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觀電影《唐山大地震》有感作文500字

觀電影《唐山大地震》有感作文500字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一個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下面是語文迷網為大家整理的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篇一:

感觸最深的是“救弟弟”這三個字能穿越時空。整個影片故事中,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通過不同角度體現了出來,折射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重男輕女的觀念。

地震之夜睡覺前,姐弟倆都要吃西紅柿,最後僅有的一個元妮給了兒子,卻沒有給一旁受委屈的女兒。地震引起房子倒塌,預製板壓着姐弟倆,援救只能撬一頭救一個,母親當然希望兩個孩子都能留下——“兩個都得救!”,但是,殘酷的現實卻要讓母親選擇只能留下一個!一個是女兒,一個是兒子,都是心頭肉,那一刻母親到底該如何選擇?為了延續方家煙火,元妮呢喃的説出了“救弟弟”!震後,濟南的奶奶想接孫子回去,對話中,奶奶就只知道兒子沒了,孫子少了一條胳膊,對孫女的“離世”連提都沒提……這三個片段只是這部電影的小細節,但卻能着實體現中國人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

我想,女孩吃不到最後一個西紅柿不是因為她是姐姐,那是因為她是女孩。“救弟弟”那三個字在觀眾中聽來這應該符合情理,也是元妮的無奈選擇,可是在小女孩的耳朵裏那三個字就是炸彈,炸燬了她以前所認知的一切,生命的價值與親情如同草芥。你看,當聽到“救弟弟”這三個字後,埋在廢墟下那張佈滿黑灰的臉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幾歲的小女孩無助的從眼睛裏流出了悲傷與絕望的淚水,讓人如此心酸……

本影片關於救兒子還是救女兒中的故事還是符合中國人傳統的正常思維的,如果元妮説出“救姐姐”反而不正常了。其實,現實社會中知識越高越重男輕女、官越大越重男輕女、錢越多越重男輕女是不經的事實。是啊!重男輕女思想,母親在哭喊着放棄女孩生命的那一刻起,現代人的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被突襲的災難無限放大了,包括《餘震》的原作者張翎、《唐山大地震》導演馮小剛、本影片主人公李元妮以及所有的觀眾,潛意識中歸根結底都是來自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來自於幾千年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篇二:

每一個藝術作品都不可能完美,《唐山大地震》也是,也有美玉之璞。看完之後感覺電影片名有待推敲,不應該叫《唐山大地震》,叫《方達一家的故事》可能更合適。作為一部災難片,不足5分鐘的地震特效一晃而過,本人感覺鏡頭時長與景緻不夠過癮,技術水準無法與好萊塢災難大片相比。另外,作為一部時間跨度長達32年的親情片,情感主線在整部影片中缺乏鮮活生動細膩的情感表達,本人感覺劇情倒像是東拉西扯的電視劇套路。

影片中還有多處表現不夠精細及嚴謹,根據本人細心觀察,有幾處是劇情、時間、道具與當時的常理不相符。首先,88年董桂蘭帶文職幹部軍銜就不對了,經查證,92年中央軍委才決定為全軍文職幹部配發與現役軍官相同的制式服裝。其次,是生活小常識,李元妮的電話是否能通話,其實是由電話線決定的,和電池一點兒關係也沒有,誰聽説過沒電池就不響的電話?再次,90年工商銀行的存摺不是紅皮的,那一本是九十年代末的樣式,我家存有一本九十年代初的工行存摺,是藍色軟皮的,上面印有人民儲蓄的.標誌。最後就是關於方達的服飾與駕照問題:kappa是02年才進入我國市場的,我覺得方達90年左右蹬車、96年回家穿kappa的T恤和羽絨服應該是在地攤買的山寨貨;還有根據96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殘一肢的方達是不可能申領到駕照的,所以我覺得方達應該是屬於無證駕駛。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篇三:

昨晚看了《唐山大地震》,一夜沒有睡好,眼前總是浮現電影裏的場景!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一個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場7.8級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地震發生時,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被壓在一塊水泥板下,母親元妮面對的卻是隻能救一個的痛苦選擇(任何一個母親做出這樣的選擇都會崩潰),被母親放棄的小登,在奇蹟般生還並被解放軍收養的32年間,對母親當初的選擇一直不能釋懷,而她的母親同樣在失去丈夫和女兒的巨大陰霾中,苦行僧般生活了32年。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

我哭了幾次已經記不清了,裏面的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樣的情緒醖釀,不是為哭而哭,而是細膩體味某種苦楚後,發自內心的真切痛感。比如方達要被奶奶帶走,媽媽目送汽車漸遠,流下了無助的淚水,兒子跑回來後抱着唯一的骨肉痛苦失聲時;比如小登的養父大吼:“這些年你去了哪裏”後的嚎哭;比如小登與母親重逢時的欲哭無淚以及後來在墓地的那次痛哭。幾乎所有的哭戲都在精準把握人物命運的脈搏以及觀眾的淚腺後,自然而然宣泄而出,讓人感同身受。

劇中媽媽元妮斷然拒絕追求者,而堅守着自己的愛情觀:誰能拿命來對我好?甚至放棄了搬進樓房的機會,一直住在小平房裏,怕老公和女兒的魂兒回來找不到家。也許只有經歷了那樣的生死場景才會有刻骨銘心的愛,才會甘願從一而終。震後的家園幾年間就建好了,而且越來越好,而經歷了地震的人們心靈的重建卻需要幾十年甚至一生,心靈的重創都難以癒合!

由於時間背景,影片中許多的道具看了都特別有感覺:冰棍是用紙包着的、冰棍箱子是當年我媽媽用過的那種、暖壺、茶缸子、電風扇、縫紉機、自行車、自行車把上掛着的籃子(是用包裝條編的)~~~~~~把思緒帶回到了童年!同事玥玥説:走出電影院馬上給在老家的父母打了電話,突然之間特別想念他們。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會有同感,親人永遠是親人,家,永遠是你疲憊時停泊的港灣!就像劇中母親元妮常説的一句話:沒了,才知道什麼是真沒了!23秒可以改變一切,要珍惜現有的幸福,不要給自己留有遺憾!

在近幾年裏,自然災害不斷髮生,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發生的青海玉樹大地震,馮小剛此時拍攝《唐山大地震》具有時代意義,使我們對自然災害的殘酷性和破壞性,有了深刻的認識。能激勵更多的同胞以各種方式去抗震救災,不僅是劇中身在加拿大的小登,不僅是經歷過地震而倖存的唐山救援隊,更多的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儘自己所能,奉獻愛心、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次,電影結束了,觀眾寂靜的離開,面對最後一個鏡頭:20多萬逝者名字的紀念碑,我相信大家都會陷入自己的沉思,——活着 真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e2kox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