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集合15篇)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集合15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唐山大地震》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集合15篇)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

昨晚,我和媽媽一起去看了由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唐山大地震》。走出電影院時,已是深夜了,習習涼風伴着我沉重的心情默默的走回了家。影片講的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故事,只是以一個普通工人的一家四口。震後只剩下了他們的母親沒被壓在石板下,當幾個自發救援的人把她的老公出來之後,這位母親幾乎崩潰了,但她又想起:我還有孩子。當這位母親千辛萬苦找到孩子時,卻又要面臨着兩個只能救一個的艱苦抉擇。之後母親説:“救兒子。”這句話被壓在石板另一頭的女兒聽見了。女兒卻在死難的人堆中幸運的活了下來,被一對抗震救災的解放軍夫婦收養了。雖然兩個孩子都活着,但他們的心靈創傷比那“餘震”更難以驅散。接下來就是兩個孩子在兩個不同的家庭的生活。

伴隨着歲月的流失,一晃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孩子們也越來越有出息,而母親卻一年比一年蒼老,卻仍然守着這個簡陋的家。事業有成,開着寶馬的兒子也拿她沒辦法。轉眼,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又使這兩姐弟重逢在這抗震救災的現場。我想:對於知道唐山大地震的人來説,三十二年後,再次觀看唐山大地震的場面,心裏肯定不平靜。從十多歲的孩子到如今的成年人,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和酸甜苦辣。如果把它同那寶貴而又脆弱的生命相比較,哪個輕?哪個重?哪個值得?哪個該珍惜?只要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過的人,心中自然就會明白。

三十二年過去了,唐山,又一座美麗的城市在北方崛起了,她它就像一隻美麗的鳳凰浴火重生。給唐山的人民帶來了希望,而那些在災難中長眠在地下的24萬同胞,人們永遠沒有忘記他們。長長的紀念牆,把他們的名字記載進了歷史。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從這部電影中我懂得了:愛護地球,愛護自然資源,也是愛護我們人類的生命,這件刻不容緩的責任,應該從我們每一個公民做起!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2

今天是週末沒有上學,在家休息,所以今天看了一部影視作品,名字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唐山大地震。

這是根據一件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一部影視作品,講述的是在唐山60年代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影片中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家庭在經歷了唐山大地震以後生死別離,長大以後女兒對母親的怨恨逐漸被解開的一個故事。

這部影視作品中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當地震發生以後第2天早晨母親帶領其他人救助自己的兒子跟女兒的時候那一段對話,準備施救的工人對這位母親説,一塊樓板帶着兒子跟女兒兩個孩子,兒子在這一頭,女兒在那一頭要想救孩子,只能將樓板抬開,但是撬起一頭的同時,另一頭的孩子肯定就沒有生存的機會了,面對這樣的選擇的時候作為一名母親很難去做出這樣一個選擇,最後就在母親難以作出選擇的時候,準備施救的工人打算離開去救別人,這是母親只能作出艱難的選擇,後來説道“救弟弟,救弟弟”,看到這裏我的眼眶都濕潤了,面對這樣的選擇的時候,換做誰都是沒有辦法去選擇的,後來母親抱着女兒的屍體一陣痛哭。影片的最後女兒沒有死亡,長大以後回來找到母親,女兒也理解了母親,並且原諒了母親,最後一家人團聚到了一起,故事結束了。

這個影片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寧願犧牲自己,也願意保全兒女,這個世界上我們最難以報答的就是父母的恩情,所以希望我們能夠珍惜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光,並且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報答他們,但是現在父母不需要我們報答,更需要的是我們對他們的理解以及對他們的陪伴。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3

寫這篇唐山大地震觀後感的時候,我的眼睛還是紅腫的。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要聲明的是,以下內容會有一定程度的劇透,這是寫唐山大地震觀後感所必須透露的一些情節,所以還沒有看過電影的朋友可以先收藏,等以後再看。

週末,為了給自己一個心安理得的理由出去玩,就決定和弟弟去看最近剛上映的唐山大地震。至今為止我看電影還從未在開場之前趕到呢,昨天這個記錄依舊未被打破,遲到了5分鐘。和弟弟偷偷摸摸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剛好出現徐帆扮演的元妮和老公在車邊打情罵俏,我還在那裏偷瞄弟弟,心想:早知道就在玩30秒就來,弟弟還未成年哦,這不是教壞小孩嗎,可是下一秒的鏡頭卻一下子令我止不住的淚流。夜晚時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突然之間天旋地轉,在驚慌之後元妮的老公大叫了一聲:地震啦。可是在那樣的環境中他的聲音顯得那麼的低沉。

頃刻之間,樓宇倒塌,他們的女兒兒子在睡夢中也被強烈的地震山搖給吵醒了,兩個僅5歲的孩子在天旋地轉中扶着桌子想要逃出隨時可能倒塌的房屋。元妮夫婦在外面看着自己心愛的兒女在搖晃的樓宇中,元妮瘋子般的要衝進去,他老公在後面死命的抱着她,突然大地張開一個個大盆血口吞噬着所有的生命。我的眼淚瘋狂的落下,止不住的流。

等擦乾眼淚在去看屏幕的時候,元妮的老公已經死去。他們的一雙兒女壓在了一塊樓板下面,救助人員要元妮去選擇就女兒還是兒子,因為撬女兒這邊就要壓着兒子,撬兒子這邊就要壓着女兒。元妮只是神經質的喊着:兩個都要救啊,兩個都要救。在救助人員準備離開先救其他還活着的人的時候,元妮喃喃的説出了:救弟弟。就這三個字使得被壓在下面的無法説話卻拿着石塊敲擊着樓板求生的女兒徹底失望了。

救助結束,元妮抱着被自己放棄的女兒方登跪在已經死去的丈夫身邊,救助人員在邊上抱着暈迷不醒的小兒子方達叫着元妮快點先救小兒子吧,要不可能也沒救了。元妮放下手中的女兒,離開自己的丈夫揹着小兒子踏上去救助兒子的路。在拉屍車開始把一具具屍體抬上車時,躺在父親身邊的方登醒了過來,大雨撒在她的臉上,她看着躺在自己身邊已死去多時的父親,看着雨水混着血水在身邊流淌,看着滿目蒼夷的家,她一個人自己受傷的心靈,一個在危急時刻母親的抉擇碎了的心。

她被一個軍人家庭收養,她不説話,拒絕着外面的世界。養父母一直叫他丫丫,她也不理睬。在上學報名的時候老師問叫什麼名字的之後,養母説了她的新名字帆的時候,她一口唐山話的説:我叫登。老師望着養父母,養父母看着她,養父説了一句尊重孩子的決定,於是她開始了她王登的生活歷程。元妮一個人艱辛的養着兒子,為失去一條胳膊的兒子借錢配假肢,為兒子的高考擔心,為兒子殘疾以後婚姻擔心。兒子還是放棄了高考去了杭州開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王登則順利的考上了杭州的一所醫學院開始了她的大學生活。在大學中她談了一個本校的研究生男朋友,在大三時她懷孕了,男友勸她打掉孩子,她卻堅決反對,她自己曾經受到的傷害她不願意自己選擇去失去自己的孩子。她退了學。生下漂亮的女兒。名字叫點點。

方達在自己的勤奮努力下,在九五年的時候已經開着BMW帶着漂亮的媳婦小河回家看母親了。母親已經老了,依舊住在災後建的房子裏。在兒子要給她買新居的時候她一口回絕了,原因是自己每年在掃墓時告訴自己的丈夫女兒自己搬家了,以前的房子蓋百貨大樓了,自己現在的家在衚衕第一家,已經講了二十年了,自己實在是沒力氣再講了,她怕丈夫女兒有一天回來了,卻找不到自己的家。看似有點迷信的理由,卻令的我想起自己的母親,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也會回家看看。是不是很久沒見到女兒也會想念。此刻元妮的迷信我道寧願相信是真的,這世間真的有魂魄在他們想家的時候就可以回家看看。就這樣元妮依然住在破舊的老屋裏守着丈夫和女兒的照片過活。方達結婚了也有了自己孩子,一個胖胖的男孩名字叫點點。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巧合,心有靈犀,他們的兒女都叫點點。王登在自己女兒五歲的時候回到了養父母的家,養母早已去世,養父也已經蒼老。在試穿衣服時袖子長了,這個在女兒眼中很高大的軍人父親不知在何時已經逐漸蒼老。養父回房間的步履蹣跚,那有點長的褲子是那麼平常的一景對我卻是一個很大的震撼。我不知道家裏的父親是怎樣的現狀,我不知道他自己一個人在家是如何應付自己的生活的。王登的父親在過年時都是去戰友家過年的,我不知道我自己的老父親是一個人在家如何過年的,每年都在找着各種理由,太冷,過年時工作最忙,交通太不方便沒有回家。此刻看着這一幕,我突然覺的自己的所有的一切理由都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

08年汶川地震,方達和王登同時去了災區救援。在邊上嚥着乾乾的餅乾的王登聽着旁邊弟弟方達和旁人的對話,她認出了弟弟。她和方達回家看自己已經三十二年未見自己也怨恨了三十二年的母親。在家包餃子的元妮手在不停的抖着一個餃子她已經包了很久了卻依舊無法包好。王登到了房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自己和父親並排掛着的大大的黑白照片。方達看到,迅速用自己的一隻手取了下來。照片下面是幾個洗好的西紅柿,母親走進來撲通的跪在了地上,嘴裏唸叨着:登啊,媽沒騙你,西紅柿都已經洗好了,你嘗一個,媽也給道個歉。和弟弟母親一起去了公墓祭拜了父親,後面就是方登的墓。裏面是她的書包,和母親每個學期給她買的書。王登蹲在地上泣不成聲。我想她已經原諒了母親,在汶川地震時就已經原諒了。在那間母親住了二十九年的舊屋裏她給母親講述着自己的成長經歷,自己的婚姻,自己的老公,自己二十二歲生下的女兒。

真的很震撼,在大災大難面前萬物顯得那麼的脆弱,所以我們要珍惜家人,珍惜今天的一切!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4

7月4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了《唐山大地震》這個電影。聽説這個電影很感人,我懷着激動地心情去觀看這部影片,一走進播放大廳,眼前驚呆了,居然座無虛席。

一開始就放了地震前的奇異天象,成羣的蜻蜓漫天飛舞,方凳和方達這對兄妹乘坐父親開的“老解放”牌軍車,吃過晚飯,兄妹倆早早的躺下睡覺了,雖然正值夏天,但還好,他們家有一台電風扇,他們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到汽車邊,維修汽車了,這時,只覺得地動山搖,眼前一片灰暗,大地開始開裂,房屋開始倒塌,這時的人們才如夢初醒,地震了,大家拼命地四散逃竄,但是一些都是徒勞,這時方凳、方達的父母親急忙朝家跑去,想去救他們的孩子,但是不幸的是他們的父親被倒下的電線杆砸死了,而他們的一雙兒女卻被一塊大的水泥板壓到了,不能動彈。一切,一個城市就在一瞬間毀了。地震後,當他們的媽媽找到自己的孩子時,又面臨了兩難的選擇,是救女兒還是兒子,作為母親我想她誰也不想放棄,但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她最終選擇了救兒子,兒子救出來了,她以為女兒死了,但幸運的是她的女兒並沒有死,而是奇蹟般的活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了,後來考上了一所醫科大學,在一次救助中,姐弟倆以外重逢了,方凳對母親的怨恨在母親的一跪之下最終原諒了自己的母親,這時的我,已經是淚水漣漣了,這一刻還有什麼比親情更重要的呢?

電影結束了,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善待每一位親朋好友,同時也要保護好我們身邊的環境。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5

愛的選擇裏,包含着深深的無奈。32年裏,母親一直飽受着思念的熬煎,她堅守在地震發生的地方,等待丈夫和女兒的歸來,拒絕再婚也拒絕搬遷,她把一生的幸福都放在思念已逝之人身上。

孰料一句“救弟弟”的話語已像一根刺深深扎進姐姐的心房。儘管,她奇蹟般地醒了過來,她獲救了,她被一對好心的夫婦收養了,但是她的心從此卻被情感冰封了起來。雖説養父母對她百般疼惜,可是她內心一直無法釋懷。在夢裏,爸爸帶着媽媽還有弟弟,他們三個有説有笑,車子向她這邊騎來,她拼命叫媽媽,可是她最親的三個人好像沒聽見也沒看見,不認識她,當她是空氣,帶着歡聲笑語從她身邊飛馳而過—-

如果沒有三十二年後的大災難,也許姐姐這輩子都無法體會到母親當初抉擇的沉痛。汶川大地震,她看到一位母親因為不願再傷及救援人員而同意鋸掉女兒的腿,這位母親知道有朝一日女兒會恨她,當孩子被抬走救治,這個媽媽發瘋一樣撲向還壓在水泥板下面的女兒的腿……三十年前的媽媽在她的內心裏開始重疊,眼前的一切,促使她重新解讀當初母親對自己的選擇,促使她重新審視自己對母親的怨。直到她認出了弟弟,並聽到弟弟對媽媽評價,唐山大地震後,她媽媽的心也跟着徹底碎了,再也不能癒合……就在那一刻,她塵封了32年的堅冰終於徹底的融化,她説:弟弟活着多好,弟弟能活這多好啊……

印度有句名言:“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的愛才是真的,永恆的,不滅的。”看了這部影片,我對母愛,對生與死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它把人間最平凡的親情呈現在我面前,卻給了我心靈前所未有的震撼。有時,我們會在愛與恨的邊緣徘徊,其實,母親和孩子之間沒有什麼值得在意的糾纏,只要在一起活着就好,就好。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6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唐山大地震》的電影,那時候才1976年,地震之前天上全是飛的蜻蜓,當時人們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才知道是地震的預兆。

地震裏有方登和方達是一男一女,方登是姐姐,方達是弟弟,他們是雙胞胎。地震中,他們失去了爸爸,爸爸是保護媽媽,但卻把自己犧牲了。

他們姐弟倆都被壓在樓板下,媽媽去救他們,但是隻有一個人能活下來,媽媽為了救弟弟,只能放棄姐姐,後來弟弟得救了,姐姐聽了這話,心裏很難過。後來,姐姐的被抱出來放在爸爸的身邊,媽媽以為她死了。下了一場雨。姐姐醒來了,到處亂跑。被解放軍叔叔收留下來了,問她家鄉在那裏,她不説話,解放軍就去找她的親人,沒找到,她成了孤兒。媽媽以為姐姐死了。姐姐被解放軍家庭收留下來了。

到了下一年代,當年的弟弟找了老婆叫小河,老婆生了兒子叫點點,姐姐結婚,找了個外國老公,姐姐生了女兒叫點點。

2008年5月12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在做自願者時相遇了,方達把方登帶到了唐山老家見媽媽。媽媽為自己所做事向姐姐道歉。姐姐原諒了媽媽。他們一家人終於團聚了。

唐山大地震中共死了24萬人,祝現在唐山人能過的平平安安。

電影到此結束了,我捨不得離去。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7

今天,我和媽媽去看電影《唐山大地震》,電影內容是這樣的:唐山大地震改變了一對姐妹倆的生活。有一天晚上,姐弟倆在屋子裏睡覺,爸媽在外面工作,突然間,地晃起來了,房子倒了,整個唐山地震了。爸爸方大強不顧一切地衝進房子裏去救兒子和女兒,只可惜葬身在倒塌的房子裏。

地震過後,唐山的人民開始自救,媽媽在一片廢墟中,找到了她的兒子和女兒,叫了幾個人來救她的兒子和女兒。可是那幾個人説她的女兒和兒子共壓在一塊木板下面,他們扳不動,只是救一個,不能全救。媽媽猶豫了一會兒,無奈地説:救弟弟。人們就把弟弟從那塊木板下救了出來。但是幸運的是,姐姐也沒有死,這句話深刻地印在了她的心中。後來她知道姐姐當時也是無奈的。

後來姐姐考到了大學,弟弟因為在地震中失去了一條胳膊,所以得戴一個假胳膊。姐姐和弟弟在後來的生活中也會遇到,但是認不出是對方。

三十多年後,當姐姐跟弟弟説出她的名字時,媽媽才知道姐姐沒有死。 媽媽説:我的女兒啊,這三十多年你是怎麼過的啊,你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啊?

看了電影后,我覺得那些地震中的災民很可憐,要是他們那裏有一個地動儀,就可以預測地震了。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8

每個人都看過許許多多精彩的書本,理所當然也看過許許多多生動的電影。那麼現在就讓我在這個精彩的故事道路上為大家提取一輪最閃亮的光環吧!

唐山的大地震相信大家也應該十分的熟悉吧。它是講述了一個在唐山發生的一場令人震驚的大地震,雖然有點誇張,但這認的:在這場地震中讓有些孩子變得無家可歸,變成了孤兒;有些人甚至被奪走了最為寶貴的生命;而有些人失去了他們最親的親人……這種。種的事情讓我不由得覺得,他們實在是太可憐了。

可是,最讓人傷心的是原因根本無從查尋,因為人控制不了這飛來的橫禍,所以後果有的只是觸目驚心:一切都天地變幻了,母親失去了孩子,原本平靜的'人卻變得瘋狂,像是在用生命證明另一個人其實依舊存在,像是用血液去煮沸另一個人的意識,像是讓天地都記得那些受着苦難的人羣。

其實,我很欣賞裏面的一句台詞:“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是啊,沒有人想自己去親自實踐這話的真正含義,因為當你真正體會到的時候,已經失去了他們。我想,這也是這部影片的意義所在吧!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母愛真的是非常的偉大,雖然當時媽媽有些對弟弟的偏心,但是她也深愛着姐姐。看到那些很慘的畫面,我不禁淚流滿,因為,我突然想到我以前因為一些小事就對爸爸媽媽發脾氣,可現在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9

每一個藝術作品都不可能完美,《唐山大地震》也是,也有美玉之璞。看完之後感覺電影片名有待推敲,不應該叫《唐山大地震》,叫《方達一家的故事》可能更合適。作為一部災難片,不足5分鐘的地震特效一晃而過,本人感覺鏡頭時長與景緻不夠過癮,技術水準無法與好萊塢災難大片相比。另外,作為一部時間跨度長達32年的親情片,情感主線在整部影片中缺乏鮮活生動細膩的情感表達,本人感覺劇情倒像是東拉西扯的電視劇套路。

影片中還有多處表現不夠精細及嚴謹,根據本人細心觀察,有幾處是劇情、時間、道具與當時的常理不相符。首先,88年董桂蘭帶文職幹部軍銜就不對了,經查證,92年中央軍委才決定為全軍文職幹部配發與現役軍官相同的制式服裝。其次,是生活小常識,李元妮的電話是否能通話,其實是由電話線決定的,和電池一點兒關係也沒有,誰聽説過沒電池就不響的電話?再次,90年工商銀行的存摺不是紅皮的,那一本是九十年代末的樣式,我家存有一本九十年代初的工行存摺,是藍色軟皮的,上面印有人民儲蓄的標誌。最後就是關於方達的服飾與駕照問題:kappa是02年才進入我國市場的,我覺得方達90年左右蹬車、96年回家穿kappa的T恤和羽絨服應該是在地攤買的山寨貨;還有根據96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管理辦法》,殘一肢的方達是不可能申領到駕照的,所以我覺得方達應該是屬於無證駕駛。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0

假期裏,爸爸媽媽帶我到電影城觀看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唐山大地震。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1976年,唐山發生了里氏7.8級大地震。其中有一個家庭,爸爸(方大強)在地震中因搶救孩子遇難了,姐姐和弟弟被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救援人員説:“這種情況下只能救一個。”媽媽元妮聽了拼命地喊:“兩個都救,兩個都救啊!

”“妹子,沒辦法只能救一個,否則都得死!

你快做決定吧!

”救援人員無奈地催促她説。母親猶豫着,猶豫着,最後咬咬牙終於艱難地作出了選擇:“救弟弟!

救弟弟!

”就這重複的三個字把壓在石板下還算清醒的女兒方登的心深深地刺痛了。水泥板被撬開了,姐姐方登已經沒有了氣息。媽媽抱着她哭得死去活來,哭過之後她只能失魂落魄地揹着一條胳膊已嚴重受傷的兒子方達向醫務所走去……

沒想到,一場大雨把命大的方登又澆醒了,死而復生的方登後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32年後,在地震中失去一條胳膊的弟弟方達成為某旅遊公司的董事長,工作之餘,他一直致力於慈善事業。08年汶川大地震後方達帶領員工前去救援,姐姐方登也從國外趕了回來。他們巧合地在地震救援現場得以相認。救援結束,姐弟倆相伴回家,媽媽元妮把洗好的西紅柿端出來給方登吃,一邊説着: “媽媽沒騙你!

”一邊給女兒跪了下來。母親是在祈求女兒的原諒啊。母女兩人抱頭痛哭,最終冰釋前嫌。

是啊,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母親怎能不疼自己的女兒。當年放棄女兒那是萬不得已,那等於是挖去了母親的一顆心啊。多年來,母親元妮一直生活在痛苦和悔恨之中。我想,世界上沒有人願意被父母所拋棄,也沒有哪個父母會忍心捨棄自己的孩子!

面對不得已的原因作抉擇的母親內心是何等的痛苦萬分!

“親人永遠是親人!

”這是方登的養父時常開導她的一句話,這句話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裏。我感覺自己似乎長大了許多,好似理解了媽媽的嘮叨,理解了爸爸的嚴厲,理解了父母隱藏在內心的那份愛,理解了……

《唐山大地震》觸動着每一個人的心絃。這部影片對生命的解讀,也許我現在理解得還不夠深,但我想它將對我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1

看完電影《唐山大地震》讓我對生活中的遺憾多一些釋然,對生活中的一些缺憾多一些寬容,對生活一些無可挽回的悲劇多一些慈悲。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家四口因為地震改變他們每個人的人生。爸爸方大強因為救兩個孩子而去世了,媽媽元妮一輩子照顧兒子方達沒有再結婚,兒子方達則失去一隻胳膊,女兒方登則被一位解放軍夫妻收養。

對於媽媽元妮來説這次地震改變了她的一生,用方達的一句話就是:唐山的房子是建起來了,可是媽心裏的房子卻永遠建不起來。她總認為當初只能救一個孩子,姐姐方登也去世了,一直內疚不安。三十多年一直活在這場地震的陰影裏。我想如果我是這位媽媽的處境,説不定也會守着地震前的回憶度過一生,因為人生中最寶貴的是生命,其實還有忠貞不渝的愛情,假如一個人曾經捨棄自己的生命來保護你,我想這樣的恩情值得一生銘記。就像一首歌《白樺林》唱的那樣:長長的路呀就要到盡頭, 那姑娘已經是白髮蒼蒼

她時常聽他在枕邊呼喚, “來吧親愛的來這片白樺林”

在死的時候她喃喃地説,“我來了等着我在那片白樺林”。

對於真正的愛情可以超越生死和時空的隔閡而達到永恆,就像元妮和大強,即便大強已經去世了,但是她們之間的感情一直沒有因為大強的去世而消失,反而因為元妮的堅持讓這份感情更加厚重。

對於弟弟方達,地震讓他失去了一隻胳膊,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改變生活,其中吃了很多苦,沒有胳膊卻做蹬三輪車拉客掙錢,缺少一隻胳膊仍然像正常人那樣年復一年的吃苦耐勞。最後擁有了平常人擁有的幸福,有個賢惠的老婆和懂事的兒子,我想其樂融融形容他們家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即便失去了一隻胳膊,但是他沒有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堅強。

姐姐方登她的命運也是一波三折,她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過着比較幸福的學生時代。我認為她會這樣一直幸福下去,可是在她讀大學的時候懷孕了,她退學生了孩子,一邊做家教一邊養孩子,看到這裏我感覺人生比較痛苦的時刻也許就是這樣:獨在異鄉為異客,一邊工作一邊娃,我也認為會不會她就這樣一直帶着孩子生活,因為那個年代的人對生過孩子的女人還是有些偏見。最後她收穫了她的婚姻。嫁給了一個大她16歲的外國人,那個外國人對她和她孩子很恩愛,這點就足夠了,我終於相信了一句話:風雨過後就是彩虹。

地震改變了他們一家人的人生軌跡,但是沒有改變的他們一家人一直轉悲為喜,化悲痛為力量的信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他們遇到什麼困難總能挺過去。每當我感覺挺不過去的時候,我總是把這部電影看一看,每看一次似乎感覺自己離他們的堅強差得很遠。

我想到了一首歌詞:但願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願你流下每一滴淚,都讓人感動。但願你以後每一個夢,不會一場空。這首歌詞就是這部影片最好的詮釋,他們有過眼淚,有過悲傷,但是他們靠着自己的毅力讓生活越來越好。

每個人的生活的圓都是有些殘缺不全的,有的人對待殘缺是忽略不計,有的人對待殘缺是念念不忘,有的人對待殘缺是無限放大。我想對待殘缺最好的答案就是當我們悲傷的時候這些殘缺讓我們變得崇高,讓我們在崇高中變得高尚,因為我們銘記殘缺並在心裏讓這份殘缺變得完美;當我們歡喜的時候這些殘缺讓我們變得慈悲,讓我們在慈悲中變得寬容。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2

這週日下午,我又看了一遍《唐山大地震》。

同前兩次一樣,看完之後我難過了很久,一個人在家裏抽泣。然而過後仔細品味,我發現三次讓我流淚的理由,或者説悲傷的對象,是不盡相同的。

第一次主要是為災難的殘忍和人物的悲慘命運而哭,第二次主要是為了那個母親的掙扎而哭,到了第三次,我除了為電影,為人物落淚之外,還為我自己感到悲傷。

這時,一個疑惑突然就從心中升起。我突然就想問自己,為什麼還有這麼多這麼多的災難,我卻沒有付與同等的悲憫?同一類的地震,有的甚至有更多的傷亡。還有海嘯、泥石流等等諸多災難,我在新聞中看到時,從沒給予過一句超越“哦,可千萬別發生在我身上”之上的評價。甚至對於南京大屠殺,我即使會在歷史試卷上寫下“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一類的話,內心也從無過深的觸動,只是對“三十萬”這個數字有一個冷漠而疏離的印象。

為什麼?為什麼!難道我天生就是一個冷漠,冷酷,甚至冷血的人嗎?我想不是的,否則,我又怎會為那個唐山的家庭屢次落淚呢?

我開始想,用力地想,我想這之間有怎樣的差別,又是什麼樣的隱蔽的力量促使我作出兩幅截然不同的姿態來。

我似乎發現了問題所在。

“三十萬”,這可怕的“三十萬”!它是罪魁禍首,是差別產生的根源。

人不是冷漠的,但數字是無情的。一個數字,只是一個符號,輕飄飄地鑽進人的耳朵裏,除此之外,再無甚功效了。我們在聽的時候,聽到的是“死了三十萬人”,於是就只是“死了三十萬人”,這就完了。

可不該是這樣的。哪能是“三十萬人”,應該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再一個人……每個人生命的消逝,哪怕是意外中的喪生,都該是值得哀悼、同情的。他們每個人,都是獨立而可愛的個體啊!這麼能用一個簡簡單單的“三十萬”來掩蓋、代替!他們中,有俏皮可愛的小孩兒,會拉扯着衣角向我們要糖吃;他們中,有善解人意的鄰家兄長或是姐姐,會在我們摔倒時温柔地把我們扶起來;他們中,有不苟言笑的努力工作的大叔,用有些彎了的背,扛起了一個家……他們就是我們,就是我們親的,愛的人啊!

可悲的是,許多人早已習慣用“數字”打量災難,記錄“災難”,我們的新聞媒體,也在有意無意地以這樣的方式來轉述“災難”。這樣看來,某些人對於災難所缺乏的同情心和對生命所缺乏的敬畏心,似乎也解釋得通了。

可這是不對的,是不對的!

下一次,再有一個數字冷冰冰地入侵,我們能不能,能不能去“打撈”出它背後的一個一個的人來?一段一段的生命來?

你看《泰坦尼克號》的悲劇,若沒有rose和jack的悽美的愛情,是否也只在我們記憶中淪為一起“死亡xx人”的沉船災難呢?

而當災難只是用數字來描述和概括的時候,這又何嘗不是另一個災難呢?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3

説實話,看這部電影之前,心裏是有一點點牴觸情結的。鋪天蓋地的宣傳中,無一不提到一點,這是一部催人淚下的影片,自帶紙巾等等語句。好似看完電影不滴上幾滴淚、不用上幾張紙巾便是沒有人性似的。好吧,我承認我是眼淚比較淺的一類,每每看韓劇都能看的稀里嘩啦。如果自帶紙巾的提醒是善意的,我不是不能欣然接受。但是如果拿它來作為一種宣傳的籌碼、炒作的賣點,那就有點做作了。為了流淚而流淚,為了不是自己看起來不是那麼沒有人性而流淚,為了顯示自己的博大胸懷而流淚,那我不得不説,同志們,你們被馮導涮了,就是你們的所謂的"人性"的眼淚,拿來被製片方用作下一次宣傳的賣點。

拋開一切附加內容不説,但就這部影片來説,從一個並不十分專業、甚至談不上業餘影迷的視角來看,確是值得一看。

內容上,親情貫穿影片始終,元妮對一雙兒女的親情,丈夫對元妮的親情,方登對方達的親情,養父母對方登的親情,方登對女兒點點的親情,唯一與通篇主題相悖的只有陸毅飾演的學長在面對自己的愛人、孩子時所表現出來的冷漠、無情。這一道冷漠的色彩在全片温情的大背景下雖然無足輕重,但給人的感覺總歸有那麼一點點遺憾,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缺憾美吧。

手法上,時間的流逝可謂飛速,一眨眼,三年過去了;再一眨眼,五年過去了;這時間過的,我都來不及眨眼的。可是話又説回來,在時間的安排和斷點的銜接上,一點都看不出做作的痕跡,順其自然就過度了下去,好像三年過後就是五年,五年過後就該演完。名字是叫唐山大地震,可相當大的篇幅都在説餘震,地震過後的餘震,對家園的餘震,對人心的餘震,這一震就是一生。

細節上,個人認為有幾處把握的非常到位,細膩、真實。

鏡頭一:地震來臨後,餘震不斷,面對丈夫的離去,一雙兒女的取捨,元妮撕心裂肺的一聲慘叫:老天爺!你這個王八蛋!這是一個女人竭盡所有的氣力發出的對上天的控訴。一雙兒女她無力保護,丈夫她無力挽救,面對災害更顯出女人的軟弱。於是,滿腔的悲痛化作對這災害源頭的憤怒與憎恨,化作對老天爺極度的控訴。可是,在自然面前,這樣的控訴是多麼的蒼白和無力。這讓我想起了祥林嫂,同樣是面對人世間最慘痛的事,同樣是女人,不同的只是表現方式的差異,但是,對一個女人來説,性質都是相同的,那是糾其一生的災難。

鏡頭二:時隔數年後,與本以為已死去多年的女兒方登相見,在廚房忙碌的元妮透過窗户看着推開門走進院子的方登,沒有奔出去迎接、然後擁抱,只是淡淡的説了一句:進來吧。我曾設想過元妮情感的流露會是以怎樣的方式表達,就像許多影視劇中所表現的那樣,飛奔、擁抱、喜極而泣?都沒有。那是我忽視了一個細節,32年,元妮一直在贖罪。想起方登,第一時間湧上心頭的,不是想念,而是愧疚,那是一種犯罪的心理,這32年,她覺得自己在偷生,苟且偷生的活着本不該屬於她的生命,為了她,丈夫生死相隔;因為她,女兒生生"死"在自己面前。所以,她才會説,只有自己過的越不好,心理才會越安心,如果她花紅柳綠的活着,只會更對不起丈夫和女兒。基於這樣的心理,元妮才會在第一次與方登見面時,不是擁抱,不是歡喜,她跪下了,跪在自己的女兒面前,這一跪,是糾結32年的贖罪;這一跪,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靈魂深處的滌盪。(真沒用,寫到這兒,我又忍不住流淚了。)

影片中,元妮有一句台詞曾反覆出現: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這是一種欲罷不能的傷痛,"因想説而沒有説的話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所留下的淚,是灑在墓碑上最悲痛的眼淚"(深山如是説)。有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有;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這樣的傷痛,像插在心上的刀子,拔不出來又忍不下去。

也有一些小的地方讓人感覺如同雞肋:陳道明飾演的方登的養父去學校看望兩年未回家的女兒,敲開宿舍門,看到的卻是衣冠不整的方登和陸毅飾演的學長。個人感覺這一情節帶的太過牽強了,如果説是為了突出方登在經歷重大災難後造成心理上的陰影,從而導致行為的變異,那這一情節顯得太過突兀,因為張靜初的表演實在是太過機械,在這裏我們不做那種無謂的假設,如果換成周迅或范冰冰會怎樣,單就張靜初的表現而言,確實整部戲裏演技單薄從而顯得表現過於機械,不圓潤。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4

在生日那天,我看了暑假的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地震》。 只想説一句話:這部電影很好,很強大。

一部電影下來,人已經哭得個稀里嘩啦,真後悔沒帶紙巾。 眼淚肆意地流淌下來,好像承載着對每一個亡靈的尊重與祭奠。 某人看着我,幫我拭去了臉上如珍珠斷線的淚。

“救弟弟吧。”

一個水泥板,兩頭壓着孩子,左邊是弟弟,右邊是姐姐(好像是這樣,具體記不清了),在媽媽説救弟弟的一剎那,姐姐登的眼裏含着淚花,絕望而又無奈地流下了。一聲巨響。然後 ,一片漆黑。

原來為弟弟付出了那麼多,終究,還是被拋棄了。恨意肆意地蔓延,隨着淚水漫出了眼眶。然後就註定了登不願意回憶的慘痛記憶。有時候命運很殘酷,就那麼一瞬間,一句話,一個決定,就註定了你是生是死,是成是敗。而且,你無力反抗。

“我叫王登!”

沉默不語了好長時間,在報名的時候,登突然大聲地説:“我叫王登!”登,多熟悉的字眼。原來記憶是深深地刻在你的腦海裏,你抹不去,你忘不掉,你一輩子永遠是登。你永遠有個弟弟,你永遠有個舍了你的命去救弟弟的媽,你永遠有個為了救你媽救你跟弟弟而亡的爸爸。老根子,命運,你承載着,好多好多。可幸的是,你仍然能忍着痛,忍着你回憶慘裂的傷痛驕傲的告訴別人,你叫登。方登,王登。

“沒了,才知道啥叫沒了。”

老人三十多年念着的話,滿含着對女兒,對丈夫的歉意。那種深深的愧疚,是恨不得跪下,恨不得拿了自己的命去償還,是恨不得自己多受點難,來補償他們的那種刻心入骨的深深的“恨”。在登前的那深深的一跪,跪出了一個母親對女兒深深地歉意,跪出了一個母親對女兒刻骨銘心的愛,跪出了一個母親的尊嚴。

沒了,才知道啥叫沒了。

有了,就應該知道珍惜,好好地珍惜。

印象比較深的幾句話就在上面,差不多就是看到這幾句話的時候我落的淚。總覺得平凡的文字下面有一根銀針,深深地觸進了我們的心靈。撥動了人們心底最深最厚重而又最敏感的那根弦。

23秒,32年。

唐山的人們啊, 要堅強。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堅強。

觀《唐山大地震》有感15

1976年7月28號,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那一天,在短短的23秒,使一個和諧美好的城市變成一片廢墟,使和睦美滿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使二十多萬生命傾刻與世長辭,也為此給唐山人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痛。

今天,我去觀看了《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整個過程拍的感人逼真,把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呈現給了我們,讓我們彷彿身臨其境,感覺自己也親身經歷了一場大地震。給了我們一種視覺的衝擊,一種視覺的震撼。讓我們和劇中人一起悲傷,一起哭泣。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家庭在唐山大地震後失去了孩子的父親,母親十分痛心,當她還沒有走出這黑暗的陰隱時,這位母親又將面臨着一個艱難的抉擇,他的孩子,一對龍鳳胎,都被壓在了同一塊預支板下,而如果救姐姐方登,就要壓着弟弟方達,如果相反也要壓着姐姐,面對着親情的考驗這位母親做出了救弟弟的選擇,頓時,姐姐方登的心好像一下子跌到了萬丈深淵。後來,母親帶着弟弟回了新建的家,而姐姐在死人堆裏竟然奇蹟般地活了過來,並被好心人收養,許多年後,他們紛紛長大成人,可是姐姐並不想認她的母親,也許她還在生氣,生他媽媽救弟弟的氣。2008年,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8級特大地震,許多志願者紛紛加入了救援隊伍,方登方達也不約而同地參與了救援工作,並最終相認與母親團聚的故事。

整個故事感人至深,情節跌宕起伏,讓我們知道親情勝過一切,親情十分偉大,母愛十分偉大,人間的大愛無疆。

感謝《唐山大地震》電影給了我那麼多的震撼,讓我懂得愛的重要性,讓我懂得珍惜愛,珍惜現有的幸福。人間只要有愛,一切困難便可以無所畏懼。

標籤: 有感 唐山大 地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8j2l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