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教育敍事——把愛種進幼兒心中

教育敍事——把愛種進幼兒心中

高爾基説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人間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比擬的,因為這種愛是一種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它是無比神聖的,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孩子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幼兒來説是一種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靈薰陶,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教育敍事——把愛種進幼兒心中

一、愛是一種情感的交流。

愛要用語言來播種、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對孩子充滿愛的教育活動,都彷彿在為孩子打開一扇扇窗户,讓孩子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並且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熱愛幼教這個崗位,我捧出一顆火熱的心去熱愛孩子,熟悉他們,瞭解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真心實意地交朋友,使他們感到師生之間的真誠和依賴,教育才會成功。

孩子們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動時,小依依跑來問我:“楊老師,你有沒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誰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們啊!”郎朗忽然大聲説道:“老師是老師,老師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為什麼不和我們盪鞦韆玩攀巖啊?”“對啊,為什麼呢?”孩子們開始議論起來,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張一諾跑來拉我手,説道:“老師,咱們一起去玩攀巖吧!”説完,不由分説的拉我來到攀巖前,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用手抓住了牆壁,雖然看起來我的身體和幼稚的攀巖牆是多麼的不合適宜,但是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樣子,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在他們心中不再是那個遙不可及的老師,我變成了他們中的一員,我是他們可以信賴的朋友。那次後我和孩子們的心走的更近了,他們和我的感情更深了,於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交流,引導他們正確的和朋友相處,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發他們愛的情感,認識朋友間的友愛。同時也讓我感受到愛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愛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孩子們的驕橫、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現了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好氣象。孩子們互相幫助,師生們談笑風生,在師生的共同呵護下,我們班成了一個學習、生活和成長的樂園。讓我驚訝的是在讓他們感受愛時,他們也回贈給我真誠的愛。記得那次我感冒了,很嚴重。我嘶啞着嗓子去給小朋友上課,那天恰巧我穿了件新衣。剛走進教室,孩子們就圍了上來大呼小叫地説:“老師好!”我剛張開嘴讓他們安靜下來,突然有個聲音大聲地説:“不要吵了!老師的嗓子啞了!老師的嗓子都啞了!”頓時整個教室安靜了下來,孩子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端正地坐好,安靜地看着我。當我張開嘴讓他們跟着我念兒歌時又有小朋友舉手提議:“老師,我們今天學唱歌吧!我們能自己跟着電視機學,那樣你的嗓子會好得快些,媽媽説嗓子啞了要少説話!”多懂事的孩子,只知他們平時愛惹我生氣,不知他們竟也知道關心我!下課了,孩子們硬要把剝好的橘子塞進我的.嘴裏,説:“老師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會好了!”在那一刻我發現孩子們已經學會愛別人了,面對這金子般的愛,我頓時熱淚盈眶了。這不就是高爾基説的:“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當你把熾熱的愛通過你的點滴傳給孩子時,就會激起孩子對你情感的回報,從而樂於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

二、愛是一種行動體驗。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孩子撒種愛心,用愛的行動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當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時,我會親手用紙巾將他擦拭乾淨;當孩子離開父母哇哇大哭時,我會像媽媽一樣抱起他,給他温暖給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動表達着我的愛意,一個不經意的撫摸,一個鼓勵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師在意他、喜歡他、信任他、關心他。

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哭鬧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們哭着找媽媽的時候,我的心也被觸動了,每每這時我便走過去把他們抱起來,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小臉,讓他們感受到媽媽一樣的温暖……午睡對於有的幼兒來説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們班的碩碩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時,孩子們都躺下了,只有碩碩眼裏含着淚的默默坐在牀邊,我走過去問道:“寶貝,你怎麼了,不舒服嗎?”,他沒有説話,眼淚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他的頭,沒事啊。於是我有耐心的對他説道:“寶貝,是不是想媽媽了?在幼兒園,老師就是媽媽。讓我當你的媽媽,看着你睡覺,好嗎?”碩碩抬頭看看我,用小小的聲音説道:“我想媽媽,睡覺的時候我都摟着媽媽的胳膊,我要媽媽……。”為碩碩擦乾眼淚,哄他躺下後,我從他耳邊説:“老師就是碩碩的媽媽,你摟着我的胳膊睡好嗎?”看着碩碩摟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時,我感到了做老師的幸福……以後的日子,每到午睡時,碩碩總是摟着我的胳膊緩緩睡去。一天,碩碩高興的跑到我跟前大聲説:“老師像媽媽,老師就是媽媽。”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興奮了,媽媽,媽媽的叫個不停,聽到孩子們甜甜的叫聲,我的眼角泛出了淚花,心裏感到無比的欣慰。

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我也不忘時時把愛融進學習裏。我把煩瑣的管教變為對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過分的控制變為更多的交流和對話。把過於集中的教育教學全分散給孩子們,用他們的感官去感知這個世界的一切。記得,在一次“動物過冬”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它們會冷嗎?小動物吃什麼呀?帶着疑問我們分頭去收集資料,豐富知識、去感知這個神祕的世界,也使孩子們多了一份對動物的愛。

三、愛更是一種理解和尊重。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愛,這種愛要能夠把每一個孩子愛到心坎裏,愛的是那麼温暖那麼無私;孩子犯錯時,能多給孩子一個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會給孩子送上一片掌聲;孩子有疑難時,又是孩子最好的幫手遊戲時最好的夥伴最真誠的朋友;當孩子大膽表現自己時,老師是最好的欣賞者。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讚美、一個友善的態度,一顆充滿的愛心……教師要用這份真誠的愛深深地去感染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現實生活中父母往往出於“為孩子好”的目的,為孩子做好了他們認為應該的一切,但是由於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結果事與願違,遭到孩子的反對,造成關係緊張。我們應該信任幼兒、鼓勵幼兒,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時也讓他們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值日生”制度正是針對此而設的,即每天安排兩個幼兒維持班級紀律、負責班級的簡單事務,如:分發碗勺……每個幼兒都有機會,每個幼兒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動中每個幼兒都得到了不同的鍛鍊和發展,不僅學會了做一些簡單的事務,變的熱愛集體、熱愛勞動了,而且增強了幼兒的管理能力和獨立性。因而成人應該看到,幼兒雖然年幼,但是他們同樣有自己的思維,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強加和包辦代替就會使幼兒失去選擇的主動權,使幼兒沒有獨立思考的機會,久而久之,幼兒就會出現事事處處依賴成人或者出現逆反心理,這對幼兒健康心理和思維能力都十分不利。這讓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在我初為人師時,那時的我沒有太多豐富的教學經驗,有的只是一顆熱愛這份事業,熱愛孩子們的心。當時在大班代課,心裏有一絲緊張,有一絲好奇,在面對那些調皮、上課不愛聽講的孩子起初顯得束手無策。為這些,我查閲了大量的資料並向老教師取經,慢慢地我發掘了孩子們心理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才是師生間溝通的前提。有一次,孩子們在繪畫時,我發現我們班的晨晨畫了一幅很美的圖畫,可是他畫的海水卻是紅通通的,雖然以前在書本上我也看到過類似的例子,但我仍忍不住問他:“晨晨,你的圖畫好漂亮,可是,為什麼你的海水是紅通通的呢?”晨晨見我沒有責備他的意思,便大膽地説:“楊老師,傍晚了,太陽照在海里,海水就是紅紅的呀。”噢,原來是這樣……我微笑地點點頭。事後我想,如果當時我沒有問清楚事情原由,採取訓斥的態度,強令他馬上改正,那麼我就無法找到與他溝通的機會,也無法知道他的真實想法了。所以,教師就應該充分認識到:孩子是處於發展中的人,每個幼兒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每個孩子都有發展的可能和潛力,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自己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而不是一個威嚴的法官,在與孩子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的交流。

正如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説:“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這應該是我們所有教師的共識。願所有的教師心中都充滿真愛,把不同的愛獻給不同的孩子,讓我們把真愛的種子種進孩子的心裏,相信它能生根、發芽,並結出喜人的碩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8xg8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