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讀者讀書筆記(通用35篇)

讀者讀書筆記(通用3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者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者讀書筆記(通用35篇)

讀者讀書筆記 篇1

近幾天,我無意中在《讀者》這本書上發現一篇令我感興趣的文章,而我越讀越有勁,深深地被吸引住,才發現這篇文章的魅力如此大,使拿起放不下,放下又拿起,十分喜歡讀。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一個賊和夫妻倆在停電時所發生的事,在皇后區位於美國紐約市東部,那裏環境惡劣,居民生活貧困,犯罪率高,堪稱城市中的地獄。但是,那裏的人們在一場驚心動魄的停電事故中演繹了一曲催人淚下的愛的頌歌,因為丈夫的自私心不聽妻子勸告,導致商店來了一個賊,而那個賊中了丈夫的陷阱,在這過程中他們夫妻中的問題也在一夜間解決了,這都是家庭婚姻所引起的原因,最後得知那個賊就是“好人湯姆”。

對於她的丈夫我感到人不應該自私自利,應該胸懷寬廣,在別人有困難時獻出自己的愛心誠心幫助別人,他的妻子我感到很佩服,她面對仇恨是另有方式,她用寬容和忍耐的心對待一個背叛她的男人,用慈悲的心來對待這樣一個盜賊,就像這半根蠟燭,燃燒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黑暗的世界。這個盜賊我也感到很佩服,他自己冒着危險,不怕自己的名譽背上盜賊的罪名去幫他們夫妻解決之間所存在的問題。

讀完這篇催人淚下的文章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和啟示,無論別人存在於什麼問題,我們都有一個寬容,忍耐和慈悲的心。這是一本好書,大家有時間也看看吧。

讀者讀書筆記 篇2

一本非商業性的雜誌,取得如此的成功,自有其道理。我讀《讀者》好多年了。它每每帶給我驚喜,感動,或一種莫名的震撼。

看讀者,是一種習慣。每次晚飯後隨手翻閲,細讀,總會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它像長者,指引年輕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學家,在侃侃而談中給人以啟迪,讓人從中得到些許人生感悟。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它像一股清泉,淨化着人們的心靈,它讓你引發對大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人生的思考。讓你懂得去關注親情、珍惜友情。那一篇篇睿智的文章,給你鼓勵,看那一些漫畫或幽默故事,讓你開心,啟迪心靈,給人以愛心、正義、睿智、純真的引導和薰陶,使我們充滿了一顆感恩的心。

在《讀者》中,我看到了《火車6年不到站》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在哥哥和弟弟回家探親的途中,弟弟剛下火車就被車撞了。在醫生的搶救下,弟弟終於醒了。可是醒來後的弟弟卻走不了路,記性也變差了。在醫院裏,弟弟卻一直以為自己還在火車上,就快到家了。經常一便又一便問哥哥:哥哥,還要多久才到家?而哥哥總是回答:快了,快了。弟弟在火車上一住就是6年,而哥哥一如既往的在他身邊陪着他。從哥哥25歲到現在,哥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了醫院裏。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淚留滿面了。我為這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親情感到震撼!

在一篇《令人哀傷的蝶之舞》的文章中,我讀到了一個如一泓清泉般純淨,如半輪秋月般悽清的女孩。生活的重荷無損於她的美貌,人間的殘酷無損於她的純潔。她是無數留守兒童的一員,她的身上有着一個羣體的縮影,她的悲劇正映襯了整個羣體的悲劇。看看我們身邊,我明白了身為教師我該做些什麼。 如果有人對我説,我會為一隻猴子哭泣,那我會付之一笑。但在蘇童的《世界上最荒涼的動物園》我卻為一隻猴子,不,是兩隻猴子哭了。在這篇文章中,兩隻猴子相依為命。生活在一個荒涼的動物園。老猴子被人捅瞎了眼。小的與老的過着囚徒的生活。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只剩下一隻小猴在哭泣,而老猴子則出現在生物老師的標本室裏。荒涼的動物園只剩下一隻猴子。我哭了,我不知為誰而哭。為老猴,為小猴,還是為我自己。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一瞬間,那真、善、美,在我的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讀者》它就有一種神奇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與《讀者》交往久了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它讓我體會到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的精神力量;同時,它也像一位熱心的鄰居,為我端來暖暖的紅茶,鼓勵我: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打開《讀者》,我真的有一種遠離了浮躁和喧囂世界的感覺,到了陶翁筆下的世外桃源,這裏有的是一片淨土、陽光和乾淨的空氣,它成了我舒展心境時的去處,僅小小一篇文章就足夠美好和使我快樂。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

讀者讀書筆記 篇3

今年暑假,學校開展了好書伴我成長活動,我積極參與了,我和大家一起分享《讀者》。

我一上初中,便定了《讀者》這一本書。原是看到同學們都訂,我也不好意思不定,所以才定的,但當我打開它的第一頁,就被它深深吸引了,裏面的一些短小而驚駭的故事藴藏着一個個深深的哲理,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聰明才智。

我有一個習慣,看一本書,總是會認真地看它的卷首語。我覺得一本書的卷首語是非常重要的,而《讀者》的每一篇卷首語都會告訴人們一個深深的的道理,讓人們的映像十分深刻,引起人們的沉思。

我映像最深的是愛的專題上的一篇。有一位母親因出了車禍,神經變得有些不正常,還經常做一些奇怪的舉動,甚至有時會離家出走,她的丈夫也因此操透了心。

有一天,這位母親摸索着竟來到了兒子的學校。突然,她的病犯了,竟然在馬路上手舞足蹈起來,引來了許多路人駐足觀賞。兒子放學了,看到了媽媽,不由分説,抱住了媽媽,叫到媽媽。正在這時,一陣大風吹來,兒子不由自主的縮了縮。母親此時露出愛憐的目光,並脱下了身上那件僅有的襯衫,披在兒子身上。剛才還在哈哈大笑的人們露出了眼淚。

是啊,母愛是偉大的,它既體現在驚天動地的大事上,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而我們在平時恰恰忽略了這種愛,每一次微笑,每一個眼神,每一次回眸,每一聲叮嚀,我們真的真的忽略了。

依稀記得,我幼時特愛吃荷包蛋,媽媽每次都會煎給我吃。可隨着時間的增長,我的叛逆心理越來越強,動不動就和媽媽頂嘴,那一次早上起來,老媽給我做了荷包蛋,我興奮極了,該快跑過去吃,發現裏面有蛋殼,我生氣的丟下碗筷,去上學了,回來後,媽媽怕我餓,又重新煎了荷包蛋,還把手給燙了,我那時連句對不起都沒有,現在想想我那時真是不懂事,現在,我真心跟媽媽道歉。

讀者讓我收穫了很多,讓我明白了一個個大道理,瞭解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聽到了一個個幽默詼諧的笑話。我喜愛《讀者》。

讀者讀書筆記 篇4

今天我讀了一本雜誌,叫做《讀者》,它的卷首語《愛心的故事》讓我很感動,是美國人特里杜布森寫的。

這篇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在20多年前,在一個午後,一個醉漢,在車廂裏不停地辱罵一位抱着嬰兒的婦女,突然他撲向那位婦女,婦女摔倒了地上,還好嬰兒沒受傷,“我”站了起來去制止,可是,醉漢不僅沒停手,還反過來罵“我”,正在最好準備打“我”的時候。一個日本老人走了過來,他要和醉漢聊天,聊着聊着,醉漢就哭了,因為老人感動了他,説出了他的傷心事,最後,作者發出了感歎,“本來想用拳頭解決的事情,卻被幾句貼心的話語輕易化解,其中的奧祕就在‘愛’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的力量是很大的,文章中的老人,用自己發自內心的話語去關愛一個醉漢,使得這件事很好的解決了,愛的力量有時勝過任何的強權和武力,它可以使一個沒了魂的醉漢的心中重新充滿了温暖,重新看待這個似乎對他不公平的世界,重新覺得這個看似冰冷的世界中仍有值得他去留戀的東西。其實愛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父母和親人給的,也有老師和同學給的,比如説媽媽在天涼時的一句“寶貝,天氣涼了,多加點衣服!”爸爸在我生病時的一句“兒子,感覺好點了嗎?”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幾句話,總是讓我聽不夠,每次都覺得自己好幸福,可以沐浴在愛的海洋中。

愛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裏,它平凡,可是卻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根本,父母給我的愛是無私的,我感謝他們將我帶到這個世界來,同樣,我也要學着他們,用自己的愛去温暖周圍的每一個人。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待,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者讀書筆記 篇5

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書店買書,媽媽幫我挑了一本書,她跟我説,這本書很好,講了很多道理,我一看,上面寫着“讀者”這幾個字,我又一看,什麼,這麼厚一本“媽,這麼厚,我要看多久才看得完啊!”我看着媽媽,“沒事,慢慢看嘛,反正要讓你明白些道理。”

後來,我就天天看,發現,這本書真的不錯,寫了很多生活的道理,所以,我每天都要摘抄一些好的名人名言,和一些道理。它一共有八章:第一章放棄是一種選擇,第二章與真愛一起跳舞,第三章幸福就在不遠處,第四章理想的神祕花園,第五章人性的光輝,第六章機遇成就完美人生,第七章陽光燦爛的日子,第八章快樂就這麼簡單。每一章裏有許多故事,每一個故事裏都有名人名言和道理。

例如:第一章放棄是一種選擇的只用四種感覺,就是講:喬治·康貝爾患有雙眼先天性白內障,小時候,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看不見,在六歲時,球就要擊中康貝爾了,另一個孩子提醒了他,可他還是被擊中了,他回家後問媽媽,為什麼另一個孩子知道他將被球擊中,媽媽告訴了他實情,他媽媽説:“人的5根手指頭代表五種感覺,而你只有四種感覺,那你也要用這四種感覺抓住豐富而幸福的生活”康貝爾最終做到了。

它寫了一句名人名言:只要抱着希望,死去的意志會在內心復活。——羅曼·羅蘭,也告訴我了這則故事的道理: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願,遇到任何傷心、失望的事情,也不要灰心喪氣。我們要抱着希望與失望決鬥,當勇氣與堅決的雙手握緊,勝利就已經在我們的手中。

讀者讀書筆記 篇6

今天我讀了一本雜誌,叫做《讀者》,它的卷首語《愛心的故事》讓我很感動,是美國人特里杜布森寫的。

這篇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在20多年前,在一個午後,一個醉漢,在車廂裏不停地辱罵一位抱着嬰兒的婦女,突然他撲向那位婦女,婦女摔倒了地上,還好嬰兒沒受傷,“我”站了起來去制止,可是,醉漢不僅沒停手,還反過來罵“我”,正在最好準備打“我”的時候。一個日本老人走了過來,他要和醉漢聊天,聊着聊着,醉漢就哭了,因為老人感動了他,説出了他的傷心事,最後,作者發出了感歎,“本來想用拳頭解決的事情,卻被幾句貼心的話語輕易化解,其中的奧祕就在‘愛’字。”

我的感受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愛的力量是很大的,文章中的老人,用自己發自內心的話語去關愛一個醉漢,使得這件事很好的解決了,愛的力量有時勝過任何的強權和武力,它可以使一個沒了魂的醉漢的心中重新充滿了温暖,重新看待這個似乎對他不公平的世界,重新覺得這個看似冰冷的世界中仍有值得他去留戀的東西。其實愛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有父母和親人給的,也有老師和同學給的,比如説媽媽在天涼時的一句“寶貝,天氣涼了,多加點衣服!”爸爸在我生病時的一句“兒子,感覺好點了嗎?”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幾句話,總是讓我聽不夠,每次都覺得自己好幸福,可以沐浴在愛的海洋中。

愛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裏,它平凡,可是卻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根本,父母給我的愛是無私的,我感謝他們將我帶到這個世界來,同樣,我也要學着他們,用自己的愛去温暖周圍的每一個人。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待,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者讀書筆記 篇7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台2017年推出的一個節目,對於不太看電視節目的我,沒有看過宣傳,但無意中掃到的時候,被深深的吸引了。還記得最初看的時候是濮存昕讀的老舍的一段文字《宗月大師》,濮存昕的低沉有磁性的聲音加上老舍優美的文字深深的吸引着我。每週五晚上,只要有時間,就會守在電視機旁邊去看朗讀者。但由於時間的關係,未能全部看完,直到看到了朗讀者的書,於是急迫的想將其拿回家看。

《朗讀者》節目的同名圖書,共分為三輯,每一輯有四個主題,在節目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學含量,以此提高閲讀品質。

《朗讀者》的播出,引起了誦讀文學經典的熱潮,已經滲入到廣大人羣中,成為生活的場景。《朗讀者》已經成為一道醒目的文化風景,一種引人深思的文化現象。它向我們證明:誠摯、深層、優美、健康的內容,在今天依然能夠獲得普遍的關注,好的文學永遠擁有直指人心的偉大力量。曾幾何時,我的閲讀只停留在了網絡小説和雞湯文的基礎上,直到中國詩詞大賽和朗讀者節目的播出,我開始反思自己,有多久沒有做深度的閲讀了。慢慢的我重新愛上了閲讀,開始讀一些經典,從朗讀者推薦的一些讀本開始,讀一些名家佳作,通過閲讀,使一些波動的心緒慢慢平靜下來。在朗讀者印象最深的是對許淵衝訪談,許老先生是大翻譯家,他翻譯過很多中外的經典,翻譯並非簡單的譯文,加入了譯者對作品的理解,並且也取決於譯者本人的文化素養。

曾經大學期間,在圖書館喜歡抱着外國經典的譯本來讀,而對現在的我來講,一直不太喜歡看外國作品,還是覺得看中文經典更能體會其文字的優美,可能覺得譯本已經失去了原來的部分光彩。對國外的經典如果有一天能夠讀懂原著時再去讀好了。

讀者讀書筆記 篇8

《讀者》就象一朵花,悄悄地開放,不需要別人去觀賞或者讚美;《讀者》又或者小巷裏的女生,幽雅地立在那裏,安靜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總之,沒有《讀者》的日子,我不想她,她也不想我,就象兩條平行的流水線。

有一天,不經意間,又碰到了《讀者》,娓娓讀來,或清新淡雅、或奔放熱烈;或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讀者》包羅萬象,既有大家、專家之雅,也有小民、百姓之俗;既有科學經典,也有小品隨筆。總之,《讀者》是一本真正的打破了精英與草根,打破了雅俗的界限的雜誌。之後,我每個月都會按時買回最新的《讀者》,彌補自己正因上網過多,落下的閲讀功課。最近的《讀者》對我的思考有很大的啟發,譬如對於中國大學教育擴招的思考,譬如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兇手追究,譬如看待生活垃圾的角度等等,《讀者》是一本比較適合這個時代的人們補充知識與精神財富的雜誌。

《讀者》雜誌與互聯網也有莫大的關聯。首先,《讀者》採用的讀者推薦機制,很類似於這天互聯網的機制,從這一點來説,《讀者》的讀者不僅僅僅是信息的消費者,也是信息的搜尋者,不僅僅僅是消費,也有勞動付出。其次,《讀者》是一本貼合博客精神的雜誌,真正地做到了共享的理念,《讀者》分享的是知識,是情感、是期望。再者,這天Chinabbs、Qihoo、Bolaa等聚合型網站之因此流行,與《讀者》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就是對廣袤無垠的知識或者信息中,為網民或者讀者尋找到最能滿足讀者(網民)需要的信息。

很喜愛《讀者》,沒有太多的理由,就是喜愛。

讀者讀書筆記 篇9

①我愛流淚,不過極少是傷心的淚,更多的,是因為感動。曾經把讀者裏一個少年自強,又擔負着照料單親媽媽的故事讀給學生聽。學生還睜着大眼專心地聽着我讀下去,我卻哽咽着無法出聲了。懂事的孩子馬上有人站起來自告奮勇地幫我往下讀。那節課,整個教室教被一種感動所包圍。 有時,看書,讀着讀着,不覺眼眶模糊。馬上翻開另一頁,怕感動進一步漫延。 不過,

有人説,《每一個感動都值得流淚》。文章中,有朋友聚會,要求每一個人説一件能感動他人的事,誰能讓大家感動哭了,其他的人就要喝酒。於是,一個又一個故事講完了,酒也一次次地一乾而盡。暢快!是的,所有的感動都緣於心靈深處的震撼,所有的感動都來自於靈魂深處,沒有真情,哪兒來的感動? 生活中有那麼多善良的心善良的人,怎麼能不讓我們對生活樂觀呢? …… 就這樣,在無數個與讀者相識的日子裏,每一瞬間,那真,那善,那美,在心底裏昇華成了一輪明月,一盞香茗。

②《信任》。文章記敍的事情很小:因想為爺爺買助聽器少帶400元的我正為難時,店主主動提出:下次給吧,權當我借你的!原因是不想掃了興沖沖的老人家的興致。老人家臉上洋溢着的快樂讓人感動,他想幫他把快樂延長。“他將信任給了我,並帶給了一個不相識的老人一份快樂,多麼善良的人啊!”當作者作出如此感歎之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同樣的共鳴。那錢作者很快還了,而在作者和我心底激起的,卻是做個善良誠信的人的漣漪。其實,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莫過於信任帶來的愉悦了。如果人人都生活在充滿誠信的社會裏,不需要有擔心受騙的惶恐,不需要有被騙的氣憤,不需要人與人之間多一份戒備該多好啊!

讀者讀書筆記 篇10

今天,我讀了《再寄小讀者》這篇文章,因為冰心奶奶的文章寫得很精彩,所以讀得特別仔細。而且有四點體會。

第一點是:“喜歡語文課。”我是非常喜歡語文課的,因為語文書中有許多思想性強的課文,我一會兒遊覽着祖國的大好河山,一會兒又走進童話故事的王國。語文課上,我不但學會了怎樣理解課文的內容,還提高了作文的寫作能力。

第二點是:“要專心聽講,好好地記筆記。”這一點我是有體會的,我以前上課總是專心聽講,但不愛記筆記,下課後,總是不會總結中心思想。我的表哥與我不同,他總是很認真地把筆記記好,每次測驗,閲讀總得滿分,就是因為他筆記記得好。我要像表哥那樣,記好筆記,更好地提高閲讀能力。

第三點是:“要喜歡閲讀課外書,要仔細讀。”我很喜歡看書,但總是囫圇吞棗。有一次,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爸爸便問我:“‘桃園三結義’是哪三人呀?”我卻脱口而出:“劉備、曹操、張飛。”惹得全家人大笑一場。爸爸嚴厲地批評了我一頓,,我以後要仔細讀書,不再馬虎了。

第四點是:“積攢詞語,靈活運用。”不但要多讀書,還要多積攢詞彙,用在自己的文章上。我總是把好詞句摘記在一個本子上,但就是不會運用。我班的李文婷同學不但很好地積攢詞語,而且還能靈活運用。讀書筆我要向她學習,把積攢的詞句用在自己的文章中,讓自己的文章更充實。

在這篇文章中,我也有不懂之處。冰心奶奶説:“我小時候……”那一段話,為什麼她小時候只有幾隻平常的動物,我問了老師才知道。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冰心奶奶對我們的希望。

讀者讀書筆記 篇11

讀完《冰心散文--寄小讀者》後,我覺得這本書中提到過很多小朋友,其中有她的三個弟弟。正如她的詩所言,這些小朋友都是偉大的人,在他們幼小的心裏都含着一個偉大的靈魂。在冰心的眼中,這些孩子並不是愚昧無知的,他們有着真實的情感,有着簡單的愛,有着大人身上所沒有的而又非常珍貴的童真。文中有一段話甚是幼稚得可愛。那是她最小的才十三歲的弟弟説的:姐姐,你走了。我們想你的時候,可以拿一條很長的竹竿子,從我們的院子裏直穿到對面你們的院子裏,穿成一個孔穴,我們從那孔穴裏,可以彼此看見。我看看你別後是否胖了,或是瘦了。

大家想這是可能的事麼?然這玩笑性的話中卻藴着一顆多麼純真的心,一段多麼誠摯的姊弟情呀!在冰心心中,這些小孩子就是身着白衣,抱着花兒,揚着翅兒,向着她微笑的安琪兒,就是聖潔和純真的象徵。她曾用黃絲帶將幾朵蒲公英綴將起來編成王冠的形式,説:我要為我的女王加冕。説着就隨便的給一個女孩子戴上了。這隨便地一戴錶現了她對小朋友們多麼寬廣的博愛呀!甚至於小朋友從至情中流出的眼淚,竟是她所最敬畏的,竟令得她往往不敢抬頭。那些眼淚是世界上最神聖的東西,那些晶瑩的含淚的眼是最莊嚴最尊貴的畫圖,是能射出凜然的神聖的光的。這對童真聖潔和真摯的讚美構成了她文章的三大母題之一。冰心對童真的讚美是多麼得崇高而深刻,對孩子們的愛又是多麼得刻骨銘心呀!以至她自己都不得不承認,自己是一個弱者,沒有力量去抑制這感情的波動。

讀者讀書筆記 篇12

自從學了《只揀兒童多處行》這一課後,我便情不自禁地翻開了《再寄小讀者》這本書。當讀完後,我有了很大啟發,找到了三點寫作的門徑。

第一,認識到了作文材料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冰心奶奶在信的開頭詢問我們那麼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所包涵的生活事實不正是寫作的好材料嗎?可是,以前我卻從來沒有注意到,只知道玩耍,對生活中的一些事不留心觀察,一到寫作文就覺得沒什麼事可寫。如今,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身邊的事如此豐富多彩,可以寫的事竟如此之多,生活是寫作的不盡源泉。

第二,找到了寫作生動的具體方法。信中説,第一個孩子寫動物園,只寫出了一些動物的名字,卻寫不出動物們的樣子。第二個孩子卻把那些動物,如白熊、大象等的動作、形態和皮毛都寫得十分生動鮮明。這正是他細緻觀察,留心記憶的結果。而我去公園也只是毫無目的的玩耍和散步,從來沒有留意什麼樹、什麼花、什麼小動物,更沒有仔細觀察他們的形態、動作,就連觀察春天,我也只是漫不經心地在公園轉上一圈而已。

第三,懂得了學好語文課才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根本途徑。第二個孩子之所以寫得具體生動,還因為他語文學得好,他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所以遣詞造句能力強有的同學覺得上語文課只不過學幾個字詞,就算學會了也不知多長時間才用,因此也沒記住多少字詞,一寫作文,不是提筆忘字,就是心裏有話寫不出來。所以一定要一字一詞地認真學好語文。

《再寄小讀者》使我找到了寫作的門徑,今後,我一定多讀書,努力提高寫作水平。

讀者讀書筆記 篇13

在看《朗讀者》這本書的時候,我遇到這樣一篇文章,文章是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知大家感恩。

《朗讀者》這本書是由央視一檔同名節目編緝成冊的,書中內容格式大致為,先採訪、對話,後為嘉賓所帶來朗讀的文段所構成。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好似多看了幾本一樣。

而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著名的表藝術家濮存昕老師在節日中的表現,在前部分與主持人董卿的交談稿中瞭解了這位老藝術家的生平,而他所帶來的文段是來自《老舍散文》的《宗月大師》。

在宗月大師這篇文章中,講述老舍幼年時家境貧寒,沒錢讀書受到宗大師的幫助才上了學,老舍寫此篇文章的用意,就是為了感恩宗月大師為他所做的一切。文章中的宗月大師未出家前大家都稱其為“劉大叔”。劉大叔是個闊人家,但他從不吝嗇,別人吃他的、騙他的,他也就付之一笑。後來家道中落,夫人、小姐入庵為尼,劉大叔也就就削髮為僧,成了和尚的劉大叔依然不忘幫貧救困,這也就是後來的宗月大師了。

老舍寫這篇文章是為了紀念心地善良的宗大師。而濮存昕老師選讀這篇文章也是為了感恩,他在年幼時患有腿疾,一直被同齡人嘲笑、孤立,直到後來遇到了榮國威大夫,幫助治好他的腿疾,走出童年的陰影。在採訪中,我得知濮存昕老師一生有幾個轉折點都是因為有人熱心幫助,成就了今天的他,而他此次選讀此篇文章正是為了感思這些人的幫助。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地受到過別人的幫助,而我們要學會感思這些人的幫助,心存感恩之心,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讀者讀書筆記 篇14

沒有她的日子是孤寂的,沒有她的心靈是空虛的,沒有她的指引是無目的的前進,她是誰?——《讀者》,改變我,改變很多人的人。

剛剛去了書店,教輔書佔據了櫃枱,我半天摸不着頭腦,《讀者》跑去哪裏了,這樣來回了幾次,我都沒有看見她的身影,幾天了,想放棄了,直接訂閲吧。從人流裏鑽出去的時候,我瞧見了一個還從未細看過的角落,不由得走了過去,熟悉的金黃楷字,別具一格的圖畫,深藍的封面,我立刻有説不出的欣喜,趕緊抽了一本,好似怕別人搶去,踏實與親切的感覺,我難以形容,《讀者》!久違的《讀者》!永遠的《讀者》!讓我重新獲得了心靈的慰藉。

雨接連的下着,針針密佈在我的傘上,路人行色匆匆,我回頭看了看書店,出來了一羣又一羣的人,手裏是五花八門的書,沒有《讀者》樸實淺淡的封面。我笑了,隱沒在雨裏的笑,他們看到了分數與物質的財富,卻忽略了最真摯的,最純淨的心靈生活,但我擁有,我因此自豪,自豪我認識了《讀者》,一個好朋友,一生的朋友。

我帶着《讀者》走了好長一段路,把嬉戲留在了雨裏。我仰着頭,看天,灰濛濛的,雜亂的天,沒有任何東西遮擋的天,腳下滑,滑到了《讀者》的路上,封面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兩隻將要鵬翔的天鵝,傍晚的黑色加重了湖水的深邃與憂鬱,一剎那,它成了一幅最美的畫,沒有雜質的畫,它就像《讀者》,勤懇的蜜蜂多年來不曾停頓的編織着一個美麗的夢,勞碌着一餐心靈的饕餮盛宴。

回首望,望不盡《讀者》腳下的天穹,翹首看,看不穿讀者永遠的愛。每日守候着同一個的理想的不同寓言,《讀者》孜孜不倦的教導着一輩又一輩的年輕人,給他們目標和方向,給他們一個温暖的世界。雖然世界在變,周圍在變,《讀者》的理念不會變,讀者的愛更不會變。

讀者讀書筆記 篇15

最近迷上了董卿主持的《朗讀者》,這一欄目一次次使我落淚。今天給大家分享其中一位朗讀者的故事。

在香格里拉最深處有一個村莊叫巴拉格宗,這是一個非常閉塞的地方,可以説是與世隔絕,甚至在地圖上都沒有的一個地方。朗讀者斯納定珠就生活在這個地方。他十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打鐵匠的工作,一次意外燒的通紅的小鐵塊蹦到眼睛裏,用他自己的話説疼的像是針扎。無奈父親只能帶着他去縣城求醫。我沒想到的是他們父子二人走了五天才到達縣城的醫院。就在小斯納定珠因為第一次看到汽車見到另外一個世界而興奮的時候,噩耗也來臨了。由於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他的右眼不可能復明。年僅十歲的孩子還沒有見過我國的大好河山右眼已經受了重傷,但是他沒有絕望,而是立下誓言要修路,要把汽車開到自己的家鄉。

他十三歲離開家鄉去外闖蕩到四十歲的時候已是三、四千億的身家,他有了自己的火鍋城,有了自己的五金市場等等。他終於可以開始實現小時候的夢想了,是的,他要修路,要在他的家鄉修路。

本以為一切可以順順利利的,沒想到的是家鄉的父老並不支持他,甚至有人在他臉上吐口水。於是他就挨家挨户去解釋……取得了鄉親們的認可。接着又是一個難題,專業技術人員認為在懸崖峭壁上修路是不可能的,他罵走了一批又一批技術人員。最終有人願意幫他修這條天路。然而在修路過程中,出現了一次次的資金短缺,他就變賣家產,低價賣了火鍋城,賣了五金市場。

可以想象他這一路走過來經歷了多少心酸和困苦,最終他用了十年的時間在懸崖峭壁上修出來一條天路。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時候他做到了,是的,他做到了。是他在地圖上補上了自己的家鄉巴拉格宗。

我想是當初的志願,是信念支撐他走到最後的。這也是我們大家和他最大的'不同之處吧!最後願斯納定珠以後的生活一切順利!

讀者讀書筆記 篇16

看完《 朗讀者》這部電影,才去閲讀的文字。喜歡曹文軒為這本書寫的序言。

當下中國大概是這個世界上一個超級的享樂主義大國,同時又是一個懷疑主義大國。流氣在我們周遭的每一寸空氣中飄散着。一次朋友的聚會,一個會議的召開,我們已經很難再有進入莊重氛圍的機遇。甚至是一個本就在應當莊重的場合,也已無法莊重。嬉笑聲蕩徹在無邊的空氣中。到處是低級趣味的消化,到處是赤裸裸的段子,人與人的見面無非就是玩笑與沒完沒了的調侃,説話沒正經已經成為了風尚。我們在流動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經很少再有莊重的體驗。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一切都是可以加以戲弄的。一個本就沒有宗教感的國家,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更加缺乏神聖感。

小説短小而精悍,讀起來沒有負擔。喜歡一切與閲讀有關的電影和書籍。在電影中,特別喜歡漢娜在監獄中聽朗讀的鏡頭。也喜歡他們有關係之前的朗讀環節,電影鏡頭拍得非常唯美。

有幾方面想不通,一是為啥米夏為啥能比大她20幾歲的女性之間有情慾。二是漢娜難道因為文盲一事而特別難堪嗎,這有什麼好尷尬的呢?三是米夏實在太愛太愛漢娜了,到底是什麼導致他這般愛她?四是漢娜為何要自殺?

關於漢娜自殺的想法如下:

一是入獄之前的她是驕傲自尊的,不愛米夏,後來在獄中可能愛上他的;後來入獄,坐牢到60多歲,出去怎麼辦,她自己沒多大的把握,盼頭也就是個米夏,唯有他能帶給她希望,結果他來監獄探視後無意中的一舉一動完全暴露了他的內心,漢娜意識到二人的關係已經不是之前那樣。她的自尊心顯然是受到了傷害(因為她比別人的自尊心強N多倍),二是她在獄中多年的閲讀和閲歷中,看清了一些事,變得非常淡然。對人世沒有多大眷戀。性格決定命運吧,總之,漢娜是個為自尊而活的人。

也許人不應該為自尊而活,要為自己而活,不要把快樂和幸福寄託於他人身上,獨善其身就好。

讀者讀書筆記 篇17

非常認同這本書中將閲讀當飲食的比喻。第一次遇到把“閲讀”這件事這麼貼切、形象的比喻。讓自己對閲讀這事,一下子就瞭然於胸。書中提到了四種閲讀。

第一種主食閲讀。又稱“ 生存需求的閲讀”。是為了尋求人生在職業、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一些現實問題的直接解決之道。很像是讓我們有飽足感的主食。

第二種美食閲讀。又稱“ 思想需求的閲讀”這種閲讀不針對人生的現實問題,沒有提出直接的解決之道,然而,卻可能幫助我們從一個看來間接,但是卻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這些問題或現象的本質是什麼。這種閲讀是在幫助我們體會人類生命深處的共鳴,思想深處的結晶,很像飲食分類裏的“美食”

第三種蔬果閲讀。又稱“工具需求閲讀”是為了幫助我們查讓閲讀過程中不瞭解的字義、語義、典故與出處,而進行的閲讀,很像是飲食裏的蔬菜、水果。

第四種甜食閲讀。又稱“休閒需求閲讀”和前面三種的不同之處,在於沒有一定的目的,不為了尋求現實問題的直接解決之道,不為了尋找思想的結晶,也不為了參考或查證,閲讀就是為了娛樂、消遣,是一種休閒活動,很像是飲食裏的甜食或零食,追求的就是口感。

有很多讀書者,喜歡讀書但是不會讀書,迷失在書的密林中,很多讀書者發現身邊有那麼多的好書,飢渴地抓到什麼都讀,亂讀一通,全然沒有方向,越想讀書,越覺得到排山倒海而來的需要眷顧光臨的閲讀內容太多,使大家手足無措,就如迷失在濃密的叢林裏。

這本書,給喜歡讀書的人指引了方向。書中全然沒有説教的詞語,帶給大家很好的教導。學習到基礎閲讀、檢視閲讀、分析閲讀、主題閲讀四種層次,以及閲讀不同類別的書要用到的不同閲讀方法。明確了自己的閲讀方向,要做到好的閲讀,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叢林之路,挖到屬於自己的“第一桶金”。然後,再向前邁一步,增加閲讀的精深;向旁邁一步,增加閲讀的寬廣。

讀者讀書筆記 篇18

暑假讀完了冰心寫的《寄小讀者》,內心十分有感觸。冰心對生活的感悟,超過常人所理解的境界。在冰心的筆下,一切事物彷彿都有生命,都充滿了活力。她將愛描寫的淋漓盡致,令人潸然淚下。

冰心因病不得離開家人去國外療養,養病期間,她不斷寫信寄給家人,思念無時無刻不在她的腦海中。母親更加使她牽掛。文字將情感絲絲流露,是那樣的真實。在冰心的文章中,字裏行間我都可以讀出生活對心靈的呼喚以及冰心心靈的天真和純潔。她把愛給予了一切,她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更熱愛文字,在病中仍然執筆寫文章。令人敬佩。

在通訊二中,她對小讀者們陳述了一件她傷心已久的事情。是一九二二年的一個春夜和夫母親坐在院中圓桌旁邊,冰心正在看書。“一隻小鼠,悄悄地從桌子底下出來,慢慢的吃着地上的餅屑。這鼠小的很,它無猜的,坦然的,一邊吃着,一邊抬頭看看我——我驚悦的喚起來,母親和父親都向下注視了。四面眼光中,他仍是怡然的不走,燈影下照見它很小很小,淺灰色的嫩毛,靈便的小身體,一雙閃爍的明亮的小眼睛。”而冰心接下來説,“請容我懺悔!一剎那頃我神經錯亂的俯將下去,拿着手裏的書,輕輕地將它蓋上”。冰心將它蓋在書下。而這時,小狗虎兒跑了過來,向它撲了過去。這温柔的小動物,被虎兒刁到了間隙去。冰心的心好似插了一箭,她十分難過,突然撲到母親懷裏痛苦了起來。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冰心所説的那樣——墮落了……可是我們卻沒有想冰心那樣懺悔,在別人面前陳述自己的錯誤。我們都認為,那只是小事,卻忽略了從小我們就懂得的道理,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這已是過去了一年的事情,而冰心卻仍然描寫的那樣細膩,那樣清楚。

《寄小讀者》中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細節描寫,刻畫的十分細膩,這讓我感到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也能品嚐出自己的一番滋味,就像冰心在沙穰療養院療養時,看着窗外雨中的那一棵樹和遠處的風景也能觸發自己獨特的'情感。

讀者讀書筆記 篇19

讀完《寄小讀者》,裏面的很多章節讓我十分感動。我深切地感受到愛就是生活中堅定的信念。同時也深刻的體會到了冰心的這一句名言:“心是冷的,淚是熱的;心,凝固了世界;淚,温暖了世界。”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需要被愛。愛就是生活的必須。沒有愛,生命是枯萎的。

每當,我們看見那一隻只珍貴的野生動物被捕、被殺害、被關進冷冰冰的籠子,我們會從心底發出憤憤不平的怒火;每當我們忽略了那些腳下的生靈,在它們興奮的搬運食物的時候,將它們踩於腳下,心底所湧起的一絲波瀾。

我想,這就是一個人所擁有的愛。愛,可以讓一個軟弱的人變得堅強;愛,也可以讓一個蠻橫無理的人變得善良。當我看完了冰心的《寄小讀者》,第二篇通訊始終讓我難忘——

那隻小鼠的生命,就像一顆流星隕石落到地上一樣,是那樣的短暫。但是它卻那樣從容,彷彿就是目睹了自身死去的一個全過程。我想這應該是一次痛苦的經歷,每天在我們腳下,有無數的小生命也在進行着l他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但是它們太渺小了,以至於我們看不見。於是每天就有許多的小生命在我們腳邊靜靜地躺了下來。讓我不禁想去待在黑暗的房間,默默的流淚。

生命是多麼的脆弱呀!動物也有生命,不要去傷害身邊的動物。用一顆真摯的心和動物交朋友。

讀者讀書筆記 篇20

今天,我一口氣把冰心奶奶寫的《再寄小讀者》讀完了。

這篇課文主要是以兩個小小的日記為例,告訴我們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我把主要內容理解為三點:

第一點:“他總是專心地聽講,筆記也記得很好。”讀到這,我不由得想到自己:上課的時候,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老想和別人説話,有時還搞小動作。記筆記就更別提了,老師要求抄的,我就隨便抄點,不要求抄的,我連看都不想看,怪不得我的作文進步不大。我暗自下了決心,一定要改掉這些壞習慣,專心聽講,從課文中學習好的寫作方法。

第二點:“他尤其喜歡讀書,輔導員和教師介紹過的書刊,他總是讀得很仔細。”多讀課外書,積攢詞語才能寫好作文。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我雖然課外書讀得也很多,但總是讀得很快,由於只注意故事情節,而不注意記憶書裏的好詞語,所以老師的評語中總是寫着“詞語不豐富”幾個紅色的大字。可我的星星姐姐卻跟我恰恰相反,她也喜歡讀課外書,而且讀得很仔細,她還特別喜歡愛看一些詞語豐富,對自己寫作文有幫助的書——像《優秀作文選》之類的書,她讀得可多啦。每次到她家,我看她的作文評語中總是寫着“詞彙豐富、語言生動”。相比之下,我比星星姐姐差遠啦。以後,我在看課外書時,一定要注意積累詞語。

第三點:“你們現在語文課本,裏面有許多思想性很強的,寫得很好的故事和詩歌。”我讀到這裏,回憶了一下,我們的課本里幾乎都是思想性很強的,寫得很好的故事和詩歌。我不由得想到,解放前的孩子只能渴望上學,相比之下,我生活條件這麼好,既有老師輔導,又有家長關心,可我為什麼不好好抓緊現在的有利條件認真讀書呢?

讀完這篇課文後,我下決心一定要像冰心奶奶説的那個孩子一樣,上課專心聽講,多看好的課外書,做一個有理想、有文化的新世紀的接班人。

讀者讀書筆記 篇21

看到同事桌上的《讀者》,閒來無事下翻閲了一下,看到兩篇文章有感。

劉心武的《長吻蜂》,其中有段話頗有同感:“生命單純,然而美麗。活着真好,尤其是能與自己以外的一切美好的東西相親相愛,融為一體!生命能沉浸在自己喜歡、利己也利他的境界裏,樸實灑脱,也就是幸運,也就是幸福。”別人為我為何教書,我不敢説我喜歡但我真真切切感覺到上班我喜歡,沒什麼充分的理由,更不是因為矯情才這麼説,就是喜歡。每天早上起牀儘管也想睡懶覺,可爬起來去上班一點都沒感覺到負擔。或許更喜歡的同事間的那種氛圍吧,還有就是喜歡上課時的感覺,儘管有時感覺到嗓子冒煙。看到一個個小孩子感覺好可愛,特別喜歡的是低年級孩子,不是我教的,見到卻仍大聲喊我“錢老師好!”最愛看每天早上出操時,張穎那甜甜的,毫無學生跟老師之間那種距離感的笑容,真好!

還有一篇讓我感動流淚的是《愛心傳承》。講述的是一對為了大山裏的孩子能上學而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獻給教育事業的父女的故事。因為父親的愛心和願望,把自己的女兒和一批批孩子送出了大山。又因為父親的故園情結,女兒在師範畢業後又回到了大山深處,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關山的孩子,用心血和汗水為關山的孩子們托起了金色的希望。説不上到底是因為故事情節還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水平感動我,但讀着,是真的被感動了。也許是為在這物慾橫流的社會還能有這麼多心靈的淨土,所以被感動。也或許是同為教育工作者,更能體會其中的艱辛,所以有同感。可這一切,都只是發出了一點感慨而已,也許過了明天,我就不再想起這個故事了。記錄下這些,只因為那一刻心靈的被觸動。慶幸的是,對這一切,我還沒到無動於衷的地步,我的心還有柔軟的地方還有潔淨的一方。 看讀者,是一種習慣。每次翻閲,細讀,總會有無數個靈光一現的瞬間。於是,對於親情,對於人生,對於生活,還有,對於愛情,在那一個個一瞬間,都會有種種新的理解。

讀者讀書筆記 篇22

兒童文學顧名思義是專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多年來,讀了不少這方面的作品,如今年齡逐漸增長,但對它們仍是印象深刻,回味無窮。其中最愛的便是冰心的作品,雖時隔多年,但仍令人回味。特別是《寄小讀者》。

《寄小讀者》,是冰心女士在1923年—1926年間寫給小讀者的通訊,主要記述了海外的風光和奇聞異事,同時也抒發了她對祖國、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寄小讀者》可以説是中國近現代較早的兒童文學作品,冰心也因此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人。三部通訊集雖然發表的時間不同,但主題都是自然、童真。這樣的主題恰好顯現了冰心創作的思想內核:愛的哲學。如今,還記得裏面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小老鼠出現在我面前卻因為我的失誤,而被“虎兒”叼走了,字裏行間,我還能感受到冰心對小生物的喜愛,和自己的無限的愧疚之情。

生活中的一個小故事,卻讓我們充分感受到愛,對萬物之愛。兒童文學特別要求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因為主要的讀者對象是青少年,所以它一般必須具有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故事性,知識性的一些特徵。冰心很好的體現了這些。這樣的故事語言簡單易懂,貼近生活,貼近兒童,卻又很好的啟迪了人生觀,價值觀都在形成中的青少年“愛的哲學”。讓他們懂得善良,懂得博愛。

讀者讀書筆記 篇23

這個烈日炎炎暑假裏我讀了《小王子》和《寄小讀者》這兩本書,下面就讓你聽聽我看了《寄小讀者》之後想説的話:

文化名著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具有無窮的思想價值和藝術魅力。《寄小讀者》之所以能夠成家喻户曉的文學作品,是因為她對小朋友的喜愛,對童真的熱愛,和她那未泯的童心、透明的真心、温暖的愛心,還有她那充滿女性氣質的清新佳麗的文質、温柔親切的語調是分不開的。《寄小讀者》如一泓清澈的泉水,至今仍温婉地流淌在我們的心底。

《寄小讀者》體現出了冰心對她的母親和所有孩子的思念和熱愛。為了”小狗叼走了一隻小鼠“這件事,傷心了好幾天,還和朋友説了,朋友還笑話她:”你越來越孩子氣了,這種事都值得提!“是啊,讀了這本書,我也覺得冰心的確有些”孩子氣“,可這是非常珍貴的,很多大人身上缺少的也正是這種天真的”孩子氣“吧。

冰心也是非常愛她的母親的,在這本書裏,她多次提到了、想到了她的母親,在她的自序中,她説道:”我提筆的時候,總有她的顰眉笑臉湧現在我的眼前。她的愛使我生中求死——要擔負別人的痛苦;使我死中求生——要忘記自己的痛苦。“從這段話中就可以看出她對母親無限的思念。

冰心的作品之中,只有這一本是最自由、不假思索的了。

讀者讀書筆記 篇24

最近,我們班在同讀一本書——冰心奶奶寫的《寄小讀者》,文中,冰心奶奶把所有人放在一個等級,而且她認為,所有人的父母,都是最愛孩子的人。讀了這本書,我開始對平等和愛有了更深的理解。

她在《寄小讀者》第二通訊裏寫到:一隻小鼠,悄悄地從桌子底下出來,慢慢地吃地上的餅屑,這時“我”大叫一聲,父母聞聲趕來,可是這隻小鼠沒有離開,“我”用一本厚厚的書,蓋住了那隻小鼠,突然,虎兒衝過來,想吃掉小鼠冰心奶奶沒預料到,驚慌失措地拿起書,可是,虎兒早已吃了小鼠。

這件事情讓冰心奶奶一直很內疚,甚至覺得自己墮落了。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冰心奶奶是一個做錯事情勇於承認錯誤、勇於反思的人,而且也是一位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小生命的人。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喜歡吃野味,他們大肆捕殺野生動物,只為滿足口腹之慾,這使得很多動物瀕臨滅絕。還有人為了致富,殺死了大象,販賣了象牙,還有的人殺死了鹿和羚羊……我真希望,他們能停止對生命的踐踏,多多珍惜生命。動物與人類一樣,有生活,也有感情,也許他們內心也在不斷呼喊着“和平!和平!”

是的,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有何理由去傷害他們呢?寫到這裏,我想到冰心奶奶的一句話:“單就生命而言,是沒有貴賤、大小之分的,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對待生命,要學會珍惜,學會尊重”。

讀者讀書筆記 篇25

今天,我讀完了《寄小讀者》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冰心。這本書寫了冰心寫給小讀者的一些信。

《寄小讀者》這本書主要講了:冰心在各地遊玩或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的時候,寫給廣大小讀者的書信。《寄小讀者》這本書分為四部分,分別是:第一章——遙寄稚子、第二章——歲月緒語、第三章——凝思靜品和第四章——樂幽人生。我最喜歡的是第一章——遙寄稚子。第一章裏有初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十三陵工地上的小五虎等等……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再寄小讀者。這裏面主要講了冰心到世界各地去遊玩的時候的所見、所聞、所想的事。

讀完《寄小讀者》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句話——讀萬卷書,行千里路。讀書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而行萬里路也可以讓我們增長許多知識。讀書增長的是我們與他人交流或在生活中的一些為人處事的知識。而行萬里路則是增長我們對各地名勝古蹟的認識與古代文化的認識。所以我們要雙管齊下,才能做到最好!

聯繫生活實際,我覺得我們在學校的時候應該好好學習一些與他人交流或在生活中為人處事的知識。而在假期,我們則應該多出去旅遊旅遊和去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蹟遊玩以增長我們的見識與對古代文化的瞭解。這樣,我們既可以增長為人處事的知識又可以瞭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習俗。既節約時間,又增長了知識!

讀者讀書筆記 篇26

冰心奶奶,一位世紀老人,一生為我們創作了不少的作品。我特別欣賞她寫的文章,曾讀過她的《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今天我有幸讀到了她的《三寄小讀者》,那優美的語言和好詞好句有如春雨滋潤着我,讓我捨不得放下來!

《三寄小讀者》由十篇通訊組成,每一篇都是冰心奶奶以書信的格式告訴我們她那時聽到的、想到的事,質樸的語言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在《通訊三》中,冰心奶奶告訴了我們時間的寶貴及時間流逝的迅速,要我們奪取寶貴的時間。同時還告訴我們,要奪取寶貴的時間,就必須善於使用我們用以奪取時間的武器——我們的腦子,腦子這個最寶貴的武器,不用就要生鏽,多用就更靈活,過度就會損傷。生鏽或者損傷,它就不能鋭利地去替我們衝鋒陷陣、攀高攻關!只有學會合理科學地安排時間,才能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冰心奶奶不愧是我們的好奶奶,對我們的關心真是無可挑剔。

在《通訊四》中,冰心奶奶告訴我們寫文章要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中的認真體驗觀察,寫出來的東西形象就不鮮明;沒有生活中真正感人的情境,寫出來的東西就不能打動讀者的心。我每次寫作文時總感到無話可説,現在我終於知道這是我不能對周圍的事物進行細緻觀察的結果。

冰心奶奶的《三寄小讀者》好別出心裁,所舉事例貼近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受益匪淺;對我們的鼓勵充滿真情,讓我們好生感動。《三寄小讀者》教會了我做人和學習。我愛《三寄小讀者》,更愛冰心奶奶。

讀者讀書筆記 篇27

《讀者》是本感人至深的雜誌,也是本能給人深刻教訓的雜誌。這是我仔仔細細地讀完《讀者》第23期後的第一個想法。

《讀者》裏的每一篇短文﹑故事都值得讓人深思,其中《盲人的鏡子》就是一篇。這片短文講的是一位朋友患了白血病,需要治療,但他不想忍受痛苦,而逃出了醫院。幸虧他遇到了一位雙目失明卻又帶着明鏡的老人。他從老人那兒明白了生命是多麼寶貴,從而撿回了一條命。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生命”一個對我們來説既陌生有熟悉的詞,一段既漫長又短暫的時光。在這段時間裏,有人成了明星,賺了許多錢;有人當了科學家,為人類做出了貢獻;有人什麼也沒做成,整個一生都是平平淡淡,還有的人,很不幸的變成了殘疾人。但是,不管是哪種人,他(她)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對於前三者來講,他(她)們過得還算好,不太會“扔掉”自己的生命,但對於殘疾人來説,活着,要忍受很大的痛楚,因此常常會有“一走了之”的想法。這時候,他(她)就像那個朋友一樣,需要一位熱愛生命的人來為他(她)指點迷津,找回自己的生命。當然,找回自己的生命並非易事,但也不難,只要有這個想法就行。正如那個朋友所説:“我現在擁有了人生米足珍貴的兩件寶:一是樂觀積極的心態,另一個便是屹立不倒的信念。是啊,我們只要有了良好的心態,堅定的信念,不管是否殘疾,是否快樂,都能夠頑強地活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各位,行動起來吧!讓我們每天都保持微笑,每天都充滿自信吧,讓我們一起來保護生命吧。

讀者讀書筆記 篇28

第一次知道有《讀者》這本雜誌,是我在外求學時。

幾年中,我利用課餘時間從《讀者》上摘抄了滿滿三個本子,獲得的直接好處是,在學校出黑板報時我完全不需要再翻查資料,就這三個本子就可以大功告成。那時的《讀者》各類知識繁多,讓我汲取了非常豐富的知識營養。

工作後,我開始訂閲《讀者》,孤燈夜讀,彷彿與許多智者對話,聆聽他們的教誨,讓我學會了觀察生活,思考社會,通過它,我獲得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看到春天萬物復甦,我會在心裏生騰起一種勃勃向上的心理感受。面對秋風瑟瑟,枯葉遍地,我更多的是感受到自然界新陳代謝的無限偉力。我曾經寫下“用心去看,美無處不在”的句子。現在的《讀者》,我以對朋友的方式對待,不接不離。記得有位讀者朋友説要以虔誠的心去看《讀者》,我倒不以為然,平平淡淡才是真,過多的熱情不可能恆久。我在想《讀者》之所以能吸引如此眾多的人應該是它平和的風格,平等的風格,潤物細無聲的風格。我現在不是每期都看,但一直在看,也不會每篇都看,但不少文章看了又看。

現在的《讀者》更多的是人文關懷,是對真,善,美的宣揚,符合構建和諧社會的主旋律,其成功之處我覺得它是一本讓人忘不了的雜誌。如今我更多的是從報亭購買,在我看的同時,我又把它推薦給我的兒子,一位初中學生,我希望他也能在《讀者》的影響下學會對社會思考的本領,獲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現在大家經常在説文化傳承,我這或許也叫對《讀者》的傳承吧。

讀者讀書筆記 篇29

一本讀者,一篇首卷語,一頁頁精彩的文章,將身心浸入其中,你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看見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喜歡《讀者》是因為它似乎包羅萬象,展現了許多“別人的生活”。而我堅信人交往的意義就是一個世界與另一個世界的碰撞,當兩個世界碰撞融合交匯就會產生新的物質與思想。

最近這幾期很多都是關於環保與科技的,畢竟是熱點話題,大家都很敢興趣我也不例外。在很多篇文章裏,我都感受到這樣一個詞“變化”。就拿鄉村來説,十年前的鄉村是那樣的欣欣向榮、詩情畫意,而十年後的鄉村,有的作者把它比作“吞噬人心的地方”“充滿迷霧的世界”。我彷彿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悲哀。是怎樣的深情與憤怒才能寫下“祖國大好河山豈敢欺”這樣的激昂之語?我不禁想問,十年有多長,有多可怕?那湛藍的天空竟然變成了陰沉的霧霾!那天真無知的少年竟然成了勾心鬥角的奸商!那野百合竟然變成了拔地而起的工廠!雖然科技進步帶給我們便利,但這是人類的進步還是退步?如果100年後機器代替了人類的勞作,那麼還需要人類幹什麼?是不是所有人都不用努力沒有目標等待死亡?也許有人説我偏激憤青,但當你看見作者筆下那千瘡百孔的“家”與“鄉”,你會作何感想?會不會有他的那種“撲面而來的空寂感”?也許還會有人説我不知好歹,拿着手機發着短信還在吐槽手機多不好!我和作者一樣,我們並沒有否定科技,我們是想説,當人類在為科技凱旋高歌的時候不要忽視了那些被某些陰謀家所淡化的負能量。

《讀者》上説“發展是一個永遠不會停止的機器,那麼操作它的人就是試試呆呆的人類”所以我想説,人類也是發展的一個犧牲品,為未來而犧牲,為後代而犧牲,偉人總是帶有悲劇色彩的不是麼?我覺得我一個17歲的中學生在這裏大談科技,大談人類的意義也是很靠譜,我們的狀態是正在緩衝,緩衝的動力就是聽説讀寫,最重要的是思考,畢竟紙上談兵人人都會,聽你吹的天花亂墜,圖片僅供參考,生活需要大腦。很喜歡《讀者》上的一句話“是人就要活出自己,讓你的名字不要只是一個代號而成為一種標誌”。而我想説的是“親愛的,不管你是秋香還是如花你就是你,你是一個單獨的完整的個體,也許你不能改變世界,但憑着自己的力量你一定可以改變自己!

讀者是很好的閲讀伴侶,你值得擁有。最後的最後我想發自肺腑的説一段話:“你能言善辯不能沉默寡言,你心嚮往之不能望而卻步,你能説能讀能寫,就不要給青春留下空白與殘缺,翻開書頁讀一讀寫一寫,今天你們聽我説,明天我想聽你説。”

讀者讀書筆記 篇30

今天早上我讀了一本讀者,裏面非常好看,其中有1篇我叫"改變世界的6種飲料,那6種飲料分別是烈性酒,咖啡,茶,葡萄酒,可口可樂和啤酒,烈性酒——15世紀至18世紀初,是一個海上探險的時代,歐洲強國控制了大海,他們的船隻在海上游來游去。長長的海上旅行寂寞難耐,水手們哭度,鬱悶,幸虧有烈性酒,尤其是白蘭地和朗姆酒,安撫了他們痛苦的靈魂。

咖啡——咖啡促進了商業繁榮,與商業意識也有着密切聯繫。想不到吧,赫赫有名的倫敦勞矮德保險社和倫敦證券交易所原來都是一個咖啡店。

葡萄酒——葡萄酒總是帶着濃厚的貴族氣息,那種色澤,那種醇香,那種喝起來這樣那樣的講究,由不得你不肅然起敬——歐洲皇室們喝葡萄酒的做派,是不是令你豔羨不已?葡萄酒的歷史絲毫不輸給啤酒,也許還要更古老些。

還有很多很多,這幾中飲料都推動新的時代,讀者中的每個故事都生動,很優美,非常利於我們寫作文,所以我也非常喜歡看讀者!

讀者讀書筆記 篇31

這個星期,我讀了《讀者——最珍貴的禮物》這本書。這本書裏講的是感恩的故事,讓我們感動了什麼是愛。品嚐美酒是一種味覺的幸福;欣賞美景是一種視覺的幸福……而品讀美文卻是一種心靈的幸福!美麗的文字具備了音樂、繪畫以及所有美好事物的感染力,讓我們在紛繁俗事中得到靈魂的淨化與昇華。

其中,令我最感動的一篇是《爺爺的飯桌》,講的是一位年老的父親與他兒子、兒媳婦和小孫子生活在一起,可老人家吃飯總是打灑牛奶、打碎碗,但他不是有意的,因為他的手顫抖得厲害,吃飯十分艱難。他兒子和兒媳婦十分惱火,於是,為他在角落設了一個小飯桌和一把小椅子,與倆夫妻分開吃飯,老人家的碗是木碗,是為了防止他打碎碗。一天,孫子做的事讓兩夫妻恍然大悟,他們知道了要孝順老人家,於是夫妻倆不在厭惡老人家,表現得十分孝順,從此,這一家人又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中還有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讓我們有所悟,這些或睿智凝練或甜蜜温馨或理性思辨的文件,既可以啟迪我們智慧,又能修煉我們的精神,放鬆我的心靈,它使我們享受到了閲讀的愉悦。讓我們都一起來品讀這本書吧!

讀者讀書筆記 篇32

近來,在讀者雜誌上看到一篇描寫著名導演張藝謀的文章,頗為感動,接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次,一位美國記者採訪張藝謀,問:您現在到底有多少財富呢?張藝謀仔細思考了一下,然後認真地對記者説:“説來你也許不信,我的財富,只是一架舊式照相機。”記者睜大了眼睛説:這怎麼可能呢?您不會是在蒙我吧?張藝謀笑着説,我説的是真心話,由於家庭出身原因,從小到大,我們家一直生活在一個受人歧視的環境裏。18歲那年,我迷上了攝影,可在當時,家裏連吃飯都困難,哪裏還拿得出錢給我買照相機,供我學攝影呢?有一天,我聽人説,可以賺錢,於是我瞞着家人,偷偷地到城市裏去。一連賣了5個月,終於攢夠了買一架照相機的錢。憑着這架照相機給我的藝術積累,1987年我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可以説,是這架照相機,或者説是那段的經歷,給了我特殊的人生體驗,鼓勵我不段挑戰逆境,打破宿命,去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所以,不管到哪裏,我一直保留着它,那才是我真正意義上的財富!

是的,當人們把羨慕的目光投向成功人士名利光環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他們身上隱藏的精神財富,那才是他們動力的源泉、制勝的要素、成功的祕訣。

讀者讀書筆記 篇33

首先是作為一名教育者的感觸。從教二十餘年,説實話,我還是比較喜歡我的學生的,但這種喜歡的標準好像隨着年齡的增長是有所不同的。在剛入職的三五年裏,特別喜歡那種愛笑愛鬧的“古靈精”,下了課常常會被他們纏着一起玩。

後來,慢慢地也開始注意起那些平時不大愛笑的“小古板”,發現他們的腦袋瓜裏其實藴藏了很多令我驚奇的思想,交談起來感覺甚歡。再到後來,出於對教育公平的追求,我開始將關注的目光投射在那幾對長年沉默而黯然的眼睛上,一開始,他們的眼神是逃避躲閃的,即使強迫他們與我對視,我也感覺還是無法觸及到他們的內心。要與他們的心靈交流,需要我用很長的時間和真誠的耐心。他們是一羣在課堂上和試卷裏的失敗者,以前被定義為“差生”,現在改了名叫“後進生”。但是我發現他們中間不乏有很多有趣和有情的人,得到了他們真正的喜愛和信任後,我也真正地喜歡上了他們。原來,他們的世界其實比一般的孩子更豐富更真實也更有趣。可惜的是,我們現行的教育體制,卻往往用一把尺子,將這些有情有趣但考不出好成績的人打入“冷宮”,剔出圈外,聚光燈下,只剩一羣成績優秀的學生在跳舞。

新課程提倡“讓孩子快樂地學習”,學什麼?學課堂上的?學書本里的?僅僅這些能讓學生學得快樂嗎?我想肯定是不可能的。葉聖陶曾經説過“學習即生活”,離開了生活的學習一定是缺乏情趣和實用性的,我們的孩子是鮮活靈動的,他們學習的動力更多地來自於“情感”,而不是“意志”,“十年寒窗為功名”的時代離他們太遙遠,所以無感。

其實,我覺得我們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生命的意義。我們每一個人,包括孩子,他們都是一個來之不易的生命,除了在該學習的年齡裏好好學習外,他們還應當在這個年齡裏好好地“活着”,這個“活着”不止於平安地活,更應該是快樂地活。誰説孩子將來的日子還長着就可以先不顧生命的質量而負重前行,錯過了童年的快樂,生命是極為殘缺的,等你大了老了有條件快樂了,你能補回童年的快樂嗎?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代就沒有追求快樂的能力,長大了還有能力追求快樂嗎?

我盼望,我們的教育也能像《讓孩子快樂的技能》中的一樣,多幾把評價學生的尺子,重視個體生命,重視培養孩子追求快樂的意識和能力。中國有句古話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的教育如果能迴歸本位,我想這句話是會成為真理的。

讀者讀書筆記 篇34

由於我的車被撞去大修,我今天上班就坐公共汽車了,不用費腦筋了,感覺很美,從廂紅旗坐車,到香山在轉車時,看到一個報刊亭上有《讀者》雜誌,想起了一個朋友對這本雜誌的講評,我隨手買了一本,因為還有近四十分鐘的坐車路程,順便閲覽一下,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這本雜誌過去自己也很喜歡,堅持好長時間的不間斷閲讀,後來很多事情就放下了,坐到車上先大概地看了一下,覺得還是那麼清心,內容還是那麼新穎,不免有些感慨,這本雜誌的創作信條真是太難得了。細細地看下去,感受還是很多的。

卷首語是《將生命當成租賃》內容是目前,在韓國非常流行一種“死一把”活動,參與這個活動的人首先要進行一個以“生命的意義”為題的測試,留下肖像,寫下遺囑,然後穿上麻布做的的壽衣躺進棺材裏。體驗者能在棺材中聽到哭聲,大約十五分鐘後,工作人員在打開棺材,體驗活動結束。據主創人員介紹,設計這種“死一把”活動,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反省過去,珍惜現在,更好地面對未來。這真是巧合,我昨天就經歷了那生死一瞬間。我真的深有感觸,就象文章裏説的那樣:“國人有句俗話:不見棺材不掉淚。只有真正地面對死亡時,人的心態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生命有如某種租賃,只不過這種租賃有好有壞,有長有短,有悲有喜而已。説得精闢,不多説了,因為這是個很沉重的話題,再説下去就會受到親人們的批評了。

叫我感到好的地第二篇文章,題目是“高貴”,文章這樣寫道:“那些內心高貴的人,即便挫折不斷,即便被壓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區別於他人的,是擁有一張從容不迫的純正的臉。臉如同一個人的心。林肯説,一個人活到四十歲,就該對自己的臉負責。在父母的無私之愛中孕育出的清純美麗的臉,四十年後是否還能夠不染濁塵,無阿諛之風、汲汲之氣‘躲閃之態.....這取決於我們自己。”説得不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是具備了高貴的情感,在其善良、純正的面容之下往往藏着隱痛,而他們更以昇華自我的方式超越了那種痛楚與沉淪。

在《有一些錯不必糾正》的文章,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因為自己的生日,向父母提出質疑,為了不讓自己有一個錯誤的生日伴我終生,他開始讓父母好好回憶,直到母親流淚,父親的指責,你究竟想幹什麼,父親的話讓他明白了,想用所謂的科學,去懷疑、否定父母為之的美好記憶。他們的記憶是那麼温馨,又是那麼辛酸.....哪一個更重要呢?這樣這個孩子在他十八歲的時候懂得了一個道理:這世上,有一些事情,明知道是錯的,但不必去糾正。看完之後,我心裏非常感動,人與人之間就應該多一份理解,特別是親情,更應該包容。

這本雜誌還有好多文章值得一看,《心中的財神》心中的財神或許是你獲取財富的一種信念。《在別人的生活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要坦誠地承認,我們在精神世界上的匱乏,在心理上的慌亂。只有誠實地面對這種匱乏與慌亂,我們才可能找到自己方向。即使我們用了那麼多別人的名詞與概念來武裝自己,或者逃避其中,我們也不可能變成別人。《托爾斯泰燈》中説到:每個人心裏都有一盞燈,人不是由於決心才有毅力。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取決於他的閲讀史。只有閲讀才能最有效的培養人的精神生活習慣,而好的習慣又形成性格,性格決定人生。

讀者讀書筆記 篇35

我們家每年都會定一些雜誌,雜誌總是換了又換,可是唯獨不變的是一本《讀者》,每次我都看見媽媽爸爸在翻閲《讀者》,便很好奇:是什麼吸引了他們?後來我拿來一本《讀者》,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哇!

原來這裏面有這麼多的散文、哲學,我津津有味的翻閲着,竟不知已經耽誤了吃飯、睡覺,裏面的內容像香甜的泉水灌徹着我充滿求知慾望的大腦,滋潤着我的心田,許多富有哲理的大師語言都吸入了我的腦子,我無時無刻都在學習,還有作者巧妙的運用手法將那些我平常認為十分枯燥無味的哲學文,改變成一段段優美的樂章,所有甘露般的知識躍入我的知識庫,永遠銘刻。

翻開每一頁,每一頁都是大道理,有關於節約、學習、道德……好像一位隨時隨地都可以請教的良師,彷彿跨越時間和空間同所有的大學者在談話,《讀者》呈現出了最好的文采、最深奧的道理。我的作文要歸功於它,裏面優美的詞語、語句數不勝數,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吸收,我在這個世界的語文天地裏輕輕聆聽所有大師獻給世界的文采、心聲。

我相信這本《讀者》會永遠的流傳下去,接受子子孫孫的閲讀,讓他們也傾聽這個世界最美好的聲音……

以下是我閲讀《讀者》的經歷:

我是1990年遇上《讀者》的,1990年我上初一在之後的三年中我每期都買這雜誌。當時離家離父母一個人在僑中寄宿生活,《讀者》成了我的愛我的寄託我的快樂,因為裏面教會我很多道理,也帶給我很多快樂。幽默的段子。精美的詩句。精闢的人文道理。

記得當時一個月80元生活費,父母那時在武夷山工作,每個月生活費從郵政寄過來。我那時還小也不懂安排,常常月初花多了。月未口袋提前空了。但唯一借錢的就是買這《讀者》雜誌。這一本雜誌是我唯一執愛過的書。每個月記得都會有期待的心情等待它的到來陪我那樣度過了三年。

上高中後,懂得花更多錢了。父母一個月給100元生活費。那時已經買不起每一期《讀者》了。但是會買合訂本。幾乎每一本《讀者》都反覆看過四五遍。有的甚至更多。,因為心裏依然愛。只是執着在經過了太多的斷斷續續之後。散落了。心愛還在。

就這樣堅持到高中結束。隨着高中之後的動盪理想。挫敗。《讀者》慢慢丟失到久久陌路了,不再想。不再看不再買。偶爾在書店看到。感覺很怪。象相互拋棄的朋友。會一瞬時劃過那陣葱貧快樂的日子。會一瞬間有拋棄與被拋棄的感覺。會一瞬間內疚。之後買過《知音》。買過《女友》。買過《瑞麗》。但沒有買過一本《讀者》。

內疚夾雜着失落。因為失去一個執着的情愫。從那之後再也沒有執着過什麼了。只是在奔找。找到房子找到車子找到錢。

今年重新訂了。今天收到第一期。我在上面寫上自已的名字。人生都能回首嗎?對愛的非生命物都會在時間中錯失。我錯失了它14年。那些錯失的生命情感呢?能有幾個14年可以回首。回首時也只是這般流落的只是歲月嗎?。

買了,但是那樣的愛再也無法給了!握着手上雜誌有種感激的情緒。感謝它曾經讓我那般執着。執着的愛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最美的記憶。是豐厚的財富。今天的人們都忙碌於無盡的幸福找尋中。而幸福的指數一直在我們面前滑落。因為少能執着愛了。

人生是該有一次為了什麼忘記自已。奮不顧身。只是難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4kor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