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羊脂球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羊脂球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羊脂球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羊脂球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羊脂球讀後感1

《羊脂球》,這篇小説中的主人公。雖然她身為妓女,可是她有一顆誠然的愛國之心,深深地感動着我……而那些卑鄙的“上層人士”,令我厭惡——

一八七零年普法戰爭期間,一輛法國的驛車在離開敵戰區時,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軍官一定要車上一個綽號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過夜,否則驛車就不能通過。羊脂球出於愛國心斷然拒絕,可是和他同車有地位的乘客為了各自的私利,逼她為了大家而犧牲自己,羊脂球出於無奈而作出了讓步。可當第二天早上驛車出發時,那些昨天還苦苦哀求的乘客們卻突然換了一副嘴臉,個個疏遠她,不屑再與她講話……

在現在的社會中何嘗沒有這種事情,“翻臉不認人”的事情有很多。在自己需要幫助時,把自己認為很下等的人當作上帝,希望能從他身上得到需要的東西,來拯救自己。無論對方是乞丐還是紳士,都會彎下“尊貴”的腰,低下“高尚”的頭,露出難得的笑臉。就像些所謂的上流人士,起初覺得與這個妓女坐同一輛馬車非常恥辱。但是到了要瓜分羊脂球的食物時,他們就成了一條哈巴狗,不住地向羊脂球點頭哈腰,不停的讚美她的美麗和善良,不怕“低賤”的食物有失他們“高貴”的身份。

面對你自身利益,會怎麼選擇?是向裝束整潔的死神招手,還是向遍體鱗傷的耶穌探頭。也許有的人會走向耶穌,他們知道“以見利忘義為恥”,寧願損失錢財這些身外物也不要丟掉了高尚的靈魂。但有人也會踏上搖搖欲墜的鐵鎖橋,向死神走去,用靈魂去換他們的賞錢,用他人的靈魂去換取賞錢。就像貴族們在旅館所做的一切,當普魯士兵威脅到他們的腰包時,眼睛完全瞎了——他們看不見羊脂球是他們的恩人,只看見她是一名骯髒的妓女。這時,乘客們由哈巴狗變成了豺狼,拼命把羊脂球推入火坑,來逃避自己所受的傷害。

面對危險時他們是哈巴狗——不住的點頭哈腰,來避免傷害。面對金錢時他們卻是吸血鬼——一個個卑鄙骯髒,拼命搜刮錢財。

在逃難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由在馬車上羊脂球慷慨地與大家分享食物,到在旅館被迫出買靈魂,沒有一處不反映出羊脂球擁有尊嚴和善良,無處不反映出她敢於反抗普魯士侵略者的凜然正氣。更反映出了商人,貴族,廠長兼參議員,修女等上流社會的人的自私自利,無恥卑鄙。為了自身利益而毅然決然把羊脂球推向火坑,來當作“擋箭牌”。更使我氣憤的是,之後這班所謂的上流人物,面對飢寒交迫的羊脂球所給予的只有鄙視,挖苦,諷刺,嘴裏不住的説着“無恥”。根本沒有一人挺出身來幫助她,維護他的尊嚴。

我不明白為什麼同樣由細胞發育而成的人類會有如此巨大的天差地別,是金錢,名譽,權力在作怪?還是人類自己的靈魂在不斷地扭曲……羊脂球的故事不僅僅訴説了她的悲慘生活,更反映了當時的上層人類的靈魂是多麼的虛偽,多麼的醜陋,多麼的罪惡!像羊脂球那樣的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你不能以異樣的眼光來看待為自己付出了不等代價的恩人,而是要給予他關心.感謝他為自己所做出的貢獻。這才不失自己為人的身份,為地球上最高智慧的生物……

羊脂球讀後感2

有時候,我們總是愛三五成羣的討論着什麼,或是各結成所謂小幫小派,大肆指責着我們眼中的是非對錯。有時候,我們總是把自己當作是路西菲爾一般的光明榮耀,似乎自己便是最高貴的存在,至於你們,呵呵,咱瞧不起你……這個便是人先天所有的自視清高,即使這個人攀上高位、奪取功名,也不過是傳統的小市民。

其實人的天性本就如此,每個人骨子裏都有着一定的自戀情節,若是細細剖開來看,更多的是自私情節。人性中的真善美雖本是先天具備的,然而畢竟被更多不大見得了光的品質所掩蓋。19世紀末期的歐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極為微妙,那些僅存的真善美早已被當時黑暗的社會制度所吞噬了。人們在生活中不盡如意,便將希望寄託在文學創作上。這個時期的法國湧現出了大批優秀的作家,青年作家莫泊桑便以短篇小説傳名於世。

初讀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我只是為其中“先生”、“夫人”們的矯揉做作感到可笑,現在長大了些,竟是感覺到了可悲。羊脂球這個女子,其實本是無罪的,至少她還有着自己的底線,她還是有着作為一個國民的尊嚴。然而那一車子的人,或是冷嘲或是熱諷,故作高雅地“委婉”劃清了自己與她的區別,時刻留心着。在接受她的幫助的那一刻,卻要做出一副是“羊脂球小姐請我吃的”的樣子,絲毫不肯放低姿態。然而一旦遇到威脅自己利益的問題,就推諉責任,認為別人為了自己犧牲一下也是應該的,其實這便是作者筆下人物中最值得我們深思的吧。

我本沒有任何資格指責他們的,因為我無法不承認自己同樣是一個自私的人,任何人也都是如此。生活中的自私,説實話,大多數人都是源於一種不肯吃虧的心理和自戀心理的作祟。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有着比別人強的地方的,我們總是忍不住的想要別人為自己付出更多。舉一個常見的例子吧,每每到了新的學期總是要發新書的。由於運輸的問題,一兩本破損的總是很正常,但它們這時早已變成了“被丟棄的孩子”,幾乎人人避之而行。我們總是不願意那一兩本有破損的書輪到自己手上,然而一個教室裏總共不過不足50人,總有人要攤上的吧。希望別人吃虧,這是每個人都想要得到的結果,也是自私的體現。當然,這並沒有什麼值得自卑的,這廝一種很正常的心理反應。如若有一天這世界正如美國獨立戰爭所言那般,民主、平等之時,這種思想或者也便不必存在了。

人之初,性本善?

不,不是的。這種説法早已被推翻。人生來便不是平等的,上帝耶和華造人也有打瞌睡的時候,殘疾人的缺陷就有不少是先天存在的。人生來也不是美好的,若不是這般,小孩子們的苦惱爭寵便又何來?人生來便是自私的,不用感到不好意思,因為這是普遍的。我們在社會中學習成長,學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做人的準則。我們在學校生活中結識朋友,才學會互助互利,學會團結友愛;我們在學校接受老師們的教導,知道知識的重要性,知道尊師重教……讀了《羊脂球》,沒有什麼被激發的豪情壯志,卻讀懂了人性與人心。零碎的感悟,確是這篇小小的傳世名作給以我的最誠摯的教導。作為中學生,我們應當用美好來覆蓋自己心中的那些醜惡,用人性的真善美點亮前方路上最温柔卻又最堅毅的那盞不熄明燈。

羊脂球讀後感3

“羊脂球”是一個妓女,因為肥胖得到這個綽號。她雖然肥胖,但卻是一個漂亮的人。我很喜歡“羊脂球”,不是因為她漂亮,而是她的善良和獻身精神。

其中有這麼一幕,一輛離開魯昂的四輪馬車上,十個人分吃着妓女準備的一籃食物。其實這沒什麼特別的,讓人好笑的是,原本看輕“羊脂球”的“尊貴”的乘客們為了得到食物而與“羊脂球”套近乎,紡織廠主的妻子甚至暈倒了,我的理解是她大概是裝暈倒的,以此得到分享食物的邀請。當他們受到邀請時卻又因為面子問題而不敢接受“羊脂球”的好意。真讓人哭笑不得。

後來一車人被耽擱在旅館裏,原因是軍官看上了“羊脂球”,但“羊脂球”不願意把自己出賣給敵人的軍官。起初,“尊貴”的乘客們都“同情”羊脂球,但當他們發現因為這件事會使他們永遠待在那個小旅館時,他們醜惡的嘴臉終於暴露了。他們想盡辦法要求“羊脂球”為他們犧牲尊嚴。當他們的目的終於達成時,“羊脂球”的悲劇也最終上演了。是的,這一羣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的“高貴”的人們再次表示出對“羊脂球”的蔑視,甚至比之前更傷人。

作者運用前後對照的手法,在篇尾又寫了馬車上的乘客吃東西的一幕,然而,這一幕中,“羊脂球”沒有食物。也沒有人請她吃,她委屈、憤怒,卻無法發泄,只能一個人默默抽泣。

書中還有兩個人讓我印象深刻,是兩個修女。剛開始,我以為她們只是漠然的旁觀者,讀到後面才發現,其實她們是“羊脂球”悲劇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她們灌輸給“羊脂球”“只要最終目的是好的,用什麼罪惡的方式來達成都會得到上帝的寬恕”的思想。更諷刺的是,兩位修女自豪地説曾經多次在戰場上照顧士兵,她們也正要去照顧士兵。看到這裏,我就為之前她們那種似乎與世無爭的漠然的態度感到憤怒了,她們竟然是和那些“高貴”的人沒有兩樣的!

科爾尼德這個人物在接近尾聲時才引起我的注意,他的一句“你們乾的是無恥的勾當”讓我非常佩服,終於還有個正直的人呀!我當時這麼想的,可是,最後他並沒有幫助受辱的“羊脂球”甚至自己吃飽後在一邊若無其事的吹着口哨、唱着歌,讓我最終看清,面對現實的利益,那些人無一例外地只會為自己着想。

我不知道,是戰爭扭曲了他們的人性,還是他們本性如此。然而作者淋漓盡致地描寫人性醜惡的一面的同時也很好地襯托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不管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中,總會有 美好人性的存在吧!

羊脂球讀後感4

本文主要描述了一個老人在臨死前的遭遇,諷刺了當時社會鄉村人民的冷漠、自私和貪婪。

一個老人已經92歲了,正在面着死亡,而她的兒子卻沒有半點悲傷,心裏卻想着要收麥子,這讓我對於他的這種毫無人性的表現很生氣,可在當時的社會,一個農民如果不幹農活,那麼還怎麼生存呢?也是生活所迫罷了。然後他便找到了拉貝夫人來替他照顧母親,可兩人卻因為價錢的問題而發生爭吵,一人認為自己的母親活不了多久,最多五六個小時,而拉貝夫人卻認為她能拖上個兩三天,要6法郎。最後因為要着急去收麥子,他便答應了。

可過了一天之後,老人還沒死,這讓拉貝夫人擔心了,如果這樣的狀態持續兩天、四天、八天,那她可不就虧大了。於是她便打算謀殺老人。她先是給她是了一個魔鬼的故事,説人臨死前會看到魔鬼,並描述了一下魔鬼的形象,接着便自己打扮成魔鬼,而老人在驚嚇中死去了。而兒子回來後,並同有悲傷,而是立馬算了一下她賺了多少錢,這也體現出老人兒子對老人死亡的冷漠和對金錢的渴望,深刻諷刺了當時人們人性的醜陋。

當拉貝夫人“謀殺”老人之後 內心毫無波動,只為自己掙了一筆而感到怯喜,將東西放回原位之後便念那背的滾瓜爛熟的經文,然後便回家了,這也再次諷刺了當時社會會人的冷漠,引起人們的反思。

羊脂球讀後感5

《羊脂球》是短篇小説大師莫泊桑在經歷了普法戰爭、目睹了法軍的崩潰下產生的。該小説講述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戰爭期間,一輛法國的馬車在駛離敵佔區途中,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所扣留,該軍官以要馬車上一個諢名為“羊脂球”的妓女陪她過夜為放馬車通過的條件,羊脂球出於愛國心堅決拒絕軍官的條件,然而一行中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為了一己私慾,將羊脂球往火坑裏推,羊脂球迫於無奈,只好向軍官妥協。可這些有身份的人在達到目的之後,就顯現出了本來的面目,對羊脂球冷眼相對,不屑與她交談。羊脂球瞬間心灰意冷,自己為了大家才無奈妥協,不曾想,不但得不到安慰與感謝,還被他們當做髒東西扔掉,當初為他們所做出的犧牲在他們看來卻如此骯髒。

首先,“小説以羊脂球這樣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妓女形象為代表,歌頌了法國人民敢於反抗普魯士侵略者的凜然正氣,以及他們維護民族利益的愛國情操和善良熱情,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①在普魯士軍官威脅羊脂球,倘若她不陪他過夜,就不讓他們的馬車通過的情況下,羊脂球依然為了維護自己的國家,毅然決然地拒絕軍官,與他抗爭到底。而《俘虜》女守林人貝蒂娜也是敢於抗爭的法國人民中的一員,她用自己的智慧,獨自一人徒手將七八個普魯士士兵俘獲。她們只是愛國的、勇敢的法國人的縮影,她們同樣不顧自身利益,毅然與敵人抗爭,但結果卻大不相同,一個遭遇同伴冷眼唾棄,一個得到了父母親的讚賞。

其次,“它以羊脂球被同車旅伴推入火坑的醜惡事件為中心,揭露了法國統治階級的代表——商人、貴族、廠長兼參議員、修女及民主黨人等上流社會的各種角色,在強敵壓境、國家危急的嚴重時刻,首先考慮的不是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尊嚴,而是個人的安危和金錢上的得失。”②在現代的我們開來,上流社會的人們相較於一個妓女來説,本該更具有修養和愛國之心的,但在《羊脂球》當中卻恰恰相反,這些上流社會的代表,在民族利益與個人利益衝突時,他們毫不思索的遵循着“保命哲學”③,尤其是那兩個代表上帝的修女在關鍵時刻毫無同情心,一樣為了一己私慾,將同胞推入火坑。然而在他們成功脱離敵佔區後,被稱作民主黨人的科爾尼代悠閒的用口哨吹起《馬賽曲》,其做法更令人髮指。

最後,作者通過寫羊脂球一舉一動以及細節的描寫了上流社會代表的心理,動作、語言的,將羊脂球與上流社會代表形成鮮明的對比,更有力地諷刺和痛批了上流社會人民的無情與冷漠,表達了對下層人民的同情與歌頌。作者將妓女作為主人公,充分表現出莫泊桑寫作的獨特視角,《羊脂球》中大多數都涉及了上流社會代表與下層人民對於同一件事的態度,來充分的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揭露在資本主義下的法國不同階級的人與人之間的人情淡漠、現實的金錢關係,以及對上流社會的抨擊、對下層人民同情與是、讚美。

羊脂球讀後感6

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三千世界,我們都是芥子。

——題記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不論看小説還是別的什麼,最着迷的不是男女主角,而是戲份不多的配角。那些是在塵世中掙扎的小人物,他們在大人物的光輝下,高高抬起頭顱,質疑,反抗。

這該有多麼的暢快淋漓。

想找一本專門描寫小人物的書,專門描寫他們的喜怒哀樂,真實反映他們生活的書。於是我看了莫泊桑的《羊脂球》。莫泊桑用他的筆,勾勒出一幅十九世紀下半期法國社會全面的風俗畫,在他的作品裏,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各階級各階層的人物都得到了鮮明的勾畫:從巴黎鬧市到外省城鎮以及偏遠鄉村與荒蠻山野的風貌人情,也都有生動的寫照。

然而,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小人物。莫泊桑沒有忘記他們,沒有忘記那些在大人物的威壓下幾乎喘不過氣的他們,也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還記得那個美麗但虛榮的小科員的妻子,為了一夜的快活,向好友借了一條昂貴的鑽石項鍊。卻不曾想因為一時大意,丟掉了那條項鍊,也搭上了十年。她借了一筆債務買了一條一模一樣的項鍊還給那個朋友,又花了十年來還那筆鉅款。十年的青春,十年的美麗,十年貧窮但輕鬆快樂的日子,人生中最美好的花樣年華,被一條華麗但毫無意義的項鍊葬送。十年後她與那位借她項鍊的朋友重逢,她已經不再年輕,也不再美麗,她被歲月和債務折磨的粗鄙醜陋,友人幾乎認不出她。但她解脱了,她向朋友説出了事情的真相。可她的朋友卻十分愕然,告訴她那項鍊是仿製品,最多隻值五百法郎。我不知道她此時是什麼心情,因為故事在這裏戛然而止,只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回味和思考。

還記得那個身份卑微,但善良、愛國的妓女羊脂球,在馬車上的同伴們飢腸轆轆時,她好心的將自己的食物分給那些“高貴的、有身份的”同伴。可那些同伴們是怎麼對她的呢?當他們因為敵國士兵對羊脂球提出無理要求而導致他們行程受到阻礙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對羊脂球威逼利誘,迫使她答應。在她沒有利用價值時,那些自認為高貴的同伴卻厭惡地把她遠遠丟開,像躲病毒似的躲着她,好像離她近一點,她就會玷污這些“乾淨”的人。在她飢寒交迫時,沒有一個人伸出援助之手,他們似乎忘記了是誰在他們困難時無私地幫助他們。

北風呼嘯,在那些大人物的歡聲笑語裏,那可憐的小人物只能在馬車的一角瑟縮成一團,她那斷斷續續的抽噎,散在風中漸漸飄遠,無人聽到,更無人在意。

在那些大人物看來,小人物都是渺小的、卑微的、可有可無的。如果把大人物比作枝頭豔麗惹眼的鮮花,那麼小人物就是在暗無天日地底下灰不溜秋、默默無聞的根。在許多人眼裏,根不美麗,不惹眼,人們在讚美花時,從來不會想到根。

但是,無根的花,能保持多久的美麗?

三千世界,每個人都是芥子。《羊脂球》裏所講的故事,就是芥子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他們的悲歡離合,他們的喜怒哀樂,其實也是我們的,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情感,我感同身受。

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其實芥子須彌,誰又離的了誰。

羊脂球讀後感7

當我讀完《羊脂球》這本書後,不禁對主人公的悲慘命運產生憐憫之心,而對貴族階層醜惡骯髒的人性感到憎惡,心中不時感到忿忿不平。

“貴族是善之人,是蘇格拉底的推崇者。”貴族代表了名譽和地位,也代表了修養學問的高人一等,是人上人。也正因如此,他們就利用名譽、地位乃至學問來掩飾內心的狹窄與險惡。然而地位、名譽、學識這些外在的東西是不足以量度人的內心的。這個結論在《羊脂球》中被描述得入木三分。

故事發生在戰爭逃亡的路上。一架馬車載着十個不同地位的人,有貴族,有商人,有修女,更有“民主朋友”,而其中身份最低微的一個便是女主人公羊脂球,她是一個妓女。正因為這麼卑微的身份,所以在這水深火熱的背景裏,她時而受到貴族的讚揚和同情,也時而受到“禽獸”的歧視和踐踏,“禽獸”的善變真讓人為他們感到可恥和噁心。

從一開始羊脂球被人認出來後,幾個“正派”女人就開始在她面前竊竊私語,甚至還辱罵她為“公眾的恥辱”等。還有鳥先生等人對她的輕佻和窺視。直到羊脂球把自己的食物拿出來品嚐的那一刻,鳥先生卻在沒有被邀請的情況下毫不客氣地分享着她的美味,他那輕佻、窺視的眼神全然已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接下來,羊脂球又邀請了兩位修女和她一起用餐;按理説,兩位嬤嬤應該拒絕,因為這是一個妓女的東西,是一個失貞女人的食物,然而兩位修女卻像不再信奉聖母瑪利亞一樣,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她的邀請,開始津津有味地品嚐起眼前的食物來。“有人拔開了第一瓶葡萄酒的塞子,這時候卻發生一件尷尬的事:只有一隻杯子。於是只好在一個人喝完以後經過拂拭再傳遞給第二個人……”

當他們狼吞虎嚥地吃完食物以後,就像一羣温順的小羊。在這些貴族面前,這個身份卑微的妓女此時彷彿一下子變成了上帝的女兒一樣,他們頓時同情她的疾苦,讚美她的善良。此時此刻,他們貴族的偽善面具充分發揮了作用。“在這些沒有表示那麼能幹的旅伴的評價中間,她的地位增高了;戈爾弩兑靜聽着她,一面保持一種心悦誠服者的讚歎而且親切的微笑;甚至於就像一個教士聽見一個信徒讚美上帝……”

當一個人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們會把你伺候得像皇帝,這就是貴族的價值觀,他們自私貪婪的本性只允許他們用金錢去衡量一切。書本的學識未能給他們帶來善心。現實中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殘酷的爭名奪利沖刷了一切形式上的終極關懷,這在後文中顯露無疑。

“她覺得自己被這些顧愛名譽的混賬東西的輕視淹沒了,當初,他們犧牲了她,以後卻把她像廢物一樣扔掉。”這樣種種的摧殘,終於導致她被完全地毀滅了。

無論是羊脂球的食物被掏空,還是她被迫去跟敵方軍官睡覺以換取貴族的`繼續逃亡,羊脂球都作出了犧牲。貴族始終看緊他們腰包裏的金子,就算是自己的恩人,當威脅到自己的利益時他們都會變成嗜血的惡狼。他們就像是血吸蟲,如馬克思所説“上上下下都滴着骯髒的血”,也正是這種醜惡的靈魂給他們帶來了財富。

《羊脂球》這篇文章恰恰以羊脂球的悲慘遭遇反襯了那些醜惡骯髒的靈魂。他們虛偽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內臟和污穢的思想。

羊脂球讀後感8

《羊脂球》這個短篇小説是由“短篇小説大師”之稱的法國作家莫泊桑先生創作的小説。《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為他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以羊脂球的悲慘遭遇反襯了資本主義下的醜惡的骯髒的靈魂。他們虛偽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內臟和污穢的思想。

老人們説,人生來便是註定要在這世間受苦的,只是説有些人受的苦更加的深重一些,有的淡薄些罷了。在趟浮世這渾水的那一刻,我們像石子,不停的被消磨,又不停的被命運注入新的元素。無疑,命運對於羊脂球是無情的。生在亂世,流落風塵,沒有地位,沒有財富,受盡人們的歧視,每一點想來都是那麼苦澀。面對這些,她並沒有屈服,她是積極向上的,善良天真的天性在她身上自然的流露着,不可磨滅。

白皙的透着紅暈的臉龐,她的美是不加修飾的天然的美,這與同行的旅客中所謂的顯貴是多麼的不同,她們的臉上抹着濃重的脂粉,衣服上撒着刺鼻的香水,濃粧豔抹,看起來似乎很美麗。

初見,她急急忙忙的趕上車,那些貴婦太太們對她指指點點,掩嘴偷笑,每一個表情每一句話都毫無遮攔的表現着她們的不屑和看輕。是啊,她們怎麼會給她好臉色呢,眼前這個女人不過是一個輕賤的紅塵女子,她沒有錢財沒有權利,對於她們,沒有一點利用價值,她們怎麼會想到,若干小時後,正是這個輕賤的女人,用自己帶來的葡萄酒和各種食物填補她們飢餓的胃呢。

再相談,羊脂球是那些高貴的人們作為與普魯士人給予的自由交換的籌碼。他們每個人都在臉上堆滿了笑臉,彷彿已經忘卻了她卑微的骯髒的職業,現在,她是他們唯一的突破口,只有讓她答應了普魯士軍官的要求,才可以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所以他們放下身段,對她套着近乎。而長久的等待,終於讓他們撕破了臉皮,露出了醜惡的嘴臉。他們開始放狠話,有意無意的向羊脂球試探着。羊脂球是多麼善良的人,她哪經得住那麼多人的哀求試探,終於答應了那無理的要求。

羊脂球順着大家的意思,做了“應該做的事”,大家終於重獲自由。

最後的旅程,所有曾經熱情的和藹的眼神都不在了。遊戲結束了,夫人,噢不,羊脂球小姐,我們都很主動的忘記了你分享給我們的食物和酒水,你就是你,和剛來時的你一樣,沒有錢財權利,於我們沒有一點利用價值,你的職業如此卑賤,以至於我們都不敢碰一碰你那骯髒的裙襬,那上面也許都還有普魯士軍官撫摸留下的褶皺呢。自然,如此骯髒的你,也是不配分享我們的食物的。

呵,這是多麼鮮明的對比。這些冠冕堂皇的高貴的人,和羊脂球比起來簡直就是是磨滅了人性的惡魔。是的,羊脂球是卑微低賤的勞苦大眾的一份子,是亂世中顛沛流離塗炭生靈的縮影。他們在社會的最底層,隔着幾億光年的距離仰望幸福,他們的身體經受着不住的劫難,受凍捱餓,不安全不和平的時局下,流彈四射,他們離危險如此的近。他們承受了多少痛苦?沒有了美麗的家園、幸福的家庭,埋葬了那些來不及發生的愛情故事……然而這些,都不曾帶走的,是人性的光輝,他們沒有錢財權勢,卻擁有善良的心,這是不可磨滅的。至此,也希望善良的人們可以一直快樂。

羊脂球讀後感9

“有的人,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

——題記

著名的短篇小説大師莫泊桑最著名的作品莫過於世界名著《羊脂球》。

暑假裏我抱着濃厚的興趣閲讀了此書,實際上羊脂球一書當中實有28章短篇,而羊脂球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短篇而已,但僅僅是閲覽了這個小短篇我也感覺到受益匪淺。

《羊脂球》的故事以普法戰爭為背景,通過對一輛逃難驛車上的乘客的描寫,折射出法國社會各階層對戰爭、危難的態度和立場。

善良熱心的風塵女子羊脂球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用作三天旅途之用的食物全部奉獻出來,幫助其它旅客渡過難關,但是到了危難之時,所有所謂高貴的人為了過境,卻想盡一切辦法,以各種冠冕堂皇的偉大理由,要羊脂球與普魯士軍官過夜,堅守原則的羊脂球為了旅伴,為了國人,出賣了自己的身體,而之後這些乘客羞辱她,不理睬她。

當飢餓又一次來臨時,羊脂球捱餓了,但沒有人管她。

作者通過一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風塵女子的角度描述了當時那個醜陋不堪的社會現象。

入木三分地描寫了以“正人君子”自居的上流社會資產階級任務黑暗的一面,揭示了他們道貌岸然的外表下,一顆顆沒有人性的骯髒的內心。

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那些擁有高尚身份的人在利益前後那巨大的態度變化。

當那些高貴的伯爵、富有的老闆們需要羊脂球的幫助才能脱離德國軍官的扣留時,他們“和藹可親。

心平氣和地跟她講道理,用感情打動她,非常殷勤地恭維她,討她的喜歡。

讚揚她的犧牲將幫了大家大忙,大家將對她有多麼感激。

”而後,當羊脂球沒有利用價值了,這些人“不約而同地掉轉頭去,好像沒看見她一樣。

”高貴的伯爵挽起他的夫人,“對她避得遠遠的”老闆的妻子傲慢地“瞪了她一眼”,“大家都離她遠遠的,如同她的裙子裏帶着什麼傳染病似的。

”簡潔的語言,強烈的對比,把那些擁有高貴身份的人的假仁假意、虛偽做作刻畫地如此精準而又深刻,把這些人高貴、雍榮外表遮蓋下的醜惡嘴臉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來,令我們每個讀者不禁對這些偽君子嗤之以鼻。

這不僅僅是一部反侵略小説,也不僅僅是一部歌頌下層人民愛國精神的小説,它同時也是一部諷刺、批判上流社會與侵略者同流合污的小説。

我為羊脂球的悲慘遭遇而難過,為這些老爺太太們感到羞愧。

羊脂球雖然是一個“卑賤”的風塵女子,但是她同樣是一個愛國的勇士,對自己的同胞,她奉獻自己的一切,對入侵法國的敵人,她表現出作為一個法國人的驕傲和尊嚴。

她“懂得在這遭遇中間每一人多少代表着祖國”,於是她在敵人面前顯得又穩重又高傲。

她是莫泊桑筆下一個被出賣的女英雄、一個有着貞德姑娘那樣的堅強意志和愛國熱忱的高大形象,那些與她通車的有錢或有權的“同胞”正像當年他們的祖先出賣了貞德一樣拋棄了她。

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劇。

羊脂球讀後感10

莫泊桑生於19世紀的法國,一生創作了短篇小説近300篇,他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的世界短篇小説之王。

《羊脂球》是他的代表作。

小説描繪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戰爭期間,有一輛法國馬車在離開敵戰區時,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

軍官一定要車上一個綽號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過夜,否則馬車就不能通過。

羊脂球出於愛國心斷然拒絕,可是和她同車的有身份的乘客為了各自私利,逼她為了大家而犧牲自己,羊脂球出於無奈而作了讓步。

可當第二天早上馬車出發時,那些昨天還苦苦哀求的乘客們卻突然換了一副嘴臉,個個疏遠她,不屑再與她講話。

她覺得自己被這些顧愛名譽的混帳東西輕視淹沒了,當初,他們犧牲她,之後又把她當作一件骯髒的廢物扔掉。

當一個人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們會把你伺候得像皇帝,這就是貴族的價值觀,他們自私貪婪的本性只允許他們用金錢去衡量一切。

書本的學識未能給他們帶來善心。

現實中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殘酷的爭名奪利沖刷了一切形為上的終極關懷。

這在後文中顯露無疑。

莫泊桑的這則故事恰恰以羊脂球的悲慘遭遇反襯了資本主義下的醜惡骯髒的靈魂。

他們虛偽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內臟和污穢的思想。

作者用一個不願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當時一些上層人士作對比:作者以過關卡前羊脂球把提籃裏的東西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和經過關卡後他們對她的不屑一顧作鮮明對比。

這些是在實處的對照,另外也是對愛國方式的對比。

讀完《羊脂球》的第一感覺,就是為羊脂球叫不平。

仔細想想,這更是與當時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社會背景有關。

在資本主義統治下法國人與人間的地位隔閡、建立在金錢上的虛偽友誼和親密,在作者筆下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veg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