好書範疇的,茫茫書海,有真金白銀,當然也有沙子淤泥,隨着時代的發展,經常會有泥沙俱下的場景,所以選書、讀書本身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從前我選的作家多是看到他的某一篇文章很喜歡,就喜歡上這個作家,以後遇到他的作品都會飽覽一番,甚至看到他的書籍也會能買就買,所以我的閲讀範圍都是我喜歡的作品,其他的一概從不過問。

後來多次偶然的偶然,才發現還有我喜歡的我不知道的作品,於是我就像捅開一扇窗,才發現原來還有那麼大的世界供我欣賞,於是我貪婪的閲讀收集,有時曾因為喜歡某個作者的一本書,我會衝動地買下所有的作品,不管現在顧上看否。後來才發現是一個誤區,即使你喜歡他的許多作品,但不一定喜歡他所有的作品,即使當時喜歡他的作品,時過境遷,你也不會一直喜歡他的作品,就如隨着你的成長嬰兒奶粉再好也不再適應你現在的成長需要,之所以這麼囉嗦地寫在這裏,這是我親身的經歷,真正的心得。

還有一點很重要,看書買書不能只衝着作者的大名,還要看看出版社,那些知名的出版社不論印刷質量、選文方面都偏勝其他出版社,因為有的出版社是本着對文字的負責,有的只是為了利益。

如果看國外名着,更應該關注一下出版社,因為二三流的出版社翻譯的作品只是直譯,沒有文學的美感,白白糟蹋了原文的`意境,徒有一段大白話,讓你看了如同嚼蠟,甚至懷疑名着的名聲,這一點也是我近期關注名着總結出來的,覺得很有價值。可惜從前我不懂,認為只要是名着就行,根本不知道還有這麼多的學問,只能埋怨自己讀書太少,沒有經驗,也不懂得像他人虛心請教。當然如果會外語能讀原着,那是最好不過了。因為再好的翻譯也琢磨不透作者當時的心境,別説一人一境了。

説了這麼多,只覺人生苦短,書海茫茫,若用有限的時間看到無限的書籍,那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所以有甄別地去讀一些好書,將會受益匪淺。

也許隨着我的不斷閲讀,還會收穫到一些心得,我將會一定繼續囉嗦一番,免得後人如我一樣浪費了許多光陰,也希望讀者多看看大家的心得,一定會得到不一般的收穫,多看書很重要,看到有價值的書更重要。

最後我還是要提醒讀者一句,不論你多麼的記性好,即使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也要做讀書筆記,那會受益匪淺的。如果你準備在某一方面有所造詣,不僅要記筆記,還要温習筆記,這是我從大家哪裏得到的真經,開始不信,後來一試,真是如虎添翼,效果非同一般。這些都是我的真實體會,望大家不要見笑。

有關描寫讀書的心得三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師教你,小學生分類作文》,我覺得這本書寫的很好,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上有許多的名師,他們對每個小作者都做出了相應的點撥,點撥的技法如十八般武藝一樣,樣樣精通,最精彩的是問答互動,就像名師面對面的輔導。

我很喜歡這本書中的《愛睡懶覺的我》,作者的語言生動,幽默,很精彩,小作者用口語化的語言敍述了,讓人讀起來很有味道,也很有吸引力。和我自己很像。

還有《西瓜爭奪戰》作者將童年比做了&qut;沙灘”,“有許多五光十色的‘貝殼',當海浪襲來,就會翻起無數歡樂的浪花”,作者以優美的文字引入對童年的美好回憶。吃西瓜的場景在每個家庭中都會出現,但在小作者的筆下竟是別有風味。家庭幸福,和諧的畫面得以充分展現。

這兩篇給我的印象特別的深刻,讓我覺得自己覺得自愧,這本書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寫作的技巧,我以後要多讀課外書來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和見識。

標籤: 讀書 描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e88p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