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1

從一年級開始,老師每天都讓我們讀《經典誦讀》這本書,每天中午鈴聲一響,領讀的同學就站到講台前,領着大家讀。他一句,我們一句,書聲琅琅,十分整齊。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

我們就這樣一天天地讀下來,從不間斷。漸漸地,我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古詩、宋詞、元曲和故事。我覺得收穫非常大!

你們不知道吧!以前我非常的自私,自己的玩具不願意與別人分享,有好吃的也總是要挑最大最好的。自從讀了《三字經》,知道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想想人家四歲的孩子都懂得謙讓,自己都是一個少先隊員了,還要跟弟弟搶玩具,真是慚愧。後來,我就經常提醒自己要改變。弟弟再來家裏做客的時候,我主動拿出心愛的玩具和他分享,媽媽拿來的零食,我也讓弟弟先挑。就這樣,我漸漸改掉了自私的毛病,爸爸媽媽都誇我越來越懂事了。

在經典誦讀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還學到了很多歷史故事、名人典故,比如“聞雞起舞”呀,“荊軻刺秦王”呀……都是我在日復一日的誦讀中學到的。

有一次,媽媽帶着我參加朋友聚會,來了不少的小朋友,有個小妹妹問她的媽媽,什麼叫“程門立雪”,想不到這個阿姨居然答不出來,我看她尷尬着急的樣子,就忍不住和大家説起了這個關於宋朝著名學者楊時雪天求學的故事。大家聽我講完,都紛紛鼓起掌來,小朋友們也用崇拜的眼光看着我,雖然我臉紅極了,可是心裏卻是十分高興的。

你瞧,經典誦讀就是一個大寶庫吧。

我要一直堅持地讀下去,讓閲讀豐富我的精神家園;我要一直堅持地讀下去,讓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永遠伴隨我的成長。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2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為了與天地鬥爭,中國人民從來就不肯輕易認輸,總是不屈不饒地抗爭。

《易傳》總結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支撐着中華民族的發展,激勵着中華兒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奮進,永不屈從於外來的壓迫。自強不息還體現為一種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徵,形成中國人講名分、重氣節的民族精神。

正如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孟子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謂大丈夫"。這使得人們追求一種獨立完善的人格,這種美德流傳下來,成為人們為國家、為民族奮爭的精神力量,並推動着社會的發展。

以德化人的高尚風範 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與國家的存亡聯繫起來,把禮義廉恥提高到國家興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則更是以禮釋仁,認為"仁"與"禮"是相互制約、相互統一的,而"仁""禮"的統一就是德。孔子所強調的"德",一是指統治階級的統帥之德,要求以此德來統治百姓,擁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倫理之德,以此德來感化百姓,保持和諧。這種崇德思想不斷髮展和泛化,並在家庭倫理中得到完全的體現。

這使得我國古代在文化傳遞和教育過程中始終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進行教育的內容是禮、樂、射、御、術、數,他把禮放在首位,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動中的典型反映。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張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來尋求家庭倫理的和諧,尋求社會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勞動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延續不絕,一直影響到今天的生活。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力量的客觀要求,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實需要。全面、系統地挖掘、整理和介紹中華傳童文化,則是中國學者義不容辭的光榮任務。

但是,如今,人們為什麼學國學呢,我猜,可能是為了傳承國學、為了完善自己的品行而學國學,但是真正這樣想的人又會有多少呢?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少年,就只能擔任起傳承國學的事,讓國學不再像小花、彩霞,而讓他像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竹子一樣,紮根在我們炎黃子孫的心中。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3

在三年級下學期,我們學校掀起了學習國學經典誦讀的熱潮。那天,張老師在講台上讓語文組長髮給全班同學這本“寶書”——經典誦讀。你們一定很好奇,想快點知道我為什麼稱它為“寶書”的原由,告訴你們吧!這本書裏的主要內容是古代詩人寫的經典詩句和聖人説的怎樣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張老師的教育、佈置下,我每天晚上都要背上一篇,早上起牀還會再背上一遍,到現在為止,我已經背會了24篇。在家裏媽媽也支持我學習經典誦讀,她每隔個三、五天就會拿起“寶書”讓我從頭到尾背上一遍。“寶書”裏的這些詩篇、論語就像用刀子一樣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裏。

這本“寶書”中,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就是告訴我們從小要堅定自已的志向,廣泛地學習鑽研,多思考當前的問題。在我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要學習古人的這種勤奮好學,多動腦,多鑽研的精神。

我還從這本“寶書”中知道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正如東漢時候的崔瑗所説:“無道人之短,無説已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就是告訴我們不要津津樂道別人的短處,不要誇耀自已的長處,施恩於人不要再想,接受別人的恩惠不能忘記。

“寶書”教會了我成長中應該具備的品德和道理,我一定要珍惜它。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4

懷着一份激昂,帶着一份敬佩,我反覆吟誦着辛棄疾的《破陣子》:“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閒居在家心情苦悶的辛棄疾,借酒澆愁;深夜酒醉之時,還一次又一次地撥亮燈火,久久地端詳着曾伴隨自己征戰殺敵的寶劍,當年沙場殺敵的一幕幕在眼前重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恍惚間,他覺得天已拂曉,連綿不斷的軍營裏響起了一片嘹亮雄壯的號角聲。他拿大塊的烤牛肉犒勞將士們;軍樂隊奏着高亢激越的邊塞戰歌,助興壯威。在秋風獵獵的戰場上,他檢閲着各路兵馬,準備出征。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駿馬飛奔,拉開強弓萬箭齊發,響如“霹靂”,驚心動魄。敵人崩潰了,他率領將士們終於完成了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偉業,贏得了生前死後不朽的英名……幡然醒悟,這一切都是夢境,作者發出一聲長歎:“可憐白髮生!”

讀着讀着,一個手持長劍、腳跨駿馬、虎虎生威的忠勇將軍,一個孤燈陪伴、頭髮花白、借酒消愁的老者同時躍然紙上。辛棄疾,這個戎馬半生,戰功赫赫的愛國將軍把滿腔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淋漓盡致地融入在這字裏行間。可是,報國無門哪!看着鏡中日趨越多的白髮,辛棄疾一腔熱血化作那句歎息“可憐白髮生”!

讀着這慷慨激昂的文字,我被辛棄疾如此的愛國情懷深深感動了!我不禁掩卷沉思:辛棄疾在遭受排斥打擊、長期不得重用的境遇中,念念不忘的是抗金報國,血灑疆場。憑着這種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他的名字被深深地銘刻在後人的心中。這首詞,傳遞給後人的不只是語言的魅力,更多的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永恆的愛國精神。

愛國,多麼熟悉而又令人心潮澎湃的詞眼!時代在進步,在全國人民努力實現“中國夢”的今天,作為小學生的我們,該怎樣去做呢?我想,衣食無憂的我們不必像先輩那樣拋頭顱灑熱血。但是,南海之爭,網絡攻擊等等很多擾國擾民的事情都向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從小就應該有憂患意識。其次,我們還要有夢想。有了夢想,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前進的動力。

古人説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現在,就必須腳踏實地,把每一天的事情認認真真地做好,日積月累,掌握本領,建設祖國。我想,這就是新時代的愛國!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5

這個學期,我們學校開展了許多活動。我最喜歡的是“誦讀經典”活動,它讓我收穫了許多。

我們六年級誦讀的是宋代盛行的詞。在這些詞中,我尤為喜歡岳飛的《滿江紅》。

你瞧,“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寫得多慷慨激昂呀!為了弄懂這首詞的意思,我看了很多課外書,我知道了岳飛是個身經百戰的英雄,背上刺着“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我看到他訓練的岳家軍無堅不摧。可是,大奸臣害死了他,還把他的妻子、兒子都殺害了。看到這些,我理解了這首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我佩服岳飛,他有雄心壯志;我敬仰岳飛,他精忠報國。一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表達出了作者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山河的急切心情。同時也告訴我們,要抓緊時間努力學習,掌握知識,否則到了白了少年頭的時候,即使再悲傷,那也來不及了。

另外,我們誦讀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沁園春·雪》等對我的影響也很大。通過誦讀這些“詞”,豐富了我的語言積累。我感覺我的作文水平進步了。我在作文中引用古詩詞,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老師還把我的作文當範文讀給同學們聽呢!

大概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吧,我的談吐更高雅了。聊天時,我偶然冒出一兩句古詩詞,令爸爸媽媽感到驚喜,爸爸還説我是我們家的“小博士”呢!

我覺得,經典是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經典引領着我穿梭在歷史的時空,領略着不盡的知識與智慧。我喜歡誦讀經典,我願與經典同行,去創造我的經典人生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6

這一個寒假中,我閲讀了進德修業,成就智仁勇、愚公移山等10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藴含着一個深刻的道理,使我讀後受益無窮、難以忘懷。書本十分全面,介紹了立志、做人等各個方面,使我們得到了全面發展,並陶冶了我們的高尚情操。

10篇文章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愚公移山》這一章節了,這一章節主要講了愚公為了沒有山崗阻隔,於是日夜搬山。文章中愚公堅定不移的精神,令我深懷敬佩之情。愚公與家人之間的合作也十分默契,難怪人們説:“團結就是力量。”

最終,在天神的幫助下,愚公移動了大山,從此,再也沒有山崗阻擋他們了,這個故事正是因為有着深刻的道理,如今才會鮮為人知,成為家喻户曉談論的話題,愚公這個名字才會流傳至今,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這一本書內容齊全,故事生動有趣,其中且又不失哲理,藴含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並且告訴了我們文化不絕,民族就不滅這一道理,使我們更深入瞭解了祖國,祖國曆史有了更多的認識與理解。

我認為《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對我們十分有益,適合我們各個年齡段的人閲讀。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7

今天,是我們參加經典誦讀的.日子。我們搬着凳子,帶着水瓶早早的就來到了操場上,等待我們誦讀古詩。

等了好久,比賽才開始。先是老師們表演,然後是一年級的小同學背誦。我以為他們背的肯定很快,馬上就能輪到我們。沒想到小朋友背的比蝸牛爬還慢。我急不可待啊,但他們畢竟是一年級啊!

等啊等啊,終於輪到我們班了。我們急急忙忙的走上舞台,站好以後,便準備背誦了。主持人那“一大堆”的開場白過去以後,背誦古詩便開始了。背完《春日》,我們都希望男生能爭氣,因為下一首詩是他們背誦。可是他們的速度很快,我開始緊張了,想:他們背的速度太快了,第一名可能要泡湯了。

這一個緊張點過後,一切都很順利。但到背誦弟子規前,馬樂文有一句主持詞沒連上,説了兩個民族。這個“失誤”就像一隻大手,一下子揪住了我的心,在背到“路遇長,急趨揖”的時候,又有幾個同學背過了頭,喊了一聲“路”,我緊張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上,真想大叫一聲:“壞了!”但我寧忍住了。直到表演完走下台我還緊張的直冒汗。

當一個大哥哥報分數的時候,我驚呆了,我們的分數竟然是97。5分。後面又聽了剩下幾個班的詩歌朗誦,比了一下分數,我懸着的心才放下,我們班又是第一名!我們衞老師和杜老師的臉上樂開了花!我真高興啊!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8

以千年文明為伴,與中華經典同行。誦讀經典,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體會語句中的精華

讀完了《經典誦讀》,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知道了如何修身做人,如何為人處事;讓我知道了要珍惜時光,讓我明白了要努力學習……《經典誦讀》中,每一句話都藴藏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細細地去品味,總能從其中悟出一個道理來。

“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後?”讓我明白了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顧一切;“世上無難事,只怕不專心”,讓我懂得了只要專心致志,朝目標奮發,就不會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乞丐無糧,懶惰而成”,告誡了人們要勤勞,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不能懶惰;“積錢不如積德,閒坐不如看書”,讓我知道了不要虛度時光,要多幹些有意義的事,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意義;“勤奮讀,苦發奮,走遍天下如遊刃”告訴了我,只有多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才能在社會中立足;“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艱險”讓我知道了有遠大的志向,就不能害怕眼前的困難與艱險;“人心齊,泰山移”,告訴了我要與朋友團結一心,共同進取,任何困難都攔不了我們;“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令我明白了書能給予人知識,要多去閲讀;“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令我明白了只有多學習才可以取得進步;“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告訴我,當別人犯下錯誤時,要懂得寬容、理解……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9

這個學期開始,我們每天都讀《中華經典誦讀》,讀時,引發了我很多思索。 “道可道也,無恆道也。”,以這樣開始,卻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這是什麼意思啊?”宣傳片看完後,同學們紛紛説。這樣乍一聽,真是不懂。這其實是《道德經》中的一段話。

在中國古代,有許多被稱為經典的書,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詩經》,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孟子》,還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論語》等等,古代人經常以這些書為聖賢之書,學習它,感悟它,從而知曉了人世間的道理,獲得了內心的平靜。

而今天,人們大多從小説中獲取感悟,而把古代的聖賢之書視為一種“老舊”的觀念,現代人已不需要這種所謂的“聖賢”來為人們指引方向。

但是,人們的精神特別需要這類書,經典誦讀可以培養學生的習慣。比如《弟子規》可以學習古代聖賢的品質,更加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逐漸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對長輩有禮貌。我閲讀《詩經》時,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彙,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詩。那麼和諧,那麼執著,那麼崇高,那麼聖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經典誦讀也可以放鬆學生學習的疲乏,當閲讀《桃花源記》時,我看到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描繪出一幅恬淡的風景,讓人神往。而現在的人,每天都在操勞之中度過,最好的享受就是看一看小説,來撫慰疲憊的心靈,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放鬆心情,像古人一樣閲讀經典,獲得自己的平靜呢?

經典誦讀讀書筆記10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vxqz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