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800字(通用10篇)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800字(通用10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800字(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800字(通用10篇)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1

喜歡上東野圭吾源自於他寫的一本本經典的懸疑小説,然而《解憂雜貨店》卻稱不上是一本懸疑小説,更貼切的説是一本哲學感悟的心靈碰撞之書。

快樂是一樣的,煩惱卻各有各的不同。如果事先預知未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又該如何抉擇才更有意義?女運動員是該把寶貴的時間花在陪伴身患絕症命不久矣的男友身上,還是爭分奪秒訓練擊劍爭取參加奧運會?輟學的男大學生是該堅持遙不可及的音樂夢想繼續在東京漂泊等待機會,還是應該回老家接替父親的小店安分過日子?

我在南昌讀大學的時候,一個校友是南昌郊區人,她向我訴説,身邊初中沒讀完就輟學的女孩子嫁給家裏拆遷幾套房的做生意的土豪,反觀自己,大學畢業後就業渺茫,男友還想自己陪同他回到那污染嚴重出去就能吸入一鼻腔粉煤灰的山西,即使不回山西,兩人空手打拼不知道又要N年。那時候的我,年齡和她差不多,見解也差不多,同樣的迷茫,不會分析,更不會給出什麼好的建議來。現在想來,如果這個校友在初中的時候就能預知未來,她會如何選擇?選擇有好有壞嗎?不一定。

不是每個初中就輟學的女孩子能嫁給土豪,嫁給土豪就一定幸福嗎?金錢是衡量幸福的標準嗎?其實我都不太敢説出上面這句話,在人心浮躁的現代社會,人們羨慕着土豪,求着和土豪做朋友,同時認為那些不拿金錢當回事的人一定是個Loser。校友沒有輟學,那就有讀書是不是有用這個話題的討論,現在大學的有些學科冷門的一畢業就失業,更何況每年700萬的大學畢業生,競爭那個激烈啊!但是,儘管每年就業難,還是有一部分學生通過幾年後的努力,日子越過越好。樂觀的看,校友應該有和男友走下去的勇氣,畢竟相戀一場不容易!

解憂雜貨店中女運動員選擇追求夢想,那同時也是她男友的夢想,儘管那屆奧運會因為俄羅斯入侵阿富汗造成日本抵制而沒去成,但是努力就無悔!那個糾結的徘徊在音樂與現實之間的大學生,最終堅持音樂的追夢之旅,儘管到死也沒成名,但是卻啟迪一位下一代的音樂天才,這樣的人生,何嘗沒有意義?

預知未來反而會導致我們左右徘徊,下不決心去選擇。其實不管如何去選擇,堅持走到最後,都會有不一樣別緻的風景。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2

這本書的名字早有耳聞,但是一直固執的認為應該是和深夜食堂一樣差不多的傢伙,才沒有去涉獵。直到昨天,在岳父母家的廢棄物堆裏,發現了侄子看過之後的解憂雜貨店,這時才驚訝原來這本書早就出來了。後來因為家中有事,必須有我守着,閒來無事,提了把椅子,沐浴着小雪後難得的冬日午後陽光,一個人靜靜的翻開了這本書,算是為這個陌生的老朋友來了個別出心裁的開場白。

一開頭,覺得像普通犯罪小説,我一向也不看犯罪推理之類小説。從捲簾門投入的第一封信件開始,才勾起了我閲讀的興趣。然後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一封信接着一封信,一個故事套着另外一個故事,整個解憂雜貨店附近的人和事開始立體了起來。他們的故事彼此之間都有一點一絲的聯繫,最終構成了這本書。

後來,書沒看完,家人回來了,和妻子講述了這個書的一部分,回家後,又借用微信讀書,花了半天時間,把這本書看完。

這本書,其實並沒有講什麼高深的道理或者使用高超的寫作技巧,普普通通的敍事手法,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的普通人的普通人生,瞭然無痕的故事中,因為解憂雜貨鋪9月13日晚上的靈異事件,而顯得饒有趣味,勾人入魂。作者巧妙的通過時光隧道,避免了寫信人和回信人的時間空間的連接,從而超然世外的對各項求索,進行真正客觀而理性的回覆,從而為一個又一個的迷途小狗,找到目標。

小説中,特別讓我感動的是,藉着三個小混混的口,説出了大部分煩惱寫信人的真實心理狀態,每個人其實手中都有地圖,只是對自己的位置比較模糊,每個人都有自己真實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夠聽到別人來幫他指出來,人們不相信自己,急切的需要藉助他人的力量,我想,其實這就是人與生俱來的怯儒,也是人類為什麼發展到新時代,依舊盛行宗教的原因之一吧。面對着未來的不確定性,大家都把希望寄託於外力,把心中的那張紙捅破。

最後,解憂雜貨店,通過最後一個故事,完成了三個問題少年的心理救贖,也成功的將故事引向了大團圓,我想,這也是日本治癒系小説的標準式結尾吧!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3

隨着現代人浮躁氣息的濃重,越來越多的雞湯文充斥網絡,但是慢慢地反雞湯語錄的出現反而更加受人歡迎。例如: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鹹魚翻身也還是鹹魚等等,反雞湯語錄一出現,瞬間爆紅網絡,我想是因為它們道出了許多人對於現實的無奈。其中有一句是“何以解憂,唯有暴富。”看到這句雞湯時,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東野圭吾寫的一本書《解憂雜貨店》。

故事的開頭是三個因為偷的.車拋錨,只能在天亮之前暫避到廢棄的雜貨店裏的無業青年,無意中在店裏的牛奶箱裏接到了一封來自於過去的諮詢信。原來這個雜貨店在三十多年前,是一家能夠解決任何煩惱的雜貨店。那些信件裏面,有參加奧運會的女孩為了給身患絕症的男友圓夢而備戰奧運會,心裏卻種種不捨,在愛情和事業之間徘徊;為了心中的音樂夢而退學的男孩,遠離故鄉,卻在諾大的都市裏舉步維艱,而重病的父親卻在家族店鋪倒閉的困境裏義無反顧地支持他不要放棄;有優越環境里長大的熱愛披頭士的男孩,遭遇家中變故,負債累累的父親帶着全家潛逃,而男孩卻在半途中掙脱了親情的羈絆,義無反顧地離開;還有為了解決養父母的經濟危機而選擇白天公司上班,晚上陪酒為生的署名“小狗”的女孩。

這讓我們覺得,快樂是一樣的,煩惱卻各有各的不同。如果事先預知了未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又該如何抉擇才更有意義呢?女運動員是該把寶貴的時間花在陪伴身患絕症命不久矣的男友身上?還是爭分奪秒訓練擊劍爭取參加奧運會?輟學的男大學生是該堅持遙不可及的音樂夢想繼續在東京漂泊等待機會?還是應該回老家接替父親的小店安分過日子?

書的最後,我們都知道解憂雜貨店中女運動員選擇了追求夢想,那同時也是她男友的夢想,儘管那屆奧運會因為俄羅斯入侵阿富汗造成日本抵制而沒有去成,但是努力了就無悔!那個糾結的徘徊在音樂與現實之間的大學生,最終堅持了音樂的追夢之旅,儘管到死也沒有成名,但是卻啟迪了一位下一代的音樂天才,這樣的人生何嘗沒有意義?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4

一家廢棄的雜貨店,一扇破舊的鐵卷門,一個蓋的緊緊的牛奶箱……九月十三日的深夜卻因為三個小偷的闖入而變得意義非凡……

輕輕蓋上《解憂雜貨店》的書皮,合上眼簾回味着這本書店內容,有些意猶未盡。

這是一本“非東野圭吾”的書。它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沒有複雜縝密的思維——它平緩到就像在講故事一般——噢,或許,這本書正是東野圭吾先生給我們講的一個個故事。

每一個故事都很動人,但我,最愛的恐怕要數第二個故事——《魚店音樂人》的故事了。在夢想與現實面前,是妥協?是奮鬥?是堅持?我想,夢想的確是遙不可及的,但我也知道,夢想是近在咫尺的。夢想的價值就在於,你有了夢想,為之而奮鬥,為之而努力,那種奮不顧身的堅持。這個故事啊,最讓人落淚的就是音樂人的父親了吧。他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兒子,到後來為了維護兒子的夢想而和親戚吵架,再到後來告訴兒子:“即使到時候打了敗仗也無所謂,一定要留下自己的足跡。”看到這裏,我不禁流淚——為這種倔強、固執而驕傲的父愛!我也相信,不論何時,不顧一切全力打拼的精神定是令人感動和值得尊敬的!

讓我肅然起敬的便是浪矢雄治先生了。他對任何人、事物都是抱着尊重而認真態度的,並信任着這世上的一個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不論是那因為欠債而逃亡的家庭裏的孩子的傾訴,還是對於三個孩子隨意丟進去的那張白紙。或許,認真對待,是彼此的救贖。

“我希望讀者能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説。——東野圭吾”在書皮的橫封上有這樣一句話。看完這本書,我想和東野圭吾先生説:是的!先生。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説!“有時傷害,有時相助,人們總在不經意的時候與他人的人生緊密相連。”這大概便是這本書最好的演繹。在日本,羈絆的“絆”是一個褒義詞,仔細想想,也的確如此——畢竟“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會讓你知道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也會讓你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努力的意義,是它讓我們不再孤獨,是它成為了我們一生都願意去揹負的、甜蜜的負擔。”

只願一夕長大的我們都在適合的時間,也遇到一個解憂雜貨店。

我們人生的路上,一定都會有一個解憂雜貨店。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5

我在一個午後翻開了《解憂雜貨店》這一本小説。

這本書不是東野圭吾所擅長的懸疑小説,但它的情節緊湊,安排巧妙,透着温暖和希望,因此也是東野圭吾的經典小説之一。

這本書一共講了5個故事,書中的人物主要有翔太、敦也、幸平、運動員少女“月兔”、魚店音樂家郎、知名歌手水原芹、單親母親川邊綠與她的女兒、逃離父母的披頭士粉絲禾久浩介、曾經的夜店小姐武騰晴美和浪矢爺爺,由他們將整個故事連成一個完整的圓環。主要圍繞浪雜貨店和丸光孤兒院連接的30年前5個投信人和30年後3個迷途中的人,所有人在最後都得到了愛,理解了愛,並最終走向了光明。

第一位出場的少女“月兔”是一位運動員,在比賽之際,她的男友患上了癌症,她為愛情所因,也在為放棄比賽尋找理由;第二個出場的是魚店音樂家,他熱愛音樂,想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卻又不得不直面現實;第三位出場的少年禾久浩介,在經歷了家庭的鉅變後,自以為認清了父母的真面目,毅然選擇了獨自離開。後來,“月兔”終於理解了男友對自己的愛;克郎終於看到父親對他的愛,並用另一種方式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挽救了一個孩子的生命;禾久浩介終於發現了家人的重要——他們也許並不完美,但他們願意自殺去保護自己的兒子。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那一封封投進的信箱的信,和承載情感的信紙。

我想,不論是在當今的日本還是當今的中國,都很少有人會提筆去寫一封信,也很少有人願意同陌生人去傾訴自己的煩惱。其實我們都有一顆温熱、渴望去愛的心,但我們已經習慣了用一層無形的隔膜將自己與他人隔絕,在那些樸素的信紙中,一筆一劃都是寫信者心臟鮮活的跳動。不論是浪矢還是那三個小偷,幫他們解決問題和困惑。其實,他們的信並不真正能決定那5人的人生軌跡,生命的轉折其實由他們自己所決定,命運的走向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中。但正如那三個小偷,浪矢的信給了他們希望和動力,讓他們獲得了心靈的救贖。

因為人類並不真的獨立存在,在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唯有用心去對待別人,懷着一顆如浪矢般善良的心,你才能理解愛的真諦。

一封信,一個建議,也許會改變人的一生,這一切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用心?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6

諮詢的人心裏面早就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摘自《解憂雜貨店》

很喜歡泰戈爾的一句話:有一個晚會上我燒燬了所有的記憶,從此我的夢就透明瞭;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我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這句話表面意思是非常美妙的,我們拋棄了我們自己不需要的記憶,捨棄昨天,着手今天,準備明天,我們自己會做的更好,我們的人生節奏會更上一層樓。

大家也都知道東野圭吾,他創作了很多有名的小説—《白夜行》,《放學後》等等。其中我很喜歡《解憂雜貨店》,他的故事有點神奇,迷幻色彩,給人有種科技感,有種迷離感覺。他寫的時候我就感覺置身其中。故事也是很温馨的,曲折中帶着温情。

書中分為五章分別是:第一章為回答在牛奶箱裏、第二章為深夜的口琴聲、第三章為在思域車上等到天亮、第四章為聽着披頭士默禱、第五章為來自天上的祈禱。書中開始是這樣的:深夜三名小偷敦也、翔太、幸平正開着偷來的汽車逃跑,途中汽車壞了,他們到廢棄的浪矢雜貨店借宿,沒想到有封信從門縫進來,這封信是來自幾十年前的,是參加奧運會的擊劍選手因為自己心愛的丈夫患有癌症,不知道要不要放棄自己征戰奧運會的機會。他們也都給他們進行了解答,非常中肯。

與父母逃亡的孩子不知道要不要離開這個破碎的家庭;生活艱辛的迷途少年要不要放棄追逐自己的音樂夢想,還是回家順從父母;城市裏面的工作女孩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怎麼去選擇?

其實這些諮詢的人已經有了答案,他們只不過是來確定自己的決定是對的。人們只不過是害怕沒有人和自己的想法一直,怕自己駛入迷失的深淵而無法自拔。所以這個時候就想去問一下外人,確信自幾可以堅持下去,走自己想走的路。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我們的人生只能我們自己去決定。其實,問的再多,我們心裏面早就有了決定就行了,不管別人覺得怎麼樣,自己覺得對才是最好的,才是最正確的。最後逃亡的孩子去了異地過上了新生活,追逐音樂夢想的孩子成就了自己的音樂夢。堅信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多去聽聽自己的內心。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7

第一次讀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據他以往作品改編的電影可以尋到其作品很強邏輯性,與他的推理小説相比較,《解憂雜貨店》更適合心理療傷,少了些燒腦的情節,但是每節故事看似不相干系,實則環環相扣,層層遞進,讀完之後才恍然大悟,所有的人物圍繞着雜貨店與孤兒院講述着親情、愛情、夢想等主題的温情故事。

三個偷車賊無意間棲身於一個破敗的雜貨店,卻發現這個神奇的浪矢雜貨店與另一個時空相通。這個在僻靜街道上的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捲簾門的投信箱,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裏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絕症,在愛情與夢想間徘徊;為了音樂夢想離鄉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面臨家庭鉅變,掙扎在親情與未來的迷茫中······他們將煩惱投進雜貨店,隨機奇妙的事情經不斷髮生。

書中雜貨店的老闆浪矢先生説:"這麼多年諮詢信看下來,讓我逐漸明白一件事。很多時候,諮詢的人心裏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所以有些人讀過回信後,會再次寫信過來,大概就是因為回答的內容和他的想法不一樣。"每一個人的煩惱,每一個煩惱背後都有着不為人知的故事,只有你自己才能走出這個煩惱,解憂雜貨店只是讓每一個煩惱者堅定自己的選擇,併為解決這個煩惱而奮不顧身。

東野圭吾在談及自己的這部作品時説道:"如今回顧寫作過程,我發現自己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應該怎麼做?我希望讀者能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説。"讀完整部書,很難忘記書中每一節詮釋的不同的主題,煩惱真實的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可能身邊會有人為你指明方向,或是有人陪伴你左右與你一同解決煩惱,但是你必須要走出自己圈定的那個煩惱圈,這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正如書中解決煩惱的浪矢先生所説:"我的回答之所以發揮了作用,原因不是別的,是因為他們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麼樣的回答都沒用。"勇敢的面對現實中的種種煩惱憂愁,世上哪有那麼多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世間煩惱千萬種,何以解憂,唯有自贖。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8

《解憂雜貨店》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寫作的長篇小説。《解憂雜貨店》運用了超現實因素,充分利用了誤解,喚起內心的善。

《解憂雜貨店》中,浪矢爺爺幾乎就是東野的化身。東野圭吾收到的諮詢信,不一定真的有時間一封一封回覆,但是他通過小説回答了很多問題,比如浪矢爺爺説:“這麼多年諮詢信看下來,逐漸明白,很多時候,諮詢的人心裏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浪矢爺爺總是很認真地回覆別人的問題,哪怕是惡作劇。他説:“我不但要寫回信,而且要好好思考再寫。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所有的回答都非常温馨、主流,以愛和家庭為核心。比如説,勸説運動員放棄訓練去陪伴得了絕症的男朋友;父親欠了債,即使逃亡,也應該一家人在一起;父母要竭盡全力給孩子幸福。

新經典文化的外國文學總編輯黎遙説:“作者用温柔的筆觸撫慰人們內心中的種種煩惱,每一個情節無不讓人為之動情”。東野雖然是暢銷書作家,但是他確實對人心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着深刻的理解。三個小偷中的敦也投進信箱一張白紙,他也收到了老人家的回信。那封信穿過時間的隧道,深情而又充滿力量,勸慰他説:“如果把來找我諮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但我相信你不屬於這兩種情況。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裏……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這段話是如此的心靈雞湯,卻又如此的動人。最終三個小偷也從解憂雜貨店獲得了人生的答案。

我覺得《解憂雜貨店》是一本表達温情恰到好處的書。這本書寫出了人跟人之間有那麼一點可以相信的地方,你相信我,所以你給我寫信,我相信你,所以我給你回信,誰也沒拿這個事當成一個玩笑。一切事情的改變都是因為心中的一絲善意。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覺得我們老師也在做着浪矢爺爺一樣的事。對待我們的學生,作為老師,我們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去愛,去關心,去呵護。為他們答疑解惑,為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孩子們度過美好的青春時光,我們獲得了滿足,收穫了幸福。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9

曾經一個朋友向我推薦《解憂雜貨店》這本小説,由於自己對小説不感興趣,又沒有時間,所以這本書遲遲沒有閲讀。有一天突然發現被翻拍成電影了,而且還是成龍演的,我想這部作品應該很精彩,於是我就把電影看完了,很受啟發。

故事中雜貨店的店主名叫浪矢,附近的小朋友又把他叫做“煩惱”。由此浪矢就突發其想,不如通過紙條的方式給小朋友解決煩惱。剛開始都是一些幼稚可笑的問題,但是浪矢都會很認真的答覆他們,彷彿有一種更深層次的意義所在。之後,越來越嚴肅的問題陸陸續續出現了。

這些來信的人都面對着人生的兩難選擇,期望能從回信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少年是應該跟着負債累累的父母一塊潛逃,還是自已一個人去闖天下?長子是應該繼續自己的音樂夢想,還是回家繼承父親的家業?浪矢對每一封信都是深思熟慮的回覆,從各個方面替對方着想。然而,他卻十分擔心:“如果他們按照他的想法去做,卻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不幸”。之後,浪矢發現雜貨店有個穿越時空的空間,他很想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給他們帶來正面的效果,因此囑咐自己的侄子看護好雜貨店,33年後讓雜貨店復活一天。

在雜貨店復活的那一天晚上,三個小偷意外闖了進來,發現了那些創越時空的信件。並且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一一作了回覆,並讓它們回到過去的時空裏。那些預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做出艱難選擇時的態度和考量。未來是誰都無法事前知道的,比如少年沒有聽取浪矢的意見獨自逃走,結果卻是父母雙亡,少年重新開始,如果他跟着父母一塊逃走,又是另外一種命運。少年長大後成為了一名著名的畫家,體會到了父母的無私與關懷,甚至不惜犧牲他們的生命。電影看似講了幾個各不相關的故事,實際緊密聯繫。他們都源於一個叫做彩虹之家的孤兒院,彩虹之家的主人張媽媽沒有嫁人,與雜貨店的主人談過戀愛,少年,三個小偷等都在這裏長大,舞女最後回報了彩虹之家。

故事的結尾,浪矢收到的是小偷失誤投進信箱的時空轉換的一張白紙,他認為這是一張無字天書,但還是作了認真的回覆:“正是一張白紙,所以能夠畫出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自我的手中。你很自由,充滿無限的可能”。三名小偷得到了人生的啟發。

解憂雜貨店讀書筆記10

一家廢棄的雜貨店,一扇破舊的鐵卷門,一個蓋的緊緊的牛奶箱……九月十三日的深夜卻因為三個小偷的闖入而變得意義非凡……

輕輕蓋上《解憂雜貨店》的書皮,合上眼簾回味着這本書店資料,有些意猶未盡。

這是一本“非東野圭吾”的書。它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沒有複雜縝密的思維——它平緩到就像在講故事一般——噢,或許,這本書正是東野圭吾先生給我們講的一個個故事。

每一個故事都很動人,但我,最愛的恐怕要數第二個故事——《魚店音樂人》的故事了。在夢想與現實面前,是妥協?是奮鬥?是堅持?我想,夢想的確是遙不可及的,但我也明白,夢想是近在咫尺的。夢想的價值就在於,你有了夢想,為之而奮鬥,為之而努力,那種奮不顧身的堅持。這個故事啊,最讓人落淚的就是音樂人的父親了吧。他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兒子,到之後為了維護兒子的夢想而和親戚吵架,再到之後告訴兒子:“即使到時候打了敗仗也無所謂,必須要留下自我的足跡。”看到那裏,我不禁流淚——為這種倔強、固執而驕傲的父愛!我也相信,不論何時,不顧一切全力打拼的精神定是令人感動和值得尊敬的!

讓我肅然起敬的便是浪矢雄治先生了。他對任何人、事物都是抱着尊重而認真態度的,並信任着這世上的一個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不論是那因為欠債而逃亡的家庭裏的孩子的傾訴,還是對於三個孩子隨意丟進去的那張白紙。或許,認真對待,是彼此的救贖。

“我期望讀者能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説。——東野圭吾”在書皮的橫封上有這樣一句話。看完這本書,我想和東野圭吾先生説:是的!先生。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説!“有時傷害,有時相助,人們總在不經意的時候與他人的人生緊密相連。”這大概便是這本書最好的演繹。在日本,羈絆的“絆”是一個褒義詞,仔細想想,也的確如此——畢竟“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會讓你明白自我想成為怎樣的人,也會讓你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努力的意義,是它讓我們不再孤獨,是它成為了我們一生都願意去揹負的、甜蜜的負擔。”

只願一夕長大的我們都在適合的時間,也遇到一個解憂雜貨店。

我們人生的路上,必須都會有一個解憂雜貨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koko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