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觀後感(通用6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觀後感(通用6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觀後感(通用6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觀後感 篇1

這是一件所有女孩都做過的事情,我可以保證。

不同的只是自我折磨得程度而已。

誰會忘記那些青澀萌動日子,扎着馬尾辮的你經常會假裝不經意去某個地方,做某件事,為某個人,重複,一遍又一遍,好多年。

也許那某個人的臉已經模糊,名字已經混淆……沒有人告訴我們走向成熟需要經歷多少個夢中的他?

最喜歡做的事是鑽進被窩把腦海裏或浪漫或悽美的男女主角換成你和他,任情節自由發展,把自己感動的稀里嘩啦,枕着濕濕得枕巾哭得累了,睡了……

對着上天有過多少次的許願,希望他會像你“愛”他一樣愛你,對着那扇大門苦苦等待,熟悉的身影一閃你卻把頭扭開,擦肩而過卻故作冷漠……

在特定的人山人海中你早已經練就神功,可以一眼就撲獲他的身影,

然後神采飛揚,裝模做樣,詞不達意的和朋友聊天;

片刻回眸,身影已去,黯然失落,你接着裝模做樣,詞不達意的和朋友聊天;

如若這一次苦尋未果,你會一直左顧右盼,裝模做樣,詞不達意的和朋友聊天……

苦苦掙扎苦苦期待,從驚鴻一瞥、芳心暗許到死心塌地的相信你與他是前生的冤孽今生的宿命,自己已經在你和他的相思苦海中死去活來了幾百次……最美的就是——你從沒出現在他的人生裏……

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美。

多數女孩會平安的度過這段歲月,含蓄的收拾起這些從未開始又羞於啟齒的往事,好好的過自己的生活。總有少數的不幸人,會讓這宿命苦了自己的一生,就像這個“陌生的女人”。每一次音樂響起都會讓人心疼,每一次看她的臉都會找到自己的影子……

親愛的們,請千萬不要做的就是——嘗試走進他的生活,就讓這段苦戀去做你少女時代的紀念品,切莫讓現實把你作為純真年代的犧牲品。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觀後感 篇2

該影片講了女主人公對男主角的愛戀加深,直致把自己推向深淵的故事

記得以前在jt看過這部電影,影片內容已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其中的音樂和散發出的憂傷氣氛一直耐人回味。故事發生在國破家亡的三四十年代,北平的一座四合院裏。影片採用倒敍手法,以閲讀信件的方式,敍述了女主角對男主人的懵懂愛戀,相聚,分開,……絕望。女主人公的堅貞不渝與男主人公的玩情不恭,形成巨大反差。女主人公在他眼裏不過如蔡小姐、朱小姐之流,是他生命裏的匆匆過客。相反,男主人公在她心裏卻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對於負心漢能夠如此忠誠讓人費解。或許與她情竇初開時恰好與他相遇有關,為了永遠保護這份“初戀”的聖潔,即使她在墳墓中得到他的呼喚,她仍然會義無反顧的回到他身邊。與其説是與他相戀,倒不如説是與自己相戀。

國破家亡時,感情是一劑慰藉心靈的良藥,以堅貞不渝或者萍水相逢的方式。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觀後感 篇3

再次看了一遍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又讓我沉思了很久。很多年前看過一次,現在又重温。感覺還是那麼讓人刻骨銘心。一個年幼卑微的愛情,遇到了讓人仰視而且觸不可及的風流倜儻,悲劇就是這樣一幕幕上演了。她選擇了隱忍、獨自承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真不知道在當時的社會她是怎麼挺過來的。很難想象她的內心是多麼地強大!

他依舊是多情瀟灑,根本不知道對方發生的這一切。直到自己的孩子死了,她也失失去了對活着的依戀而香消玉殞。一封長信講述了這個痴情女人悲哀的一生。他也因此知道了自己風流造下的業。我無法想象他是怎麼樣的心情。因為我根本就不瞭解這種處處留情的人,他是怎樣的一個心理。而且在我的生活中也沒有遇到過像男主人公這樣處處風流而且也不想成家的人。也許這就是我們歷史上載説中的柳永、帽闢疆之流吧!女主人公性格倔強成為了她人生悲劇的原因。她敢愛,大膽、瘋狂而無所求。但她也不恨,在它的長信中,絲毫沒有流露出對男主人公的恨。因為不甘心寄於別人的籬下,她不像其他女人那樣用禁不住衡量的愛來作資本或用無辜的孩子做條件換得男人的同情和憐憫。因而給自己不幸的人生,從開始就埋下了禍根。我不知道是該譴責男主人不負責任的風流,還是同情女主人性格的倔強!如果批評男主人的風流是道德敗壞,那他身邊的女人又何嘗不是呢?如果同情女人的性格倔強,那他人生走到這一步,又何嘗不是自作自受呢?也許我們不應該用一種普世的人生觀來衡量每一個人。你我都是一個個不同的個體,誰也不會真正走到另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去完完全全的理解一個人。但是在善與惡、美與醜的道德倫理中,我們應該學會公正客觀地評價一個人、一件事!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像影片中描述的男女主公人公那樣命運的人。我也無法為這些人的身份給一個合理的名稱和定位。情人?小三?都不是。只是簡單的兩廂情願,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自己心靈的放縱呢?

人的一生漫長而又短暫。我們不能成為人生的贏家,但是我們肯定不能成為命運的失敗者。在各種利益和誘惑面前,在各種重大的選擇面前,我們應該何去何從?有的人選擇了唯利是圖,為了一己之私去坑害別人;有的人選擇了忍辱負重,甚至忍辱偷生。失去了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還有一些人,他們行得端坐得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做正義,什麼叫做良知?什麼叫做道德?不同人的不同做法也就體現出了,什麼是偉大,什麼是渺小?什麼是高尚?什麼是低俗?

每一個影片,每一個故事,都是我們人生的一面鏡子。我們必須要時時刻刻對照自己,雖不能做到頂天立地,但我們一定要學會堂堂正正,做一個道德有佳的正人君子!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觀後感 篇4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創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着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小説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茨威格用很細膩的筆法講了一個暗戀的故事,一個女人暗戀了一個男人一生,併為他生下一子。後來迫於生活,淪入風塵。但直到女人死亡,男人卻依舊不知道她的名字,甚至在記憶中也並無痕跡。第一次讀的時候,一把眼淚,驚異了很久,一個男人怎能有如女性化的心理?

一個男子在四十一歲生日當天收到一封沒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個臨死的女人,講述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這個男人對此一無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剎那,還是個孩子,之後經歷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風塵,但未曾改變對男人的愛,直至臨死前才決定告白。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算得上是茨威格的成名之作。作品以一個女人對於自己精神戀愛的`情愫拉開文章的序幕,一個女人為她所愛的作家,她心靈上深深愛戀的那個放浪形骸的男人。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觀後感 篇5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拍的還算是不錯,如果把影片分為三段,第一段是一九三零年,第二段是一九三六年,第三段是一九四五年,第一段最好,第三段次之,第二段再次之,也許和演員的演技有關。這個影片基本可以看作是一個暗戀者的自白,一個奇怪獨特的暗戀者。女人從遇到作家的一瞬間就愛上了作家,這種感覺正常真摯,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感受得到。按照科學的統計,這種感覺平均三十六天就會消失,男的少一些三十三天,女的長一些四十天。只是這個女人的時間跨度長達十八年之久,這期間的緣由深深值得我們去思索。作家年輕陽光、有才富足、風流野性,幾乎具備了一切男人原始的優點,對於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女孩來説是無法抗拒的。

只是作家一生都在追逐,都在遊戲,沒有停留,便如原始的野獸,人類的社會觀念對他幾乎沒有束縛。女人總在仰視,越看越是喜歡,越看越覺得自卑,喜歡到不得不去嘗試,自卑到不得不去躲避,這種思想幾乎把女人撕裂成了兩部分。六年後女人真的把自己變成了兩部分,思想依舊暗戀着作家,身體因為機緣巧合和作家真的在了一起,這是因為強烈地自卑,讓女人的思想和身體徹底地分成了兩個部分。思想告訴女人,作家不可能會為自己而改變,作家和自己在一起只是為了自己的身體,這是“欲”而不是“愛”,女人在六年前看過太多這樣的場景,女人不相信自己會比別的女人更能夠留住作家,同時女人的身體享受着“欲”的快樂,也許女人幾乎把這種“欲”也當作了“愛”。當作家離開又回來後沒有去找女人,女人的自尊或者是躲避在“堅強”自尊後面的自卑,讓女人無法去找作家,無法去表達自己的“愛”,她選擇的是等待和離開,她的離開是因為有了和作家的孩子,這個孩子把女人和作家聯繫在了一起,女人有一種無法言狀的快樂,這種快樂不可與人分享,只可獨自品味、獨自咀嚼。女人因為戰亂流離失所,但是隻要這個孩子還在,在女人看來她對作家的這份“愛”還在。再次地重逢,作家再次地挑逗,女人再次地接受,這時女人的思想和身體再次分離,思想一如八年前,甚至有一種躲在假面具之後玩同一種遊戲的快感,而身體也自然再次享受女人心中的“愛”作家眼中的“欲”。自然這種情況不會長久,同樣的分手再次上演,女人再次默默接受。

後來女人的兒子死了,這種靈與肉分離的狀態是不可能長久的,隨着這個唯一紐帶的斷裂,女人對於作家來説已一無關聯,這個時候女人“堅強”的自尊瞬間奔潰,“柔軟”的自卑也就剩下死路一條了,説出全部的祕密,是女人留給作家最後的印記,也是這個遊戲最後的字幕。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觀後感 篇6

經朋友介紹,看了徐靜蕾導演的片子《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的是女主角一生痴纏的愛情故事,用句後現代的話就是“我愛你,但與你無關”。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男主角(職業作家)在他四十歲生日時收到一封“陌生”女人在死之前的來信,信中述説自己打十幾歲開始幾次與作家邂逅、短暫生活而這風流作家卻一次次將她遺忘的事,隨着他們兒子的夭折,女人決定離開這冰冷的世界,在死之前留下了這封信向男人告白自己一生傾情甚至墜入風塵,歷經蒼桑卻從未改變的愛,可悲的是這男人自始至終還是想不起這女人到底是誰。印象頗深的是信的開頭“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這應算是稱呼,覺得這後面的一個“啊”字夾雜了多少情感在裏面喲,我所能聯想到的詞有壓抑、苦悶、憂鬱、隱忍、孤獨,更多的應該是無奈,對生活也對自己。

另一處打動人心的便是《琵琶語》——這部電影的背景音樂。

豆子的個性簽名確是很個性“再牛B的肖邦,也彈不出老子的悲傷”。我不知道是怎生的悲傷以至連肖邦都表達不了,但林海大師創作的這支《琵琶語》絕對能夠映射陌生女人一生的悲苦,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描述商婦的話“低眉信手續續彈,説盡心中無限事”來形容最為合適不過,結合故事情節去感受更為震撼。曲子開始部分是個只有三個音符的和聲,可惜聽不出是用什麼樂器演奏出來的(我是一標準樂盲),反正就因為這和聲一下便把人給拉到一個較為悲蒼地境地,空曠、自我、孤單的感覺接踵而至,心隨之慢慢的收攏,彷彿被糾起來一般,當你快要透不過氣來的時候琵琶聲合適的傳出來,輕輕的、脆脆的,根根挑動的都是心絃。鍾躍民説:“好的音樂在給人以美的感受同時還會在你腦中產生畫面。”而此刻腦中盡是女孩那種欲言又止的神情,略帶着幾許羞澀,很朦朧,看不清臉龐,卻能在她呼吸中輕易的捕捉到不經意發出的歎息。髮絲隨着柔風的拖起,她開始緩緩訴説這一輩子的蒼桑,看似平靜的話語實難隱藏心底那屋深深的憂傷……莊子有言“夫哀莫大於心死”,也不外乎於此,只是她的哀似乎更濃,更深。心死便罷了,充其量也不過失望而已,最大的悲哀應是徒有一顆不死的心,卻無回天之力。它更似慢性毒藥,不小心便滋生出來侵食你整個身心,折磨得半死的時候再慢慢的退回角落去,伺機重來。

陳圓圓的一首《圓圓曲》曲調柔媚宛轉,琵琶聲緩緩盪漾,猶似微風起處,荷塘水波輕響,令韋小寶也聽得着迷(金庸《鹿鼎記》第三十二回)。印象中的琵琶聲總是關乎女人,較苦楚的那種:梨花帶雨,我見尤憐。當然,《西遊記》中的琵琶精不列入其中,其實琵琶的代表作品《十面埋伏》也不是體現女人柔弱的一面,最開始這種樂器是人們在馬上所奏,“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豪放中夾着蒼涼,是為武曲。估計後期此物大都為娼女所精,她們感於身世將情感注於其中導致它的轉型產生了所謂的文曲。這只是個人臆測無任何根據,現在我所接觸到都是一些文曲,且都為今人所作。譬如呂秀齡的《情咒》將熱戀少女心中柔腸百轉刻畫得淋漓盡致,一次次想放棄之後卻只有俞來俞深的愛意,感情似被下咒,還有範宗沛《楊柳》裏風中飄蕩的薄涼、《琵琶吟》中望盡天涯無路的蒼寂。原以為《情咒》是古箏演奏的,它們的聲音好像,都是令人心碎的柔。在彈法上古箏是摸,較為平靜似是女孩在你耳邊柔聲輕訴,時刻關注着聽者的感受;琵琶是挑,聲音更似在自言自語,個人色彩濃烈,旁若無人的講述着自己的一切,很容易穿透心事掀起最底處的那層傷,就如陌生女人一般。

標籤: 觀後感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ozovm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