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通用9篇)

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通用9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通用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通用9篇)

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1

在北京冬殘奧會上,中國代表團以18枚金牌、20枚銀牌、23枚銅牌的驕人戰績,領跑金牌榜和獎牌榜。對於冬殘奧項目起步較晚、4年前在韓國平昌才斬獲冬殘奧會首金的中國代表團而言,如此奇蹟般的飛躍怎能不令人自豪。

場地上,鍍滿金色光輝的唱片變成湛藍色的“地球”,各參賽代表團旗幟在標兵志願者和吉祥物“雪容融”的迎接下入場。在《歡樂頌》的經典樂曲中,旗手們漫步在“地球”上,色彩斑斕的旗幟匯聚成歡樂的海洋。

匯聚大愛,情暖人心。“留聲機”上浮現出的畫面,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開幕式的那個夜晚:冬殘奧會主火炬在世界聚焦下照亮黑夜,傳遞愛與温暖。

愛與温暖,濃縮於冬殘奧村、場館設施建設的“無障礙”細節裏,體現在運動員之間惺惺相惜、結下的深厚友情裏,彰顯在殘疾人運動員和健全人的平等交往、熱情互動中,繪就出一幅幅暖心畫卷。

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2

一朵雪花鑲嵌在巨大的藍色唱片中央,“BEIJING2022”字樣烙印在“留聲機”上,從冬奧會到冬殘奧會,這朵雪花的故事將成為人們久久珍藏的回憶。

浪漫的焰火騰空而起,“北京2022”在國家體育場上空粲然綻放,時光的“留聲機”定格在大地上。

這一刻是終點,也是起點。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記憶在温暖中永恆。我們滿懷期許,沿着“更團結”的希望之路,奔向美好未來!

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3

從乘着一朵紫色“雪花”温暖啟程,到伴隨着《雪花》旋律迎來告別時刻,北京冬殘奧會昨夜圓滿落幕。

火炬緩緩熄滅,一切恍然如昨,令人依依難捨。不畏艱難踏雪而來,夢想飛揚滿載而歸,希望向陽而生,我們盡情歡慶。

一個個“同心圓”匯聚成“記憶的留聲機”,“刻錄”下極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紅、藍、綠色的滑雪杖排列成“會徽”,運動員們漫步於沒有隔閡與界限的“藍色地球”,五彩斑斕共享此刻。合唱團的孩子們天籟般的聲音迴盪在鳥巢夜空,小女孩捧起明亮的“火種”將“希望”播撒,螢火之光點亮世界……閉幕式參演羣體中,約30%為殘疾人,心手相連,殘健共融的人們用“愛”為世界繪就了一抹絢麗的色彩,留下永恆的温暖記憶。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在皚皚冰面,在高山之巔,全世界剛剛見證了巔峯競技,緊接着又為堅韌不屈的人生喝彩。

閉幕式上,隨着留聲機的旋轉,運動員在賽場摘金奪銀、奮勇拼搏的“高光時刻”一一閃過,把人們的思緒又拉回激情飛揚的賽場。不幸折翼,他用拼搏為自己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看不清世界”,她卻心懷熱忱地“想讓世界看到我”……不同的膚色下是一個個同樣勇敢的靈魂,不同的語言唱出對生命共同的讚歌,給世人以啟迪與激勵:身體的缺憾不會削減生命的意義,精神面貌才是決定人生將以何種方式展開的關鍵。

雪花紛飛不會因翅膀受傷而停下,體育精神也不會侷限於賽場之內。運動員們互幫互助、擁抱歡呼,領滑員與運動員同台領獎,導盲犬獲得紀念獎牌……一個個激情瞬間、一個個温情畫面與一個個奮發身姿一樣,都會定格在殘奧發展的歷史圖冊中,將“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價值觀深植在每個人的心裏。恰如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所言,“殘疾人運動是喚醒人類良知的運動”。這就是體育的力量。

“一片雪花”與春日爭勝,“一柄微火”與皓月爭光,温暖人心,餘韻悠長。在鏡頭之外,無障礙環境樹立新標杆,“愛笑的眼睛”讓温暖跨越種族,防控舉措確保每個人都安全,有愛方無礙,繪就最大“同心圓”。在“雙奧之城”舉辦的這場盛會,交出了一份驚豔、安全、出色的“滿分答卷”,為冬殘奧會帶來了新曙光。

奔流的“時間”不停,心中的“微火”就不滅,這場“冰雪之約”讓我們相信,縱使前路漫漫,遍佈未知挑戰,只要人類團結在一起,飽含勇氣,迎難而上,就能創造美好的明天。

良宵揮別後,一起向未來!

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4

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據瞭解,在本次閉幕式參演羣體中,約30%為殘疾人。而這其中,就有來自濟南的殘奧會冠軍呂曉磊。

呂曉磊童年時,也曾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6歲時因為一場意外,被高壓電擊失去了右臂。然而殘酷的現實並沒有擊倒他。10歲時,呂曉磊偶然接觸到乒乓球,並表現出極高的天賦。從此,他開始用左手練習打乒乓球,無論付出多少艱辛和汗水也從不退縮。因為他的心中有一顆夢想的種子——“奧運夢,冠軍夢”。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站在奧運會的領獎台上,看着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為國爭光。1995年,呂曉磊作為濟南市殘聯運動員代表,參加全國錦標賽。此後他不負眾望,逐漸嶄露頭角。2000年呂曉磊首次作為運動員參加悉尼殘奧會,此後2004年至2012年連續3屆殘奧會獲得乒乓球男子團體冠軍。2017年,呂曉磊由台前轉為幕後,成為國家乒乓球隊教練,開始了自己的國家隊執教生涯。

去年9月2日,在東京殘奧會乒乓球男子團體C4-5級決賽中,由曹寧寧、郭興元、張巖3人組成的中國隊,以2-0戰勝老對手韓國隊,奪得金牌。而帶領他們奪冠的,正是首次以教練員身份參加殘奧會的呂曉磊。

賽場上是“拼命三郎”,“幕後”是位睿智的教練。除了多次在殘奧會、亞殘運會等國際大型賽事上獲得冠軍,呂曉磊還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傑出貢獻獎章、全國優秀殘疾人運動員等榮譽稱號。而此次在冬殘奧會閉幕式上,呂曉磊用自己最大的熱情,展現出殘疾運動員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良好風貌,和殘健融合的美好畫面。

“排練了一個月,雖然每天都很累,但是很開心。”呂曉磊告訴記者,他接到中國殘聯的邀請後,於2月10日來到北京,開始接受封閉排練。“開頭和結尾都有我的環節。”呂曉磊興奮地告訴記者,雖然自己排練很辛苦,最後呈現在電視直播中也只有幾秒鐘的畫面,可“過程讓人難忘”。在呂曉磊眼裏,北京冬殘奧會創造了歷史,運動員們的良好表現,讓“驚喜一波接着一波”。而冬殘奧會閉幕式也十分完美,“每一名導演的認真態度和每一位參演人員的笑臉,都讓殘健融合表現得淋漓盡致。”

“共跳圓舞曲,一起向未來”。在冬殘奧會閉幕式的最後一個節目中,伴隨着圓舞曲,呂曉磊在舞台中央揮舞着左臂,與其他演員一起歡快地跳舞。“我希望帶領運動員們在下一個殘奧會上刷新紀錄,再創輝煌!為中國爭光。”精彩絕倫的冬殘奧會閉幕式結束了,呂曉磊即將踏上新的征程,去實現下一個夢想。

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5

13日,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閉幕式上,現場觀眾和嘉賓都收到了一本精緻美觀的手冊。北京印刷學院教授夏小奇帶領團隊設計的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閉幕式手冊,首次添加盲文的設計,彰顯出北京冬殘奧會的温暖。

北京冬奧、冬殘奧開閉幕式手冊

翻開手冊,頁面上不規則排列的“小藍點”格外引人注意。“這是以盲文為設計靈感來源的流程序號。”夏小奇説,冬殘奧會上,視力障礙運動員佔有一定比例,所以團隊在閉幕式手冊中首次加入了盲文的設計。“由於印刷時間、製作工藝等原因,手冊最終未能呈現出盲文的擊凸效果。”儘管留有遺憾,但團隊依舊希望通過盲文的設計向觀眾傳達對視障者的關注、關愛和關懷,體現暖意。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節目單三摺頁內頁

“我們延續了冬日暖陽的設計主題,用胭脂粉與冰雪藍兩種色彩營造温暖氛圍。”夏小奇説,冰雪藍呈現冰雪運動的空靈與清澈,胭脂粉象徵温柔、希望、包容與樂觀。此外,雲水藍、丹紫紅、寶石藍、檸檬黃等明亮色彩作為輔色加入,讓暖意更加濃郁、飽滿和明媚。“這也代表了在色彩斑斕的世界裏,殘疾羣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擁有不息的`生命力,也懷揣着對更美好生活、更包容世界的不懈追求。”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科技美學的融合,用“簡約而不簡單”的表現形式,成為手冊的亮點。在各代表團旗幟入場與向志願者致謝環節的頁面中,放射性的線條構成了千姿百態的、綻放的花。“觀眾可能看不出花朵的品種,這正是我們想達到的效果。”夏小奇解釋,花朵的圖形既是殘奧運動員奮勇拼搏的身姿,也是志願者默守崗位的身影。在愛的感召環節的頁面設計中,橄欖枝的枝蔓頑強地向前伸展,寓意愛與和平。夏小奇説,希望手冊能夠永恆記錄這美好而温暖的記憶。

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6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閉幕式將於13日上演,導演沈晨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閉幕式的主題為“在温暖中永恆”,將用一個特殊的裝置配合主視覺形象,將過去9天賽事的感人瞬間,以及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偉大時刻,永遠保留下來。

沈晨介紹説,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對於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的定位是“温暖感人”。“所以冬殘奧會開閉幕式與冬奧會不太一樣,冬奧會開閉幕式更多的是唯美的環境、中國的文化概念等等,但是我們冬殘奧會開閉幕式表達的,是殘疾人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行為,由此來完成温暖和感人的瞬間。”

為了更好地呈現這一主題,導演組一直在尋找可以讓温暖成為永恆的表達方式,最終決定在冬殘奧會開幕式主視覺形象“同心圓”的基礎上,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的場地中央,外加一個特別的舞美道具,結合地屏的呈現,達到“温暖感”“記憶感”“包容感”的統一。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留住我們的整個冬奧,留住我們雙奧之城的這份記憶,讓我們的後人永遠都能夠記住它。”沈晨説。

沈晨表示,本次參演羣體中,約30%為殘疾人,70%為健全人。據他介紹,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創意策劃從2020年就已開始,歷經幾十稿的修改過程,不斷自己推翻自己、自己否定自己,到最後呈現的時候,相信會比較圓滿。而本着“簡約、安全、精彩”的原則,最終制作和排練時間只有不到兩個月。“所有主創團隊對此做了充分準備,和我們的殘疾人朋友們一起日夜鏖戰,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最偉大的瞬間。”

本場閉幕式除了儀式,還有兩個比較核心的表演。首先,在《愛的感召》節目中,由盲人演唱者、聽障手語表演者等組成的殘健共融的演出團隊,將向世界傳遞出彼此鼓舞、擁抱世界的動人力量。其次,在主火炬熄滅之前,還會進行一個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擊樂,形成奔流不息的“時間”前進和更迭的形象,寓意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來”。

沈晨説:“藝謀總導演一直在指導我們工作,他説冬殘奧會開幕式的(盲人運動員)點火環節,已經留下了精彩的一筆,他希望我們冬殘奧會閉幕式的熄火環節也能留下精彩的瞬間。”

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7

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冬殘奧會開幕式都精彩紛呈,令人印象深刻。本次冬殘奧會閉幕式的主題表達為“在温暖中永恆”。導演沈晨表示,閉幕式將延續開幕式理念,注重表達殘疾人的故事,由此契合主題,定格感人瞬間。秉持着“簡約、安全、精彩”的原則,閉幕式力求將表演與儀式相結合。

據悉,閉幕式主題定為“在温暖中永恆”,將以特殊裝置配合主視覺形象“同心圓”,記錄9天賽事感人瞬間的同時,永遠保留北京作為“雙奧之城”的偉大時刻。據沈晨介紹,希望通過這一方式留住整個冬奧,留住“雙奧之城”這份記憶,讓後人永遠記住它。

據悉,本屆冬殘奧會閉幕式的參演羣體,由約佔30%的殘疾人和70%的健全人組成。在排演過程中,殘健融合的表演者們攜手前行、互助進步,體現了“平等、參與、共享”的發展理念。3月13日下午,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6個大項78個小項的比賽全部結束。

歷經9個比賽日的拼搏,中國代表團取得18金20銀23銅共61枚獎牌的佳績,歷史上首次位列冬殘奧會金牌榜和獎牌榜的雙榜首!

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8

激光刻印在舞台,清晰勾勒出冬殘奧項目的形象輪廓。這一刻,殘奧運動員賽場上的精彩瞬間,在“留聲機”上不斷重現——

42歲的加拿大選手布賴恩·麥基弗連摘三金,以16塊金牌追平冬殘奧男子金牌紀錄,用卓越的表現詮釋着拼搏與熱愛;中國隊選手紀立家、王鵬耀、朱永鋼、張義琦包攬殘奧單板滑雪男子障礙追逐UL級比賽前四名,一舉創造歷史;57歲的比利時運動員琳達·勒邦和女兒搭檔完成比賽,追夢的道路上温情流淌……

一次次奮力跳躍、一次次全力衝刺、一張張真摯笑臉,來自全球的近600名殘疾人運動員在賽場上不斷挑戰極限,用行動表明身體殘疾並不阻礙前行的腳步、無法阻擋奮進的征途,譜寫出一曲生命讚歌。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體育彌補人生缺憾,鋪就圓夢之路。世界各地的殘疾人運動員在這裏共享體育運動帶來的激情與歡樂,他們展現出來的競技之美、精神之美,鼓舞着在生活中勇毅前行的每一個人。

國家體育場內,雄壯的國歌聲響起,五星紅旗緩緩升起。中國觀眾齊聲高唱,激盪着自信與自豪。

最新2022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9

一個巨大的“鐘表盤”,13位擊鼓的演員組成時間刻度和指針的軸心,這是3月13日晚,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上,現場舞台展示出的獨特效果。但是在電視機前的你可能沒有注意到,在這個“鐘表盤”的內圈,其實有60位舞蹈演員,一直在努力起舞。

武漢市第一聾校的楊杉和武漢市第二聾校的李楨,是現場的手語老師之一。李楨通過連線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即使由於轉播鏡頭的原因,演員們的舞姿並沒有被大多數電視觀眾看到,但他們依然認真地完成了演出。

在這場簡潔的演出中,“鐘表盤”無疑是作為重頭戲登場的。12位鼓手分別站在“鐘錶”的12個時間刻度上,而站在指針軸心位置的,則是一位視障演員王德江。李楨説,在時間刻度上的12位鼓手,都是健全人,而王德江則是在“壓軸”的位置上。

李楨説,這個“錶盤”分為內外兩圈,由於大部分時間都是全景鏡頭,很多觀眾可能都沒有注意到,在內圈,其實有60名身着綠色衣服的舞蹈演員。他們當中,有40位聽障演員,20位健全人演員。由於他們的服裝顏色和錶盤的背景顏色接近,沒有特寫鏡頭的時候,電視觀眾是很難看到他們的舞蹈的。但這並沒有讓他們懈怠。在手語老師的指導下,演員們依然一絲不苟地完成着每一個動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4ydor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