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心得體會 >

開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開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開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開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開學心得體會1

這已經開學兩個星期了,我是一名九年級學生了。我們都已搭上了這座名叫“畢業班”的列車,可以説身上的壓力陡然增加。

進入新教室,第一眼就注意到了門口的課程表,沒有“生物、地理”,也沒有“音樂、美術”,取而代之的是“飛學”而且每天下開的最後一節課全部是體育。這種變化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體育不好的人,這將是為期一年的魔鬼訓練,而體育稍好的人,這就是讓中招體育滿分的助力劑,我顯然是後者。

經過了一週的訓練,回家後真的是一步都不想多走,這種強度真讓人有些受不了,這兩天我真的是腰月酸成背痛。訓練第一天,我們就繞着校園跑了六圈這差不多有我整個暑假如起來的運動量那麼多了。

在跑步途中,時常可以看見對面有幾個落隊的胖子小跑路過。在跑步過程中沒人真知道自己跑了幾圈,還要堅持多長時間。我也想要放棄,想要停下,躺到家中涼爽的大牀上,可我要告訴自己:“要加油跑,1000米我還差5秒就滿分了,我一定要再快上秒。”耳邊同學們喘氣聲越來越大,腳踏的地上的也越來越沉重,就要跑完了,我們就要成功了。終於停了,大家慢慢走到操場,做放鬆操,拉伸韌帶。這第一天的體育訓練總算結束了。

要是接下來的一年都是這樣的話真是不敢想象。看來我們還是任任重而道遠啊,要好好準備中招考試了。不僅體育要考好,各科也都要好好學,真希望最後我可以去到那個夢想中的地方。加油!

開學心得體會2

兩星期前,結束了小學生的旅程,踏出了中學生活的第一步。已經過了兩星期啊,時間過得真快。開學時,桌上疊着一本本嶄新的書,和空白的練習本。剛來的時候總有些陌生,與小學不同的校園,與小學不同的教室,與小學不同的課本,與小學不同的同學,與小學不同的老師,這一切切都是陌生的。但是當過了幾天後,我覺得初中的生活雖然比小學更需要努力和自覺,但是初中的生活是更豐富、更有趣的生活。班主任不再像小學一樣總是“跟”着我們,而需要更多的自覺。同學們也不再像小學一樣幼稚、單純,隨之換來的是成熟。

在這個班,我又認識了許多的朋友。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一輪一輪的人相繼出現,然後,相繼消失。每一次新的開始就會認識新的人,每一次開始就註定會認識新的事物,朋友、老師。正像每經過一件事就會成長大一點,一點一點的走向成熟,從過去的天真幼稚中走出來,越走越遠。

我相信,這個由形形色色的人組織起來的班級一定會非常的有趣。團結,友愛,彼此之間,更加的友好,攜手共進!這將是屬於我們的教室,初一(1)班的教室。

開學心得體會3

忙忙碌碌的開學準備之中我們迎來了新的學期,也換了新的教室,班裏也多了了幾張新的面孔。這學期剛開始就感覺壓力很大,因為班裏人數比較多,相對而言責任也比以前大了許多。開學第一天雖然有部分孩子鬧情緒但是很快就穩定了下來,包括新生都很乖沒怎麼哭鬧,這讓我感覺孩子們的確長大了許多。開學了,意味着新的學期來了,又要投入到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去,這學期還有很多的活動等着我們去完成,相信孩子們的幼兒園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精彩的。

因為種種原因我們班的老師每個學期都在更換,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所以希望這學期我們班的家長能多多支持我們兩位老師的工作,只要我們的工作能得到家長們的肯定,再辛苦我們都不會覺得累,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為了孩子,我們真心的希望孩子能在幼兒園健康快樂的成長直至畢業,兩年年下來相信我們的感情會很深厚的,看着像白紙一樣什麼都不懂,從上小班的孩子慢慢長大最後進入小學,帶上紅領巾成為小學生,到時候回來看我們向我們彙報學習情況,那樣我們也會很有成就感的。

新的學期裏我也會更用心的去完成各項工作,改掉自己的不足,讓自己得到更大的進步。

開學心得體會4

轉眼間,開學已經兩週了,各科老師、各類功課、各種作業、各個事例早已説明六年級要攀登的險峯太陡峭了,太令人緊張了!

六年級是學生生涯的轉折點,剛開學,便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向我施展,讓我把一切驕傲的念頭藏到心底。

先談談作業吧。別看才剛是開學前兩週,其作業量甚至能與五年級期末考試前的相提並論,要求也極其高,比如數學作業,只要單位名稱忘帶,計算有點錯誤,都要重寫,而且問題的難度也在加大,有時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後才能寫出結果…

不僅如此,六年級的語文課本上再也沒有了拼音和生詞,課文也講究一個難,篇幅長了,內容也更難理解了;要背的段落,要聽寫的詞句,要積累的成語,也是與日俱增了…

六年級了,壓力大了。

放學晚了,上學早了。

六年級的我,有空就愛發呆:學校、課外班老師的忠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例以及爸爸媽媽天天的囑咐,讓我把考中學聯想到了人生規劃等一系列的大事。讓我想起了考三中時那個連作文都不會寫的高個子男生;想起了那個為了孩子升學而哭着下跪的家長;想起了智高奧數學校裏那幾個有幾個學校都爭着要的優秀生…

在六年級剛開學,我便適應了六、3班這個大家庭,大集體以及各科的老師,我甚至已經立下決心,努力拼搏、堅定信念,爭取明年一定考上一個好中學!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爭取成為幾個學校爭着要的優秀生,為自己輝煌的前程而努力吧!

開學心得體會5

開學已經4個多禮拜了,終於適應了大學生活,閒散,自由,與A—LEVEL完全不同,有時候真覺得世界第9的高等學府,也不過如此!以前有老師催着你叫作業,講課的時候與大家有互動,每天上學還有點名。現在什麼都不同了,不去上LECTURE完全沒有人知道,240個人的教室,去不去都不會有人發覺,佈置的功課也是自己想做就做,完全沒有人督促你,所以就要自己監督自己,只有自己有學的慾望,才能真的獲得知識。

以前要上網還要跑去學校,現在在自己的房間就可以上網,以前三餐都學校包,現在經常要自己打理,看麪包,牛奶沒有了,要去超市買,要去買菜,買油鹽醬醋,米,麪條,有時候實在懶得不行了就吃方便麪。好象已經開始成人的生活了,什麼都要靠自己,也許從決定出國的那一刻開始,就什麼到要靠自己了!小時候經常向往長大以後可以和好朋友租房子,住在外面,想幹什麼,想買什麼都由自己做主,現在真正擁有這樣的生活的時候,不免又懷念起從前什麼都有爸媽幫着打理的時期,我還是一個比較依賴人的小孩。

還好現在學校的人都對我很好,我又是年齡最小的,所以大家都很照顧我。學校的活動很多,大家都會找我去玩,不過有些PARTY我都不是很感興趣,今天就是HALLOWEN,周圍有好多南瓜的裝飾,今天一定又是狂歡,不過我上個週末太累了,實在玩不動了。

這個週末有同學來LONDON玩,就帶她們去了CHINA TOWN吃東西,然後又去LONDON的購物區買東西,在SELFRIDGE裏面,全是LV,DIOR,GUCCI,真是知道了什麼叫做WINDOW SHOPPING,看一些朋友眼都不眨就一個LV,又狂購一大堆DIOR的首飾,我還是看看就好了,等將來自己賺錢了,就光明正大得去瘋狂 SHOPPING!

亂七八糟講了一堆,自己都混亂了,喉嚨還是隱隱做痛,我還是睡覺去了,休息,休息。

開學心得體會6

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軍訓是我們進入大學學習的第一門課程,相信也是影響我們人生旅程的一次特殊歷練。

也許大家在初中高中階段,對軍訓有過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體驗,但真正經歷大學軍訓後,你們可能恍然間有一番全新的感受,一旦融入,連尋常平淡無奇的學習與生活都變的更加充實而有意義。

在如今這個政治穩定與諧發展的社會,我們很難去想像那些鏖戰沙場,兵戈相交,甚至來不及備置靈柩而馬革裹屍的.軍人戰士們,有着怎樣的非凡氣質與逼人氣魄,我們只能循藉着九年前那次舉國關注的閲兵儀式,去思忖,去揣度,去好好欣賞甚至去享受軍人們偉岸奇崛的颯爽英姿,那種無人能及的風采,毫不留情的博得許多人的不絕讚詞與虔誠膜拜!

當數位教官們以矯健的步伐,煥發的神采,高呼着口號,腳踏着齊步顯示c出軍人雄壯的風采時,那又是一種何等攝人心魄的壯觀景象:屈指可數十幾人的隊列,卻能輕而易舉的營造出絕塵而來的恢弘氣勢;一身稜角分明的軍裝,卻能在不經意間產生出戰甲戎裝的視覺效果!原來,無論是出於何種原由,身處何種境地,他們都會以獨屬於軍人的姿態示人,決不含糊!

簡單的見面儀式讓我們相識,在今天一天的訓練中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了對方,訓練中他們高亢的口號更顯示出了他們作為共和國安寧與與平的捍衞者的形象,我們從電視上也看見過他們那堅毅挺拔的身姿,但是當他們真正的站立在我們的真正的站立在我們身邊的時候才感受到,他們其實距離我們怎麼的近,近得觸手可及,這是才真正的感受到其實共和國的保衞者就在我們的身邊。

看着操場上的一個個整齊的方隊,聽着耳邊傳來的一聲聲嘹亮放入口號,以及一個個整齊劃一的姿勢,在我的眼中一切都是怎麼的新鮮,站在那裏我彷彿置身於軍旅的海洋之中,體驗着青春的朝氣與蓬勃。我一直相信“年輕沒有不可以”,在軍訓是雖然站立軍姿的姿勢並不是很標準,雖然雙腳麻木得好像已經不屬於我,但是我這要為自己鼓掌我堅持了下來,我並不比任何人差!我真心的對教官們説一聲謝謝,他們不厭其煩的糾正我們的一個個錯誤,嚴肅但不是粗暴,關心但不是放縱。

在一天的軍訓中,我收穫了許多,永不放棄的精神、團結就是力量的真諦,這些知識與經驗都將給我們的將來鋪下堅實的基石。我一定會好好珍惜何來之不易的機會,好好鍛鍊自己培養自己的體質與意志,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無愧於己,無愧於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indetihui/0x8yd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