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觀後感 >

電影小婦人觀後感(通用9篇)

電影小婦人觀後感(通用9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小婦人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小婦人觀後感(通用9篇)

電影小婦人觀後感 篇1

由格蕾塔·葛韋格導演的電影改編自世界名著《小婦人》。喬(西爾莎·羅南飾)要跟出版社老闆商討她的初稿作品,嘴邊掛着“我要主宰自己人生”的她,經常回想起這個吵鬧而温暖的家:端莊美麗渴望愛情的梅格(艾瑪·沃森飾)、性格內斂細心善良的貝絲(伊萊扎·斯坎倫飾)、活潑開朗熱愛藝術的艾美(佛蘿倫絲·普伊飾)和看似反叛卻很有主見的自己是迥然不同的四姊妹,她們在南北戰爭期間經歷戰亂、家庭、愛情的劇變,仍能在互相理解和支持下,勇於想像獨自的人生。對她們來説,成長也許就是努力活得有想法、有靈魂,成為最令自己驕傲的樣子!

影片拍攝技藝可謂精湛,人物場景、光影配樂都不錯,許多情節都深深地打動了我。

馬奇一家雖然家境並不富裕,卻盡力伸出援手,幫助有需要的更加貧困的人。比如馬奇先生從事革命運動隨軍照顧傷員;馬奇夫人也積極參與到救助軍人家屬的慈善活動中。在聖誕節的早晨,馬奇夫人帶着4個女兒在寒風與雪地中跋涉前行,將自己的聖誕早餐送給一户更貧苦的人家。這些事情被富有的鄰居勞倫斯祖孫二人看到,悄悄送給馬奇一家更豐盛的聖誕早餐。尊貴的勞倫斯老先生為了避免對方有被施捨的感覺,用一個孤獨老人巧妙求助的方式使喜愛音樂的貝絲可以到老人家裏盡享彈鋼琴的樂趣。老先生在接受了女孩親手縫製的一雙布鞋之後,回贈給女孩一架金光閃閃的鋼琴。所有這一切都讓我看到了崇高的心靈閃耀着光輝,不禁為之動容。

馬奇家的四個小姐妹因為性格、愛好不同,生活中也經常出現磕磕碰碰、拌嘴嘔氣的情形,然而正是由於她們各自有不同的鮮活的性格特徵,無論是對生活、理想、興趣的態度,還是對婚姻、愛情、親情的態度,彷彿囊括了年輕女孩的種種特性,無所謂是非對錯好壞,然而姐妹間無上的親情温暖卻令我深有同感。

電影對白語言温潤而富有哲理,能夠引發出許多共鳴,使得影片不僅內容情節格外好看,也給人以認同和回味。

影片的結局處理得也是詼諧幽默,讓人感覺既温馨甜蜜,又忍俊不已。給一個很不好結尾的結局畫了一個輕鬆圓滿的句號。

電影小婦人觀後感 篇2

今天看了一部韓劇《小婦人》,很受感染。

那些人物都有善良的心,也有堅強的性格,無論在什麼困境下,都不放棄希望。

還有對那位一直默默守護家人的母親,她的女兒在最後説,

“一個人的心胸怎麼可以承受這麼多喜怒哀樂,我想對這世上所有的母親,説一聲”媽媽我愛你“”

雖然總是一波三折,但結果是苦盡甘來。

有一位朋友曾説,不喜歡韓劇,因為看多了,會讓人太不現實,尤其是他的女朋友會變得要求太多。

我很想笑,但是也得同意。

韓劇裏,也許有些情節會讓女孩子覺得很温暖,很體貼,可是在現實中是沒法存在的。

雖然我對朋友説,理智的人是不會變得不現實。

但是我自己有時也會沉溺在那些情節裏,體會那些讓人不由自主,會心一笑的畫面。

只是,我已經不是相信童話故事的年齡了,我欣賞主人公頑強,敢愛敢恨的性格,但也只是欣賞。

有時候,走在路上,聽見那些中學生充滿活力談論着童話般的故事,雖然想笑,但也很羨慕,那樣傻傻的喜歡,那是年輕的孩子般天真而動人的想法。雖然那樣仔細的心思,不一定有人珍惜,不一定有人感動,但我想他們或她們經歷了,也是一種快樂。

總是有人説,趁年輕趕快做你想做的事,不要等以後後悔。可是後悔的人常常很多,不是沒有做,只是他們不知道什麼才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我想,盲目的開始並不比什麼都沒做好。

突然想起這首小時候背的唐詩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我常常想,詩中這位久別家鄉,在外闖蕩的老者,就像今天的打工者,像我們每個人,苦苦的在外面求學,辛勤的工作,奔着一份前途,只有老了,飛不動了,才能回到家鄉,享受家裏的寧靜。我特別喜歡詩的後面兩句,喜歡那個讓我有想象的場景,羣山環抱,在一塊平坦的沙土地坪中,一位風塵撲撲的老者,焦急的詢問一位俏皮的牧童,牧童的手用力向後伸出,指向那遠遠的還有插着酒旗的杏花村酒家。

想起弘一法師的一句很有意思的佛偈來,“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這看着簡單通俗的話,可是很多人怎樣也難以到達的境界,我也做不到,只是在將來,如果有很多的人能無限的接近這樣的境界,那這個世界會變得很善良,很有人情味吧。

電影小婦人觀後感 篇3

今天終於看了小婦人的電影版,達成夙願了!

初中的時候買了一本小婦人,那是我看的第一部外國名著,也成為了我最喜歡的一部。

第一次看完很討厭艾米,非常非常討厭,不明白喬為什麼不選勞裏,然後就一直幻想喬選擇勞裏後的幸福結局,當時很傻啊,呵呵。後來,很捨不得地翻出來又仔細看了一遍,就沒那麼討厭艾米了,發現她還是有可愛的地方,但還是喜歡喬和勞裏在一起。再後來,也不記得隔了多久,又看了幾遍,真的很喜歡呢,有點明白喬的選擇,理解勞裏和艾米了。

其實每次看的感覺都不一樣。

這應該是我唯一看過好幾遍的書吧,當然除了教科書哈。當時一直想找它的電影版都沒發現,有了電腦之後又給忘了,如今才想起。

看書和看電影不一樣,電影畢竟沒有書中描寫的細膩,有些場景也刪減了,但還是挺喜歡這版的。喬很漂亮,比我想象中要漂亮,其實我希望喬是最漂亮的,可惜作者描寫的喬貌似只有頭髮很美,我的想象也只能忠於作者了,不過導演似乎和我有一樣的希望呢。畫面色彩很柔和,是淡彩色的,可能跟出品年代有關吧,不過就是我想象中的那種温暖的感覺。整部電影對喬表現地最為細緻,算是女主角了。梅格的婚後生活、貝思獨自在家、艾米在歐洲的經歷都沒表現在電影中,發現其實拍名著很難的。

建議想看這部電影的同仁可以先去看原著,或者看完電影去看原著也行,目的主要是讓大家去看看這部原著。它讓我學會很多,讓我一直善良地對待每個人。對我而言,它就是心靈雞湯了。書中最難忘的場景就是四個小孩兒揹着行囊從地下室沿着樓梯爬上閣樓的那段朝聖之行,看到那,感覺自己也必須踏上朝聖的旅途,成為一個美好的人。

忽然發現,應該去評論小婦人的書,而不是電影了。呵呵,下次吧,寫個長篇大論。

電影小婦人觀後感 篇4

《小婦人》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柯特的同名小説。電影裏充溢着人性之美和生命的力量,讓人難以忘懷。

故事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美國正處於南北戰爭時期。戰場上需要無數的勇士,而馬屈家的一家之主馬屈先生正奔赴戰場。和平地區的家中,留着馬屈夫人,還有四個正值青春華年的女孩兒。女孩兒們,便是父親信中的“小婦人”。

大女兒梅格,性格温和,眼裏充滿對愛的嚮往。她長長的柔軟的褐色頭髮從肩上滑落,也許這是導演對温柔和愛的寄託吧。同時,她有着表演的天賦和熱情。她是一個淑女,是大姐姐,是妹妹們的另一個母親。

二女兒喬,是個十足的“女漢子”。她是一個新時代女性的典型。紅棕色的長髮洶湧着熱情的波浪,瀟灑的大笑,言語間,流露的是豪氣和男人一般的果斷和勇敢。

電影中,喬的着裝設計吸引了我的注意。她雖穿着長裙,卻是男人西裝的風格,有時還有襯衫、領帶,那樣的颯颯,帥得使我痛快。

喬是整部電影裏我最喜歡的人物。看完電影后,她提着裙襬奔跑,穿過人羣的樣子,彷彿仍使我不能忘懷。她還是一個性格完全獨立,精神自由的女孩兒。當時的西方社會,仍留着一些還未掃清的“女子必須出嫁依附於男人”之論。但是喬全然不顧這些,她自己去當家庭教師,寫作掙錢,完全獨立自主,不依附任何人,去拼,去闖。儘管一路風雨,但她勇敢,堅強,樂觀,積極,微笑面對一切。

喬的另外一個值得讚美和發人深省的品質是絕對堅持自我,隨自己的心而為。喬一生的追求,便是寫作。她懂,並能領悟世間的一切,她能拋開世俗追求的文學風格,堅守自己的寫作追求,不隨波逐利,於是就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最終寫成了《小婦人》。出版社想買下小夫人的版權,但喬説什麼也不答應,她一定要持有版權,寧可自己去印刷裝訂,絕不妥協,最終實現在家鄉創辦學校的理想。

我認為喬是四個“小婦人”中最出彩,着墨也最濃的一個,她的堅毅、頑強,執着追求卻深愛姐妹的温情,在我心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含着温暖與勇敢,激勵我們做更好的自己。

四個女孩的第三個貝斯是一個文靜的女孩,沉浸在音樂之中,並且有一顆完全純潔有愛的心,但因為過於安靜,使她染上病後沒能活下去,永遠地懷着愛,離開了姐妹們。

最小的女孩艾米,成熟而極度自尊。她小時候些許的自私被扔下,在姐姐們的帶領下,成長為一個上進而自尊的女青年。她熱愛繪畫,被姑姑帶到法國學畫,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她的自尊和自強,讓我感動。在法國,她遇見多年未見的勞裏,並赴約去舞會。但當她發現勞裏因追求她的姐姐不得而頹然,最後遲到許久,這樣不尊重她的事,她嚴肅而鏗鏘地給予了斥責和回擊。從艾米的表現來看,她一直愛着勞裏,但因為極強的自尊,她堅決不接受勞裏依然沉浸於對她姐姐的愛的中時的獻愛,直到他真的回心轉意時才接受求婚。這是一個多麼自尊自愛的女孩呀,這種自尊,從熒屏上流進觀眾的心靈。

這部電影,還原了當時美國家庭的生活瑣事,並從中展現四個“小婦人”不同的但一樣積極的性格,以及她們成長的過程,是一部令人動容的影視佳作。電影採取了“今昔對照”的兩個時空交錯的獨特視角,體現愛與追求。

同時,馬屈家還有一種真實的愛心,充滿了整部電影。聖誕的早晨,女孩們把自己的早飯分享一些給窮苦的鄰居女人和孩子;戰爭的志願處,女孩們的母親替戰士的親屬們寫信到戰場……這些温馨和善良,都通過小細節,紮根於觀眾心中。

看完電影,我從四個女孩身上獲得了愛與力量。我相信,只要懷有一顆温暖的心。一個堅強獨立的靈魂,一定能做好最好的自己。

人生路上,風雨無阻。

電影小婦人觀後感 篇5

今天想改隨想為觀後感,疫情後的第一次觀影,慶幸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憋着一泡尿至發抖都不願意起身離開熒幕。

看完之後有好多好多收穫,關於女性,關於愛情,關於成長,關於內心深處不願承認的比較,關於高尚與真實,本來想發個朋友圈,但如若真的要發,隻言片語沒辦法涵蓋喜愛,沒辦法包涵思想,沒辦法決出哪一場面哪一台詞撼動我最深,哪一個角色是最迷人的,所以觀後感最好了,想寫啥就寫啥,有多長寫多長。

內心可以沒有比較順序,但文章必須得有,想先寫寫情感,我認為太貼合個人了,這些天的閒暇時刻經常會思慮音樂與經歷的貼合會帶給人更豐富的心流體驗,現在電影也出現了,無論表面的人物經歷或是內心深處的情感活動,都那麼相似,同樣都是四個人,觀影時思慮跳到了選擇,如果是自己,自己更像哪個人,但卻沒辦法避免的是我不能像小時候看七仙女一樣,大聲的説出我更願意成為,我覺得我更像是誰,這或許也是變相的成長和豐富,因為我沒有足夠的童年時間再去要求自己成為哪位,自己所具備的個性也已成為板上釘釘的個人色彩,就像白紙,永遠都是最好塗抹與修改的,當然我並不是再懷緬錯過的,我只是在感歎童年,我有那麼珍貴的童年記憶,它不是由特殊難忘的情節組成,而是那些可愛的人組成的日常的點點滴滴,爭吵也好,玩耍也好。這部影片關於錯過也給了很好的解釋不是嗎,沒有泰迪也沒關係,因為會有教授不遠萬里找到你,承受孤獨很不易,只是因為仍不合適,即使被愛是那麼温情,不過相愛更是難得,所以再等等吧,就像樑博的歌唱的一樣“每一個未來都有人在”。

我想,如果是已到中年,我再去看這部電影,我沒有那麼多的感觸,正是在這個年齡,在這個人生關口上,關於女性應該選擇的人生,有人選擇愛情,有人選擇婚姻,有人選擇奮鬥出自己的事業。看電影時我思慮,如果有甜茶這樣帥氣的人這麼喜歡我和愛我,無論我是一個多麼堅定的不婚主義者我都抵擋不住這麼美好的人吧,所以我感歎喬的真實與原則感,還是得感歎美國的教育方式,尊重個性,以此她們都不一樣但都好完整,所以沒有辦法去評價誰更優秀,因為她們都不一樣,都有着個人的憂慮與歡喜。

難受的是今日在寢室輸出,所以不可避免的思緒一直被打亂,於是製造了很多焦慮,就像你明天就得串起手鍊送給某個朋友,但一直有人拿起手鍊的另一端將串好的珠子一顆一顆的摘下,

興許再過三年,人生會漸漸明朗,我必須得説的是,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歸宿,而不是世俗之見認為的好歸宿。最終再記錄一些不得不記的台詞吧:

“以後的我會比任何一天都真實高尚的”,我想説梅格你不必如此懷疑自己,因為沒人定義真實與高尚,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的惡魔與虛榮,面對它展露它不是過錯,是常情,才是真實,希望世上所有的女孩子都能坦誠面對虛榮,它沒那麼可怕,否認真實的自己才可怕。

“才20歲就下此結論”這是勞裏説的話,不是因為多有道理,只是對自己的勸勉和激勵,我更相信這是的20不是年齡,任何階段都可以是自己的20歲,人的一生必須得有自己的20歲,它可以是數字意義上的,也可以只是人生狀態上的昂揚,當然自己恰逢其時的處在數字意義上的20歲,所以這是在告訴自己,別下結論,還沒到時候。

“我不敢相信童年就這樣過去了”

“它總會有以某種方式過去”

“這樣的結局已經足夠美好了”

童年不必緬懷,珍惜現下吧,;或者珍藏童年吧,活成想要的樣子。

“愛人和被愛是兩回事”這是媽媽對喬所説的,比起相信女人的強大,我認為這不置可否,因為事實不必一直強調,更想説的是有關感情的錯過,下一次再遇見愛情,別錯過了,如果無法相愛,那我選擇愛人,就像奧登所言:倘若愛不可能有對等,願我是愛得更多的人。

電影小婦人觀後感 篇6

昨天晚上我和同學一起觀看一部名為《小婦人》的優質電影,它是由同名小説改編的。而這本書的大名早已如雷貫耳,以前總以為它講的是皇室貴族婦女之間的愛慾情仇,直到後來偶然在一篇文章中發現,它被某報刊評為“去世前必須要讀的100本書之一”,對兒童成長和家庭教育影響巨大。懷揣着敬意與好奇,我開始耐心地觀看起這部電影。

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主要講述了馬奇家四個女孩以及他們的鄰居—男孩勞裏的成長故事。這是一個平凡的家庭,受美國內戰影響,馬奇先生去前線做了隨軍牧師,馬奇太太和四個女兒在家相依為命。雖然日子貧窮,可在母親高尚可貴的品質影響下,四個女兒始終保持樂觀,充滿希望。他們幫助別人,苦中作樂,善良而有追求。大女兒梅格承擔着生活的責任,又對戀愛充滿幻想;二女兒喬是個假小子,渴望成為一名作家;三女兒貝絲喜歡英語,害羞而又温柔;小女兒艾米喜愛繪畫,熱衷高雅。馬奇家的鄰居是個富人:老勞倫斯先生在世界各地經商,他的孫子勞裏則多是一個人在家,接受家庭教師布魯克的教育。孤獨的勞裏激起了女孩們的同情心,他們開始接觸併成為好朋友,一起經歷了很多事情,慢慢由少男少女成長為優秀而可靠的大人。

電影主線清晰,內容卻很豐富。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他們在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他們的應對方式和內心獨白。毫無疑問,在這部作品裏人性的光輝遠大於其卑劣。愛慕虛榮、貪圖富貴、遊手好閒、自甘墮落這些我們都會有的問題會被母親、或被女孩、或被男孩用温柔的方式給化解開來。它不否定問題,也不披露答案。它只引導你思考,然後幫助你在成長的路口上做出正確的抉擇。

作為觀影者見證着他們的成長,即使在影外,也會被他們牽動着神經:梅格放棄了有錢人,選擇嫁給家庭教師布魯克,並組建了幸福的家庭;喬偶然遇到的巴爾教授,雖然年長她15歲,但是身上散發出的氣質,深深打動了她,二人最終也走在了一起;貝絲,可憐的孩子,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幸染上疾病,雖然治好了但身體從此變得虛弱。她始終温柔堅強,直到被上帝帶走的那一刻;艾米鍾愛畫畫,熱衷高雅。但一番出遊讓她明白才華並不等於“天才”,她想成為一個“交際花”,但後來在勞裏的幫助下懸崖勒馬;而勞裏,在告白被喬拒絕後一度自暴自棄,直到被艾米温柔治癒,一對年輕人最終也走到了一起!漫長的成長時光在作者的筆下得以凝縮,但那些隱藏其中的感動,卻被得以放大和永恆。

從影院出來,我感觸頗深。“始終對你不變的,就是愛的那顆心啊!”

電影小婦人觀後感 篇7

其實這是一部很無聊的電影,描述的就是很簡單的家長裏短,實在是不符合我的胃口,然而我竟然把它看完了。

故事主要講述了性格各異的四姐妹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描述了她們迥異的愛情觀。

老大天生麗質,為人善良質樸。最終選擇追求自己的愛情,代價就是忍受生活的困頓。她熱愛自己的家人,熱愛自己的丈夫,卻也為生活的困頓所苦惱。人之常情,既想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又想生活上過得優渥。即實現物質和精神雙滿足。可惜這往往就是奢望,難以實現。世間哪得安全法。

插一句嘴,姐姐總説我過於悲觀,其實我之前並不是這樣。可能這和我的生活經歷有關係。現在想想可能需要進行反思,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我確實在生活中受到了打擊,那段黑暗的生活扭曲了我的生活和觀念。二、閲讀知乎過多,塑造世界觀時閲讀過多的知乎其實是十分有害的,知乎所宣揚的觀念是較為極端的,那段時間知乎對我影響很大。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並以此為正確的教條。藉此可以看出,越是負面的情緒,越容易在人羣中快速感染。至於原因,可能與人的生存本能有關吧。三、我自己的性格,懶惰,不給自己找出路,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性格呢?你又是如何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的呢?通過言行舉止嗎?那麼我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會不會讓你認為我已經做出了改變呢?如果支配我們生活的是習慣,那麼改變性格其實就是一個錯誤的説法,應該被改變的是習慣。習慣決定命運,那麼為什麼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呢?因為某些習慣是很不好的,那麼評判習慣的標準是什麼呢?比如賴牀,就是很不好的習慣。比如悲觀,就是很不好的習慣。所以,應該改變自己的想法,改變想法就會改變行動,改變行動就會改變習慣,改變習慣就會改變性格,改變性格就會改變做事成功的概率,改變命運,以及之後的一系列事情。所以,有了想法還要進行行動,這也是我所欠缺的,懶惰,不過我為什麼會懶惰?因為大腦會抗拒去做某些事情,而你沒有做的事情,在別人眼中就是你很懶惰。其實懶惰是別人給你定義的詞語,在你身上打上的標籤,你自己並不會懶惰。你只是抗拒去做某些事情,沒有足夠的動機和動力。所以,需要解決的'事情就是要給自己足夠的動機和動力。會有很多人強調,不要強迫自己,但是理智存在的意義不就是為了讓自己做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嗎?不能率性而為。這種探討我覺得很有意義,但是我還沒解決好自己的問題,目前還是空談。不能只討論,不改變。絕對不可以這樣。開始行動起來!

這一句插得太多了......

二女兒是以為非常獨立的女性,具有自己的想法和非常特別的愛情觀,與當時的主流完全不同。當時的人認為,女性就是嫁個好人家,僅此而已。不然就是保持單身,這個的前提是有錢(例如嬸嬸)。她想要自己能夠獲得精神上的獨立,經濟上的獨立,並因為非所愛而拒絕了追求自己的富家公子勞倫斯。她點亮了自己的寫作天賦,非常喜歡寫作,很有才華。小婦人作者的原型就是她。後期的時候,也有過為生活折磨想要放棄之前的堅持的想法,但是,可能作者較為仁慈,放了她一馬,給了她一個完美的結局。説實話,我是不喜歡這種大圓滿的結局,有些理想。(啊哈,潛藏在我心中的悲觀想法又出來了)

老三嫉妒老二,並且愛上了追求二姐的勞倫斯,併為此十分痛苦。她希望能夠戰勝二姐,哪怕一個方面。她和富有但非所愛的男人相戀,希望藉此滿足自己內心的虛榮。最終,在遊歷歐洲的路途中,和勞倫斯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並最終和勞倫斯相愛,訂婚。

老四很安靜,善良。得了重病,最終不治身亡。

總體來説,這個還是很治癒的,和原著的基調基本一致。

美好的事物那麼多,世間值得!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都會過去。不必悲觀,如果真的出現了無可奈何地事情,盡全力也無法解決,那就直接放手吧。

另外一件事情,花錢就花錢,沒關係。別摳摳索索的,真的很浪費時間。

電影小婦人觀後感 篇8

這部電影是由小説名著《小婦人》改編而來,講述的是姐妹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家常瑣事,正是這些煩惱瑣事,使她們從少女成長為女人,感受到了姐妹之間的深情。

她們四姐妹的父親還在前線時,母親一個人養育她們,母親特別善良,脾氣特別好,總是用愛的眼神看着她們,用温柔的話語安慰着她們每一個。

梅格,是大女兒,喜愛參加聚會,因為到了要交往男朋友的時候,她愛美,喜愛高貴的衣服,但又因為家境清貧而難過,但她還是愛上了隔壁富翁家的家庭教師。兩人婚後,生活困頓。在梅格為買喜愛的布料欠下債務時,丈夫為讓她歡心而想盡辦法,但梅格卻為了不讓丈夫為難,把布料轉賣給了別人。從此,兩人又添深情。

喬是二女兒,她與其他姊妹不同,她生性強毅頑皮,喜愛寫作,到了痴迷的程度,姐妹四個,時常排演劇目來娛樂。後來鄰居勞瑞加入她們。喬時常告訴大姐梅格,千萬不要去戀愛結婚,要獨自自主,甚至不結婚。她們所處的那個年代,如果寫作作品的結局不是結婚這類大歡喜,出版商都不願意出版。

喬在拒絕了男朋友勞瑞之後,獨自去紐約生活,寫作賺錢養家。為了生活,她只能寫一些刺激大眾的作品,因為《小婦人》這類家庭瑣事沉澱出來的作品,沒有多少成年人喜歡。一個偶然的機會,這部作品被出版社老闆的幾個孩子讀到了,他們正在成長,特別喜歡《小婦人》。從此,喬的作品開始有人欣賞,喬特別的自強,堅持留下書的版權,把姑姑留給她的大房子用來辦起了學校。在當時孩子們上學的機會還不多,喬開辦學校,鼓勵孩子們讀書學習。

喬的感情也是經歷了磨難,從開始認為她與勞瑞不適合而拒絕,到想和勞瑞結婚,但又得知勞瑞已和自己的妹妹艾米訂婚,喬又收起對勞瑞的感情。再到與在紐約認識的教授戀愛結婚。感情波折不斷,美好與殘酷交替而來,但她與姐妹,與男朋友之間的情誼依然温暖如初。

貝絲,是非常善良的女孩兒。她特別喜愛彈鋼琴,對人特別温暖,這讓鄰居老人想起他死去的女兒,並把女兒的鋼琴送給了貝絲。但貝絲為了照顧窮困的那家人,被傳染上了猩紅熱而死去。她的死去,讓一家人特別傷心,從此她們更加團結相助,親情使然。

艾米,是一個夢想做畫家的女孩兒,倔強,陽光,她與喬的矛盾最多最尖鋭,又都喜歡勞瑞,她們之間的感情也變得最不可思議。勞瑞向喬表白,喬拒絕。後來,在艾米與姑姑到歐洲旅行時,艾米與勞瑞重逢,兩人開始擁有屬於他們的愛情,艾米拒絕了富豪的求婚,與勞瑞訂婚。

《小婦人》是一部女孩兒成長為女人的電影,細節很感人,雖矛盾重重,但依然給人帶來很多的暖意,這就是親情的魅力。

電影小婦人觀後感 篇9

《小婦人》描繪了一個家庭中的四位堅強的女孩:梅格、喬、貝絲和艾米。

她們的性格截然不同,各有特色——

梅格的賢淑,有一些愛慕虛榮,喬的敢愛敢恨,熱愛寫作,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楚的認知。貝絲温柔恬靜,處處為他人着想,喜歡彈鋼琴,最小的艾米則古靈精怪,十分活潑。

但是相同的是,她們都善良堅強,對美好生活充滿期待。

她們都很普通,家境甚至可以説是貧窮。但是她們鍥而不捨地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她們形象都鮮活飽滿,每一個選擇都將這四姐妹生動地區分開來。

作者運用了樸素的白描,卻襯托出了四個女孩子的魅力四射。馬奇一家在貧窮生活中展現出來的愛與包容,勇敢與豁達,讓人心中暖意叢生。

其中馬奇太太要遠行去照顧生病丈夫,梅格立馬擔負起媽媽走之後,照顧家庭的重任;喬更是賣了自己很看重的一頭秀髮,為媽媽換得出行的盤纏,艾米也為媽媽準備出行的裝備。這種直白的描寫更加襯托出她們在家庭危機下的互相鼓勵團結。

馬奇家的家教,是貫穿於全書的重要精神。馬奇夫婦始終教育孩子勤奮自立,我們也能在書中看到四姐妹不斷的成長。

比如姐妹們雖然貧窮,但會在聖誕的清晨將自己家的早餐送給挨餓受凍的鄰居;喬和艾米吵架賭氣,後艾米掉入冰窟差點丟掉生命。而喬悔不當初,在媽媽那裏尋求幫助,努力控制自己的壞脾氣。

梅格是家裏最大的孩子,她記得家裏之前的富貴景象,所以相比其他姐妹,她更想享受榮華富貴,最後也放下了虛榮的心。

內容看上去平淡,卻無一例外地向我們展示着善良、無私、慷慨、尊嚴,更能打動人。

我喜歡《小婦人》。希望,你也喜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guanhougan/0x72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