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管理類讀書筆記500字(精選13篇)

管理類讀書筆記500字(精選13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管理類讀書筆記500字(精選1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管理類讀書筆記500字(精選13篇)

管理類讀書筆記1

通過《人性管理》本書的閲讀,我將結合自己的感悟,闡述我的觀點。

管理是包羅萬象的。我認為,管理甚至可以用在我們個人的人生規劃上,把自己當作一間公司那樣經營自己的人生。自己就是公司的總經理,執行計劃、領導、控制、決策四種職能。對自己進行SWOT分析,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盡全力去經營自己的長處,按照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培養自己,運用市場營銷的勇氣和魄力推銷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財務,人際關係等。並且,每個人都要有自己做人生管理者的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過我們想要過的生活。

那麼管理是什麼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對管理的理解是:管理就象人的神經中樞一樣。它不像腿會跑,不象手會勞動,不象眼睛會看,更不像嘴巴會説話,但它卻能把它們有效地組織起來,構成一個整體,使各部分的功能發揮最大的效用,正因為有了神經中樞我們才能活動自如,身體才能健康地運行。我認為管理就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神經中樞。教科書上説,管理是一種協調活動的過程,以便能夠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實現組織的目標。現在,看這個結論看似很簡單,我是在看完着本書之後才真正對這個概念有了深入的瞭解,我從管理思想的演變中可以看到,這簡單的十幾個字凝聚了幾代人的辛勤探索的智慧的結晶。

管理類讀書筆記2

最近認真看了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總覺得要寫寫自己的感想,哪怕只是個人小小看法。其實靜不下來讀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更多的時候我是在想辦法讓自己靜下心來。以前有所接觸泰勒制,所以還不至於十分陌生。

泰勒的科學管理主張用科學的方法代替原來經驗的方法,對工人進行科學選擇和教育培訓,要求管理者和工人緊密合作,主要目的在於追求勞動生產率的最大化,實質即追求財富(利潤)的最大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其思想非常具有進步意義,對於管理學科的發展更是有跨越式的進步。在他那個時代,美國工業化發展迅速,勞資關係緊張,他的思想其實很難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的。

而我之所以要講到泰勒,是因為一篇文章中提到深圳富士康員工的十二連跳引發的對企業員工的關注。富士康的管理中有泰勒制的影子,實行標準化管理,以效率最大化為最高目標,以“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基礎進行統一管理,認為人是受經濟利益驅動的,不關心人的社會需求、情感需求。中國正在飛速工業化發展的進程中,難免會出現歐美工業化時代曾出現的諸多問題,會有一些重蹈覆轍,但是,在現在這個重視人權的時代,在這個提倡以人為本的社會,完全按照“經濟人”假設進行企業管理,是不可能長久的。今天的我們,應該在學習和借鑑歷史的基礎上,更加註重企業工人(員工)的各種需求,全面看到企業經營者、員工和全體消費者各方的利益,追求多方共贏才是最佳的!

管理類讀書筆記3

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要獲得成功,必須回答的終極哲學問題,都是相同的。

“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決定企業成敗的最重要的問題。我們的事業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只能從外向內看,從顧客和市場的角度,來觀察我們所經營的事業。時時刻刻都將顧客所見所思、所相信和所渴求的,視為客觀事實,並且認真看待……企業管理層必須設法讓顧客誠實地説出他們的感受,而不是企圖猜測顧客的心思。誰是顧客?在顧客心目中,價值是什麼?

在思考“我們的事業是什麼”之後,企業管理層也應該問:“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這一個問題包括四個方面:首先,是市場潛力和市場趨勢;其次,經濟發展、流行趨勢和品位的變化;第三,哪些創新將改變顧客需求、創造新需求、淘汰舊需求、創造滿足顧客需求的新方式、改變顧客對價值的看法,或帶給顧客更高的價值滿足感?最後,今天還有哪些顧客需求無法從現有的產品和服務中獲得充分滿足感?

關於“我們的事業”所做的分析,企業管理層還需要自問:“我們是否在從事正確的事業,還是我們應該改變我們的事業”。

多數公司都非常重視利潤。但是,利潤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財務人員需要明白,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是結果(因變量),而企業管理中,更需要的信息是原因(自變量),只有改變自變量,才能改變因變量。這些原因,孕育在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因此,財務人員參與到經濟活動過程中改進企業管理,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管理類讀書筆記4

這本書的作者是馬克·布萊爾,奧美日本集團的董事總經理。對於品牌的作用有深刻的洞察力。事實上,如今所有的廣告、營銷和公關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創造品牌,鞏固品牌效應,以達到更高的價值。

在開始的兩三章,作者着重分析了現今社會的形勢以及品牌傳播管理的重要性,後幾章則進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全文比較系統地介紹了品牌營銷的方法,觀點明確深刻。而我通過對這本書的閲讀以及本身專業知識的認知,明白到一個企業的形象和品牌塑造非常重要,像耐克、阿迪達斯、香奈兒等等這些國際知名品牌的產品營銷無不依賴於長期建立的品牌效應。品牌需要傳播,於是有廣告;品牌需要維護,於是有公關;品牌得以為人熟知,於是能夠營銷。這一切一切產品的鏈條都與品牌有關,品牌也與企業價值連為一體,因此品牌在當今的社會中變得尤為重要。

但現在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商家和企業僅僅把售賣獲利作為生產商品的目的,而不是看重企業的品牌和信譽。原因何在?品牌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和時間,一段時間後才能帶來回報;但普通的售賣獲利則是直接能見到收益的。但從長遠來看,注重品牌的企業才能保持效益,後者則很快被淘汰。

管理類讀書筆記5

《績效管理》一書是方振邦所著,出版於中國大學出版社。績效管理是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績效管理的對象主要是人力資源。

在發達國家,績效管理已經發展得相對完善,而我國的績效管理離世界先進水平尚需時日。人力資源無論是對於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國家來説都是最重要的資源之一。績效管理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本書從績效計劃、績效溝通、績效評價、以及如何選擇績效評價方法多個角度講述了績效管理的方法。看罷本書,我也清晰的認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對企業而言,做好績效管理能員工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提高企業的經濟利益;對國家機構而言,績效管理是提高公務人員辦事效率,減少財政開支,提高辦事效率的有效方法。

如今,我們國家也逐漸認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師和醫療行業,對在編制人員都採取績效工資的管理方法。面對外部的變換、市場經濟越來越發展,內部管理成為提升國際競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績效管理就是內部管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法。還值得一提的是,方振邦所著的《績效管理》還注重了結閤中國的具體實際,稱得上是一本具有中國國情的績效管理方法,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管理類讀書筆記6

在一開始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不少理論我都已經聽過了。我有一種感覺,似乎這類內容,只要可以邏輯自洽,就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大概和心理學不同流派是類似的。

這是一類什麼內容呢?就是探討一些我們看不到、難以數值化的能量槽,比如説精力,親密度,體力,情緒等等。這些東西構築了我們平時生活的基礎,一旦有一項出現問題,日常生活就會漸漸走向崩壞。又由於平時我們對這一切的存在覺得理所當然,所以找到問題所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類書有用麼?我覺得至少,它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增加我們意識到問題所在的能力。但是如何去解決問題,書本是無法提供幫助的,必須去親自踩坑實踐。

接下來我想談一談這本書觸動到我的一個地方。我曾覺得,負能量也是能量,為什麼我們不能加以利用呢?這本書提到了,可以的,只是代價比正能量大。因此,這本書推薦現實樂觀主義。

這麼一想,我突然感到一陣悲傷。就像故事裏的反派,用負能量努力地驅動自己,最後敗給正能量的主角。這似乎暗示着,不過是在開局用錯了能量槽,卻終將落得敗北的結局。

本書最後提供了一些自我檢測的問題,我想如果去嘗試,大概會有收穫吧。可我總是迫切地想從書裏找到“答案”,卻不願意靜下心來做出一點改變。這麼想,我確實是辜負了這本書啊。

管理類讀書筆記7

在沒有學習精益生產相關知識之前,我對精益生產的瞭解很少,雖然也聽説過精益生產的內容,但是對其內涵卻不瞭解。通過學習,我對精益生產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精益生產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户需求不斷變化,並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餘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結果的一種生產管理方式。

精益生產方式的實質是管理過程,包括人事組織管理的優化,大力精簡中間管理層,進行組織扁平化改革,減少非直接生產人員;推行生產均衡化同步化,實現零庫存與柔性生產;推行全生產過程(包括整個供應鏈)的質量保證體系,實現零不良;減少和降低任何環節上的浪費,實現零浪費;最終實現拉動式準時化生產方式。它與傳統生產方式的區別主要表現為:改變了品質控制手段;消滅(減少)了各種緩衝區;增加了職工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培訓職工並與職工交流;僅在需要的地方採用自動化;精益組織結構。

精益生產方式既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生產所佔用的資源和降低企業管理和運營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生產方式,又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實施精益生產方式就是決心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就是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為實現七個零的終極目標而不斷努力。它是支撐個人與企業生命的一種精神力量,也是在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的一種境界。

管理類讀書筆記8

閒來無事讀了陳海春教授的《人脈管理》。人脈管理,含義就是經營好自己的人際關係,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讓自己的事業更廣闊。但是總會感覺人脈管理的“管理”兩字不太妥當,應該叫做“人脈經營”,或者“經營人脈”。管理和經營是有區別的。管理側重於管和理,指向內部,偏向於維持秩序;經營含有不斷擴大、發展的意思。人脈不但要管理,更要經營。

陳教授他主要是研究人脈這塊的。所以他從專業地角度對很多概念進行了細分:比如生活,包括社會公共生活、家庭生活、職場生活三方面。男女關係分為契約關係、情人關係、朋友關係三種。職業分三種層次:謀生的手段、施展才華的舞台、確立社會地位的途徑。

他的關於職業的劃分表明了人們之所以有不同的工作狀態的原因。因為很多人只把工作當做是一種謀生手段,所以只做自己的分內事,而且不一定做好。有的人把工作當做是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而且幹得津津有味的,然而生活中這種人是很少的。至於工作成為確立社會地位的途徑,更是少之又少。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有這種需要的人很多,但大多數人都在各種外界的壓力下,加之本身的惰性,逐漸的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人生夢想。

管理類讀書筆記9

一直知道情緒的重要性,對它的理解只是簡單的來源於生活,朋友的事,自己的事,社會的事,時長看到有些人因為一時衝動釀下不可彌補的後果。往往事情發生的原因很小,事情造成的後果卻很大,回過頭仔細想想,作為一個人,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多麼的重要。看到一則小故事:

研究發現成就較大的20%與成就較小的20%之間,最明顯的差別並不在於智力水平,而是在於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善於管理情緒的人,才能夠正確瞭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同時,也只有善於管理情緒的人,才能敏鋭客觀地察覺別人的所需,合理處理與別人的關係。家庭幸福、事業同樣離不開管理情緒的能力。

對於我來説也是一樣,20%成就較大的人,20%的成就較小的人,我不關心自己將來歸屬哪一類,目前來説,我更多的會關心,我的壞情緒有沒有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前段時間,總是會跟朋友吵架,事情本來很小,都會被説成一件大事,有時甚至覺得他的遷就與忍讓也讓我很上火。其實吵完之後我也進行了反省,覺得自己好不應該。現在呢,更多的時候是去跟他溝通,如果確實有什麼不開心但又不想説的事,要麼就靜靜的聽歌,選擇阿Q精神安慰自己,要麼就跟朋友出去玩,找到合適自己的方式去調整情緒。

生活沒有糟糕之説,重要的是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烏雲也好,大雨也罷,生活本應該是明亮的。

管理類讀書筆記10

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這數據對誰都一樣的,那為什麼每個人創造的財富都不一樣呢?為什麼比爾蓋茨每分鐘創造的價值都比自己高?成功人士他們只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超越別人的原因嗎?看完《時間管理》一書後我覺得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將所有時間都用來做最有價值的事!

時間管理是在有目標的人身上才能體現出其成效的,因為它約束了你的計劃行程,確保你的每一秒都在做你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事情!明確的人生目標會使你的精力全部集中到最重要的任務上,所以你的人生目標將直接影響到你對時間的把握!書裏教了幾個很有用的時間分配管理方法,其實是一些統籌方法,並在不斷的強烈拒絕做與人生目標不相干的事情!如何能統籌得更好,主要體現在一張日程計劃表裏,它鎖定了一天中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情!同時自身必須有處理事情輕重緩急的評估意識,使用核查目標、分類處理、授權等方法改進時間的分配,並努力克服一些拖延、拖拉習慣,巧妙的處理浪費時間的電話、閒聊、約會、會議等,使自己有更充足的時間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讓單位時間創造價值的最大化!

其實時間分配管理並不複雜,很多人在小時候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理想,直到現在眾多人已經現實化,每天只為眼前事所糾結,並且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得過且過,以至於時間匆匆而過,我們生活在一個與時間賽跑的時代,必須懂得惜時,畢竟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管理類讀書筆記11

最近一直在看一本書叫《銷售團隊管理》,書還沒有完全讀完,但學到的東西已經不少,而且還要反覆的細讀才能完全消化。本書內容並不枯燥,而以實用為主,配以各種經典案例讓你在的過程更加深了印象,被評為“銷售主管的第一本書”決不為過。

書裏首先講到的就是關於一個銷售經理角色認知和轉換。

第一就是從“銷售業務員”到“銷售經理”的轉換。有句話説得挺有意思:銷售經理就是個大業務員。實際上,這樣的理解就是還處於銷售業務員階段。自己的業績好並不能代表你就是一名優秀的銷售經理,但銷售經理業績一定要好,這是肯定的,銷售經理業績好不行,還要帶領整個團隊有個好業績。借用一句廣告語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第二就是從“經理銷售”到“銷售經理”的轉換。説白話點就是從“重業務”到“重管理”的轉換。一個的銷售經理要具有三個主要素質:管理意識、有預見能力和判斷決策能力、職業教練。面對團隊人員出現的銷售阻力問題,不可以親力親為,這樣就又陷入到業務的層次上了,而應該作為一個教練,指導銷售員,銷售員,讓其獨立的完成最終銷售。

以上內容僅僅是書的第一章所闡述的,個人感覺還是很受用的,當然藉此機會也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致力於做管理、帶團隊的千禧人,希望大家在看過這本書後都能對銷售經理這個職位的認識更上一層次,也對指導現實工作、處理實際問題有所幫助。

管理類讀書筆記12

作者以操作系統來比喻組織結構非常形象,在老舊的系統上升級程序以求實現電腦的高速運轉是不可能的,系統的性能、運作模式決定了它的天花板在哪裏,僅靠升級個別組件和程序只能得到局部改善。這個時候,唯有更換成強大的操作系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於企業來説,這個新系統,即“合弄制”。

而合弄制從根本來説,是關於企業權責重構的一種管理模式,強調通過賦予組織上下人員採取果斷行動的明確自治權,來改變經營方式。這需要現有的CEO、高管們將手中的權力移交出去,通過合弄制章程定義的管理流程讓自我組織成為現實,重新界定組織中的角色,有效分配權責,從而實現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

文中對合弄制下的目標、管理、角色、經營、圈子、引導連接、代表連接、管理會議、戰術會議等專屬名字有清晰的界定,關於管理程序的主要要項也給出了明確的提示。但是關於合弄制的落地,作者主張一旦實行就要整體實施,而非局部使用。當然,針對部分組織的特殊情況,如果無法做到整體實施,作者也給出了一些變通的做法和讓步。在我看來,目前國內大部分組織想要採用合弄制還是有一定難度,因為人的觀念的轉變往往是最難的,而合弄制的實施首先要權力階層交出權力,這對很對企業高管來説很有難度,這裏逃不開關於“利”的分配問題,所以關於合弄制,個人覺得在局部或者未來新興企業中使用會更合適。

管理類讀書筆記13

讀完《班主任的細節管理》這篇文章,我的腦海中出現了這樣一句話: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難事必做於易。是的,《班主任細節管理》要告訴我們的就是要做好班級管理的每一個細節問題。作為一個班級的領導者和組織者,要想造就一個好的班集體,必須從細節抓起,下面我來談一些自己在班級管理中關於班級衞生管理方面的一點做法。

我們都知道,一個班級的衞生是最讓老師頭疼的。現在的孩子大多嬌生慣養,在家基本都是倒了油瓶也不扶的小皇帝。為了讓學生儘快能獨擋一面,從低年級開始,我先給學生親自示範怎樣拿笤帚掃地、用拖把拖地、擺放衞生工具等。再選學得快的學生作為榜樣表揚鼓勵,讓孩子慢慢學會打掃衞生。在打掃中為了不出現窩工的現象,我又把教室和衞生區的衞生細化成若干小塊,掃地、排桌子、拖地、擦黑板送垃圾等,每人負責一塊,每天定時打掃好。衞生工具的擺放也有固定的位置,比如:笤帚要掛在牆上的釘子上,拖把要控幹放在牆角,垃圾桶必須整齊的放在笤帚下方的空地上每組設衞生組長專門負責檢查衞生的打掃和衞生工具的擺放,做得好的進行獎勵,反之則會得到相應的處罰。幾個學期下來,我就從焦頭爛額的衞生工作中解放了出來,做起了甩手掌櫃。

細節決定成敗,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更要從細枝末節入手,從那些容易被我們遺忘的角落入手,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做一個善於利用細節去感染、教育、管理學生的成功班主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422r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