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朗讀者第八期勇氣的觀後感

朗讀者第八期勇氣的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朗讀者第八期勇氣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朗讀者第八期勇氣的觀後感

朗讀者第八期勇氣觀後感1

《朗讀者》開播以來,每個週六晚上收看它成了我最渴盼的事兒。昨晚央視一套播出的是《朗讀者》第八期,這一期的主題詞是“勇氣”。

就像茨威格所説,勇氣是逆境中綻放的光芒一樣,它是一種財富。擁有了勇氣,就有了改變的機會。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些勇氣,都彪炳在史冊上,流傳在故事裏。

在這期節目的六位朗讀者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學史家樊錦詩。很難想象,當年一位瘦弱的南方女子,從北大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之後,就來到荒涼的敦煌,並且用來五十四年的時間堅守在大漠深處,她為敦煌所做的一切,被季羨林先生譽為是功德無量。

伴隨着鋼琴家吳純悠揚的鋼琴聲,主持人董卿在第八期《朗讀者》中開場白是“勇氣,有時候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候是一輩子的執念。勇氣是在你看清了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勇氣是我們生命當中最鮮豔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讚美勇氣。莎士比亞説有勇必有德,正直的人不會膽怯。試想一下,如果歷史失去了勇氣,那將失去改寫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氣,那很多日子就會變得蒼白無力。在今天的節目裏,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位又一位朗讀者身上的勇氣。”

江一燕,她是一位演員,她被鏡頭記錄着,她也很喜歡用自己的鏡頭,去捕捉她看到的美好。她還是一位多年堅持支教的志願者,她身上的這份勇氣,來自於她的。老師。江一燕朗讀的是作家陳忠實的《晶瑩的淚珠》。這篇文章是陳忠實對自己學生時代生活的一個動人的片段的回憶。在絕境中遇到了一個可愛的老師,那是絕境中的光亮,那是久旱的甘霖。江一燕要把她的朗讀獻給她最親愛的章燕老師。

汪明荃羅家英,這兩位朗讀者,他們的愛情經受了時間的考驗,最終在六十出頭的年齡,鼓起勇氣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秋爸爸秋媽媽,是一對雙胞胎自閉症孩子的父母。患自閉症的孩子,他們不聾,但是對周圍的一切充耳不聞;他們不盲,但是對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他們不啞,但是卻不知道怎樣開口來表達自己。當任何一對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是自閉症患者的時候,他們今後的每一天,都要鼓起勇氣去面對。秋哥秋語的爸爸是分子生物學的博士,媽媽是一家外企的管理人員,他們一雙自閉症孩子今年已經十四歲了,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可能一生都需要別人全天候照顧。秋爸爸、秋媽媽朗讀的是海桑的詩《給我的孩子》,既是獻給自己的孩子,也是獻給我國一千多萬個有自閉症孩子的家庭,讓他們從這首詩裏看到信心、勇氣和力量。

李寧,1982年在世界盃,他獲得了一枚金牌,1984年在奧運會,他獲得了一金兩銀一銅的佳績,成為了當時當之無愧的體操王子。在他一個人身上,擁有過106枚金牌,但是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李寧的運動生涯卻黯然落幕。二十八年前,他從熟悉的賽場,走向了陌生的商場,幾經風雨,幾經沉浮,依然勇於擔當。李寧認為有信心就有勇氣,他朗讀的是巴金的《做一個戰士》,謹以此篇,獻給一直陪伴他成長的人。

翟墨,一個有勇氣征服大海的硬漢。大海從古至今,就是人類一直渴望着去征服的領域,所以今天我們也看到有無數的航海家,冒着生命的危險,去探索,去發現。在中國,也有這樣一位航海愛好者,從2007年1月到2009年8月,他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完成了自駕帆船環球航海一週的壯舉,由此,他也成為中國單人無動力帆船環球航海第一人。他朗讀的是高爾基的《海燕》,以此獻給跟他一樣有勇氣在大海上航行的水手們。

樊錦詩,一個堅守莫高窟超過半個世紀的老人。1987年,中國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這樣一座中國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化寶庫,因為經歷了動亂、戰火和盜賊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幾乎成了廢墟。樊錦詩,一位出生在北平,成長在上海的瘦弱姑娘,當年報考的是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之後便與莫高窟結下了一輩子的緣分。五十四年啊,從青春年少到滿頭華髮,她為莫高窟的永續利用,永久保存,傾盡了全力,她被人們成為敦煌的女兒。她走過敦煌大大小小七百三十五座洞窟,2011年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考古報告)》第一卷,是樊錦詩領銜,多年不懈努力的成果,被香港大學教授饒宗頤成為“極致絕倫,敬佩之極”。樊錦詩院長與愛人相戀於未名湖,相愛在珞咖山,相守在莫高窟。文學家喜歡説永遠的敦煌,永遠的莫高窟,我們今天真的看到了一位老人,為了“永遠”這兩個字,付出了最實在的努力,最刻苦的堅守,最不懈的勇氣。

朗讀者第八期勇氣觀後感2

董卿形容,當初籌建《朗讀者》之難是“一個念頭在腦中,兩頁策劃在手上,三個散兵起步,四處磕頭化緣”,為此她和同事調侃“現在明白了吧,做製作人要學會低下你那已經習慣了高昂起來的頭。”

除了錢,真正困難的還是“怎麼樣讓文化節目引發大多數人的參與和共鳴。”為此,董卿和模式研發者以及國內的眾多學者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研究“《朗讀者》誰來讀?讀什麼?怎麼讀?”最後大家形成的共識是,朗讀者的情感、所要朗讀的文本的寫作者的思想、聽節目看節目的`觀眾情感,這三種元素要和諧凝結,一定要凝結起來。

所以,觀眾看到:麥家很糾結地講述完他和他父親、他和他兒子這兩代父子之間掙扎的故事之後,再來讀他寫給兒子的一封信;許淵衝老先生,他講一個人一輩子重要的不是活過了多少日子,而是記住了多少日子,之後再來讀林徽因;得了罕見疾病的“企鵝人”夫婦,依然樂觀、依然相愛、依然行走在路上,這樣一對年輕人講完他們的故事之後,再來讀同樣一直在路上的三毛……這個時候,文字的魅力就產生了疊加效應,充滿了感染力。

朗讀者第八期勇氣觀後感3

時光快速流逝,眨眼間《朗讀者》已經播到第八期了,本期節目主題詞選擇的是“勇氣”,我自身就對於這個詞有着不一樣的情感,因而當我全情的看完這一起節目之後更是迸發出難以抑制的感情。

在我的認知中,勇氣從來都不是向着光亮的遠方闊步前行,而是在你明知前方迷濛灰暗依舊堅持勇往直前。

她是閃閃亮的大明星江一燕,她亦是大山中孩子們喜愛的小江老師。支教是一項偉大光榮的事情,但同時也意味着這是一件不那麼容易的事情,要去往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自己也曾想過投身其中,但我卻從來不敢想象我可以堅持多久,但是江一燕在這條路上堅持了近十年的時間。當董卿問是什麼給了她這麼大的勇氣,她説是她的舞蹈老師,也同時是促使她能考上舞蹈學院的人。在她三四年沒有跳舞、並且大家都不認為她能夠考上的情況下,為了圓老師的一個夢想,堅定的考上了北京舞蹈學院,這在當時看來也不失為一種莫大的勇氣。

有的時候我們並非害怕選擇,往往最令人恐懼的是選擇背後所要付出的勇氣,因為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那麼導致的結果都需要我們懷抱勇氣去承擔。人生不就是在權衡利弊中做着選擇罷了,算一算你的勇氣夠不夠支撐你選擇的道路。

汪明荃和羅家英夫婦,在相識二十幾年之後六十幾歲終於決定走進婚姻的殿堂,成為在婚齡史上當之無愧的“高齡”,在花甲之年還可以做出如此勇敢的選擇,怎麼能不需要足夠的勇氣呢?試問你我平凡之人誰可以如羅家英一般在自己六十幾歲才開啟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大多數人終究還是會走在人潮擁擠的大路上。正如我從來都沒有承擔遺憾的勇氣,我無比希望可以在恰好的年紀遇見恰好的人,那麼你會不會也有這樣的認為呢?

李寧説:“無知者無畏”,對啊,沒有被燙過,怎知水熱;沒有被摔過,又怎知地面比頭硬。沒有體驗過,自然不會存在畏懼,可是當我們有了一定的認知,這個時候再去做就需要一定的勇氣了,你要有面對失敗承擔後果的勇氣,實踐表明這絕非一件易事。這自然説回到了選擇。

樊錦詩老人她一生最大的勇氣就用在為莫高窟永續利用、永久保存奉獻一生的這樣一個選擇上了。説起敦煌莫高窟,它是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化寶庫,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現如今它正在以一種非常緩慢的但確實是不可逆轉的態勢消逝之中,正是這位老人從青春年少到滿頭華髮,用五十四年的堅守,改變着歷史也創造着奇蹟同時守護着這座“永遠的敦煌”,可謂當之無愧的“敦煌的女兒”。

向這世上所有的勇氣致敬,也願你我都胸懷勇氣,過好今天,明天,未來的每一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xl3g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