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優秀範文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優秀範文

觀《摔跤吧!爸爸》有感(一)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優秀範文

這個週末,我前往電影院觀看了一部電影院新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

一、"你是我的驕傲"

一個摔跤手未完成為自己的國家奪得金牌的夢想,把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兒子身上。但命運總是愛戲弄人,他一連生了四個孩子都是女兒。在一次鄰居的起訴中,爸爸發現了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芭比塔的摔跤天賦。於是父親開始訓練她們。兩姐妹開始很不理解,但在一次婚禮上,新娘告訴了兩人父親的良苦用心,她們也醒悟了過來。最終在父親的幫助和開導下,兩人經過不懈努力並最終在揮灑無盡的淚水、汗水之後,都在女子摔跤上卓有成就,大女兒吉塔也獲得了冠軍。採訪中,父親終於説出了這句話——"你是我的驕傲".

沒有錯,這位父親在女兒小時候對她們進行的高強度訓練是為了讓她們有好的前途。當兒女們成功、出名後,他們只會為其感到驕傲,不會企圖去沾光,他們永遠是背後默默奉獻的支持者。看了這部電影后,我不禁也回想起父母為我做的點點滴滴,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二、"獎牌不會長在樹上"

這部影片還告訴我一個重要的道理——成功不是白白得來的。獎牌不會長在樹上,和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樣,只有努力拼搏,擁有矢志不渝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才能有所成就。父親所給予兩個女兒的訓練,不是我們所輕易能承受的。但是她們堅持了下來,也正因為如此,她們才能有這樣的成就。我想想畏懼困難的自己,真是天差地別。

三、"別忘了你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別忘了你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上了大學的吉塔脱離了父親的管控,開始自由散漫起來,忘了摔跤手不能食辛辣、油膩等規矩,開始懈怠。結果在第一次錦標賽中首輪即慘遭淘汰。不過所幸她及時醒悟過來,最後恢復了狀態。這讓我明白了勝利也不要驕傲,驕傲使人退步。

有人説,這部電影是因為印度超人氣明星阿米爾·汗主演而紅,但我不以為然。這部影片有着很大的教育意義,我從中學到了很多。

觀《摔跤吧!爸爸》有感(二)

昨晚看了電影《摔跤吧!爸爸》,本電影由印度的男演員阿米爾·汗主演。 阿米爾·汗來是我喜歡的偶像,他有着"印度國寶""印度良心"的美譽,他創作的影片每一部影片都走心,裏面即有故事,也是面對和解決社會問題。特別是他出演的《地球上的星星》、《三大傻闖寶萊塢》,是看了又看。

本電影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與兩個女兒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電影《摔跤吧!爸爸》。故事講的是:一個曾經當過印度全國摔跤冠軍的爸爸辛格,渴望生下男孩,培養兒子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業,為印度拿上摔跤金牌,為國爭光。可是天不如願,老婆連生四女,當他把夢想收起的時候,卻在大女兒和二女兒與別的孩子打架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她們身上的摔跤天賦,於時開始訓練女兒做摔跤手。爸爸培養孩子摔跤過程中的一路走來的艱難,面對着村人、體育界乃至政府要員的壓力和嘲笑、諷刺等,最後把女兒培養成了世界冠軍。

故事挺簡單的,但看完後,給我印象深刻,有以下幾點啟發:

1. 勵志

(1)首先演員阿米爾·汗拍此片,為了適應角色,瘋狂增肥,一個月時間,從體重138斤增到194斤,拍完又瘋狂的減肥。他的專業及走心,做就要做好。也許他是為劇情需要,可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對於自己熱愛的工作,熱愛的事,需要的也是這份用心,做好的心。

(2)文中吉塔和巴別塔開始摔跤訓練是從每天早晨的五點起來訓練,一直不間斷的訓練,一路不斷的克服困難,到最後成為世界摔跤高手。孩子們一路走來這個過程,是付出艱辛和汗水,還有堅持和不懈的努力。每一個成功都不是隨隨便便、輕輕鬆而來,背後的努力,只有走過,才能體會。對於我們自己,還是孩子,學習新技能,也需要從新學技能的基礎做起,反覆的訓練,經過一定的時間,才有可能成功。最後不成功,但你會收穫這個過程,為努力過慶幸,而不是後悔。

2. 孩子教育

(1)孩子優勢,興趣選擇

吉塔和巴別塔是從一次與鄰居的幾個男孩子打架時,把男孩子打的鼻青臉腫中,父親憑職業的敏感中發現了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即而開始走上摔跤之路。這其間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有辛格的主觀決定。我們在此可拋棄印度的社會背景。做為父母來説,對於孩子的天賦的瞭解和把握,這點需要父母的觀察,當發現的時候,能否把孩子的優勢和興趣引燃,這需要父母的智慧。父母最最瞭解自己的孩子,我們往往缺少的是發現的眼睛,還有心靈的引導。

比賽中,吉塔用老師的教法,連連失敗,因為他沒有從吉塔自身的優勢去引導,而辛格卻瞭解自己的女兒,明白她優勢是進攻,比賽時發揮他的長項,最後取得勝利,進入決賽。進入決賽時,他知道對手的優勢是進攻,他又鼓勵女兒要守,等對方出其不意,再進攻。面對這一切,辛格一直陪伴女兒,給於指導,瞭解自己,才能走的更遠。

(2)父母敢於面對壓力

辛格訓練兩個女兒摔跤時,頂着全村人的壓力,因為摔跤運動在印度民間流行,但女孩摔跤則會被笑掉大牙。可他勇於面對這一切,引導孩子,做了就要面對這些嘲笑,只要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忠於自己的。影片中辛格對於壓力不語,但深知自己逼迫孩子摔跤的風險,所以,他對妻子説,給我一年,如果這一年我失敗了,我徹底放棄希望。我想這一年,他是給自己機會,也是給孩子們適應和選擇的機會。

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對於孩子的學校,興趣等都有很多選擇,我們常常會擔心鄰居孩子選了XX名校,如果我們不去我們就沒有面子。孩子考了低分,我們沒有面子,孩子不會彈琴,興趣少,沒有面子……因為面對這些的時候,我們有壓力。但是我們的壓力,可否有明確的目標,如果目標明確,根據孩子自己的習慣選擇了適合的學校,適合的興趣,孩子的薄弱長項環節都瞭解,我們知道在那裏去改進,從那裏起步,合理的面對這些,在學習生活中邊糾正邊前進,我們會敢於面對這些壓力,也給自己壓力設一個承受的期限。

(3)父母的養育過程

辛格在培養兩個女兒的過程中,雖然專制,孩子也叛逆。但是從沒有去指責和批評。他有明確的目標,學好摔跤,爭取冠軍。女兒訓練缺營養,辛格就去賒雞肉,給他們補充營養。家裏很困難,但是把女兒們得到的每份獎金都用相片一樣封存珍藏;女兒一天沒有訓練,暴怒但不打罵。女兒把鬧鐘調時延誤,沒練説自己練了回來,爸爸知道,只默默的望着她們,而不怒不問不指責。小女兒得了冠車,離開家去運動學院時,問爸爸不滿意嗎?辛格説:滿意,只要你記着你是怎麼一路走過來的。一句話,道出了爸爸的心:不要忘記初衷,怎麼走好未來。

作為家長,我們養育孩子,不是靠吼、打罵。對他們來説,關心,指導,陪伴就是最需要的。你想要什麼,你就去做,行動感化,做他們的心靈導師,給他們力量就好。

(4)青春期養育

吉塔和巴別塔剛開始訓練還聽爸爸的話,但後來面對訓練的壓力,與男孩搏鬥,穿短褲,剪短髮,不允許進訓練場,在外露天摔跤打鬥,成為全村人的笑話,心裏承受巨大的壓力。我記得剪了短髮後,在街上一個孩子嘲笑,指點時,吉塔上前要去打,巴別塔拉着説,我們選擇了,就要面對嘲笑,然後開始和父親對抗。

同時辛格心裏也一樣有壓力,可為了女兒,為了把她們培養得更好,將來她們可以選擇自己人生,還有為印度的女性解放。他堅持自己的信念,也給孩子空間。黑夜中,他也自責,他和妻子説:當身份是教練時,爸爸的身份就要放在其後心疼孩子。

媽媽也瞭解孩子,鼓勵姐妹倆參加朋友的派對,與朋友的吐露心聲,朋友的開導 ,她們毫不猶豫選擇和愛上了摔跤。此時父母説的再多,都不如同齡朋友的一句話點醒。每一個父母都會面對孩子的這個青春時期。

吉塔上運動學院,進入了大城市,新生活的衝擊也使她迷失,但終究認清自己。電話給爸爸時,爸爸辭去工作來到學院旁租房陪伴訓練,私下給予 女兒關鍵的指導和激勵,戰績回升,吉塔登上世界冠軍之路。

3.重新看待摔跤

過往時看待摔跤,以為這是男生的比賽,幾乎從沒有關注過,一是乏味,二是無趣。但這部劇,讓我明白摔跤也可以如此的精彩。不但男孩可以參加,女孩也一樣可以摔跤。

4.成長

這部影片,從摔跤的起步練習開始,在與朋友的交流中,選擇和喜歡上摔跤,不用爸爸逼迫,自己早起訓練,她們選擇對抗困境,對抗命運,這是實現自己人生選擇的一個過程。到電影的最後一幕,吉塔爸爸被人使壞,關在小屋,無法現場給於吉塔戰術指導和內心的引領,可在賽場的最後關鍵時刻,吉塔想起小時候訓練,爸爸命令她和妹妹跳入河裏,爸爸在岸上説,記住,不是每一次我都可以趕來救你,要相信自己。這一刻吉塔突破的不僅僅是金牌,更是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怕,戰勝自己,開啟自我成長的新程。

5. 環境

用文中吉塔朋友的話,來看下印度歷史背景:姐妹倆向朋友抱怨父親。結果被朋友告知:"我倒是希望有一個這樣的父親,這樣的父親會為我的未來考慮。而我的爸爸只讓我做家務,嫁給從未謀面的男人減輕家庭負擔。以女兒身降臨的一刻起,就註定與鍋碗瓢盆為伍,終日操持家務,待到她二八年華,便要嫁為人婦,至少你們的父親承受着所有人對他的嘲諷,把你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他為你們擋風擋雨,就是你們未來能有自己的未來,自己的人生。"

影片中印度的歷史背景就如這位女孩所説,可辛格去突破這個限制,也是對社會的一個對抗。影片開頭是用他自己的夢想來強加於孩子身上,可在他們的環境下,逼與不逼對於那裏的女孩子都是沒得選的。可走上摔跤這條路,也是姐妹倆突破環境成長,也是用摔跤來引起人們關注印度女人地位低下的一條路。

辛格説:如果你明天贏了,勝利不僅屬於你,勝利還屬於數千萬個被認為不及男生的女孩,勝利屬於那些被禁錮在家務、相夫教子的女孩。

因為國家背景等方面的原因,對這部影片中父親的專制教育等,有不同的看點,但有一點是相同的:父愛也許不完美,但我相信對孩子們的愛是不變的。他的背景源於印度,但同樣帶給我們不同的啟示。

觀《摔跤吧!爸爸》有感(三)

其實,父愛一直都在

真是一個激動人心和飽含熱淚的下午,從電影院出來,一路上我的心依然被《摔跤吧爸爸》震撼着。前半部分我都是眼含熱淚在看,後半部分我的心完全被劇情牽着走。我一直期待着這部電影出現,果然不負所望。

面對着生計的問題,一直想要為國家贏得世界金牌的摔跤冠軍馬哈維亞放棄了摔跤,卻一直沒有放棄夢想,他想要生兒子來彌補遺憾,但可惜天不遂人願,一連生了四個女兒,他的夢想破滅了。直到處理女兒與鄰居的孩子鬥毆時,發現女兒的摔跤天賦。不顧所有人的嘲笑和反對,他訓練她們摔跤,最後他實現了夢想……和筆友一樣,我也不想太劇透了,建議大家去影院看看,真的很精彩。在這裏我只想分享下自己的觀後感。

在觀影一開始,我實在不能理解影片中父親的做法,自己的夢想無法實現,為何就要讓自己的女兒來彌補遺憾?孩子不應該成為上一代人夢想的犧牲品,不是嗎?作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所創造的人,我們都應該有獨立的人格尊嚴,都有追求自己的夢想的權利啊。無論是誰,也沒有權利去扼殺其他人的權利,不應該把自己的意願建立在他人身上,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父親!

可是越看下去,我發現,這種想法也有其有限的地方。不是不對,但這不是通用世界的原則。

但另一個角度看,影片中父親這麼做,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阿米爾汗介紹這部影片時説:"在印度,不管人們對下一代寄予什麼樣的夢想,首先想到的都是男孩去完成這個夢想,電影真正要表達的是女孩並不比男孩差。"對於印度的父權社會國家,這真的是很有意義。

而且影片中的父親,作為教練他必須嚴格,但是作為父親他真的很心疼女兒。他也很不願意扼殺了她們的童年。其實最後完成的不僅是他的夢想,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給自己的女兒一個不平凡的人生,一個真正屬於她們自己的人生。

看着電影的一幕幕鏡頭,跟着劇情時而緊張時而落淚,我也想到了自己。對於自己的父親,我也是常常有不滿的情緒。那種中國式父親的打壓教育,讓我非常反感,甚至心裏受傷嚴重;那簡單粗暴不講道理的教育方式讓我的性格變得封閉。身心所受到的創傷,雖然漸漸在基督裏治癒,我也放下了仇恨,但是陰影一直在心裏盤旋太久,隱藏的好深,時不時會咬我一口。

直到現在,我也會很恐懼在人羣之中,不敢大方的去面對他人,不敢去直抒己見。寫作時我可以侃侃而談、天馬行空,但面對面交流時,除非是很好很好的朋友,我一般都很怯生,只想安靜的躲在角落,內心卻又非常向往與他人主動建立友誼,活在矛盾當中,真的很痛苦。

我想,我無法真正理解父親是怎樣的一個身份,更無法理解父愛到底是什麼。在我的概念裏,父親就是:永遠很難討好、做的再好也不會誇獎你。你永遠達不到他的標準他像是一個嚴厲的督工,又像是毫無情面的法官。即使我知道他愛我,但我感覺不到。我感覺到的,只有冰冷,只有嚴厲,只有無情!

感受不到的愛又何談是愛?

但是,在《摔跤吧,爸爸》裏有兩個鏡頭改變了我的看法:1、當訓練艱苦的孩子熟睡,爸爸為孩子按摩身體。2、在孩子將要被開除時,他飽含熱淚,苦苦哀求着校長,把所有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對孩子嚴格要求的父親,為了自己的孩子,承受着其他人的嘲諷,還要低三下四的苦苦哀求別人,這難道不是愛嗎?毫無疑問,是的。

這也讓我想起我的父親。在農村,他為了給我蓋新房(在我的村裏,我的新房是最大最氣派的,沒有第二家可以相比),預備我將來結婚使用(儘管我現在還在單身),不僅搭進去所有積蓄,而且還欠了別人的外債。我很難想象,父親去低頭向別人借錢時是什麼場面。這難道不是愛嗎?毫無疑問,是的!

也許,有些愛感受不到不代表不愛;也許,有些方式是無法理解的,甚至是錯的,但是愛卻不能被否認。我地上的爸爸,他不是摔跤冠軍,他也不會表達,他儘管沒那麼完美,但是至少他是愛我的。

我自己還沒有孩子,無法真正體會一個父親的心,等我做了父親,也許會更加理解他吧。

而我也不是完全無指望,面對天父,他是完美的。他的愛永遠不離開,他的兒子耶穌基督所做的一切,都是他愛的彰顯。即使我有時感覺不到,只要想想耶穌所做的一切的一切,真的會發現,天父的愛真的是何等的長闊高深。

父愛,一直都在,不管我有沒有感覺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xz3pg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