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歡迎閲讀與收藏。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1

今年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帶着我走進了三國時期的歷史畫卷。至今,我的眼前還不時閃過一些刀光劍影,耳邊還隱約迴盪着鼓角錚鳴……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作者是明代的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好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説家。

羅貫中筆下“三絕”中的“智絕”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有智慧、足智多謀的人物角色。《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精彩事件,都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就要數《草船借箭》了。周瑜借與曹軍水戰之事,讓諸葛亮三日造好十萬支箭,如到期不完成任務,便用軍法處置。諸葛亮卻不慌不忙,只是讓魯肅準備好二十隻船,六百名軍士,一些傾青布、稻草就自有妙用。

到了第三日,江上大霧迷漫,五更時分,船已靠近曹操水寨,諸葛亮命軍士將船隻在曹營前一字排開,再讓他們在船上擂鼓吶喊,不久就引出了曹軍的弓箭手射箭,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向草人和布幔。不久,太陽出來了,霧也漸漸散開。現在每條船上都有五六千支箭,諸葛亮果然不費吹灰之力,就造好了十萬支箭,真是神機妙算,機智過人。

《草船借箭》更突出了諸葛亮的聰明絕頂,使我佩服之情油然而升。

《三國演義》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經典的魅力,彷彿三國曆史在我眼前放映,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裏。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2

今年暑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令我如痴如醉,讓我百讀不厭。

《三國演義》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書中介紹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有疑神疑鬼的曹操、有粗心魯莽的張飛、有寬厚仁愛的劉備……但我最喜歡的兩個人是諸葛亮和關羽。諸葛亮原本住在隆中,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相助,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感動,答應出山。諸葛亮出山後對劉備忠心耿耿,多次用計謀打退了魏、吳兩國的進攻,就連臨死前也用計嚇退了魏國的兵馬,他這種鞠躬盡瘁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關羽重情重義,温酒斬華雄,顯示了關羽的勇猛;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護二嫂,顯示了關羽的忠心;華容道義釋曹操,顯示了關羽的仁義;下棋刮骨療毒,顯示了關羽的堅毅。關羽的這些美好的品德,都是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時期,也是一個文采飛揚的時代,前有陳林的《為袁紹檄豫州文》,後有曹植的《洛神賦》,曹操的詩中,既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豪邁,又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雄心;諸葛亮的《出師表》更是千古流傳。這些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這麼多優秀的文章,這些詩詞歌賦,有的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有的激勵自己,激勵他人;這些文章讓我感到我也要加強自身的文學素養,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像書中的文人墨客一樣。

《三國演義》讓我大開眼界,讓我受益匪淺,每一次閲讀都讓我回味無窮!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3

讀完《三國演義》,心中激動不已,對於書中每個角色都充滿好奇,於是又去查尋了許多相關書籍,之後瞭解到書中每個人物都有其特點,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孔明、曹操、周瑜。孔明——足智多謀、穩重沉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猜疑心重、為人機警又有謀略、梟雄且多疑;周瑜——擅長用兵、聰明絕頂、自視甚高。

我喜歡書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這種充滿智慧的作戰方式,實在令人激賞,也讓我們學習到遇到緊急事件之時,不可驚慌,冷靜的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義之心幫助劉邦打天下,奠定了蜀國日後大業。並於出師表一文中,道盡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國演義一書中讓我非常感動之處。

“熟能生巧”,是讀完三國演義後另一個啟發,那時期的諸侯們個個對於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練,並不是他們天生善戰,而是時代迫使他們將一代代的經驗慢慢累積與傳承,且經過不斷的努力,最後才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時間不斷努力練習就會慢慢熟練,再加上冷靜而明確的'判斷,終會有成功之日。

《三國演義》是一本流傳兩千多年的歷史鉅著,看完《三國演義》之後可以從裏面學到不少歷史教訓,也從裏面認識了很多的歷史人物,且書中所闡述的忠誠、禮義、仁德也是我們必須效法的。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4

今年寒假,我在媽媽的指導下,認認真真的通讀了一遍《三國演義》。媽媽對我説,清朝人毛宗崗將《三國演義》中刻畫出的三個典型人物。稱為“三絕”即“義絕”關羽、“智絕”諸葛亮、“奸絕”曹操。對此,我倒是有一點兒自己的小小看法呢。稱關羽為“義絕”,我覺得是很恰當的。不説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這些耳熟能詳的故後絕食而死,就很能説明關羽的“義絕”。因為,一匹馬尚且對主人如此忠心有義,更別説它的主人。美中不足的是,關羽太過自大,不然便不會有敗走麥城的結局了。

再説“智絕”諸葛亮吧。諸葛亮草船借箭,巧借東風,一情孟獲,擺下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的大軍,這些讓我對他的智慧佩服的五體投地,只恨自己沒有長一顆他那樣的腦袋。然而要説他聰明絕頂,我卻要反對一下。一個聰明絕頂的人,會在重大事情上犯錯誤嗎?我想不會的,而諸葛亮卻在家庭一丈誤用馬謖,結果導致慘敗,軍事要地被敵人奪取。不這樣一件事,讓我認為諸葛亮不能稱得上“智絕”。

至於曹操評價為“奸絕”我更是要舉雙手反對了。雖然曹操有“狹天子以令諸侯”“夢中希人”這樣奸詐的一面,但是他愛惜人才,臨死時細心安排身邊人的生計,可見他也有充滿愛心的一面;這樣一個人物,僅用“奸絕”去評價他,太不公平了。

《三國演義》中刻畫的人物形形色色,現在回想起來,面前還能浮現出那一張張鮮活的面容。我想,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p9dme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