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今天觀看”天宮課堂”後,我便有了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後成為一位航天員,飛向太空,探索更多的奧祕。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裏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裏,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祕。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通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着,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説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

當前,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一方面,青年幹部必須要接好革命事業的“接力棒”,在黨的奮鬥史中提煉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奮進,要學做老黃牛,發揚不在乎得失的奉獻精神、兢兢業業的責任心,擔起新時代開創的重任。另一方面,要以“正青春”的奮鬥姿態和精神狀態,努力學習,增長本領,積極作為,答好青春“擔當之卷”,在民族復興這場“接力賽”中,跑出屬於青年一代的好成績。廣大科研工作者,應進一步弘揚航天精神,永攀科技高峯,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發揚“原得此生長報國”的愛國精神。在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初期,許多功成名就、才華橫溢的科學家放棄國外優厚的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許多研製工作者甘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默默奉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動人詩篇。新時代的科研人才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堅定科技創新、服務國家的思想,將對事業的追求融入國家的需要,繼承前人愛國奉獻的傳統,以國家和民族需要為研究導向,在科學報國、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實現個人、事業、國家的完美融合。

發揚“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奮鬥精神。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荒原,在人煙稀少的深山峽谷,風餐露宿,不辭辛勞,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們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他們運用有限的科研和試驗手段,依靠科學,頑強拼搏,發奮圖強,鋭意創新,突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取得了“兩彈一星”事業的偉大勝利。身處這個時代,我們無疑是幸運的,不論是生活環境還是科研條件,都遠比老一輩科學家不知要好多少。當代科研工作者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各自的領域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創造出新的成績。

發揚“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團結精神。在研製“兩彈一星”的不凡歷程中,來自全國各地區、各部門成千上萬的科學技術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後勤保障人員團結協作、羣策羣力,匯成了向現代科技高峯進軍的浩浩蕩蕩的隊伍。他們用自己的輝煌業績,為中華民族文明創造史增添了光彩奪目的一頁。科學研究是一項複雜、艱鉅的羣體勞動,在科研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直接影響着科研協作和科研計劃的完成。廣大科研工作者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協作意識、服務意識,盯緊共同的目標,在充分發揮各自特長的同時,做好相互配合。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8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祕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實。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時間。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着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一日遊”到“季度遊”,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遊”,“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着大國自信的豪情。

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遊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裏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根據安排,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

在這節神奇的太空課上,有些問題還有可能在飛船上得到驗證和解答,讓奇思妙想變成“眼前的現實”,這個“天地連線”的課堂,還有全國億萬人民的密集關注,強烈鼓舞了同學們,他們的科學意識、想象力、求異思維終於呈現了井噴。為我們搭建了寬敞的思維平台,提問機會,允許學生思想奔放甚至撒野奔跑,充分理解、包容其不足,同學們潛在的發散性思維,就能夠噴薄而出。

一堂課,讓奇思妙想和怪想終於得到了迴歸,這種精神收穫,要比課堂本身更有意義和價值。如果我們平時的教育,也能想方設法,給我們製造提問機會,鼓勵我們多提問、善提問,這對於我們學生潛在的發展,以及創造活力,肯定是一個積極的推進。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5

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3名航天員帶着全體中國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蒼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中國太空之家。

發射時間雖然是在凌晨,但“圓滿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聯網卻是一片歡騰,無數網民守候着這一時刻,為發射成功而心潮澎湃。

按照中國航天永不止步的.“慣例”,神舟十三號也將實現多個“首次”:與核心艙實現徑向交會對接;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這也是空間站運營期間航天員乘組常態化駐留週期;首次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

此外,相比於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也有很多特別之處,比如停靠中國空間站之後,屆時空間站將實現核心艙、2艘貨運飛船、1艘載人飛船共4個飛行器組合運行;而實施任務的飛船、火箭也均在發射場直接由應急待命的備份狀態轉為發射狀態。

而且,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之後,將完成空間站任務標準載人飛船所有功能的全部在軌驗證,完全具備支持我國空間站後續建造及運營需求,也標誌着工程由關鍵技術驗證階段正式轉入在軌建造階段,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正如網友所説“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航天”,中國航天總是在不斷超越,一點一點實現技術突破,以越來越快的頻率在外太空刷新刻度。經歷了幾代人的拼搏奉獻,我們今天已經可以自豪地説,中國已經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將會有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人類足跡。

拋開技術層面帶給我們的震撼,今天中國航天的整體氣質也越來越從容、自信、温情、浪漫,越來越具有獨特的中國韻味。

比如,神舟十三號的飛行乘組包括中國首位空間站女航天員——王亞平,她在出發前還特地發了個朋友圈“出差半年”,雲淡風輕的幽默表達透着一股自信。在出徵現場,王亞平的女兒還來為媽媽送行,高喊“媽媽加油”。這一幕令無數人動容,“媽媽出發給你摘星星了”迅速成為網絡熱門話題。

神舟十三號的任務為期半年,時間上將會跨過中國的農曆新年,航天員首次在太空過春節同樣備受關注。而更早之前,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在給空間站送去“太空快遞”的時候,已經為航天員們準備好了春節用品。航天員屆時也會與所有中國人一起守歲,第一時間向國人送出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這些細緻巧妙的安排,讓航天這種硬核的“科技敍事”,透出一股濃濃的人文情懷。

如今,神舟十三號已經正式開啟太空征程,我們預祝航天員們能圓滿完成任務,也相信中國航天必將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驚喜,將我們的大國航天夢帶向更遠處。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6

在三月二十二十三日下午,我們再次收看了天宮課堂,距離第一次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已經四個月左右了,但我依舊還是很好奇。航天員演示了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展示了空間科學設施……

在課後我對天宮課堂講解的內容做了拓展思考,冰雪實驗具體是什麼原理呢?經過多方面探索,我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只有溶液達到飽和狀態,才會出現結晶沉澱。如果溶液未達到飽和狀態,它會繼續溶解,不會結晶。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液體的四面八方都結晶。每個有水的地方,都有出現結晶的現象。

從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這課程剛開始的一句話“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裏,他們一開始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然後便開始征服整個太陽系。”——齊奧爾科夫斯基,説的是你在地球上生活,地球給你食物等等一些你所需要的,但是地球不可能永遠給你提供這些你所必須的,就像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燃料煤石油天然氣,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們不可能一生一世都依賴地球,所以我們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裏,我們要不斷的尋找新的我們所需要的,不斷思考創新探索,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7

今天下午,我們在家一起觀看天宮課堂直播。

天宮課堂是太空授課,主要以中國人在太空中的成就和為了實現飛天夢做出了努力為主題。

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也講述了中國飛天夢的發展經歷,與今天課堂有異曲同工之妙。

課堂最初,兩位主持人面帶笑容,聲音高亢響亮,為自己是中國人、為中國實現飛天夢而感到驕傲自豪,用親切温和的標準普通話向同學與嘉賓們問候,並用準確嚴謹的科學語言向大家解釋了太空中的失重現象和微重力。可以看出,同學們很重視這次課程,提前專門預習這些知識。

課堂中間,我們與三位宇航員又見面了。他們是葉光富、翟志剛、王亞平,他們飛離地球,在太空已有五個月之久,他們承載着中國人的希望,在外太空做了一個又一個實驗。當然,在這次課堂中他們也展示了幾個有趣的小實驗,並對同學們提出了問題做了解答。

中國在進步,航天事業在進步,中國人對太空的瞭解也在進步。中國人的中國紅信念是始終不變的,為了讓人類對太空奧祕的瞭解更進一步,他們的付出令人無法忘記……

我今天由衷的感到,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我的祖國有美好的明天。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8

今天下午,我們收看了“天宮課堂”的直播視頻,地面課堂是在中國科技館,連線了西藏和新疆兩個分會場。同學們各有各樣,穿得整整齊齊,都很期待上課。

其中,航天員王亞平阿姨在太空中給我們授課。我映像最深刻的是在太空中擰白布。她把水把擠到白布上,然後擰一擰,沒想到水居然不會流下來,而是越擰越不下來,水全覆蓋在阿姨的手上,形成了一個水膜,像個透明的果凍,看上去很Q彈。

突然,畫面一轉,屏幕上顯示着阿姆斯特朗的照片。主持人説道:“人類第一個踏上月球的是美國的阿姆斯特朗,對於一個人來説這是小小的一步,而對於人類來説,是一大步。”這是他的自豪,也是他們國家的驕傲。

現在我們的祖國,已經把宇航員送上了太空,宇航員在上面生活,他們不僅要克服失重的環境,同時還要研究科技。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祖國正在不斷髮展,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難,作為一位青少年,要相信祖國,相信民族。雖然我還搞不懂水為什麼在太空中掉不下來,但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一定會明白的。

所以我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9

今天下午第三節上課前,本可以外出透透氣,結果,剛剛走到門外,卻被老師叫回教室,一看,是《第二次天宮課堂》,馬上就來興致了,上次已是很久之前,卻依舊記憶猶新,不知這次,會有什麼新東西。

眾所周知,太空和我們地球是有極大不同,有一部分便體現在重力,太空是種微重力,所以,有些在地球上習以為常的事,在太空中卻很難做到,但正因為這樣,才有了在太空中研究的意義。首先是太空“冰雪”實驗,有一種似冰不是冰的神奇晶體——醋酸鈉,在地球上作這一實驗需要些技術,不過,在太空中則是另一番景象,先擠出一些過飽和醋酸鈉溶液,在空中懸浮着,用醋酸鈉晶體一碰,一團“熱雪”便出現,好神奇。接着是液橋實驗,在微重力的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無限擴大,於是,在玻璃板上滴水,兩塊玻璃板上的水連在一起,便會形成罕見的水橋。然後的實驗是水油分離實驗,同樣在地球上甚至不用去做,用什麼樣的方法水油也不會混在一起,因為密度不同,所受浮力不同。但如果是在太空,沒有浮力,油水自然會混在一起,這時候,便需要離心力,使勁甩,油水才會分離,離心機,甚至太空站都用的這個原理。最後是證明牛頓第一定律,學過物理的都知道,此實驗無法用實驗證明,但在太空中,離實驗證明更近一步,因為只有空氣阻力和微重力在作怪。這次課堂,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明白數、理、化三科的重要性,學不好,連這都看不懂。

觀看《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0

天空探密,永無止境。如今,我們已進入空間站時代,太空的神奇讓我增長了許許多多奇妙的、有趣的知識。今天觀看的”天宮課堂”中,有許多有趣神奇的實驗。其中,有一個”水浮力實驗”。做這個實驗之前,王亞平老師先是準備了一個有水的玻璃杯和一個乒乓球。然後老師把乒乓球壓進了水裏,當老師把手收回來時,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上時浮出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另外還有一個”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先是用一個環形的鐵絲做出了一個十分薄的水膜,然後老師就用水袋裏的水,不停地給水膜加水。漸漸地,原來那張薄薄的水膜已經變成了一個圓滾滾的、玲瓏剔透的大水球,然後滴上幾滴藍顏料,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晶瑩透亮的水球,散發出一絲絲光,照量了空間站。接下來王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將一小塊泡騰片放進水球裏,然後,泡騰片吐出許許多多的小氣泡,但小氣泡不想走,依舊在水球中,隨着小氣泡加多,水球似乎要被這些小氣泡撐破了似的。如果你仔細的看這個水球的話,水球是不是有點兒像我們生活的地球。今天觀看”天宮課堂”後,我便有了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後成為一位航天員,飛向太空,探索更多的奧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y38x7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