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通用6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通用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通用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

在這個加長版的假期裏,我細細品讀了教育專家李鎮西老師的作品《愛心與教育》。似乎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沉浸下來,安安靜靜地讀一本紙質書了……

整本書中,李老師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將自己的教育故事温情講述,娓娓道來,真實樸質的文字讓人流連忘返。我被李老師的教育情懷深深折服,這是何等不凡的教育情懷啊!相比較於年輕時候的李老師與現在的自己,真是慚愧不已。步入教育行業已有18個年頭,卻仍未想清楚自己為何走上教育之路。讀到李老師這句“只有童心能夠喚醒童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時,像是突然之間明白了什麼……因此,我想先借用李老師幾句話拋磚引玉。

童心與愛心——“童心是師愛之源。只有童心才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才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充滿了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我被李鎮西老師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就如李老師在書中所説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並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此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説,選擇教育,只是眾多行業裏的一種選擇而已。而在選擇教育之後,沒有愛心,教育就如同沒有靈魂。李老師面對每一屆學生,每一位學生都能傾其所有,把他們當成朋友來對待,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內心,讓學生信任,感激,實屬不易。反觀自己的教學,沒有一點個性與獨創。每次上課也是面對一大班學生,上課,下課,改作業。對於步入教育行業18年的我來説,早已對這樣的流程感到疲倦。幸好,讀到了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他的教育情懷和課堂把控能力,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領悟到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善於運用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也會因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換位思考——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興趣去探尋,用孩子的情感去熱愛。

書中記錄了李老師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對“有效”德育的探索,對“班幹部”的選舉培養,對“青春期”教育的重視,對“民族教育”的宣揚,難得可貴的是書中披露了他曾經失敗的教育案例。他提倡“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他認為愛的教育不是一種教育,而是一種生活,一種常態的生活;愛的教育要從細節處入手————如學生生日親自送上一本書,一張賀卡等等。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的成長之路;更像一位引路人,引領我們走出教育的誤區。回想以前,面對個別學生的頑劣、鬆散和不聽話,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怒。可每當發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於是,每次我又都會找藉口親切地同他們聊聊天,似乎這樣心裏才有一點平衡。現在想起來,孩子們曾經給過我多少尊嚴和寬容啊!和他們的愛比起來,我們這些老師甚至是大人的愛附加了太多的東西,顯得那麼單薄!

“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讓同學因我的而感到幸福”這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對學生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我願把我的一生都獻給孩子們,用愛去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摯的朋友,通過日復一日平凡的工作,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2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終於看完了,起初是抱着涉獵的心態閲讀的,可越讀越覺得離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覺將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與之相聯繫,相比較。此時的心情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心靈的震撼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動、有感激、有慚愧、有反省,各種感覺交織在一起,而大腦中則凸顯着幾個鮮明的大字——愛心的堅持創造教育的奇蹟。

“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振西老師讓我明白,只有愛心的堅持才會創造奇蹟。“我覺得我的運氣好,每教一批學生,他們都對我特別好。比起學生對我的感情,我欠他們的實在太多太多!”讀着李老師的這句話,我不由地思緒起伏,我想學生之所以對李老師好,並不是因為李老師的運氣好,而是李老師為學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試想有幾人能做到每天給學生煮雞蛋?又有誰能做到李老師對寧瑋、伍建那樣的關愛,更何況萬同這樣的學生。李老師那份長達近五十頁的“我與萬同的故事”,着實讓我震撼。我在閲讀中不斷地被感動着,不斷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萬同這樣的學生,我會有多少耐心來等待他的轉變,又會有多少愛心和毅力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想到這些,不覺感到自慚形穢,羞愧無比!從萬同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後進生的艱難,更看到了李老師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我想李老師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耐心與愛心,是因為李老師始終有一顆感恩的心吧!因為感恩,他不斷地付出,因為不斷地付出,他不斷地收穫着學生的感恩,這樣如此這般,周而復始,才使李老師有那麼好的“運氣”,遇到了那麼好的學生。因此不要抱怨學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同樣,做一時、一天的好老師並不難,難的是每時每刻心中充滿對學生的牽掛和愛護;愛一個好學生並不難,難的是愛一個如李老師所説的象萬同這樣的差生。閲讀此書時,我不斷的反覆自問:如果是我遇到象萬同這樣的學生,我會怎樣。我覺得自己也是個富有愛心的老師,可遇到象萬同這樣的學生一而再,再二三的犯錯誤,我還會象李鎮西老師那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嗎?我不會,我會生氣,會憤怒,會覺得他無可救藥,會放棄。我們花的功夫和心血遠遠不如李鎮西老師,我們的教育智慧、技巧遠遠不如李老師。我們對學生的愛是零星的、間斷的、不恆定的,而李鎮西老師的愛一如行走沙漠的疲憊者得到了甘霖,又如同痛苦無助、暗夜孤獨的人贏得了星光,讓人找到自信、自尊,讓人振奮。這正是李鎮西老師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根本原因。他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值得每一位教師一讀。

讀了《愛心與教育》,反思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相信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教育的奇蹟。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3

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愛能創造新的奇蹟!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托爾斯泰説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着華美,流暢中滲透着憂慮,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動着智慧…… 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枝頭上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裏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4

這段時間裏,我讀完了《愛心與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寫的`,這本書打動過無數人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本書敍述了李鎮西老師教育的感人故事,書中故事都體現了李老師和學生那種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很深,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尤其是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動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裏,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高考落榜學生……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

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説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對於工作多年的我來説,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

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時,這使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5

希望的種子,以一終於讀完了這本書,當我合上書時,我深深地懂得,做一個教師,愛心比起其他的任何東西都要來的重要。如果説最初的愛來自於職業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麼,能讓這愛綿延不絕的,是我們的“心”。

《愛心與教育》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尊敬李老師,因為他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的人,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覺地油然而生,誠然,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為孩子生病而憂心忡忡,我會為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為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

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李老師卻能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着那顆顆幼芽,讓他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穎會使學生接近我們並樂於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

我們班有一位幼兒叫周張恆,性格及其內向,生活習慣也比較薄弱,他從不願意和老師交流甚至是打招呼,從不願意在幼兒園中吃飯,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一個學期過去了,雖然我們兩位老師都盡了力但是他的進步還是微乎其微。還是《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了我啟示,我們要用心去對待他,要主動和他聊天,要積極鼓勵他。

一天他早上來園時又突然不願意和我們説早上好了,而且還躲在奶奶後面不願意出來。他奶奶有點生氣了剛想訓斥她我就馬上阻止了他説:“周張恆不是不願意跟老師打招呼,是已經在心裏打過招呼了,對嗎?”他看了看我點了點頭。第二天,他又躲在了奶奶後面,但是輕輕地説了聲“老師早”。我馬上走過去笑着對他説:“嗯,你説得真響!明天還要再響一點,讓小朋友也聽到,好嗎?”他沒有回答我,但是我知道他已經在心裏默許了。果然在這之後,他每天都願意用響亮的聲音和我們打招呼了。

老師啊,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6

拜讀了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之後,李老師對教育事業和對學生的執著的愛深深打動了我。

李老師曾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李老師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師生之間多麼樸素,多麼和諧的情誼呀!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喚醒力量,愛心鑄就輝煌。陶行知先生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和同學心貼心。讓我們的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直至愛滿人間。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也説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讀過之後,我的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為一顆愛心才使我快快樂樂守在學生身邊,也是我具備了一顆童心,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幸福與快樂;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離的接近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靈中寫下美妙的詩行,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為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面面俱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指導,鼓勵與關心。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就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我們才能獲得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抓住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取得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説出自己的看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為學生創造民主自由的課堂,而不是隻有老師是權威的一言堂。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同學們的理解是多種思路的,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總之,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y4wog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