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筆記(通用5篇)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筆記(通用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筆記(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筆記(通用5篇)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筆記1

一呼一吸之間承載的是生命,流動的空氣是活着的特徵。保羅·卡拉尼什的書讀完有種失重感,彷彿跌落了厚重的棉花堆,在四處白茫茫之中卻意外地撿到了一個寶物:那就是活着的意義。身為醫生的他在生命巔峯時期被查出患有第四期肺癌,於是,餘生很短,回憶很長,他用心用筆記錄了之後的日子;他用心用愛生活孕育了女兒卡迪,並看着呱呱墜地。一日復一日變得富有意義,一月復一月變成了與生命的抗爭,他是一個“聖騎士”,裝載了生命裏很多的幸運和不幸,滿意地承接了生活的痛苦和歡樂。幸運的是,他就是醫生,那套用在病人身上的言辭用在了自己身上;幸運的是,文字記錄的不長的餘生可能成為你我支撐的力量。

“死”是一個不易啟口的字眼,但是“生”更是難以看破的事。書裏寫:也許病人鮮活的生命就握在我們手中,但死神總是最後的勝利者。我們每個人生不就如此麼?從出生開始就註定了死亡,一手牌在就定下好壞,只是在有限的時間裏我們如何演化,讓生命成為另一種可能。生命的延續居然是一個不斷接近死亡的過程,想來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但是生命的延續也是創造的過程,想來也是一件興奮的事情。

生命的婉轉都曾相似,不同的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活法,書本本身帶來的不是對於生的憧憬,而是帶給每位讀者對於自我的反思。

I cannot go。

閲讀過程本身是不斷將思考引向深入的過程,希望能夠想得明白可以解脱,以換取生命的一片光明。可是,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沉重的外殼,拖累着每個沉重的靈魂舉步維艱,走着走着,不免遇到了阻力不能前行,脱卸成為了唯一的目標,而更高智慧告訴我們如果跨越阻力就會成為了一種愉悦,只是我們聽不懂的。

為什麼cannot go?貌似理由很多,但任何事都會成為理由。

想起了林達的書,以盤觀者的角度切入歷史,把一個個故事串聯起來,硬是把艱晦澀寫成了細膩清醒,悲慘的故事本身沒有罪,而是我們怎麼看待這個悲劇,把悲劇寫得圓滿。書裏的一句話可能是某一個人的一輩子,一輩子的時光晃悠着這麼過,在顛沛流離中生存,在兵荒馬亂中找到活着的支點。都説,走着走着,我們都不知道為了什麼前行。不是忘記了初心,而是被繁雜豐盛的生活所遮蔽了,只有接近生命的終點的時候才會去考慮為什麼最為基礎的問題,何為生,何為死,何為活着。

沒有什麼是容易的,但是也沒有什麼可以不被克服的,只是來的路太長,去的路太短,我們走着走着就迷失了。

I will go。

作者是帶着極深刻而自覺的心理寫下這些文字的。3月,保羅離開這個世界,逝者如斯夫,接下來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艱難。他説I will go,但是很多時候是説給我們活着的人聽的;當呼吸化為空氣,很多事情也是説給我們聽得:我們終將化為空氣,消失在這個讓我們愛恨情仇的.世界,可是就在那個轉瞬即逝的幾十年,我們該怎麼活。

放棄很容易,但是放下很難。看清很容易,看透很難。要有光,要有愛,要有智慧。不停地索求,卻忘乎所以揮霍,便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寫照。“我們最高的智慧,便是生活的當下”。I will go是深入在買個日日夜夜中,是在每個一呼一吸中,在每個大事小事中,在每個分分秒秒中,但是生活本身沒有錯,對錯在我們自己,對錯在我們如何生活。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角色和擔當,做好當下,活在當下,便是I will go的最好的註解。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筆記2

這本書與上一本看的鄧扶霞的書《魚翅與花椒》的共同點是他們有着同一位翻譯者,何雨珈,一位川妹子。

何雨珈在兩本書中都有譯序。在這本書的代譯序中才得知這位把四川話的場景翻譯得如此貼切到位的川妹子竟是經歷過年幼時親生父親患病離世,自己遭遇意外久住病榻半年之久的似乎不太尋常的經歷。

然而,不知道是否是真的因為人的壽命變長了,還是因為空氣、水土、食物的品質都大不如以前了,還是因為時代、社會變化太快導致生活壓力太大了,還是因為互聯網把各種消息傳播得太快了,患染上癌症的消息總是比比皆是,無論當事人的年齡,當事人的資歷等等種種。

《當呼吸化為空氣》的作者,保羅,就是一位癌症患者,年輕有為的美國斯坦福醫院神經外科的醫生。他或許會成為一位傑出的醫生,或許會成為一位頗有成就的科學家。然而,這些都成為了不可能的期許。當我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保羅已經去世,在他即將攀上職業生涯的巔峯,在他成為了一位8個月大的小姑娘的父親時。

這本書是保羅作為父親獻給他的女兒的;作為作者以身為醫生和病人的雙重身份將對生命意義進行的思考留給讀者和這個依然在前進着的世界的。

感謝保羅留下了這本書,讓我們以保羅的思考為契機繼續着我們的生命,繼續地探索生命的意義。

任何一個生命無論溯源,它的過程都應該被有意義地度過。或平和或起伏,或恬淡或悽烈。生命都需要一份意義。或許只有這樣,我們才敢一步一步走近既定的那個結局。

子曰,“勇者不懼”。不懼的應該要包括死亡。如何不懼是值得為之努力探索的。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筆記3

當呼吸化為空氣,我們還剩下什麼?

保羅·卡拉尼什在他生命將盡的時候,寫下《當呼吸化為空氣》。原本是三十而立的青年醫生,未來也充滿希望,卻在病情確立的一刻,一切分崩離析。從醫生到病人,從家庭裏強壯的丈夫到最需要照顧的人,他開啟了自己對生命的理解,也讓我思考自己的生活。

一生很長,歲月很短。恍若昨日,我還是那個懵懂的,剛步入大學的新生,今天,已然站在大二的尾巴上。這時光這麼快的從我指間溜走,讓我措手不及的回望和迷惘。我悲傷的發現,我並沒有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追悔莫及。那個當初微笑着説“幸福是你來到這世上註定要做的事,幸福是你所從事的事業和你的本性是一致的”的女孩已經遙不可及。做了很多背離幸福的事情,比如因為害怕寫稿子退出了廣播台,每天無所事事,浪費時光卻沒能提起筆寫下一些感動,書香亦漸行漸遠了。

那我在做什麼呢?忙着為了綜測和麪子東奔西走,在圖書館裝模做樣實際上在玩手機?這世上有太多的誘惑讓我背離本心。今天,我希望自己是一個迴歸和開始,繼續安靜的做幸福的事情。

那麼,當呼吸化為空氣的一天來臨,便也不枉此生了。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筆記4

這本書在我的書架很久了,這幾天突然想着看完。開頭的時候我很急躁,沒有特別觸動我的點,但是越看越令我動容,看到尾聲時禁不住流淚。也正是隨着保羅生命的不斷消逝,讓我不得不懷着畏懼而又敬畏的心態,經歷這場落幕,這是一個很殘忍的過程。

作者在生命垂危的最後時刻依然全身心的寫作,毫不避諱的直面死亡,讓讀者能對死亡和癌症有更深刻的認識,這真的很了不起。看完這本書我的確對死亡有了更深的認識,究竟是接受關懷治療關注生命的質量還是選擇療效好的手段延長生命的長度?在生命的最後是選擇自己的理想還是家人的陪伴?如何與疾病抗爭?如何安慰自我?

面對這樣的悲劇,我想保羅應當是同樣不幸遭遇中最為幸福的人,他的家人給予他最温暖的撫慰和陪伴,他的伴侶能夠如此尊重和理解他,他的人文修養使他能夠比常人更為清醒而理性地理解疾病和死亡。

我懼怕死亡,我曾經想過如果我得病了一定選擇安樂死,但看完這本書我有些動搖,痛苦也應當經歷,否則人生不是完整的。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筆記5

這本書的真正讓人讀後難以忘懷就是因為作者沒有去寫生存的意義,沒有為我們灌死亡的心靈雞湯,面對絕症他有懷疑,悲傷,有苦痛但卻沒有感受他的絕望與歇斯底里,而是把自己的人生與對待死亡的態度像我們娓娓道來。

就像譯者所説的那樣,讀這本書之前我們雖然知道作者保羅已經離世,雖然有這個認知,然而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卻沒有什麼別樣感覺,就像作者向你講一個其他人的故事一樣,然而越往後這種感覺就越真實,尤其在讀到作者妻子寫的後記的時候才真真實實明白,哦,原來作者是真的離世了。這時候才真正明白前面那些貌似漫不經心的人生故事原來就是一個人鮮活的人生。保羅的形象會漸漸在我的心裏鮮活起來。

再回顧作者面對癌症的經歷,沒有絕望,也沒有奮鬥,沒有在生命的盡頭大快朵頤及時行樂,而是繼續着為人的日常,探尋着為醫者,為夫者,為父者的意義,這樣平常的人生反而不尋常。卻向我們傳達一個信息,他的人生本來就是有意義的,也不禁讓我反思,我的生活呢?尤其後面每當看到他描寫的每一個生命最後的其樂融融的時刻,卻遠比控訴所表達的情感讓人感覺強烈,有多少歡樂,在這歡樂下面就會隱藏着多少傷痛。

像譯者説的那樣,帶着這份淤積的情感,是很有必要再重新回顧這本書的。或許再讀就能真正理解保羅想真正傳達給我們的是什麼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qd9g9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