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幸福的小楊屯觀後感彙總

幸福的小楊屯觀後感彙總

幸福是什麼?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在小楊屯村,幸福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它源於無私奉獻的“吃虧”,但在這個過程中圓滿;它形成於孜孜不倦的堅持,且不為榮辱所動;它需要物質的支撐,但絕非富有那麼簡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只有“眾樂樂”才會讓幸福經久不衰、四溢留香!

幸福的小楊屯觀後感彙總

《幸福的小楊屯》講述的是“吃虧書記”張國忠帶領全村幹部羣眾,自1949年至今,歷經63年的歷程,將一個“要飯村”建設成“小康村”的故事。影片將製作成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的經典之作,頌揚基層優秀黨員幹部艱苦創業、勤懇務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曾經的小楊屯村地勢低窪,十年九澇,村支書張國忠和支部帶領羣眾通過苦幹,將“只收蛤蟆不收莊稼”的澇窪地,改造成了“旱澇保豐收”的聚寶盆,該村成為在聊城地區第一個真正解決温飽問題的村。

從村辦養鴨場,到年產值超5億元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小楊屯的鴨產業鏈讓村民向小康之路進發,更讓3縣16個鄉鎮的1400多户養殖户受益,還有600多名外來務工者來村打工。

黨的十八大後,小楊屯又新上大項目4個,讓職工、村民的收入繼續提高;投資280多萬元建文化樓,村文藝隊每週都有活動,宣傳黨的好政策、倡樹文明新風,開始了新的追夢。

 幸福的小楊屯觀後感:眾樂樂的小康村

影片通過一串串生動真實的細節描述,展現了一個“吃虧書記”張國忠帶領全村羣眾,自1949年至今,歷經63年的歷程,將一個“要飯村”轉變成“小康村”的故事。他數十年如一日,歷經風雨,與時俱進,以“吃虧”自律,以創新興業,以和諧立村,團結帶領全村羣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使一個十年九澇的“要飯村”成為家家富裕的文明村,小楊屯村黨支部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先進集體”,2005年又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張國忠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始終堅持黨的宗旨,一心為公,率先垂範,勇於吃虧,甘於奉獻,是黨的農村基層幹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帶領農民羣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光輝典範。

 好班子趟出好路子

在小楊屯村張國忠事蹟展廳,有這樣一句話,“一個村,沒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好的`班子,就很難讓大家的心凝聚起來。只要村‘兩委’班子團結一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黨的組織建設是黨所有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在小楊屯村,張國忠始終把帶好村班子作為村工作的核心。

怎樣才能凝聚人心?張國忠説:“幹部幹部,先幹一步,幹再頭裏,走在前面,羣眾才服氣。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張國忠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上世紀60年代,他帶領小楊屯村羣眾挖溝開渠,治理1400畝澇窪地,把一個曾經的“要飯村”打造成聊城地區第一貢獻村;70年代,包產到户,張國忠帶領黨支部成員成立的農業服務隊,為農户解決生產、科技、購銷等難題,創造了“四種四收”的高產高效農業佳績;80年代末,小楊屯村人均年收入3000元,而當時全省農民的平均收入只有600元;90年代,市場經濟春潮湧動,張國忠帶領黨支部以身試潮,發展起填鴨養殖業;如今,小楊屯鴨業已經由最初的800只鴨子發展到年銷售收入3個億的省級重點龍頭企業……

小楊屯的致富路沒有盡頭,但是走在最前頭的永遠是張國忠和像張國忠一樣黨員幹部。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基層領導班子,小楊屯村在困難時期經受住了考驗,在新時期抓住了機遇,在嶄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集體”富村民樂

在小楊屯村村民張協佳家裏,新款傢俱、電器一應俱全,書畫、盆景相映成趣,温馨、幸福的生活氣息感染者每一個人。張協佳説:“上樓房住了三四年,村裏水電沼氣暖氣等一切費用全免,一分錢花銷沒有,算下來光這筆錢就省了兩萬多元。”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張國忠經常這樣講。小楊屯出名後,張國忠放棄了多次轉幹提拔的機會,他説:“小楊屯正在拔窮根栽富苗的節骨眼上,我一走羣眾不就鬆了勁?一個人一生有機會有能力做成一件大事很不容易,我在小楊屯要幹一輩子,不幹一陣子!”張國忠所説的“大事”,首先就是讓羣眾富起來。從養鴨到加工鴨,小楊屯鴨業科貿有限公司已經成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011年銷售收入達3.13億元,村裏人均純收入達2.3萬元,同時並帶動周邊6000多户農民養鴨致富。

集體經濟富裕了,小楊屯的生產生活環境也大為改善:投資46萬元打了一眼420米的深水井,投資200萬元使農田灌溉實現了管道化,投資280萬元建起了全市村級一流的文化中心大樓,建起了圖書室,配備了各種健身器材和娛樂設施,各種羣眾文化活動更是豐富多彩。自2005年以來,村裏實行了“五免一補”:免村民用電費,免村民自來水費,免交車船使用税費,免村民澆地水費,免村民有線電視費,補助60歲以上老人每年300元。現如今,小楊屯村建起了敬老院、幼兒園、全村120户居民全部住上了“冬天有暖氣,夏天有涼氣,做飯有沼氣,洗澡有温氣”的新樓房。

 村子多了“文明氣息”

在《幸福的小楊屯》拍攝過程中,有這樣一件有趣的故事:當天攝製組需要一個羣眾演員出演“五嬸”這一角色,村裏向攝製組推薦了村“文化能人”徐會清。讓攝製組沒有想到的是,村裏推薦的這個“演員”居然這麼專業。導演説:“讓大姐這一演,我的演員都不敢演了!”當攝製組要支付徐會清100元表演費時,她笑着説:“我們村是全國文明村,你們是來給我們裏做宣傳的,這錢我可不能要!”樸實的話讓大家對小楊屯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小楊屯村的和諧體現在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近年來,小楊屯鴨業向着生態高效養殖業不斷調轉,以鴨業為龍頭,帶動發展起有機肥產業,年可增收近1000萬元。2011年,小楊屯村投資400萬元,建起了全省最先進的大型中心沼氣站,根據小楊屯村養殖、屠宰加工肉鴨等糞便資源量和所需能源量,建設了1500立方米發酵罐和700立方米儲氣罐各一座,年可產沼氣27.4萬立方米,能滿足400餘户農户的沼氣使用量,實現了農户家居生活環境清潔化、農業生產無害化。
 

標籤: 觀後感 彙總 小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30jp2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