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1

春節檔的影片正在緊張的定檔路演當中,娛樂圈一年一度的大場面即將來臨。新晉導演賈玲攜自己的傾情之作,正在四處宣傳當中。電影《你好李煥英》什麼時候上映,主演是誰,講的是什麼故事,也引起了無數網友的好奇。畢竟作為搞笑擔當,賈玲沈騰的號召力,在娛樂圈中也是無人可及的啊。

該片曾經被搬上熒幕,賈玲陳赫還有張小斐,三人曾在舞台上演過這個小品,把大家感動的稀里嘩啦。這一次大碗娛樂重新演繹,對故事進行了深度挖掘,更大層面的把母親的愛用笑聲傳達出來,寄託了故事親歷者的思念和祝福。要知道,李煥英女士就是賈玲的媽媽,據賈玲之前的採訪可知,媽媽生前的願望是想要一台冰箱,可是直到離開這個世界,她也沒有能力送給媽媽。

如今的賈玲早已功成名就,也如願過上了媽媽想象中的生活,只是媽媽再也回不來了。該片以穿越的方式去見證年輕時候的李煥英的生活,從而引發一系列爆笑而催淚的故事。因為該片中大量的時代背景就是觀眾本身父母那一個時代的縮影,所以會引發不少人的思念之情,加上故事本身還是相當感染人的,預計電影票房會有不錯的成績。

該片歷經三年方才成片,傾注了賈玲等人大量的心血,是一部難得的深情之作。該片定檔於2月12日,也就是大年初一上映,相信會有很多的好朋友去電影院支持她的吧。著名影評人説過在該片中,賈玲暫時放下喜劇人的角色,只想安安穩穩的做一個孝順的女兒,事業有成之後,想給媽媽説點什麼的感覺。催人淚下的場景一定會有,但是據賈玲所言,她會盡量讓包袱多一點,因為愛不需要刻意表達。

在今年的春節檔,《你好,李煥英》是最具有黑馬氣質的影片,開心麻花團隊和大碗娛樂強強聯合,賈玲、張小斐、沈騰、陳赫、魏翔,最討喜的喜劇組合,笑中有淚的真實題材故事,放到什麼年代,都不會過時。

前面説了,劇本打磨3年,大碗娛樂的編劇班底, 賈玲 / 孫集斌 / 劉宏祿 / 卜鈺編劇實力有目共睹,在原小品中,孫集斌曾飾演賈玲的爸爸。3人本身就對賈玲和她媽媽的故事耳熟能詳,也深知“老闆”的感情共鳴點。再加上賈玲的真情實感,電影的故事性,觀眾自然大可放心。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2

今年春節檔電影《你好,李煥英》賺足了觀眾的笑聲和眼淚,實現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影片根據賈玲親身經歷改編,講述“賈曉玲”穿越到媽媽“李煥英”的青年時代,希望通過“逆天改命”讓她高興,雖然鬧出不少笑話,但讓人深深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李煥英”是現實生活裏無數母親的縮影,她們吃苦耐勞、樂觀堅強,只“希望女兒健康平安”。但和同時代的廣大“農村母親”不同,電影中的“李煥英”是“吃國庫糧”的,雖然她也有困難和煩惱,但有穩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眾多“農村母親”眼中,她的生活仍然是令人羨慕、遙不可及的。

農村的母親們,肩上的擔子更重,吃的苦更多。她們就像個陀螺,每天忙裏忙外,一刻不得清閒。她們除了要和男人一樣下地種田,努力賺錢,還要操持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慢慢地,銀絲染白了她們的鬢角,皺紋爬上了她的額頭,生活的重擔壓彎了她們原本挺直的身板,曾經的颯爽模樣一去不返。

有句俗語,“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反觀子女,一些人嫌棄母親年邁體弱,不能幹活,成了自己的拖累;有的厭煩老人精力不濟,面對新事物幫不上一點忙;有的怨恨父母一碗水不能端平,斤斤計較……

也有一些人,把“養”簡單地理解為給錢給物,但在儒家的視野裏,孝包含了三個層次:大孝尊親,次孝弗辱,其下能養。孔子認為,如果孝僅停留在最低層次的“能養”,這與動物是沒什麼分別的,因為鴉尚有反哺之義,羊尚有跪乳之恩,而人畢竟是更高級的生靈。

想起在一個村採訪時,筆者問老人,為什麼明知道被騙,還要參加騙子組織的“一日遊”。其中一位老太太説:他們是騙子,可是會和我拉呱,會來看我,會噓寒問暖,他們組織的活動熱鬧得很,我天天一個人在家,連個説話的人都沒有。

由此可見,農村老人需要的不僅是物質的豐富,還有兒女的陪伴。哪怕只是一次耐心的傾聽,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問候的電話,可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作家莫言曾把母親接到城裏同住,一段時間後,老人家只覺“終日似囚籠一般”,非要回老家不可。無奈之中莫言寫下《老母親》一文,文中説,“生存延續的意義是什麼,生養我而我不能反哺,是獨我之悲哀還是生命註定孤獨?”

電影的最後,賈玲以字幕的形式向自己現實中早逝的媽媽李煥英真情告白,但現實中再熾熱的愛也無法傳遞給已離世的母親。古人曾説,最大的悲劇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因此孝親應趁早。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3

星明夜朗,正如我的心情一樣,今天,我和爸媽一起去看了場電影,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踏入了電影院的大門。

這部電影的劇情比較簡單,但卻讓人潸然淚下。

主人公不讓媽媽省心,小時候非常淘氣,但是他高考前幾天突然懂事了,想努力學習,但卻早已“白了少年頭”,但是主人公為了讓媽媽高興,就辦了一張假的大學證書,可是“躲得過一時躲不過一世”,很快,媽媽就發現證書是假的。可她沒有生氣,還騎車送主人公去玩。可悲劇也就在這發生了。

一輛大貨車撞向了他們。

畫面一片空白。漸漸地,畫面清晰了起來。映入眼簾的只有捂在牀上哭的主人公和“與凡塵隔絕”的母親。

可是,故事還有轉折,主人公穿越了,她穿越到了她母親上班的時候,她就以為這是老天給她的機會。她下定決心去幫助媽媽,也算是為了使媽媽高興的一個遺願了。事情進展的非常順利,但卻有一個疑點,這個時候的媽媽是什麼都不會,但是卻非常熟練的縫好主人公的褲子。

直到最後,這個謎才被揭曉。

原來,主人公的母親也穿越了,而且還在暗中幫助了主人公許多。主人公理解了這一切。

畫面又是一片空白,慢慢的,顯現的還是在哭的主人公和早已“不聞人間語”的母親。

全劇終。

看完電影,我內心的感觸非常深,從始到終,一個愛字貫徹到底,可這愛到底是什麼?是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純潔的母愛,是高尚的母愛,這母愛可能僅僅是一次微笑,一個鼓勵,但卻是最使人開心,最鼓舞人心的了。

母愛因何而偉大?看完電影后,我知道了,母愛因無私而偉大,在喧鬧的人世間中,母愛,她放出磅礴的光芒,引領我們走出黑暗,用最清脆的音樂,使我們從紛亂中掙脱出來。

無論何時何地,總有一座名叫母愛的燈塔指引你,總有一處名叫母愛的港灣守候你。

電影中的主人公想報答母親卻來不及,也是穿越,才讓她完成心願,然而我們不會穿越到過去。所以,現在,我們就應該去報答那無私的母愛。洗一次碗,捶一次背,拖一次地。可這和媽媽付出給我們的愛相比,實在使微乎其微,我們不能再等待了。別讓“子欲養而親不待”形成你終生的遺憾。

這無私的母愛,聖潔,美麗。讓我們淋浴母愛時回報以最赤誠的愛。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4

作為春節檔熱播電影,《你好,李煥英》賺足觀眾淚水的同時,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不知是該恭喜一幫主創人員,還是為李煥英這個人感到慶幸,慶幸她有一個在文藝圈又有足夠實力的女兒讓世人記住了她這個人,並且感動着她們母女間的感動,傷感着一個來不及去愛的傷感。誠然,世間有太多的來不及,但多數終歸隨歲月匆匆流逝,不朽,在有祭奠的載體中才能永恆。

《你好,李煥英》,從小品到搬上大熒幕,用一個女兒的歉疚作主線,詮釋着一位平凡的母親對女兒所表現出的無私大愛,也許有來世,我還做你的女兒,做一個你有生之年能看得到優秀的女兒。也許這是大多數兒女面對逝者的內心獨白,但外放出來的除了淚水再無其他,羨慕李煥英在身後有個好女兒,讓她這位母親的愛渲染千百年來做兒女內心的色彩,真好。

小時候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們記住了魯迅;讀朱自清的《背影》我們記住了那個爬鐵道為兒子買水果的父親;後來又讀到諸多比如舒適、沈從文、莫言等懷念母親的文章,使的那些平凡或不平凡的母親在人們的心中變得立體起來、豐富起來,假如泉下有知,他們定是笑魘如花,相信李煥英也是。

記得復旦大學一個哲學系教授説過,大意是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的同時,孩子也同樣饋贈了父親母親這兩個角色。孩子們的成長就是一部部悲喜交響曲,愛與被愛從來沒有分清過,舍與得也不太能分得清。父親在外辛苦勞作後回到家看到可愛的孩子們不由得喜笑顏開,一身疲勞頓時化為無形;母親頭上的白髮是日漸多了起來,但孩子們長高了,學習進步了,她會覺得這一切真值。

記得我兒子出生後,第一眼看到他時,我真有種想哭的衝動。再後來,小傢伙一點點成長,我的喜歡和快樂也隨之越拉越長,誰對誰饋贈多一點,誰能分得清!我想李煥英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不管女兒當初怎麼樣,在她心裏,總是最好的,痛苦並快樂着,並不矛盾。

也許讓世人記住一位父親或母親的名字或事蹟只是兒女們一廂情願的事情,大多數父母都為兒女做着相似的事情,同樣感人,他們想着只要兒女們健康快樂就行。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傷促成或暗自憂傷或如《你好,李煥英》的那些懷念。在電影院裏哭的稀里嘩啦的人們在佐證他們像李煥英一樣的父母親,觸景傷情,是曰共鳴!

父母與孩子,不説付出,也不用説捨得,借用一句歌詞“你的世界我來過”足矣。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5

這件事要從年三十開始説起,我聽朋友説“抖音”有免費抽影票的活動我就打算參加這次活動,我先和我的家人説這個活動可除了姥爺以外的所有人都不相信,我心想不信你們早晚會後悔的!很快抽獎的時間到了我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按下了抽獎按鈕3。2。1,我緊張的把眼做做睛眯上!可惜我並沒有抽到。我生氣把手機丟到一邊,就在這時姥爺説:“孫子你看看我這個是不是中獎了。”我湊到姥爺的手機邊仔細一看。天啊!居然中獎了還是兩張。我興奮的和全家人分享這件事。他們的眼神也從難以置信轉變為深信不疑。

第二天一大早便開始在“淘票票”訂《你好,李煥英》的門票,還好,總算搶到了兩張。我們9點到影院看電影。

賈玲是主演也是導演,她的媽媽名子叫李煥英,本是一個慈愛的母親,卻在賈玲考上大學的那一天因車禍而去世,賈玲也穿越到了1981年,那時的李煥英還是個少女,但賈玲從小就沒有幹過一件值得媽媽高興的事情,終於長大了考上大學,有機會報答母親了,可惜母親已經不在了,這就是真實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體現,賈玲也想通過穿越這段時間,從而讓媽媽高興一回。

這真算是一個遺憾吧,好不容易考上一個大學,還沒來得及為母親掙錢就發生了意外,賈玲趴在李煥英病牀上哭着説出這些話,李煥英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就好,這也許是做為一個母親對孩子最基本的要求吧。其實,李煥英也是穿越到1981年的,在賈玲從天上掉下來時,是李煥英跑過去墊在她身下;而在賈玲和沈光林跳二人轉時,她在台下邊哭邊拍手;在賈玲坐車去學校時,她不捨坐車返回而冒着大雪步行回家......這一舉一動都是為了賈玲的幸福快樂,所謂親情就是如此簡單而重要。

看完這部電影以是下午出了影院我問姥爺哭了沒他説沒有的事。可我卻看到他那紅了的眼角。

看過這部電影我發現,每個孩子的母親都是如此,讓孩子健康快樂是母親最大的願望,而我們眼中不僅要有自己,還要顧及着父母,請珍惜與父母一起相處的時光吧!有時,只有真正失去時,才能更深的感到她對你有多重要,我能夠理解賈玲內心的那份孤寂和難過,痛失母親,誰不是如此呢?母親真偉大。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6

今年的大年初一過得有些特別,破天荒地去影院看了一場新上映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去時雖然有些不情願,但是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覺被影片吸引了、代入了、感染了……

影片是以回憶的方式開始的。從一個九斤多重的女孩兒呱呱墜地到她高中畢業。女孩兒賈曉玲在成長的過程中貪吃,笨拙,經常惹出一些是非,但絲毫沒有影響母親李煥英對自己女兒滿滿的疼愛。隨着賈曉玲的慢慢長大,她逐漸體會到了母親李煥英對女兒無私的愛,對生活的艱難。為了安慰母親,她想用一張假錄取通知書哄母親開心,結果弄得啼笑皆非。她雖然令母親出醜,但母親並沒有過多的指責她,還用自行車馱着女兒回家,此時悲劇驟然降臨,發生了車禍,母親李煥英受重傷,深度昏迷,女兒賈曉玲追悔莫及,淚如雨下,她覺得虧欠母親的太多、太多。

影片中,賈曉玲帶着極大的遺憾,穿越到了1981年,那時母親李煥英還沒有結婚,年輕漂亮,是化肥廠的一名職工。賈曉玲以李煥英表妹的身份,竭盡全力的為李煥英做一些能使她高興的事情:幫李煥英買電視,艱難地促成排球賽,幫李煥英找對象談戀愛。這些情節是以喜劇的形式展開的,讓觀眾在被賈曉玲孝心感動的同時,又被一些巧妙安排的情節逗的開懷大笑。

影片的精彩之處在於讓你笑着笑着,突然一個點的轉折,直擊你的內心深處,讓你感動的眼淚奪眶而出。

母親李煥英與父親賈文田領證後,賈曉玲覺得自己該走了,她坐在馬路邊,看到母親為自己縫補的漂亮的補丁,講述着母親為自己縫補衣服的過往時,突然領悟到了現在和自己共處的李煥英也是母親穿越過來的,一直是母親在陪着她,幫着她完成自己的心願。賈曉玲哭着、喊着、跑着去尋找自己的母親,並且不時地回憶着和母親的温馨日常。影片結束時,我意猶未盡,眼淚還一直流着。不僅僅是我,我還聽到了周圍觀眾細細碎碎的抽涕聲,足以可見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此時我也感到女兒的用意。

《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融合了賈玲的親身經歷,記載了她對已經去世媽媽的回憶和感情。影片是她用最特別的方式來紀念去世的母親,表達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心酸。這部影片更大的意義還在於告訴眾人要珍惜眼前,珍惜身邊關愛、關心你的人,愛留人間,不要留有遺憾。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7

大年初七,我看了電影《你好,李煥英》,劇情搞笑又有新意,片尾的.反轉更是整部電影的亮點,發自肺腑而又感人至深。

整部電影融入悲劇亦融入世態百象,有愛與温情,又不乏遺憾。

這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詞是:“我的女兒,只要她健康快樂就行了。”這是劇中李煥英對女兒僅有的一個希望,沒有過多的要求,只有這簡單、質樸的願望。

賈曉玲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女孩,在上大學之前,她認為從沒做過一件讓母親開心的事。她為了哄母親開心,偽造了名牌大學錄取通知書,卻被識破。

即使這樣也好,只要和母親能相依為命,就是幸福的。“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遺憾的是,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賈曉玲,永遠失去了母親。母親的意外去世,成了賈玲內心永遠的痛,沒來得及帶母親坐敞篷車,沒來得及看到她女兒更有出息。

失去母親,就失去了快樂,也是失去過年的意義。為了彌補生命的遺憾,賈曉玲穿越到1981年,即她出生的前一年,在母親正值青春之際相遇。她要重來一回,也是自己的贖罪之旅,決定要做讓母親開心的事。她讓母親買回了全廠第一台電視,參與排球比賽,安排母親與廠長兒子沈光林相親。

她想憑藉未來人的身份,重新書寫媽媽的命運,讓母親過上好日子。在她即將回到現代的時候,她看到褲子上的補丁,才發覺母親也穿越回來了。

雙開門的冰箱,嶄新的綠皮大衣,都只能成為賈曉玲永遠的回憶,對母親的回憶。

回憶裏的點點滴滴,母親在她摔之前,想要接住她;母親捨不得買車票,在大雪裏走着回家;母親在她喝醉的時候揹她回家,給她補褲子;與沈光林表演二人轉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時,坐在台下的母親卻淚流滿面……

這是賈玲的處女作,為了懷念她的母親,專門拍攝的作品。

看完這部電影,它喚醒了我們對母親的愛。

我們要趁着現在,有時間,有機會,不錯過陪伴父母的每一天,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想法設法讓父母開心起來。我們可以帶父母去看一場電影,帶他們體驗一次新時代的高科技,無條件支持父母的業餘愛好,尊重父母的選擇和決定,而不是意氣用事,做一些讓父母傷心,自己遺憾的事。

為了愛我的父母,我們要學會感恩,斂去一身桀驁,淋着星光向愛我們的父母走去,為他們捧起世上最温柔的海,陪伴就是我最長情的告白!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8

假期結束上班的第一天晚上,去影院看了《你好,李煥英》,一個“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的真實故事,記得電影結束的時候,前排的小女孩抱着媽媽涕不成聲。

影片中的“媽媽”其實是中國千千萬萬個母親的縮影。她們就像一條辛苦的河,在生活的暗流洶湧中起伏不定,歷經艱難坎坷,嚐盡酸甜苦辣,在風雨交加的人生路上潺潺不息,為家人,為子女,付出了自己辛勞的一生。她們平凡而偉大,隱忍而堅強,為子女撐起了一片天,是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

我們就像母親手裏的風箏,他們不管飛得多高多遠,她們都在那頭,牽掛着我們。

歲月催人老,時光一路追趕,我們從牙牙學語到為人父母,母親也從花信年華邁入垂暮之年,兩鬢的白髮,臉龐的皺紋,步履蹣跚的背影總是在提醒我們,她們真的老了,她們再也不是那個在我們小時候幹活利落、健步如飛的媽媽,而是需要我們兒女關心和照顧的老人。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希望我們"遠走高飛",成家立業的同時,也能多回頭看看,一直在原地守護,等候我們回家的母親。

電影的構思雖然沒能逃過“穿越”的套路,個別段落處理得也略顯侷促,好不容易最後觀眾進入故事情緒高潮卻突然結束了。講電影故事就像寫文章,但就這部電影,骨骼(結構)–講故事的各種手法交錯鏈接通暢;肉體膚容(故事語言)–真實平凡幽默悲情;但內在的精氣神(主題內容)還是稍微欠缺了一點,簡單來説,就是隻達到了生活的狀態,還沒到達生命的層次,但最後屏幕上那段話還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但電影的構思拍攝手法還是值得一提,影片中的順徐,倒敍和插敍的無縫切換鏈接,自然流暢,毫無違和感,笑點不斷的前半段和催淚悲情的結尾形成明顯的對比,首維一些細節的一一呼應,其中藴含的感人至深的親情也很能打動人心,這也是這部電影票房一路高升主要原因吧。

其中最戳中我的,還是是電影最後那段話:“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

其實這句話也可以昇華一下,我們每個人除了社會,工作和家庭賦予的角色之外,首先是我們自己。照顧好自己,讓自己快樂,才能更好地承擔其他“角色”。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9

我對80年代的故事有着獨特的情感,就如我喜歡《芳華》一樣。即便現代的生活方便了很多,人與人之間更是隨意了很多,但是80年代的魅力從未消減。

我多次思忖,正如電影中的賈曉玲在過去的歲月中發現了愛、表達了愛,我也想從這我未曾經歷的年代中,找到一點點蛛絲馬跡,去了解自己的親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去看他們的一個個決定,去理解他們的一次次付出。

電影中的李煥英,在當時無疑是優秀的,漂亮、智慧,可以在當時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成為人羣中的佼佼者。如果選擇了與廠長的兒子沈光林結婚,未來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若干年之後方方面面都在人之上的就是她。但是她還是選擇了祕密戀愛三年的賈文田。

作為一個後代,隨着我們的成長,我們逐漸理解了那一個個決定對我們的影響。但是我們終將穿過時光的阻隔,去體會當時環境下他們的決定,也會偶然間通過一絲絲蛛絲馬跡,瞭解到那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卻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上代恩怨情仇。

80年代,是機會遍地的年代,也是激情和真摯的年代,任何一個年代,我們都會追逐美麗、追逐名聲。也正是這些被追逐的事物譜寫出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每個時代都不缺乏真正有能力的人被埋沒的現象,電影中廠長的兒子聲音條件並不好,但是是播音員,有一個工友説話每一個字都字正腔圓,卻依然沒有機會。

最後沈光林去了深圳,而且靠着自己闖,直觀上看是自己的奮鬥,但是也不能完全無視家庭的支持,就如有的人在新一線城市工作,買房家裏出了200萬首付。雖然努力奮鬥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上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根正苗紅你無法忽視。

我們回顧自己,回顧自己的家庭,在整個的發展,你總能尋覓出一點痕跡,或許你越瞭解自己的身世,你越明白此刻的自己。不論是一無所有的拓荒,還是家道重振的期望,嘔心瀝血,勵精圖治,才是該有的狀態。

電影是有很多感動的地方,尤其是最後當我明白原來你理解了我對你的好,你拼命的對我好配合我。那些此刻沒有進行的交流,在時空的穿梭裏全部表達了出來,那些沒有言説的愛,那印象中就是中年婦女的付出。

表達愛要儘早,趁着我會喜怒你會哀樂,多表達幾次。至少證明我們還活着。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10

《你好!李煥英》一部春節檔的電影,票房據説已經突破了50億,周圍看過的人,同齡的都説值得看,戳中了淚點;年輕的説還行吧,基本沒掉眼淚。

我大體瞭解了劇情,本來想“引誘”孩子來看看,達到我教育他孝順我的目的,沒成想如今的孩子機靈的很,連我潛意識裏想的事他也能察覺到,結果他就沒上這當。我哪,一個吆喝着要有邊界感卻跟孩子老劃不清界限的70後媽媽,就一直拖着沒去花這買電影票的錢。

3.8節,單位組織看這部電影,本來還在糾結看與不看,幸虧老鐵一拍即合要陪我觀看,機緣已到,趕緊吧…看!

無論電影是否真套用了開始笑後來哭的老舊陳設去獲取觀眾的口碑和眼淚,作為觀影的我來説,笑的確實開心,哭的也確實淋漓。這些都是真實的,也就值了。

一段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故事,通過穿越回到過去,用這種彌補遺憾的方式,來表達母子各自未來的及表達的愛。最終,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媽媽的愛總是要比女兒的更加深厚,更加包容,更加的默默無聞。讓作為兒女的我們切身的體會到,父母的愛到底有多無私和深沉,而做了父母的我們,對自己的孩子是否也能一樣的無私和寬容?

回想我剛工作那會兒,看到路上母親一樣年紀的人,揹着好看的真皮包,我就想,等我有條件也給媽媽買個…當時就轉念想等我有條件,等我有錢了,等我有時間了…所有的等是否真的沒有期限?我們的奮鬥可以再久些,成功也可以再晚些,但是…是否就錯過了更重要的東西?

如今我的孩子都比我高了,父母也已經年邁,他們卻還在為我做着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心裏貌似有着慚愧,卻又好像還是離不開這份依賴,我啥時候能長大哪?還是有他們在,我內心就不想長大哪?

電影的場景勾起了我對小時候街道屋舍,音樂人物的回憶,情節讓我想起人生40年來父母對我時間精力金錢和情感的付出。

看完電影,我跟老鐵探討…是否每個年齡段的人看過電影都跟我們感受到的一樣?我心裏想但願吧…感情,感情感到了才是情!一部讓我們能開懷大笑又能內心柔軟的電影,咱也別太貪心了,有這些收穫就夠了!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11

當電影院的燈光亮起,熒幕上的字幕全部飄完,觀眾紛紛起身離去。我依然坐在座位上,藉着口罩的遮蓋,已泣不成聲。慶幸只是一個人,可以無所顧忌的淚眼婆娑,無所顧忌的釋放着內心深深的感動。

世上最深的愛勢必源於最深的情,只有相處時深深的牽掛、深深的快樂,才能令分別深深的不捨,深深的羈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來到這世界上,後來生命裏出現的每一個人,不管是至親摯愛還是一面之緣,都是上天賜予的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的出現,使我懂得了愛人和被愛,懂得了關心和感動,懂得了活着的意義。在活着的生命裏,不僅僅是一個人,還有他們。

生命線尚有深淺長短,於是註定有人先離去。無論誰先離開,我們都要記得,在他/她還沒來之前,我們本來就是一個人生活。忘記一切難過,一切失望、一切坎坷。這是我們通常並且擅長的自我保護的釋懷招數。忘卻,代表過去、未來一切都沒有發生,往昔或美好、或糾結、或快樂、或遺憾,一朝變得毫無意義,倒不如從開始就不要經歷。逃避自古以來就是這個世界療效最好的毒藥。

可忘記了又怎樣,解脱了又怎樣。那些實實在在經歷的快樂過往也將一併被埋在了永遠都不會開封的記憶深處。於是,就變成了一個空心的人,回憶模糊、過往虛度、沒有留戀,什麼都是一片虛無。終究會有一天,當我再也想不起曾經騎着自行車帶我兜遍整個城市的她;再也想不起手裏拿着冰棍等我從少年宮出來的她;再也想不起坐在書桌前給我講解除法的她.......

死亡太可怕了。它讓相依為命的一家人,變成了孤孤單單的一個人。當母女一起穿越回過去相聚。剎那間我明白了,即使生命不存在了,親情也依然羈絆着,與生俱來、揮之不去。親情深入血液,和靈魂糾纏在一起,無法分離。有家的人是幸福的。當衣服破了有人幫你縫補;當為了實現排球奪冠的願望為你默默的奮鬥;即使再活一回,也不會為了更好的未來,而放棄最初的愛。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直沒有放棄愛。

命運多是坎坷且有豐富多彩,一路走過,生人樂活,不輕言放棄便是對親人摯愛最好的交代。又或許,在迷茫和糾結的時候,偶爾對逝去的人説説心裏話,問問他們的意見,説不定藍天白雲間出現的絢麗彩虹,會讓難下的決心變得輕而易舉。

因為,他們一直都在,從未離去。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12

如果給你一次穿越的機會,你想怎麼用?好好學習,權傾天下,估計你我的答案都不會相差太遠。《你好,李煥英》是賈玲對於剛才那個問題給出的答案,她答案很特別:我想穿越到,我媽結婚前!

世界美好的情感有許很多種,唯獨父母之愛,這樸素無求。有時候是刻板、嚴厲、不可理喻,其實歸根到底全是給予,全是承載,全是包容,全是愛。《你好,李煥英》中當女兒高速墜下時,母親只會滿懷擔憂雙手去接她,口中還要喊:我的寶!可是她的寶體重已經將接近200斤,奮不顧身不自知,也無需他人知。而有朝一日,一旦體悟,卻發現自己其實蒼白無力如孩童,只能如賈玲一樣,一路狂奔,哭喊膝行至母親腳下:下輩子,換我來當你的媽!

子欲養而親不待,無法彌補的遺憾,通過光陰實現了和媽媽的對話。媽媽們彷彿都一樣,總愛嘮叨,可是我們忘了他們也曾是花季少女。當我用自己攢的零花錢給媽媽買了護膚品,她就嘮叨,為啥要亂花錢?我説你可以送別人,她卻説是你送的,那可不行。有一種冷,是你媽媽覺得你冷。無論多大,你在媽媽的眼裏永遠都是孩子!

《你好,李煥英》裏有很多感人的細節。賈曉林開着敞篷車,車牌號HY1012,那一天是賈玲媽媽李煥英的忌日。在電影的一張大合照裏,賈玲媽媽的扮演者穿着綠色皮衣,這是賈玲買給媽媽,卻因為媽媽意外離世,沒能穿上的那一件。電影看完,我也哭成了淚人。

賈玲的母親去世了,作為女兒,她努力讓全世界有更多的人知道她的母親,認識她的母親。她要讓不認識她母親的人認識她,讓認識她母親的人牢記她,最終她還要將她母親的名字寫進教科書——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票房破30億的女導演叫做賈玲,她的處女作《你好,李煥英》是一部懷念她母親李煥英的電影。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遠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曾經無悔的付出,用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母親的願望從來不求我們有多出息,只盼我們能健康快樂的生活,就是她最大最快樂的心願。願我們能陪父母,多説多孝順父母!

大年初一,感謝這部電影,在流淚中,我明白了許多,在我還有足夠時間陪伴父母的時候覺醒,這碗雞湯唱得太有營養了!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13

歡愉的假期總是短暫,離別就在眼前,揹包、後備箱、行李袋被父母塞的都是滿滿的“愛”。年年春節不捨離別,但今年似乎多了些特別。

這一特別於新年賀歲片《你好,李煥英》中的情感共鳴。當關上車門、背起行囊,你會不會突然想到李煥英送女兒坐車的場景,會不會突然哽咽,會不會回頭看看仍然站在原地看你遠去的“李煥英”。電影《你好,李煥英》有太多讓人潸然淚下的瞬間,更有太多讓人牢記在心的話語。“我的女兒,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這句台詞擊中了所有人的內心深處,讓人悄然淚下。

看着電影,似乎每一位觀眾心中遺憾都在腦海中一一浮現。“我一次也沒有讓我媽高興過、我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我沒有找到一個好工作、我沒有做個一次讓我媽值得驕傲的事情……”一個又一個畫面,觸碰着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而我們的“李煥英”也和電影裏一樣平凡而偉大,總是在我們無助和傷心的時候給予我們温暖和力量,讓我們重拾理想和目標。

回想起母親生病的那年,至今心裏仍隱隱作痛,當時在外地工作,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能陪在她身邊。後來才知道,母親的腰椎有結核,怕我惦記,在她手術前才告訴我病情,那時只能在遙遠的他鄉默默地祈福。那場手術做了8個小時,摘掉了3節腰椎,那8個小時我過得真是分秒難熬,一次一次的給父親打電話詢問情況。“手術很成功,放心吧。”接到父親的電話,懸着的心也終於放下。後來跟母親聊天她還在回憶説,“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你們了”。我懷着無限的愧疚拉着母親的手一直在説,“不會的,不會的。”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樣,他們要的幸福很簡單,不奢望兒女能有多大的成就,只求我們能健健康康,有空常回來看看,多和他們聊聊家常。現在的我們忙碌於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很多時候忽略了父母的想法和感受,盼兒歸,成了他們心靈的一種寄託。每當我們打電話説要回去時,他們都是掐着指頭算日子,而當我們即將再一次遠行,他們總想着讓時間過的慢一些,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把幸福給了我們,卻把孤獨留給了自己。盡孝要趁早,畢竟父母能陪伴我們的時間會越來越少,讓我們珍惜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每一天。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有歸途。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14

辛丑牛年,大年初一,我隨家人在影院觀看了喜劇演員賈玲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影片借穿越時空帶觀眾找尋時代記憶,充滿喜樂笑聲;也是借穿越時空演繹母女深情,充滿悲苦感動。

《你好,李煥英》改編自賈玲的親身經歷和20xx年出品的同名小品,由賈玲擔任編劇,賈玲、沈騰、陳赫、張小斐等主演。賈玲自20xx年開始準備劇本。為了這部電影,她自20xx年起就漸漸減少工作,專心寫劇本。劇本初稿於20xx年年初完成,歷時三年。

故事開始於20xx年的某一天,剛剛考上大學的賈曉玲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心想要成為母親驕傲的她卻因母親突遭嚴重意外,而悲痛萬分。在賈曉玲情緒崩潰的狀態下,竟意外的回到了1981年,並與年輕的母親李煥英相遇,二人形影不離,宛如閨蜜。與此同時,也結識了一羣天真善良的好朋友。曉玲以為來到了這片“廣闊天地”,她可以憑藉自己超前的思維,讓母親“大有作為,彌補遺憾,找回快樂”。

故事的前半程充滿喜劇色彩,讓你笑,笑得前仰後合,死去活來。笑點由現代人和舊時代的衝突造就,用“購物票”搶電視,用“犬毛”補禿髮,男女朋友羞羞地“電影院”看《廬山戀》,用“補丁”補牛仔褲的“漏洞”設計……

隨着劇情的推進,事態發展完全沒有賈曉玲想得那麼簡單,結果讓曉玲感到意外:母親李煥英帶領的排隊比賽失力,給母親安排“美滿姻緣”失敗,母親李煥英的死敵王英更為得勢……最後更是非賈曉玲所願,母親李煥英和父親賈文田幸福牽手。賈曉玲猛然醒悟,原來此時的母親絕非年輕時母親,眼前的母親也是穿越時空來給女兒道別。女兒一心為母彌補遺憾,母親全心為女故裝不知。在母親面前,賈曉玲發現自已永遠是那個被呵護、被關愛、被成全的對象,不禁淚如雨下,泣不成聲,一路狂奔。穿越迴歸,冰冷的病房依舊,賈曉玲俯卧牀邊守護着永遠睡去的母親。為什麼讀懂了母愛,而母親已經不在?為什麼理解了母親苦心一片,母親卻已經撒手人寰?為什麼一個“讓母親快樂”的小小心願實現起來卻如此艱難?為什麼“為了孩子”母親會如此這般、毫無怨言?

所以,故事的後半程充滿悲劇色彩,讓你哭,哭得稀里嘩啦,不可自拔。自中段影院便笑聲停止,漸漸安靜。尾聲處觀影人更是啜泣不止,直至息屏而不願離場。

《你好,李煥英》,是一部好電影,值得一看。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00字15

經常上網的同學應該知道賈玲自己導演了一部電影叫做《你好,李煥英》從宣傳片和一些博主的視頻當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部不錯的喜劇,但是前面有多好笑,後面就有多好哭。

電影主要講述了賈玲和她母親李煥英的故事,從20xx年賈玲拿的冒牌考入名牌大學開始,在回家的路上,在和母親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賈玲在病牀上哭的時候意外地回到了自己母親的年代1981年,她先是聽到了電視發出的聲音,然後看到了黑白的畫質,就開啟了危險的穿越,然後壓到自己母親的年輕時候,到了醫院之後,她扮成了李煥英沒見過的親戚,和她每天呆在一起,因為她的母親在中年的時候總是被一個叫王琴人壓一頭,因為王琴在中年的時候,在買電視上的時候,王琴拿到了全廠第一台電視機,兩人甚至為此大打出手,賈玲扮成盲人還有一個失聰的弟弟,用了羣眾的的內心買到了全場的一台電視機,她知道自己的母親在年輕的時候總是錯過一些好的東西被王琴佔領。

她幫母親相親因為她總是覺得自己沒有做過一件讓母親開心的事,就覺得母親可以不嫁給自己的父親會過的更好,更快樂,更幸福。就像她説的一句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事一點辦法都沒有”,但其實是卻是李煥英和賈文田(賈玲的父親)領證了,並説出了宣傳片的一句戳人淚點的話;“我未來的女兒,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

可她漸漸意識到不對她在和媽媽的朋友李琴自己的母親,自己的母親以前不會縫褲子,後來才學會縫可愛的小動物,她知道自己的母親也一起穿越回來了,所有的畫面全都出現在自己的眼前自己小時候闖禍,但卻有一些驕傲的事,跑步第一卻把褲子磨破

看着這些畫面讓整個電影院氣氛沉了下去。讓我鼻子一酸的一幕是,李煥英先穿越過來,看見了自己的女兒從天上掉下來,李煥英看見了,沒來得及反應到底是怎麼回事,而是向她掉下來的方向跑去,喊着;“我寶,寶。”把自己摔傷了,賈玲沒有摔傷。

我忽然意識到,不管是我們學走路或者騎車,都會因為母親在身後,不怕摔倒受傷因為我們知道背後有人在保護我,不會讓我受傷。觀閉電影,不少的人還沉浸在那種感動中,她回到1981年為的是讓自己的母親更開心高興,彌補前些年的過失深情之極,令人潸然淚下。這部電影為了懷念自己的母親,由真實故事改編拍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想要幹什麼,就現在吧!

標籤: 李煥 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8j9ye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