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2021年《黃大年》的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2021年《黃大年》的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年《黃大年》的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1年《黃大年》的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黃大年》的觀後感1

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有句名言:“沒有祖國,就沒有幸福”。每個人必須植根於祖國的土壤裏。黃大年這樣説過“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在祖國需要的時候黃大年聽到了祖國對他的召喚。黃大年回來了,就這樣懷着一顆赤子的愛國之心毅然決然回到了祖國。七年裏他兢兢業業、只爭朝夕、刻苦鑽研,帶領科研團隊勇於創新、頑強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活着,工作着,人是快樂的。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愛國誓言。實現了人生中的一次大我的轉變。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同志説過:“愛國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學習他摒棄小我心存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始終從大局着眼,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羣眾利益放在首位,多為國發光,不與民爭利。學習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不計得失、甘為人梯,為了國家事業奮鬥至生命最後一息。學習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樣的人燃燒自己、照亮未來,鑄就起了民族脊樑,中國的脊樑。

《黃大年》的觀後感2

有多少人可以放棄優越的條件,來到窮苦地方艱苦奮鬥?有多少人可以不畏艱難,恨不得一天都在工作,連睡覺都覺得奢侈,連煮飯都覺得浪費時間?他,就是吉林大學教授,一位以生命來教導學生的戰士:黃大年。

黃大年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專家,2009年,他放棄國外優越條件,懷着一腔愛國熱血,毅然回到祖國。擔任母校吉林大學地球探測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在工作上與時間賽跑,一刻也不停歇,帶領團隊攻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突破,為國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性的奇蹟。而然就是這樣一個偉人,卻得了癌症,但這也沒有阻擋他工作的腳步。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去世。

這件事情給我的感觸很深:在國外優越的條件下,還能想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祖國,有多少人能做到?而黃大年同志,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來祖國做出偉大貢獻,難道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他帶病堅持工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冬天冒着嚴寒送快遞的快遞員、堅持守在邊境一線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是像黃大年同志一樣,奉獻自己,方便別人的人。在今後的`生活中,我要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做一個不畏艱苦,勤奮好學,熱愛祖國的新時代好學生。

《黃大年》的觀後感3

在中國,有許許多多無名、有名的科學家,他們拋棄一切,毅然回國,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黃大年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7年前,黃大年教授在英國的科學界享有很高的地位,金錢、名譽、地位和國際一流的科研團隊。但是,這些對他來説都不重要,他回國的決心一刻也沒有動搖過。就這樣,懷着一顆赤子之心,他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學。他從回校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了高強度的工作中,別的同事都是每天工作8小時,而他卻把一天24小時的時間全部時間投入工作當中。

在這7年中,他憑着高深的科學專業技術水平和一股剛強的毅力,填補了我國在地球地理控測的多處空白。有專家説過,黃大年同志在這7年中的成績相當於別人五十年的.成就。他的這一股愛國情懷也深深感染了他的學生,不少同事也都説他是一個超人!

但是,超人也有累的時候。2016年底,他終於倒在了病牀上。但他心中的腳步卻從沒有停歇過,在病牀上,他堅持給學生講課,耐心地講解學生們的疑惑。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教授最終沒能戰勝病魔,不幸離世,長眠於祖國的土地之下,享年58歲。他走得太突然,走的太可惜,對於我們,對於國家,對於世界,這都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黃大年教授雖然去世了,但我們要學習黃大年教授的.愛國之情懷,鞠躬盡瘁,懷着一顆赤子之心。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黃大年》的觀後感4

反映“時代楷模”“傑出科學家”黃大年先進事蹟的6集電視劇《黃大年》,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黃大年回到祖國,帶領團隊投身科研的真實經歷,感人至深。作為黨員幹部就要學習黃大年忘我工作、忠心報國的時代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曾評價黃大年“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準確概括了黃大年短暫而精彩的一生。再優越的生活也抵不過祖國一聲召喚。黃大年立下“一定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回來”的錚錚誓言,信仰之光照亮了他一心報國之路。海漂18年,黃大年一家已經生活優裕、事業驕人。然而我國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卻讓他毅然辭職回國。看在眼裏的是很多人的不理解,埋在心裏的是他對祖國的熱忱,對祖國科技進步的渴望,以及他深深的愛國情懷。

濃濃愛國情,深深報國路。黃大年為我們樹起的是一面人生旗幟,給我們留下的是他的精神明燈。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到底肩負着怎樣的責任和使命?如何才能真正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結合起來?

愛國貴在行動,報國就要實幹。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各種問題和矛盾依然紛繁複雜。從深化改革的硬骨頭,到脱貧攻堅的硬任務,再到保護環境、改善民生等方方面面的艱鉅工作,都要求我們迎難而上、發憤努力、毫不鬆勁。每一個人都要拿出自己的擔當,在各自崗位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合力解決發展難題,共同推動社會進步,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美好,圓夢的腳步才會越來越堅實。

鞠躬盡瘁興邦夢,赤膽忠心愛國情。讓我們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汲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奮發進取,向祖國和人民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

《黃大年》的觀後感5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蹟感人肺腑。”回望黃大年的青葱歲月,當他激情書寫“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時候,當他海漂十八載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卓越科學家的時候,當他決定回國毅然放棄一切、甚至“威脅”妻子離婚的時候,當他以5年時間完成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走過的艱難路程的時候,他的殷殷赤子心、拳拳報國志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力量,也激勵中華兒女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貢獻智慧與力量。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力量,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力量,永遠是振奮民族自信心、提振國民精氣神的強大力量。今天的中國,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與日俱增。面對深化改革的重任、脱貧攻堅的重擔、經濟轉型的重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作支撐,我們比任何時候更需要像黃大年一樣的愛國報國志士。我們要學他關鍵時刻聽從召喚,緊急關頭勇於掛帥,以鏗鏘誓言踐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以實際行動詮釋“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報國之志。

朝思暮想的祖國,魂牽夢繞的土地,血脈相連的親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身影飄在何處,這流在心裏的血、烙上中國的印、澎湃着中華的聲音,永遠都是點燃億萬國人迸發奮鬥激情的原動力。當前,中國發展正站在新的起點上,“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實現強國夢必須激盪中國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pejdd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