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茶花女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茶花女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茶花女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茶花女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茶花女讀後感1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漫漫長河中,愛情始終是一個最為頻繁所被人提及和謳歌的對象。無論是散詩歌,還是戲曲小説,古今中外都大量的記述了這方面的故事。在中國比較有名的愛情故事有范蠡與西施、司馬相如與卓君、孔雀東南飛、樑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在國外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安娜卡列琳娜、簡愛等的故事。這些愛情故事或悲或喜,給我們現代人留下了很多啟示和回味的空間,同時,也促使我們反思和借鑑。

關於愛情,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人背景,不同的宗教風俗都有各自的觀念認知。但總的講,不論哪個民族,哪個時代,哪種宗教,人們對偉大的愛情都會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褒揚,在這一點上意見基本上是一致的。而既然大多數人都讚美和謳歌偉大的愛情,同情為了愛情而選擇犧牲的主人公,卻為何還會有這麼多的愛情悲劇發生呢?對於這一點,古今中外,無一例外都是因為傳統和世俗,保守與激進的對抗所引發的。

樑伯與祝英台的悲劇是因為出於家庭門第的原因,祝英台雖與樑伯同窗三年,感情彌篤,但卻被嫁給了太守之子馬才,最後雙雙以死殉情;羅密歐與朱麗葉是因為兩個家族之間互為世仇,兩個年輕人相愛卻無法衝破家族間因為仇恨而織就的世俗大網。即使時代發展到現在,其實我們很多的思維依然被這些傳統的思維所限制,所束縛,為此,愛情的悲劇,人性的悲劇還依然不斷的在發生着。

小仲馬的《茶花女》從所表達的主題和思想方面看,同藝復興以眾多作家所表達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主張衝破傳統思想的束縛,追求精神的解放。這一點西方的好多學著作都是以此為根基進行創作的,如薄伽丘的《十日談》勃朗特的《簡愛》歐姆的《人性的枷鎖》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等等。

《茶花女》的故事情節與其他愛情故事的不同主要是在人物的選擇上,書中的主人公茶花女(瑪格麗特、戈蒂埃)是一個風塵女子,風華絕代,卻又多愁善感,在多年的風塵生涯中,她早已對自己的人生失去了希望,如一片浮萍任憑命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所左右,直到她遇到了男女人公阿爾芒,在他那裏,她得到了真情,因而想為這份真情而改變自己的生活,走出風塵生涯而選擇對愛情的忠貞。不幸的是,他們最終還是沒有逃出世俗的枷鎖,在阿爾芒父親的極力阻撓下,瑪格麗特戈蒂埃為了阿爾芒的幸福選擇了自我犧牲。阿爾芒在不知真相的情況下,對瑪格麗特戈蒂埃因愛生恨,做出了種種報復行為,從而加重了其病情,最終導致瑪格麗特戈蒂埃消香玉損,因病離世。

從故事情節看,這本書並不複雜,書的篇幅也並不太長,是一部只有十六萬字的小部頭著作。但他反映的社會現實,折射的社會環境卻不由得不引人深思,即再美好的愛情在世俗和現實面前也會阻力重重,即使兩人間真心相愛,彼此傾心,但在世俗和傳統面前,終難一帆風順,幸福圓滿。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古人對愛情的美好向往,也是所有有情人的美好期望。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生命裏都會邂逅愛情,但真正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確實並不多見,雖然我們自己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可以不在乎家庭門第,但根深蒂固的傳統世俗思想,思維習慣卻依然在深深的束縛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從而製造着同茶花女的故事一樣的悲劇。

一部《茶花女》讓我們認識了愛情的偉大,也讓我們認知了愛情的真諦。犧牲精神是造就偉大愛情的必然因素,但這種犧牲精神最終也會造成無法挽回的人生痛苦,所以從我個人講絕對不鼓勵這種犧牲精神,因為犧牲就意味着放棄,犧牲就意味着將原本美好的愛情搞的支離破碎。離小仲馬寫這部偉大愛情故事的《茶花女》已過去了近二百年的時間,但現在重讀,我依然會被其情節所吸引,依然會被書中的故事所感動,或許,這就是這部作品之所以偉大的原因吧!

茶花女讀後感2

《茶花女》是我國第一部被翻譯過來的外國小説。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法國文學名著,自一八四八年問世以來,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幾年以後,小仲馬將它改寫成五幕話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轟動了整個巴黎。隨後,這部廣受好評的著作又被譜寫成了歌劇。

只是一部悽美的小説。在作者的筆下,男女主人公都有真摯的愛情:一個敢於犧牲自己嚮往的豪華生活,處處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錢,寧願賣掉自己的馬車、首飾、披巾,也不願情人去借債;替情人的妹妹着想,又毅然的犧牲了自己。另一個則一見鍾情,聽不進任何人的勸阻,哪怕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又因為深切的愛情而產生了強烈的嫉妒心,致使雙方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們的愛情因此一波三折,感人心肺。

小仲馬在敍述這個淒涼的愛情故事時,也揭露了資本主義者的虛偽和殘忍,控訴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不平。一個多世紀以來,這部催人淚下的小説被譯成了十多種文字,風靡世界。

茶花女瑪格麗特的悲慘命運,一直深深感動着我!

茶花女讀後感3

閲讀《茶花女》時,總會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容於角色中。讀完它後,心情始終不能平靜下來,仍久久陷在瑪格麗特和阿爾茫的愛情中不能自撥。

如果不是那個時代,不是那個注重姓氏的時代,她與他的愛情會有結果嗎?假設把他們愛情放在21世紀的今天,如果他們要相愛,也必須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人畢竟是要活在現實生活中的,大膽的追求自己的愛情沒有錯,但如果這份愛是建立在周圍親人和朋友的痛苦上,那這份愛就不會是那麼保險了。一旦這份真摯強烈的愛情降温變成親情時,相愛的雙方就會回到現實的生活中,便會思考自己的處境,甚至會產生分歧,一旦感情有了裂痕,苦水只能自己咽,因為這是你“冒天下之大不韙”換來的愛情。如果不幸,換來的不是同情,而是嘲笑和幸災樂禍。

在最初特別憎恨阿爾茫的父親,因為他扼殺了一份美好的愛情。但仔細回味,他站在一個作為父親的立場上,他的想法並沒有錯。想想以阿爾茫多疑的性格,如果他和瑪格麗特結合後,一定會有隔閡的,因為她並不"純"。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因為他愛她太深,但這種愛情的可信度卻值得人懷疑了。阿爾茫最後報復瑪格麗特的手段有些卑鄙,縱使你有再多的理由,也不應該那樣對待你深愛的人。

其實如果阿爾茫肯動腦筋想想,他就應該從他父親變化如此快的態度上看出事情的蹊蹺,也應該從她的話中感覺到她的暗示。為什麼相信她真的變心了,因為是對他們的愛情並沒有自信,在內心深處還是不信任她,可他仍然執迷不悟,難道這是我"旁觀者清"?

我被他們真摯的愛情打動的同時,也為他們被埋藏的愛情感到惋惜。

記得以前讀它時,並沒有這種體會,或許下次再重拾它時會有另一番感受吧,也許這正是一本好書所帶給讀者的吧?

茶花女讀後感4

讀過《茶花女》的人一定知道,它有悽美的愛情和感人的情節,好的作品總是給人以大團圓結局,但人們總會厭倦;《茶花女》展現給讀者的則是相反,以傷感結尾,這是一種遺憾美、缺陷美,在文學藝術中是有一片廣泛天地的,它更能反映人們太多太多陰暗面,也向我們展示人與人之間純潔美好的感情,是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

《茶花女》它講的是一位漂亮的茶花女的感情歷程。遺憾的是,在天使般美貌下是無奈的命運——她是一位煙花女子,也有着不一般的美,引得多少滿身銅臭的人拜倒在其石榴裙下,也許你説她迫不得已,但我卻要説她從不知羞恥,這樣語氣也許太重了,可她終日享樂,靠出志肉體維持,滿足自己的私慾,她從沒想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嗎?她任意揮霍,無論金錢、青春,金錢麻目了她的大腦,我不禁要問:金錢真的這私重要嗎?男人們一面大張旗鼓也辱罵,用世上最不堪入耳的言語、辱罵她們,卻又一面用世上最“文雅、動聽”的詞語調侃她們,多麼虛偽!當然女主人公,瑪格麗特不可能這樣一輩子,因為出現在作家筆下的人總有一段傳奇色彩或不平凡的經歷——她與男主人公的悽美愛情。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當然,它由眼淚、憂愁和笑臉給成,和其他愛情故事一樣。她們曾一度拋開塵世中的一切煩惱,在清幽、説和的鄉下過着天倫般的生活,我敢説,這是瑪格麗特最開心的一段人生,但好景總是不長,被男主人公父親由於階級觀念而棒打鴛鴦,看到這裏,我便開始抱不平:人的工作不分貴賤,又何必在乎以前的事呢?況且,這也是瑪不想的呀!為什麼人性就不能再寬容一點,一點就好!最終瑪格麗特因遭受身心重大創傷,鬱悶而死,更諷刺的是,在她死後,她的全部財產都拿去變賣,我幾乎是一口氣讀這的,我感歎,人性的美與在一之間。瑪格麗特小姐,徒有一副美的外表,卻只能成為人們手中的玩物,興奮時給你點錢,不興奮時給你兩蒼。此時金錢又充當着什麼角色呢?精神上的慰籍品還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伴侶?可內心深處是否真的快樂過?

換個角度想想,這便是人性的軟弱,人總也抵不住金錢的誘惑,總了不敢衝破命運枷鎖。假如我是她,我會不顧一切地衝破這個黑暗的牢籠,我回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快樂地活着,何必在乎金錢!我要用自己的一雙手,換回內心的平衡。不可否認,當時,説下去也不是易事,但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就算不能轟轟烈烈,但也要儘自己最大努力,讓自己看得起自己吧!我敢説,當你老了,兒孫滿堂時,你會是一個驕傲的老人,你的子女以你為榮

人性總有美與醜,沒有醜哪有美?但是儘自己的所能,做好自己吧!這便是我的讀後感。

茶花女讀後感5

不久前,我讀完這本書,終於明白它之所以會帶給人如此強大的影響力,成為經久不衰的文學盛宴。我的心顫動不已。我不知道這本書在幾百年來帶給多少人感動,帶走多少人同情的淚水,帶給多少人心靈的震撼,靈魂的啟迪……這部書所講述的是女主人公馬格麗特的愛情悲劇。馬格麗特原本是一個貧困的鄉下姑娘,生的是花容月貌。為了謀生而來到巴黎這個繁華的都市,卻不幸落入風塵,做了妓女,染上了揮霍錢財的不良習慣,終日靠着飲酒作樂來刺激自己麻木的神經。

偶然間,邂逅了男主人公阿爾芒·杜瓦爾先生。兩人傾心相愛,墜入愛河,嚮往在一起過平靜的淡泊生活。於是,馬格麗特便捨棄了以往的奢華生活,放棄了自己衣食無憂的日子,與阿爾芒一起到鄉下過起了安寧的田園生活,享受着愛情帶給她甜蜜的滋潤,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可惜天公不作美,美好的事物終歸是短暫的。事與違願,正當他們在鄉下過着純樸的生活,阿爾芒的父親杜瓦爾先生察覺到了一切。他找到了馬格麗特,再三請求她為了阿爾芒的前途,為了他們全家人的幸福離開阿爾芒。“小愛纏綿,大愛割捨”。正是因為她和阿爾芒彼此之間擁有濃濃的真愛,馬格麗特獲得了獨自承受悲傷的力量。也正是因為有了真愛,所以她堅信,等阿爾芒發現真相的那一刻,她會在阿爾芒眼中更加高尚純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7y0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