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千與千尋》觀後感900字(通用6篇)

《千與千尋》觀後感900字(通用6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千與千尋》觀後感900字(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千與千尋》觀後感900字(通用6篇)

《千與千尋》觀後感900字1

好像有段時間沒給哪個電影這麼高的評分了。我很久以來一直夢想有個女兒,如果哪天夢想成真,一定給她看這個電影。

被譽為動畫電影大師的宮崎駿憑藉《千與千尋》正式為國人所熟悉。而《千與千尋》也秉承了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風格,在看似平淡的敍述風格下,向我們展示人性深處的內涵。在《千與千尋》中,宮崎駿表現了一個少女在困難面前的堅持與成長。

第一次看這部片子還是兒時,其中所展現的怪異的事物與人讓年幼的我不敢再看下去,但隨着年歲的增長,重新看這部片子時,我卻被其中所藴含的人們精神的結晶所吸引,第一回真正開始認識這部片子。

整部電影自始至終圍繞着千尋的成長展開:從一開始有些小小任性的女孩,成長為一個可以信賴的大人。

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被誇張地放大描述的事物與行為,而影片中的許多事物似乎都有着象徵意義。如片中體現的最生動的“吃”就意味着貪婪的慾望,千尋的父母因貪婪去吃食物而變成豬。無臉男孩在吞食貪婪的青蛙後,也越來越貪吃,越來越邪惡。失去姓名,失去父母,失去自由,幹尋,就在這陰暗的氣氛下,開始了她成長的磨礪。

讓人記憶猶新的還有畫面的色彩風格。幾乎整部電影都採用偏暗的色彩,畫面上的所有事物都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陰影,讓人覺得壓抑。但主人公千尋,卻在這灰暗的天空下堅持面對一切困苦,艱難地走在成長之路上。但偏暗的色彩中,卻時常出現那暗黃色的温柔的燈火,這恰好能夠體現在城鎮黑暗氛圍之下所包含的温暖的人性光輝,微小,卻堅持着照亮城鎮。

吸引人們的不只是掩藏深意的事物、略帶陰暗的色彩,還有那震撼人心的台詞。我永遠忘不了鍋爐爺爺説的:“既然插手要做,就要做到底!”這句話中所藴含着的是一個老人的堅持,不但震撼了電影中的人物,也震撼了屏幕前的我。我不會忘記,白龍與千尋告別時説的:

“我們還會在那裏相逢嗎?”

“一定會的。”

“一定噢!”

“一定。你去吧,記得別回頭噢。”

在城鎮生活的日子裏,不只千尋,每個人都成長了。此時,這份成長,將淡淡的不捨,化為堅定的語句,把千尋推向回家的路,不禁讓人心碎。千尋的故事,似乎是一場夢,但頭上的頭繩護身符,卻提醒她,一切都是真實的。

千尋的故事到這裏就已經結束了,但我們的故事卻仍在繼續。或許每個人,在童年時、在夢境中,都有過與千尋類似的遭遇。但當大多數年輕人沉醉於好萊塢的爆米花電影與目不暇接的網絡遊戲時,究竟還有多少人能夠坐下來,安靜地聆聽這來自靈魂深處的聲音呢?還有多少人能在困難面前保持真我,堅持不懈,將壓力轉化為生活的動力,去拼搏,去成長呢?

《千與千尋》觀後感900字2

第一遍看的時候,並沒有感觸太多,甚至覺得有點名不副實。但是再次觀賞,千與千尋,包含了太多太多。細細品味,才深知其精妙。果然是大師!

成長

宮崎駿説過:“所有的成長到最後總是一次旅行”。《千與千尋》也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在鬼氣森森的街上,父母因為貪吃奉獻給神明的食物,被變成了豬。千尋離開了父母的庇佑,孤身一人闖入一個陌生的世界,為了解救父母,也為了解救自己,不得不學會獨自成長。但是成長的路上當然少不了“貴人”的相助,像八爪魚一樣的鍋爐爺爺、性格率真耿直的小玲姐姐、湧泉相報的無臉怪,一羣可愛的小煤球、喜愛寧靜生活的錢婆婆,當然,更少不了男主角白龍,這些生活在神魔鬼怪世界裏的人物同樣具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在千尋最無助的時候給了她幫忙和關懷。

千尋是幸運的,她既沒有在溺愛中沉淪,也沒有在絕境中沉陷,那一點點的苦難,來得剛剛好。她眼中的世界會有艱辛,但卻不失温暖,她能夠倚靠自己,卻也沒有失去對人世的諒解。

最後的最後千尋由最初的那個任性、愛哭鼻子、不懂禮貌的女孩,逐漸成長為獨立,勇敢,堅強,懂得尊重的人,並透過自己的善良和決心拯救了父母和白龍,贏得大家的喜愛、認同與尊重。

愛與感恩

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麼可怕,就像千尋剛到這個陰森可怖的魔幻世界的感覺一樣,其實還是有很多好人,充滿了愛。黑暗來臨,華燈初上,各種神魔鬼怪飄蕩在千尋的周圍,所有的都對她這個唯一的人類虎視眈眈。但是之後,鍋爐爺爺的疼愛,小玲的幫忙,蠶神的體貼,還有之後大家一齊親手製作的那條發繩,以及最後,每個人都為千尋成功破解魔咒趕到如此的開心……這些都證明了世界上不是缺少愛,只是缺少發現愛的眼睛,缺少一顆感恩的心。剛開始時小玲説她遲鈍,但是之後小玲説她要收回這句話。這既代表了千尋的成長,也映射出了千尋善良的本質,這個瘦弱的十歲女孩身上有着博愛的光芒,所以才受到那麼多人的關照——要想得到愛,先要付出愛。她用寬容而關切的心去應對遇到的人,包括對無臉怪,對被誤認為腐爛神的河神,對坊寶寶,對白龍,都是一樣。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但是所有對你好的人你都務必感謝他們。這樣自己活着也滿足,別人也覺得對你的付出是值得的,繼而會更加愛護你。

《千與千尋》觀後感900字3

在搬家的途中,爸爸開車迷了路,千尋一家進入了一座很像廢棄遊樂場的地方。爸爸被食物的香氣吸引,和媽媽都吃了遊樂園裏的東西。天漸漸暗了,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千尋發現爸爸媽媽變成了豬,而自己也回不去原來的世界了。白龍保護了千尋,讓她自己去找鍋爐爺爺要工作,那個世界的生物發現了有人類混入而大為光火。千尋,面對這樣的變故,必須勇敢起來。很難想象,失去父母,處於危險之中的她如何生存?可是堅強的千尋找到了鍋爐爺爺,並且打動了鍋爐爺爺,由小玲帶着找到了湯婆婆。在鍋爐爺爺那裏有個小插曲,那些小小的運煤工人之中,有一個因為煤炭太重被壓垮了,千尋幫了它,於是所有的小黑球們都把煤炭扔給了千尋。鍋爐爺爺罵了她,説她搶了別人的工作,這是什麼意思呢?宮崎駿想要表達什麼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插手幫助是一種掠奪?剝奪了別人成長得權利?或者説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最終每個人得路都要自己走?就像白龍必須去做自己的事不能幫千尋去求鍋爐爺爺,一定要千尋自己去做?

湯婆婆又豈是一個好角色,她性格殘暴、視財如命,唯一能讓她動感情的就是寶寶了吧。千尋的工作也是因為寶寶的哭鬧而最終塵埃落定,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千尋自己的堅持啦。她們簽訂了工作契約,湯婆婆拿走了千尋的名字,白龍説,被湯婆婆拿走了名字,會漸漸忘了自己叫什麼,忘了名字的人,就再也回不去了。宮崎駿是不是想説,人,要保持初心,萬不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丟失了自己,這樣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沒有家,心靈如何平靜,安寧?靈魂要往何處去呢?

千尋留了下來,跟着小玲。剛開始的她,笨手笨腳,本就是不受歡迎的人類,這番表現更讓她受盡白眼。洗湯池,連藥湯都要不到,幸好因為她的善良,收留了自卑寂寞的無臉怪,幫她拿到了牌子。但是千尋沒有放棄,直到腐蝕神來了,全身惡臭,整個湯館無人願意接待,這個任務就落到了千尋的身上。千尋忍着惡臭,幫腐蝕神加水,拽出了一堆廢物,原來客人不是腐蝕神,是被人類污染了的河神,河神送了千尋一個丸子表達謝意,愉快飛走,留下了一些碎金子。或許處於職場中的我們,都該學學千尋吧,雖處境不順,沒有放棄,最終等到證明自己的機會。這期間,救父母的信念一直支撐着她,有這樣的信念是幸福的。

《千與千尋》觀後感900字4

或許只有大片才能夠讓人拍手叫絕,令人回味無窮。然而在這部動漫電影裏,我看到了精彩、看出了意義,不禁感觸良多。

在這部動畫大片中,作者煞費苦心,將現實中事情和人物都巧妙的安排在了影片之中,令影片情節更加豐富,趣味盎然,能夠引起觀眾深思。每一個角色都反應了一定的道理。

千尋,本只是一個傲嬌、稚嫩的小姑娘,但她為了救回中了魔法的父母,克服了艱難險阻、經受了重重考驗。也終從稚嫩、懦弱走向勇敢和成熟。可見逆境對人的影響是頗大的,它能夠重新塑造一個人的形象和品質。我們應在風雨中懷揣信念,勇往直前,接受洗禮,鍛造自己。

白龍,心地善良,但他卻為了學習法術,被湯婆婆奪取了名字,迷失了自我,成為湯婆婆手中傀儡。但在千尋的幫助下,他最終想起了自己的名字,找回了自我。可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合理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不因為蠅頭小利而迷失自我。

湯婆婆,無疑是一個貪婪自私的人,她注重金錢,蔑視他人,看似法力無邊、沒有弱點,但是她的溺愛孩子便是她最大的弱點。在現實生活中這無疑不是人性的一種極端,嚮往金錢和利益,而泠漠他人,終會沒落,無人搭理。

錢婆婆、鍋爐爺爺、小玲,在影片中他們是慈祥善良的一類人,他們無私幫助着千尋,營造了一幕幕感人的情節,與湯婆婆截然不同。在現實社會中,這是人性的另一面,他使得社會更加温馨,人們相處更加融洽,是生活中的`正能量。

河神,在初來時被誤認為是腐爛神。但後面身上的刺被拔出,噴湧而出大量的污染物,這都是人類所丟棄的垃圾,污染了河神,使得他面目全非。回到現實,人類為了開發,污染了河流,難道受害的僅僅只有河流嗎?當然不是,被污染的環境會影響人類的生存,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

無臉男,是影片最為奇異的角色,他想要跟千尋交朋友,想要得到千尋的陪伴,卻不會説話、不懂怎樣和別人交往,因為被拒絕而做出了過激行為。最後在錢婆婆的幫助下得到了救贖。雖然他表面看起來很可怕,其實心地非常空虛和寂寞。現實生活他就像那一類雖然老實善良的人,卻搖擺不定、不知好壞,常常誤入企圖。

千尋父母,在影片中收到了作者的譏諷,他們面對美食時,完全忘記禮貌,只剩下慾望。而貪婪會受到懲罰,於是千尋的父母被變成了豬。現實生活中他們代表着為慾望和貪婪而苦苦追求的人,最終都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部看似簡單的動漫,卻反應了種種人性,無不令人歎為觀止,回味良多。

《千與千尋》觀後感900字5

先不提少女情懷總是詩,千尋能在多少童話與寓言交織而成的背景上輕輕的波瀾着心底寧靜的湖畔與鳥語花香,總有不盡讓人回味的魅力。是忘卻的睡前故事與兒時的語言,共鳴起了遺忘在心思深處的回憶,幾經翻騰,幾度陶醉。神隱故事的意境反芻起來才更有嚼勁,更深刻地把情感烙印在心思上。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千與千尋的神隱。

有一些非常偉大的美,是人與生俱來的。一些會隨着成長而漸漸蒙上面紗的美,幾經撩動而偶爾煥發出面紗後藏着的美麗,也會無時無刻在心靈的深處撼動着人們深藏內心的原始情感。即使毫無修飾,也能打動萬千靈魂。就是這種心靈容劑,在人們慣性成長之後,還能融化歲月在心思上附加的城府與事故,喚起童年你我都經歷過的無臉怪,阿紫,小白和湯婆婆。這就是潔淨的愛所散發出的美。來説説千尋的純真,包容,坦率還有那無暇的眼神。

一種寬恕萬罪的佛祖肚量,基督精神,即使用了千條萬條道理來解釋或形容出一種行為,也不會比自己體會真正地犯下錯誤而被包容和接納來得深刻。千尋對待自己的遭遇所體現出來的勇敢與包容,淨化了其他角色出場時的戾氣,無臉怪,白龍,大寶寶等。隨着千尋的出現,故事結束時大家都找到自己的依歸,也算是導演暖心的交代。即便是壞心眼湯婆婆,也軟化了自己的態度,發現了這散發着愛的女孩感染人心的真正魔力,一種純淨的發自內心的力量,無論正義與邪惡都能直視穿透的力量。

被奪去的名字,載着生存的使命與回憶,隨着箇中遭遇,逐漸遠去。然而,被遺忘的何止名字,對未來的期許與對現狀所感到的不安也一一消除。剩餘的就只有當下,一種枯燥乏味,唯命是從的人生狀態。生活變得非常現實。我相信名字會呼喊承載它的人,而曾經揹負著名字的人也會潛在的摸索着找回名字的路。只是,人往往花上大部分時間去尋找,有的甚至一輩子也沒找着。千尋的靈魂像是磁鐵,單純卻又緊緊地吸附着生命中的冷暖與使命,一次一次地找回故事裏朋友們失落在腦海裏的印記,警惕着人們不忘卻自己的名字。

十歲的千尋來回了異境,把經歷離別而空虛的感覺又填得滿滿的。如此飽滿,如此堅定,就因為單純。自此,千尋的腳步更加穩健。我想,這就是導演賦予孩子的,認為比廣受孩子歡迎的言情小説更適合的現代童話了。生命中的各個階段都可能會有些錯過,可因此留下遺憾而錯失生命中的原始美好卻很難挽回。我竟還能在塵封的記憶中聽到自己兒時哼着的童謠,站在小草坡上,望着琥珀川牽着千尋的手,降落心靈。

《千與千尋》觀後感900字6

因為聽了久石讓先生的音樂,喜歡上了一首曲子,發給朋友鏈接,對方説起來這是千與千尋的裏面的曲子,説是一部很好看的動漫電影,我立馬翻出來仔細認真的看了下來。觀看後有一些感想,想寫下來。

至純之心。人應該做個至純之人,不可有貪慾,再退一步至少要控制貪慾。千尋父母因為貪食,而在商家不在的情況下誤食食物,變成了豬受到了懲罰。現實中,也會有各種誘惑,這些誘惑比單純的美食大多了,有金錢、美色、權力等等,往往也會被誘惑導致不純的行為。而另一面,千尋在各種誘惑下,保持了一顆至純之心,最後獲得了成功,得到了重生返回現實世界。人不能有一絲僥倖心理,誤以為一個小錯誤可以矇混過關,能逃脱惡果的降臨。即使讓你今天逃了一次,只會更加加深心中的僥倖心理,最終釀成一個更大的惡果。所以,保持一顆至純之心,一顆純粹的心,讓純粹引領自己,而不是慾望。

信念之心。人必須得有信念,並且用信念堅持下去,哪怕受到阻撓,也要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躲避去獲得心靈上的庇護,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心靈只有得到錘鍊才能強大起來。若是能守着信念,忍着痛苦做下去特困難和別人做不了的事,那麼你就是成功的王者,歷練後就成了強者,別人也會刮目相看。要想不被別人忽略,就得自己強大,而不是抱怨別人。湯婆婆對千尋留下工作的各種阻撓和陰謀,在千尋堅定信念的情況下沒有得逞,反而千尋獲得了留下來工作的機會。並且在巨大惡臭的河神來臨下,別人由於受不了惡臭,都避而遠之,只有千尋忍着難受迎難而上,最終完成了給河神洗澡的任務,並且獲得了河神的賜予——河神丸,後來將河神丸分別給予白龍和無臉男食用,解救了他們。困難都是直接來臨的,不要驚慌失措,讓衝動代替了理智,守住信念一步步解決方為正道。佛度自度者,守住信念、努力認真的人,能獲得自己內心的寧靜,也會受到別人的關注、關愛和幫助。千尋就是在自己的努力認真下,才受到了鍋爐爺爺、白龍、小玲、錢婆婆的幫助,最終回到了世界。

感恩之心。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困難、有磨練、有開心、有成功;有愛、有恨、有理解、有誤解,都要懷一顆感恩之心去面對、去擁抱,而不是隻想着好處而排除壞處。千尋懷着感恩的心,去面對了困難和幫助,尋得了最後的勝利;並且在獲得了大家的幫助下積極幫助守護別人。如無感恩心,來世有何用。感謝一切,造就了現在的自己。

最後總結一句話:生活啊,真是好安排,要好好珍惜她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rd3r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