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燃氣安全知識心得體會

燃氣安全知識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燃氣安全知識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燃氣安全知識心得體會

燃氣安全知識心得體會1

“生命”,一個多麼鮮活的詞語;“安全”,一個多麼古老的話題;“幸福”一個多麼美妙的境界。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為天;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構築了我們美好的家園,成為連接親朋好友的紐帶。通過這項安全整治活動,我再一次深刻的休會到:在安全的問題上,來不得半點麻痺和僥倖,在安全的問題上,我們必須要防範在先、警惕在前,必須要警于思,合於規、慎於行;必須要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人人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必須要築起思想、行為和生命的安全長城。

交通安全關乎生命,生命沒有彩排。全世界過6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車禍,全世界每一分鐘就有人傷於車禍,全世界死於車禍比世界大戰死的還要多,而我國交通死亡事故是全世界第一,每天,都會有人命喪於那無情的飛奔車輪底下,成為交通安全路上又一個警示燈。車禍,讓許許多多温暖的家庭支離破碎,讓幸福在車禍中斷送。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車禍中轉瞬即逝,許許多多肇事司機在一失足間鑄就了千古恨。觸目驚心的數字,成千上萬的'親人就在車禍的轉眼間中沉浸在悲痛之中。

當因超速超載而引出的慘重的車禍;當想象他們喪失親人時那悲痛欲絕的情景,誰還會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貴無處不在?違法超載(員),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和一時的方便便漠視了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超速行駛無視法律法規的要求結果釀成了大禍,酒後駕車,害人又害己,“杯中一滴酒,親人兩行淚”,連無辜的小學生都不能倖免遇難;由於法律意識淡薄,安全知識匱乏,無證駕車、違法超車會車、疲勞駕駛、操作不當、肇事逃逸等等交通違法行為導致的接二連三的交通事故一個個向我們湧來,一張張團圓的景象灰飛煙滅。

在血的教訓的照映下,生命如此地脆弱,如此地不堪一擊。多一份小心,多一份關心,就會少一份災難,少一份失望。珍惜生命,從我做起,為不再讓親友生離死別的場面再一次出現,不讓交通事故無情地吞噬我們無辜的生命。我一定嚴格遵守各項交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法律,時刻以清醒的頭腦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盤,控制好腳下飛旋的車輪,守好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不開霸王車、不違規超車會車、不無證駕駛、不疲勞駕駛、不酒後駕駛,不超載、超速,避免心存僥倖而給自己和他人留下終生的痛苦和遺憾。

燃氣安全知識心得體會2

對小學生而言,生活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來自很多方面,比如交通、惡劣天氣、食品衞生、流行疾病,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煤氣、水、電等。國家教育部門對小學生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視,特別編寫、編制了豐富的教材和視頻講座,期望更大程度地教育和保護小學生們的健康成長。但是,唯獨甚少提及燃氣安全教育方面的內容。

如何做好小學生的燃氣安全教育工作?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就像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內容一樣,由教育部門統籌規劃,全面細緻開張教育工作。但是至少我們應該讓小學生認識燃氣,知道燃氣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規避燃氣安全事故,具體方法有:

1、瞭解燃氣的作用和危險性。燃氣的作用有很多,它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能燒水、燒飯、燒菜、淋浴等等。但它萬一泄漏時,也帶來很大的問題甚至災難——煤氣中毒、火災或爆炸事故;正如一個關在籠子裏的老虎可以讓它為觀眾表演節目,一旦把老虎放出籠子,它就會傷人。

2、瞭解燃氣具的安全使用常識。知道燃氣具在工作,人不應離開;使用燃氣具後確認關閉燃氣具開關以及燃氣管路的開關;發現沒有關閉開關時及時提醒長輩。(小孩子的記性好,倒過來可以促進大人的安全意識,使大家都養成安全的良好習慣。

3、知道發生燃氣泄漏的一些原因和特徵。例如:燃氣管路破裂、燃氣具的的開關未關緊、燃氣具損壞等都會導致燃氣泄漏。因此知道一個人在家時,不要自己隨便動燃氣具的開關,不玩火。燃氣泄漏的主要特徵包括有異味,有微小的滋滋響聲或冒氣泡等。

4、知道發生燃氣泄漏時如何緊急避難。作為小學生,一個受保護的對象,如果發現家庭發生燃氣泄漏,例如聞到異味時,應該第一時間告訴父母或長輩,然後打開窗户和房門,準備離開事故發生地點,而不是去做任何撲救工作或打開電燈或排氣扇開關。

5、知道人在煤氣中毒時,會產生的一些生理反應。例如暈倒,口吐白沫等;一旦發現家裏人出現類似狀況,同樣應該打開窗户或房門,大聲呼救。

6、知道如何逃離事故區域。平時多去熟悉瞭解居住或所處環境的逃生通道,發生火災時,作為熟知燃氣安全知識的小學生,千萬不能驚慌失措,而是應該迅速選擇安全逃生通道,逃離事故區域,不能選擇坐電梯。

標籤: 燃氣 心得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4no8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