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電影馬石山十勇士觀後感

電影馬石山十勇士觀後感

電影《馬石山十勇士》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代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馬石山十勇士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馬石山十勇士觀後感

電影馬石山十勇士觀後感【篇一】

其實,我對中國電影的感情,還是很好的,畢竟是本土的東西,更有親和力,可是對於近些年來那些不升反降的製作水準,我實在是很想噴一噴,可是還是有點惻隱之心,於是就手下留情了。不過去年的《戰國》我實在是憋不住了,小噴一下。沒有想到,前幾天看了中央六台的《馬石山十勇士》後,我內心中這股罵氣又一次騰騰地網上竄,實在是不罵不足以平心境了。

其實,其它的影片拍得如此之爛,我還能忍受,可是這部影片卻完完全全不應如此之爛!

馬石山位於威海乳山境內,現在是一個風景區。1942年,日軍對膠東進行“掃蕩”,曾經制造了大量血案、慘案!膠東軍區和羣眾在合圍圈內開展了殊死反抗。在馬石山,第五旅第十三團七連二排六班10名戰士在掩護羣眾轉移時,全部壯烈犧牲,被羣眾稱為“馬石山十勇士”!

現在開罵!就是這樣一個可歌可泣的羣雄故事,被拍成了垃圾。是不是對我們英雄最大的不敬和侮辱?先説編劇,這樣一個歷史史實,這樣有着那麼多真情實感的故事,為什麼盡是編一些假的不能再假的情節?高、大、假主旋律不僅沒有將我們勇士的顧大家舍小家、為人民犧牲的精神表現出來,反而令人作嘔!導演也是垃圾,煽情也要有技術含量呀。打仗的時候,有必要有那麼多的“回首一眸”的做作嗎?感情是要真實的,不是程式的。真不知到這個倒黴導演跟誰學的。八路軍的技戰術水平真就那樣高嗎?十個人乾死了幾百鬼子兵,如果是這樣,就不用抗戰八年了,估計十勇士也犧牲不了了。槍不用瞄準,打出去子彈就能幹死小日本。演員也是垃圾,演技就不用説了,守着這樣的導演、編劇有演技也白搭。可是那個女演員,我絕對有理由懷疑,她是被潛了。如果這樣,我們的英雄可真就是被玷污了,糟蹋了。我們的英雄就這樣被這些王八蛋變成了“皮條客”。這樣一來,我能不上火嗎?

特別是當過兵的我,對前輩、戰友都是有着深刻的感情的!我毫不懷疑,我們的英雄們當時處境的艱險,和他們抵抗的頑強。但是這些不應該是兒戲!

這些主創們,你們還是去一邊吧。不要拿着地方政府的錢,做對不起人民的事情了!中國電影讓你們毀了,我們還能再培養,在摸索。可是我們的英雄被你們毀了,我們就沒有英雄了!

電影馬石山十勇士觀後感【篇二】

電影《馬石山十勇士》(原名戰士)已經順利通過了廠審和廣電總局的最後審查通過,不久,它將以數字和膠片的雙重形式在電影頻道和影院先後與觀眾見面。這對於我和參與這部電影創作的所有朋友來説自然是件值得高興的事。雖然我們這部片子的宣傳和發行面臨經費的困境,但是作為導演,我依然堅信《馬十山十勇士》會被看到它的觀眾所喜歡,尤其是青年觀眾的喜愛。

從今年2月接受並運做這部戲開始,我就把自己和那些歷史中的十勇士緊緊的聯在了一起,馬石山十勇士的真實故事僅管留下的文字不多,但其最普通戰士自覺營救百姓而付出生命的這一壯舉始終激動着我的心!當我向老將軍王濟生老人當面請教採訪這段故事的時候,這位“十勇士”當年的戰友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激情和“不忘歷史,以示後人”的責任心再次觸動了我,尤其是説到十勇士救人被困,與日軍最後一博的生死關頭所喊出的“中國爺們,要死鳥朝上!”一句平實的山東話,使我看到那種真正戰士的男兒血性和另人震撼的生死態度!於是,我放下了自己要啟動的電視劇《大玉米》,轉而義無返顧的投入到這部電影的創作之中。

最初,我對原劇本很不滿足,受合作方之託,我對劇本進行了大膽的修改,從電影的雙重效益出發,我本能的把這個故事和美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聯繫起來,想做一個在主題意想和故事線索與“拯”片反向比較的電影,就是關於“救人”和“價值”思考的故事。我把電影主人公的生命價值界定為“自覺營救無辜者性命”,主題思想是:“真正的英雄只能是那些為人民和民族而戰的勇士,他們在艱難絕境中的選擇和犧牲使他們成為永恆和象徵!”在改寫的劇本中,我強化了對“軍民關係”過去與現在的對接思考,設計了現實和過去兩個時空,故事的一開始就是一場現代化的軍事演習,也是十個戰士,他們在演習地域發現了可疑目標,繼而一個意外的“傷民事件”出來,負責處理這一事件的演習總指揮在面對受了處分而不服氣的年輕班長的委屈申辯後,對他講述了“馬石山十勇士”的故事----在故事的發展段落中始終穿插現代這一事件的對應和交叉,直到片尾戰士和被傷的村民一起參加“烈士碑”的紀念儀式…這稿反思“軍民關係”有一定商業片元素的劇本得到很多朋友的贊同,但是由於某種原因,此稿沒能最後呈現。

完成一部電影你最大的體會就是“人的關係大於一切!”對於八一廠這個英雄輩出人才濟濟的地方,一個年輕導演要想被人認可是需要“艱難過程”的!幸運的是我得到了來自生產部和廠領導的最真實重要的關心和認可,當我再次以廠裏的名義接受改寫劇本的“考試任務”時,我已經對劇本進行了三種不同版本的改稿,我主動提出不掛編劇之名,避免了某種可能的矛盾,最終在一週內爭取到來自廣電局和廠內對劇本的認可,但是一波三折,本來按電影膠片來製作的計劃臨時改變,我們放棄450萬的計劃,立即改為高清數字拍攝,資金變成一百五十萬,而其中三十萬用來做磁轉膠,實際資金120萬,這對我來説也許是個好事,我只能在這個限制內去做。從建組到拍攝一個月,拍攝週期15天,我迅速改變策略,把劇本朝“小”走,場面減少,事件集中,突出人物,強化細節,我選擇了“以小見大,平中出奇”的創作思路。

我過去是搞舞台劇的,從戲曲到歌舞晚會再到話劇,我樂此不疲的作過很多的藝術嘗試。人的自身環境和生活空間在每個人身上留下了別人無法替代的“文化”,而這種文化一定會不自覺的滲入你的作品中。在軍藝和中戲讀書的日子裏,我們學生會做無數的“小品”,而做各種小品的最大好處是你要會在一個極其有限的時空中去講好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所謂“一滴水能折射出七色陽光”。因此,我的這部電影處女作無疑在我來操控的時候,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我積累很久的東西,儘管外部條件困難重重,但我早已胸有成竹,何況我這個新人已經在連續五年的影視劇創作中從事了從副導演到製片人的多種角色體驗。我知道,我要帶領我的團隊和戰友從這次“小製作”中去拼殺出一條路,只有把全部的情感和智慧融入其中並把所有人的創作熱情調動出來,才可能在最短的時間裏完成任務作出有意思的東西。

我們做到了!儘管有許多的遺憾,從開機我們就沒有試機和磨合的時間,我們每天都有重場戲,在艱難的環境中,在資金緊張的連一個炸點都要考慮錢的情況下,我們每天至少工作十幾個甚至二十多個小時,包括路程轉場,僅僅用了15天我們就完成了拍攝,而實際拍攝時間只有13天半!感謝我的合作者!感謝攝影師汪洋,美術許峯和作曲胡琨,他們對我的信任支持和創作性勞動使我們的電影得以質量保證!感謝所有的參與者!我們並沒有因為時間短就失去質量,我們儘可能的把我的構想和追求體現多一點,我們團隊的每個人都沒有抱怨,而是把精神和心思用到了創作上。當我們的電影一個月的後期製作完成後,我們所請的每一個領導,專家,朋友和觀眾都對於這部電影給予了真誠的評價和激動的褒獎!我知道很多是鼓勵,但在看片後很多人的淚水和無法控制的激動是對於故事和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我們這部低成本電影的真正價值所在。

“小中見大,平中出奇”----我首要的任務是把這個電影的`線索集中精練,同時在相對單純的故事線索中去設計具有吸引力的次情節和有意思的細節。我首先把故事的激烈事件放到開場,由英子的奔跑“報信”引出“日軍大掃蕩”的緊張局勢,繼而滿堂的受害,蓮嫂的慘死,村民的集體槍殺作為懸念和鋪墊;接下來是把主要人物的出場和任務進行個性化的提煉;而後在“村民面臨殺害危險“的消息提供者中重新設計了一個“中性”人物---馮源書,這個人物的任務不僅是報信,更重要的作用是作為全民抗戰一致對外的一個人性化人物而強化“同仇敵愾”的力量。而英子的重新設計和加戲,目的是使十勇士冒死救村民的行動增加“過去時”的軍民關係,同時為文化的轉變和救最後一批羣眾提供一個合理的依據;而我着重編寫的“山上吹嗩吶”和“趙亭茂與狼少佐較量”“小彈弓與敵同歸於盡”的情節主要是增加一種血性的浪漫和震撼的詩意!特別是結尾戲王殿元等三人高唱的“山東快書《楊令公》”,我很堅持的把這種在電影裏不太出現的説唱融入到人物的命運和情境之中,以此作為一種探索把自己擅長的戲劇化情結釋放為一種激越的場面,去影響觀眾與此時的英雄一起去笑看死亡!

這是一部反映生與死的電影。電影中無辜的生命被侵略者踐踏和殺戮,而八路軍戰士自覺的營救百姓是對生命的珍視和對強勢與邪惡的抗爭與宣戰!正義的行為並不一定以正義的勝利為結束,而是在悲壯的死亡中讓人看到正義的永恆與不朽!英子和眾多的村民被解救,戰士們卻必須為自己視為親人的生命安全而衝鋒在前,以死抗擊。他們犧牲生命,但靈魂精神卻如同再生…“流血流汗留忠魂,百姓念你一萬年…”如同我在主題歌中寫的這句詞,百姓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會忘記!

英雄首先是人,他們本來是普通人,是特定的情境中他們的行為和選擇使他們成為英雄。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去換取他人的生命,只有真正的戰士和特殊信念支撐的人才能具有這樣的血性和勇敢,而他們的死亡永遠可歌可頌,他們的行為永遠具有震撼的力量。在看到和選擇這樣一個似乎“老故事”的素材作為我的電影處女作時,不僅僅是抓住“機遇”,更重要的是我身上的血性被勇士們所點燃。如果我們生於此時,我想自己肯定是其中的一員。所以在創作電影的那段日子,自己與故事中的人物不斷的對話見面,他們進入我的夢中。在很多的時候,我會在寫他們的時候和他們一起感受呼吸,我也多次的為他們激動流淚甚至喊唱。我想我至少抓住了我戲中人物的“靈”!

電影製作錢是重要的,但外因不是唯一的。少有少的做法,小有小的巧妙。我們首先是在演員的選擇上下功夫,“有型,特質,樸實,敬業”是我選擇劇中角色的首要標準,我要求所有演員和我一起做角色分析,人物小傳,拭戲,演小品,提前進行軍事訓練等等,我的演員們和主創們一樣在精神上認可我們是在做一件特別重要的藝術創作。我們的攝製組從開始就被一種正氣和創作的衝動而集結了一種少有的力量,這力量是我們克服一切困難的前提保證,大家覺得自己就是在做一部“大片”!從精神上我們在小中求大,在拍攝和設計上,我們強化造型的真實,厚重,迴避花錢費時間的拍法。70人是我們的大場面,120人是我們最大的場面,但我們在拍法上多角度,多運動,多局部的巧拍,在氣氛和節奏上下功夫,在狀態和情緒上要力度。實踐證明,我們的片子一點不覺得小,我們的切角小,主題思想大,羣眾場面小,動作場面大;特技鏡頭少,鏡頭內涵多;小中見大的主要表現還在於我們對十個戰士的塑造,他們幾乎都是主演,我沒有隻突出個別人,而是堅持自己當初《戰士》這部片名創作的初衷,把十個戰士作為個性化的羣體,在他們的爭論和集體戰鬥中,通過他們的語言,個性和不同的死亡去營造他們不同他人的鮮明性格,儘管戲好象有些平均,但最後所有的觀者都記住了我們的勇士,不僅記住了他們的名字,還記住了他們最閃亮的那些個性和場景。

所謂“平中出奇”,就是我選擇和堅持的影調色彩,我堅持用黑白作為主要色調,只有頭和尾的現代部分用彩色鈎聯歷史,在電影片頭結束前,英子的跑動從彩色漸變為黑白後,其主要故事全部是用黑白來做。這個至今還有爭議。但我依然認為,這是我平中出奇的一個“試探”。我想故意使觀眾在看到電影的時候,感覺是個“老電影”,有久違的陌生感,但更有親切感,我想向我們的老電影致敬。同時,在看似“老電影”的背後是不斷湧現的新思路新手段,新的視覺感受。黑白首先營造了“紀實性”,但我們的動作戲和許多的場景鏡頭決不可能是“老”的,我們的節奏是緊張快捷的,情節是環環相扣的,氣氛是昂揚激越的,風格是詩情浪漫的…特別是我們強化的幾場主戲----“吹喇叭與敵拼殺”“小彈弓策馬炸敵營”“文化與英子的浪漫”,“亭茂與狼拼殺”,“山峯唱山東快書”這些場景,是我們在“平中出奇”的重要之處。我把浪漫詩意融入最慘烈的情境之中,黑白影調反倒幫了忙,它有種質樸的詩意,真實的浪漫!

電影實在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於自己我有很多遺憾和值得總結的東西,但對於我的領導和合作者我惟有感激和敬意。對於資金和我的攝製組我是欣慰的,想想當初那些個困難,今天這部電影的遺憾已經降低到最少了,我們在十來天的時間和那麼緊張的資金下,能完美嗎?我只能把遺憾留在以後的創作中去彌補。

“小中見大,平中出奇”這是我們的追求和創作導向。能否做到要有更多的觀眾和專家去評定。我感謝很多的朋友特別是一些同行朋友對這部電影的厚愛,他們的喜歡和褒獎將是我繼續努力的動力。同時我依然相信,在戰爭片的創作中,我們具有了一種探索的精神和大膽的試探,我們從英雄先輩的行為和故事中,承繼和延續了一種精神力量,那就是我們是男人,我們是戰士,我們必須把我們的血性和智慧凝結成一種責任和力量,去克服困難,去為我們熱愛的電影,為我們共同的的榮譽和責任而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4lq4j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