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三篇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三篇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沂蒙六姐妹觀後感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篇一:觀《沂蒙六姐妹》有感

沂蒙六姐妹,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聽説過吧,就在那個幸運的下午,我觀看了這部電影。

沂蒙六姐妹,她們是革命戰爭年代在沂蒙老區湧現出的一個女英雄羣體,她們居住在蒙陰縣野店鎮煙村莊,分別是:張玉梅、

伊延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這六位婦女,在村幹部和民兵都上前線的情況下,全力以赴發動男女老少支援解放戰爭的英雄事蹟。 六姐妹中,有一個當時叫月芬的姑娘,她嫁給了一戰士,可這位戰士上了前線,她按照習俗,和一隻公雞拜了堂,直到丈夫犧牲,也未見上一面,但她仍舊努力的做支前工作??

六姐妹們雖然是普通的羣眾們,都遭受了喪失親人的痛苦,但她們仍然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這種敢於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她們不辭辛勞,送、送糧草、做軍鞋、護理病人,樣樣粗話都幹,有時一天只吃唯一的一頓飯,三更半夜起牀,通宵達旦的工作,這種拼命硬幹的精神讓人敬佩。她們作為普通的農村婦女,在沒有別人的強制的情況下,主動承擔着革命事業,她們無怨無悔,熱情的服務,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聯想到自己,真是慚愧!

那個時代的女子真是偉大、善良、樸實。就是在前線時,六姐妹們帶頭毫不遲疑,沒有半絲怨言地跳入冰涼的河水中,用她們一隻只細瘦的肩膀托起木板,那一雙雙奔跑的雙腳,一個個殺敵心切的戰士們從她們的頭頂掠過,可她們沒有一滴淚水。想到現在的人們,真是慚愧!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篇二:觀《沂蒙六姐妹》有感

我至死都不能忘記沂蒙山,是沂蒙山的小米養育了人民的子弟兵,是沂蒙山的小推車推出了革命的勝利。

————陳毅

影片主要以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為背景,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沂蒙六位姐妹帶領全村人民支援革命前線的感人事蹟;影片描繪的“月芬與公雞拜堂”,終身未見丈夫一面的真實故事,其實所有擁軍的女性都是六姐妹,她們傳遞着六姐妹的精神,傳遞着沂蒙的精神。作為一個90後的現代人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革命戰爭已經遙遠,雖然對六姐妹的故事只是耳聞。但那種精神卻深印在我的心裏 當看完這部影片後給我的第一感觸是她們六姐妹去參加擔架隊的時候,月芬喊出的那句“俺們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線呢!”還有黑燕為“偷糧”燒草棚,蘭花哭找有情人,沂蒙女子肩扛門板搭成人橋·等等一幕幕的場景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那一刻,我內心的震撼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這些場面在我心裏久久迴盪。

一、要學習沂蒙老區人民對共產主義堅定的信仰。沂蒙山人的信仰是“跟着共產黨,過上人民翻身做主的好日子”。為了過上“人不能欺負人,也不能被人欺負”的“咱窮人的好日子”,沂蒙山(煙莊)的老少婦幼可以在2天內不眠不休準備5千斤糧食(全部磨成煎餅)、5千斤草料、趕製出2百雙布鞋。他們把糧食甚至自己的口糧全都給解放軍吃;丈夫犧牲了又把兒子送上前線;男人們都上戰場了

女人們就上陣支前,冒着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浮橋,讓戰士們踩着木板及時奔赴戰場。從她們身上我看到了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可以説,正是在這樣的人民和這種信仰的支持下,我黨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使當代中國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二、要學習沂蒙山婦女勇敢、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我在為每天焦急的等待丈夫回家的月芬感到無限的痛苦和悲傷的同時,也不禁為沂蒙山婦女的堅毅和勇敢喝彩。就是她們在揹負着巨大的悲傷和痛苦的情況下,既要照顧全家人的生活,還要替男人們上戰場支前照顧傷病員,甚至用身體架“火線橋”。這樣的負荷是許多男人都難以承受的,但是我們勇敢的中國婦女卻做到了。這種偉大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魂,是年輕一輩必須有責任繼承和發揚的。

三、要學習沂蒙山人團結協作、舍小家為國家的可貴精神。當部隊要求支援時,沂蒙山人不管時間有多緊,不管任務有多重,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借來的都會保證部隊的供給,超額完成任務。80多歲的老奶奶兩夜不合眼攤煎餅,眼睛都薰得睜不開了還在堅持;為了搓做鞋用的線繩,幾乎把腿肚都磨壞了的小鶴;還有為了偷糧食給部隊連自家的草棚子都點着的黑燕。大家緊緊團結在一起不分你我,才使得緊迫的任務一次次圓滿完成,部隊也因此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勝仗。

巍巍沂蒙山,清清沂河水,養育了一羣淳樸堅韌、熱情樂觀、重情重義的沂蒙人。他們在戰爭中幾乎傾盡所有,送兒子上戰場為親人

的安危揪着心還要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為支援前線而籌集糧草哪怕自己餓着肚子穿着破舊的鞋。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的最無私的奉獻和極其巨大的犧牲,還有無數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人不能忘本,自己的祖先的本和自己的國家的本,如此才能明白新中國的建立是那麼的來之不易,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麼的值得珍惜,如此才能更好地愛我們的國家和同胞,更好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當然現在雖然戰鬥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始終不能忘記那些為我國人民付出了辛勤勞動的革命者 也是我明白當年毛澤東同志為什麼會先佔農村,後取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作為革命道路確立下來。更使我明白農村農民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雖然農民在前線沒有多的貢獻但他們卻在後方為前線的戰士做了很大幫助。

沂蒙六姐妹的'故事雖然以“滿門忠烈”的殘酷事實為結尾,美好的期盼化為了泡影,但全村人為“滿門忠烈”的長跪卻是無比悲壯和悽美的。

沂蒙六姐妹觀後感篇三:看《沂蒙六姐妹》之感想

【導讀】春英,月芬的大嫂。當得到丈夫犧牲的消息的時候,攤到在地,但沒有掉一滴眼淚。沒有把這個噩耗告訴婆婆和月芬,自己默默承擔着失去親人的巨大痛苦。

在看《沂蒙六姐妹》,哭了許久。

影片中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也沒有曲折複雜的故事情節,但是每個鏡頭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裏面的每個人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但他們的每個人的感情都讓人感覺到温暖。在這裏面,我看到的是堅貞不渝的愛情,父母對兒女無私的親情,朋友之間純潔的友情,還有他們每個人冒着生命危險去參戰的決心,都深深的感動了我。

此時影片中的插曲仍在我耳邊縈繞春風吹,柳葉青,我送哥哥去當兵。哥哥你參軍去前方,我在後方生產忙,冬有棉衣夏有糧,請你把心放。

月芬,剛入門的時候他的丈夫郝南城在外參軍,她的大嫂抱着一隻公雞和月芬拜堂。這就算是成親了。一個人住在空蕩蕩的新房裏。當郝南城終於有機會回家看看的時候,月芬卻一大早回孃家借糧食去了。她大嫂跑着去半路迎月芬。然後就是月芬穿着紅色的棉襖奔跑的畫面。會讓人心痛的場景。等到家以後,未曾見面的丈夫還是離開了。月芬抱着南城枕過的枕頭痛苦,我的心都碎了。最後,郝南城犧牲了。月芬都沒有見過他。為了打勝仗,他們放棄了愛情,放棄了生命。

黑燕,7歲的時候被賣到了婆家做童養媳,當時她的丈夫只有一歲。在婆家做牛做媽,還總是挨婆婆的打。但是這個倔犟的小姑娘,永不屈服。從她的臉上可以看到她剛毅的性格,讓人佩服。冒着捱打的危險,偷偷的給解放軍做鞋墊,做鞋子,還偷婆家的糧食借給月芬,給解放軍攤煎餅。有主見,有毅力,堅強的姑娘。

蘭花,13歲的時候父親被日本人殺害,不久母親就去世了。長大以後,參加了革命。積極組織羣眾支援前方。

春英,月芬的大嫂。當得到丈夫犧牲的消息的時候,攤到在地,但沒有掉一滴眼淚。沒有把這個噩耗告訴婆婆和月芬,自己默默承擔着失去親人的巨大痛苦。

左邊的是小鶴,右邊的是秀。兩個柔弱的小姑娘,同樣的用她們的肩膀為解放軍架起浮橋,用纖細的臂膀抬起一個又一個傷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pejrr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