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觀後感基本結構

觀後感基本結構

觀後感結構篇一:影評寫作基本結構

觀後感基本結構

正確的寫法,應該按照議論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論點、論證、結論三大部分。開頭是提出問題,即論點部分。它應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分析的對象(即這部作品)做個簡單的介紹:叫什麼名字(標題),作者是誰(那個台拍的),屬 什麼體裁(欄目),講了什麼內容,表達什麼主題等。二是對這部作品做個總的評價,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如"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間是主體,是提出問題,既論證部分。它要求具體分析這部片子的成功之處,有哪些創作經驗。建議至少講三個方面的郵電(或特點),而且每個方面分別寫 一小段,每個方面應該提煉出一句評語(即小論點)。小論點應該精闢、整齊、醒目,最好歸納的句式比較整齊。為了突出小論點,應該把它們放在各小段的開頭, 或改成粗題字排版,或省為小標題。還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這之後,在圍繞這個小論點作分析,"擺事 實、講道理"。應該結合片子的內容,舉出具體例子,夾敍夾議,邊敍述有關情節或鏡頭,邊分析他們的表達效果,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裏要防止兩種傾 向,一是光敍述內容,變成講故事了;二是光發議論,或空洞抒情,沒結合具體內容,與作品完全脱節,空對空,那也不行。請注意,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決定 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絕大部分,短了不行。最後是結尾,是解決問題,即結論部分。這部分很短,主要對全文作總結,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補充説明,或照應開頭。有了這部分,文章就有頭有尾,完整無缺,並形成一個高潮,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是論文的常規寫法,當然可以靈活掌握,不要把"框架"當成"框框",束縛了思路。但就中學生而言,一般按這個格式去寫較為妥當。建議先寫好段落提 綱,至少要想好要講哪幾層意思,然後按照提綱,一段一段寫來。這樣,論文的框架就很穩,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層次分明,小論點突出。

解決了題材和結構問題後,下一個難點就是,從那幾個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煉出小論點?這個問題普遍感到頭痛,我們不妨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學會提煉。

我們可以從觀後評片中得到啟發。可聞前後有什麼閲讀提示和思考題?老師對你們的作文有何批語?從這裏往深處想,就能學會抓主題(中心思想)、結構(段 落)、手法(寫作特點)等。建議大家學一點文藝理論常識。這樣才能找到理論武器,提高鑑賞品位。如:文藝與生活,文藝與政治,文藝的典型性,文藝批評,創 作方法,流派,體裁,風格等。特別是"典型"這個概念應用很多。

電視常識。電視有自己的特點,如:形聲兼備,視聽合一,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用鏡頭語言説話,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瞭解一些電視創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從電視的角度來分析。

1.主題方面。主體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與相近題材的作品比,看哪個更深刻;也可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它有什麼現實針對性;還可分析標題是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個什麼樣的人,形象是否鮮明突出,性格特點如何,作品用什麼實事來刻畫它,次要人物有什麼特點,與主要人物有什麼關係。

3.選材方面。作品運用了什麼材料來表達主題,這些材料是否真實、具體、集中、詳略分明,那些材料特別典型,那些細節特別精彩等。

4.結構方面。作品分為幾大部分,它以什麼為線索,它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過渡,怎樣照應,結構是否嚴謹等。

5.手法方面。作品採用了哪些創作手法(如:對比、託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徵、因小見大等)。這些是否成功、新穎、有特色等。

6.新聞方面。如果是新聞類作品,還涉及到許多新聞性問題。如:真實性,時效性,是否堅持了新聞的黨性、羣眾性、戰鬥性等原則,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

7.鏡頭方面。電視是用鏡頭説話的,它的鏡頭語言運用如何(構圖、色彩、光線、速度、字幕、特技、聲音等),那些鏡頭特別精彩,運用了什麼蒙太奇手法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屬於創作的各個方面,只要你覺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選。如:音樂、美術、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須強調,以上這些絕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講到,只要選其中三四點特別突出、十分明顯的講。甚至可以知將其中一個方面,但必須講深、講細、講透,而且它們也必須提煉出小論點。

影評寫作注意事項

不要寫成觀後感

寫好看片分析文章,關鍵在於能否準確把握文章的體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審題不當,完全不符合考試要求,體裁不合,把它寫成心得體會、觀後感了。這樣,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覺良好",得分也不會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觀後感於看片分析有何不同。

首先是文章的體裁不同。觀後感、心得體會一類文章基本屬於抒情文範疇,抒情色彩濃;二看片分析則是文藝評論,屬於議論文範疇,理論色彩濃。前者重

在 感,而後者重在議。前者常有喜怒哀樂的句子,如"看了這部作品後我很感動"、"我很氣憤"、"我心潮澎湃"之類;而後者態度比較冷峻,一般用各種議論手 段,夾敍夾議,分析闡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寫觀後感時,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觀眾;而寫看片分析時,作者的身份卻變成了"評論員"和"業內人士",至少應是個"準電視人"即 將來可能進入電視行業的後備隊。既然來報考,就應該有一定的準備,有潛在的素質,就應該培養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意識。他們在看電視時,就不能把自己混同 於一個普通觀眾,而必須多一個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專家、評委,我該如何評價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該向他學習什麼?假如讓我來拍攝,我該怎麼 做?總之,你必須尋找電視內行人的感覺,逐步培養專業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變:觀眾--準電視人--電視人--專家。

再次是針對的目標不同。觀後感針對的是"這件事",即作品的內容;二看片分析針對的則是"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問題是:你知道這件事後 有什麼感想?這件事給你什麼啟示?而後者回答的問題是,這部作品該怎麼理解?哪些地方比較成功?如《難圓綠色夢》,這部片子講述一位植樹造林模範的事,他 辛勤種樹幾十年,數卻被人砍光了。如果寫觀後感,應針對這件事,當然表示痛心、譴責。而寫看片分析時,則針對這部作品,分析它獲獎的原因,成功的經驗,應 表示出讚歎、欣賞。這二者的基調是明顯不同的。

最後是文章的側重點不同。觀後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內容,重在教育意義;而看片分析則重在作品的創作經驗,包括藝術形式。前者要求緊扣主題,聯繫實際抒發感受;而後者要求緊扣創作特色,分析其表達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

俗話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簡而言之,所謂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內行"的眼光,講出作品的'"門道"來。

明確看片分析是議論文這一定位後,接下來就是謀篇佈局的問題了。常見的毛病有以下幾種。

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沒有段落概念,不會分段,往往想到哪裏寫到哪裏,天馬行空,東拉西扯,思維跳躍,鬍子眉毛一把抓,這當然不行。

"串講式",或曰"賞析式"。它往往從電視片第一個鏡頭講起,然後第二個、第三個……一邊敍述內容,一邊作些評點,還美其名曰"夾敍夾議"。這好比語 文老師串講課文,念一段,講一段。這種寫法缺乏宏觀的鍛鍊,沒有形成小論點,沒有上升為理論,沒有總結,也不符合要求。它還帶來另一個後果,就是敍述太 多,議論太少,往往頭重腳輕,開頭十分囉嗦,結尾又草草收場。

"雜文式"。這經常發生在擅長寫作的同學身上。他們不滿足議論文的一般套路,斥之為"條條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於是把它寫成文藝性論文,即雜文。當然不排斥少數尖子可以寫出優秀的雜文來,但在考試時一般不要用。

觀後感結構篇二:《結構思考力》讀後感

蘇州現場班 朱從義

沒看過《金字塔原理》,但是我們基本可以認為《結構思考力》這本書是對金字塔原理的總結和提煉,並用作者的思維方式進行了呈現。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是四點: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而作者這本書則是將其核心分為五部分:明確理念打基礎;基於目標定主題;縱向結構分層次;橫向結構選順序;形象表達做演示;

第一部分,明確理念打基礎,事實上這部分是作者闡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思想,強調了結構思考力的重要性。我們在很多時候都要面臨表達,如何能做有效的時間裏面將自己的觀點清晰傳達給受眾者是在職場中非常重要的技能,無論是同事還是上司都希望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而客户更是時間有限,希望能夠在極短時間獲得足夠多的信息。因此結構化的思考和表達就會至關重要。

第二部分,基於目標定主題,其實就是'結論先行'.我們在職場中間絕大部分時候需要儘快的傳遞自己的觀點,以便對方能夠能夠抓住主線。正如麥肯錫的30秒原則,如果我們不能把一件事情在30秒內講述清楚,意味着我們可能會喪失很多機會。因此一開始開章明義就成了最好的方式,如果時間只有30秒,那麼能把結論講清楚就算不錯了。

第三部分,縱向結構分層次,也就是'以上統下'.30s後,如果你還有時間,就可以嘗試找一些論據去支撐你的結論。而每一個論據本身又可以找一些理由去證明,這樣就可以逐漸遞進下去,直到邏輯顯而易見的容易被接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人同時能記住的原因不會太多,不能超過7條,最好是3條。因此我們在列舉理由的時候,不能簡單的羅列,要進行思考,並將有相關性的理由整合在一起進行高度概括,這就是'歸類分組'.只有這樣,才能進行快速有效的解釋和闡述。

第四部分,橫向結構選順序,也就是'邏輯遞進'.在每一組證據的內部,並不是可以隨便不分先後的闡述,這樣容易給人造成混亂和跳躍的感覺,從而形成理解上的障礙。因此,我們需要在同一組論據的闡述順序上進行思考和重排,使得其符合一定的邏輯思維,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第五部分,形象表達做演示,這一點是金字塔原理上沒有闡述的。前面四條更多的是講的'技',而這一條則是講解'術'.我個人並不太推崇過度使用術,我堅信在我們職場生涯絕大部分時候都用不到,畢竟內部的溝通需要的往往是直接有效、邏輯清晰。當然,對於需要公眾演講的人而言,他們需要一些技巧去獲得聽眾的注意力,這些場合表達上的方式也就變得重要了。

總體而言,這本書比較流暢的講述了金字塔原理以及一些處理方式,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應該還是一本不錯的入門讀物,有助於整理自己的表達方式。

觀後感結構篇三:觀後感

電影《生活多美好》觀後感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你的存在,那會怎樣呢?也許很多人會説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沒有你地球照樣運轉,太陽照常升起。起初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看了電影后,我明白並非如此,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你,如果你不存在,那麼好多事情會因為你的不存在而改變。

電影中主角喬治的存在是多麼有意義,他改變的不止一、倆個人而是整個小鎮。喬治確實很悲慘,小時候為救落入冰窟窿的弟弟,導致左耳失聰;因看到高爾老爹誤把毒藥灌入膠囊內,沒有把藥送給顧客,而遭到高爾的毒打;為保住父親生前的公司,放棄他的夢想之一—環球旅行;又

把上大學的機會讓給弟弟,想着四年後回來接替他,但後來弟弟有更好的工作,又成全弟弟,放棄了永遠走出小鎮的機會;公司又因現金丟失,陷入危機,他面臨牢獄之災,不堪重負的他想跳河自殺?? 人的一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也許我們一時間不能承受,但我們還是要珍惜生命,即使在走投無路的時間,相信天無絕人之路,風雨過後生活依舊很美好。

當喬治準備自殺時,上帝派來的天使救了他,讓他體驗沒有他存在的小鎮,讓他重燃生命之火。體驗後他發現:弟弟早已去世,因為他在九歲時掉進了冰窟窿,沒有喬治救他;媽媽也變成了一個古怪苛刻的老太太,因為沒有一個兒子在身邊陪伴;發現妻子瑪麗變成了一個孤苦淒涼的老處女,因為此生沒遇到值得愛的人;喬治發現比利叔叔破產後進了瘋人院,因為沒有喬治和他一起工作打拼;喬治還發現小時候的僱主高爾先生倍受歧視,因為當年沒有喬治糾正他錯配了藥方,而在監獄裏呆了20年;喬治發現小鎮上最漂亮的女孩已經誤入歧途,因為沒有喬治提點和幫助她;喬治還發現小鎮上全是急功近利、腐化、墮落的聲色場所,早被無良商人佔據,鎮上的窮人被剝削的民不聊生,全鎮都是商人波特的關係企業,連地名都叫做了波特村,因為沒有喬治的辛苦工作和無私奉獻。這個小鎮是瘋狂的,哪裏的人們沒有真情,沒有信仰,也沒有温暖,更沒有快樂。當他體驗到這些時,他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想回到現實的世界,即使去坐牢也沒有關係。電影最後喬治得到了全鎮人的幫助,度過了難關,這就是愛的力量,相互幫助,生活才更美好。

生活多美好,因為世界有你而更美好。這部電影讓觀眾一起看主人公不存

在的世界,地球是依然在轉,但卻少了很多美好,這讓我明白世界只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你,誰都替代不了,我們要珍惜生命,用積極的態度去生活。當我們失意時應該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去緩解、發泄自己消極的情緒,可以尋找親朋好友的幫助。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電影最後喬治的守護天使送給他的書中寫到“親愛的喬治,記住友誼便是最大的財富”,沒錯就是這樣,在困難的時候有朋友的幫助,在傷心的時候有朋友的安慰,朋友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有了朋友我們的生活才美好。 看完電影,瞭解喬治的經歷,讓我想起了一首歌,歌詞中寫到: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感到,命運它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就算鮮血灑滿了懷抱,繼續跑,帶着赤子的驕傲,生命的閃耀不堅持到底怎能看到,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縱情燃燒吧。我們就是要這樣堅強、勇敢,用力活着用力愛,來證明我們存在的意義,證明生活可以很美好!

心理知識鏈接:

1、電影中喬治不合理的信念:在面臨困苦、災難時他想要是沒有他的存在大家會過的更好,希望自己從來沒有來到這個世界,否認自己存在的意義;又覺得在人間有錢好辦事,錢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有拜金主義存在。

2、不合理的信念影響行為,要改變認知進而改變行為:喬治認為自己的存在沒有意義,否認自己,進而企圖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天使讓他體驗沒有他存在的小鎮,種種變化讓他明白他存在的意義,從而讓他放棄了自殺,欣然接受自己面臨的困難。

3、變態的人與變態的社會:電影中波特就是一個病態的人,沒有羞恥心、同情心,只對金錢、利益感興趣,以打擊和傷害別人為快樂,就是一個反社會人格的人。而沒有喬治存在的小鎮也是病態,小鎮上全是腐化、墮落的聲色場所,窮人被剝削、歧視,每個人都變得勢利、脾氣暴躁,在小鎮里人們沒有真情、沒有温暖、沒有信仰,只知享受,這是病態的世界,瘋狂的世界。

4、嚴重的挫折、巨大的壓力是心理異常的誘因。電影中喬治面臨公司倒閉、牢獄之災時,這種挫折與壓力,讓他產生了心理異常,極度的悲傷,產生自殺的信念。

5、壓力與挫折的處理,我們應該積極的去面對壓力,主動迎接挑戰,尋求社會

支持和幫助,調節好自己的不良情緒,轉移注意力。電影中喬治沒有處理好壓力與挫折,沒有調節好自己悲傷的情緒,而是選擇了逃避。這是不恰當的。

6、精神分析理論中人格結構分為3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遵循“快樂原則”,自我遵循“現實原則”,超我遵循“道德原則”,自我調節本我與超我,以達到平衡。電影中波特的人格結構是最低層次的本我,為實現自己的需求,不顧他人、社會,自私自利,還傷害他人滿足自己。而喬治則是在最高層次的超我,他辛苦工作、無私奉獻,把設計規劃新城鎮作為自己的抱負和理想,為窮人建設物美價廉的出租公寓,改善鎮上人們的生活。還不斷犧牲自己,成全、成就他人,是一個有良心、有善心的人。為求健康的發展、生活,還是要“自我”來調節出現的不平衡狀態,要面對現實,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要自私自利,但也要學會助人自助。

標籤: 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rkln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