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觀看1942觀後感

觀看1942觀後感

《一九四二》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分兩條線索展開敍述。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觀後感相關內容,歡迎查看!

觀看1942觀後感

1942觀後感1

剛看完了1942.,頗有感慨。

1942年,河南大旱,餓死三百萬人。內憂外患的國家,腐敗黑暗的官場,兵荒馬亂的社會現實,全方位了構建了1942的背景。逃荒的路上,面對的不僅有饑荒,更有日軍的不斷轟炸、各地政府的不斷推脱。而面對嚴重的災情,蔣政府在無法封鎖的消息的情況下,只能調糧食賑災。而賑災糧食則經過一層層官吏的剋扣貪污,沒有真正落到災民的手中。最終,飢餓的災民被日軍所收買,在河南戰役中給國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當民族大義與生存衝突時,他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作為一顆與大局無關緊要的棄子,這也是無可奈何的。當生存成為第一要務時,其他的一切都成了可以拋諸腦後的東西。常言道“温飽而後知榮辱”,在生存都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空談民族大義都是可笑的。更不要説是置民眾於水火的國民政府呢?

而傳教士在影片中又有着特殊的意義。而最後的教堂則象徵着救贖。從天災到最終的人禍,又是誰造就了這一切呢?可以説,把這些災民一步步逼上絕路的人,正是這些貌似救災,道貌岸然的人。在他們眼中,收受賄賂是救國,保養童養媳也是救國。似乎平常那些惡劣的行為只要是國難時期立刻就能高尚起來。更還有那些商人。也正是這些人,才終究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1942觀後感2

今天懷着一種莫名的心情觀看了電影《1942》,影片朔造了最底層的百姓的實際生活,血腥的場景,人命的低賤,統治者的無情……最後的結局也讓我有着無法言説的壓抑和心痛。

1942年對於河南人來説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大旱而且蝗災,又逢大批日寇入侵中原,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為了生存,人們紛紛背井離鄉逃離河南,3000多萬人,歷時106天,行程1012公里,開始了一次慘烈浩蕩的逃荒之旅。在這場天災人禍下,共有300多萬無辜百姓相繼餓死。天災也許還可以用“逃離”來解決,可是戰爭帶來的傷害卻是避無可避。河南已淪為半壁江山,但仍是國民政府手裏的糧食支柱,從河南征購的糧食支撐着整個西北的隊伍。天災來時,農民手中僅有的餘糧也被搜刮殆盡。這種“內憂外患”使得已經民不聊生的窮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這真是讓人義憤填膺!

飢餓離人們的距離開始變得那麼的接近,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狗吃人的寒心場面。孩子需要養活、生病在牀的母親需要買藥,人們含着淚水賣掉自己的孩子、曾經一起患難的妻子,換來的只有3升小米。3升小米,在現在看來是那麼的不值錢,但當生存遇到威脅的.時候,它又是那麼的值錢,人們無奈的只有用親人去換取救命的小米。

看完這部影片,我不禁心中感慨,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全人類最終開始明白人與自然其實是一個整體,只有人內在和諧了,才能有風調雨順;只有當人類之間做到不分彼此的去愛時,災難才能最終避免。

1942觀後感3

本來不想去看1942的,太沉重的影片,不太願意去看,寧可做個沒心沒肺傻樂呵的人算了,沉重的歷史、沉重的過去,不敢去看。

但是老爸想去看,本打算我和王偉去看王的盛宴,給老爸買票看1942的,後看影評説王的盛宴不好看,一個朋友的微博評價王的盛宴説:原來陸川也會拍陳凱歌式的爛片。看了這個評價後,決定不看王的盛宴了,和老爸一起看1942吧,學習學習歷史。

劇情方面就不多做劇透了,就談談觀後感吧。

整體編劇,個人感覺還是不錯的,比較正劇,沒有一味的煽情,情節也比較緊湊,有些細節的設計很真實,比如最後星星説她吃的太飽蹲不下去的情節。

畫面方面,日本人轟炸的場景拍的比較震撼。

影片長近2個半小時,沒有覺得非常長,有的情節確實讓人感到很難過、哀歎、沉重,那個年代,天災、饑荒、戰爭,一起加在老百姓身上,那時候還考慮什麼,能活着就很好了。看着親人一個一個在身邊死去,從痛苦變成抽泣、從抽泣變成歎息,最後,從歎息變成麻木。當人連吃都滿足不了的時候,還能考慮到什麼,日本人發糧食,就跟着日本人打仗,老百姓沒有錯,連命都活不了了,老百姓還能考慮到多少愛國、抗日。

走出電影院,外面冷風呼呼的,但是心裏感覺很暖,覺得很幸福,沒有生在那個年代,沒有吃過那樣的苦。

老爸説,電影裏的畫面,除了戰爭,其他的他都見過,那是在60年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那些苦,他也都吃過,現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了。

所以,惜福吧,這是電影觀後唯一想説的。

標籤: 觀後感 觀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g2dxl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