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1

假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着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書中還提到了這樣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二年級學生洛佩諦為了救一個站在當街的一年級學生,而趕在車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卻被車子軋斷了一條腿。同學、老師、校長都紛紛稱讚他是“犧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還有一件事:一個小男孩因為受別人羞辱而氣憤地將墨水瓶丟向欺侮他的同學,不想卻丟在了剛走進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並沒有盲目地責怪他,而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並“請”造事者起立,承認錯誤,從而培養學生有坦白過失承擔責任的勇氣。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要看到在當前發展經濟的情況下,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關心人、瞭解人、幫助人的優良風氣日漸淡漠。因此,在全社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形勢下,我們更應在學校、在學生中提倡和開展愛的教育,提倡愛祖國、愛社會、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社會上一切需要愛護的人,培養學生得、智、體全面發展,做個新時代的好少年,讓我們用愛去喚醒人類的真實情感,讓愛在每個人的心中永駐。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説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2

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書,象一瓶清潔劑,除卻心靈污垢;似一缽甘露,滋潤乾涸的心田。————題記

《愛的教育》應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媽媽、師長、朋友真摯的愛。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持於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不幸與苦難。

讀《愛的教育》走入安利柯的日常,愛護弱者的卡隆,壞小孩弗蘭諦,可憐的潑來可西,小商人卡洛斐,頑強拼搏的斯代地……同學朋友之中的友誼,兄弟之中的關懷,子女與媽媽之中偉大的愛,師生之中的愛。天真無邪的心靈,處處為人着想的品格,知錯就改的行為習慣,無一不衝擊着我的心靈。

最感人的是每月故事:倫巴底的小偵察員,爬上大樹瞭望敵情卻中彈流失生命;少年鼓手腿負重傷,卻還在勇敢奔赴援軍駐地送信;小抄寫匠深夜為父親抄寫公文,分擔日常重任;費魯喬用自我弱小的身體擋住了歹徒的尖刀,用鮮血證明對祖母的愛;13歲的馬爾可萬里尋母,受盡了磨難,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挽回了媽媽的生命……小小少年,驚世的舉動,我的靈魂被深深地震撼!

雖説書中的故事是在遙遠的意大利,時間久遠,但愛的教育無國界,永不過時。假如一個學生布滿着對同學的愛,那同學間務必是友愛相處,互幫互助;假如一個老師對學生布滿着愛,務必會視為己出,傾注關愛;師生對學校佈滿着愛,務必會愛校如家,學校的明天會比起來好。

哲學家説,愛是一種特料製成的媒介物,它令人容顏煥發,青春常在;文學家説,愛是一首激動人心的抒情詩,讓人心潮湧動,熱情澎湃;醫學家説,愛是一劑千古難覓的心理良藥,令人經絡疏通,憂愁不在;教育家説,愛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教育手段,令人學業有成,精神百倍。

我們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教育學生懂得什麼是愛,愛什麼,怎樣愛,沒有愛的教育,是無本之木,是無源之水。教育缺乏愛,它將成為一片荒漠,是沒有生命的不毛之地;教育缺乏愛,它將化作一段朽木,是沒有生氣的枯枝腐葉;教育缺乏愛,它將變成一條斷河,是沒有活力的乾涸之水。假如每一位老師愛學生,就像愛自我的小孩一樣,那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假如每一位老師愛事業,就像愛自我的身體一樣,那就沒有辦不好的教育。

當學生做錯了事,令人怒髮衝冠時,我會冷靜處之,不用呵斥,不用生氣,給他們講個關於“愛”的故事吧。讓學生在故事中吸取營養,矯正錯誤行為,讓愛灑滿人間!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3

每當我煩惱時,傷心時,孤單時,總愛打開自己喜歡的書看看,書是我最好的夥伴,它會讓我忘記一切憂愁,讓我有很多很多的收穫。

最近我讀到了一本書——《愛的教育》,這本書給我上了一堂值得思考的人生課程,對我心靈的觸動很大!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創作的,是一本反映教育事業的作品。書中的內容也豐富多彩,父母的寫信教育,同學的友誼團結,老師的淳淳教誨。

在夜晚幽幽的燈光下,我靜靜地讀着讀着,就那麼輕輕地走進了安利柯的生活,與他一起喜怒哀樂,與他共同學習做人的道理,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自己原來的認識是那樣膚淺,以前,我總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給予的一切,現在我懂得了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撫養我長大,讓我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女孩成為一個即將跨入中學的小姑娘,這期間他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又有誰知道呢?一切的一切讓我感受到父愛母愛是多麼偉大和純潔,讓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是那麼任性的孩子,從來都把父母的話當作耳旁風,可是在我感冒身體不舒服是坐在牀頭的是媽媽那熟悉的身影,在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是,又是爸爸那鼓勵的眼神,讓我有了戰勝一切的信心。真想説,爸爸媽媽,是你們給了我生活的自信,給了我面對困難的勇氣,給了我一顆感恩生活的愛心。真的謝謝你們。

然而,在母親節來臨之時,我卻沒有送一件小小的禮物給自己的母親呢?在父親節那天,也沒有發一條祝賀的短信給爸爸呢?這一切讓我想來是多麼的慚愧。今夜,很想很想拉着爸爸媽媽的手,給他們一個輕輕地吻,告訴他們,女兒長大了,女兒心裏永遠記得爸爸媽媽的好。有爸爸媽媽的愛,真好!

想起有時候在大街上,會看見一些可憐的殘疾人。他們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在驕陽下形容枯槁,飢腸轆轆,可是我卻從來沒有去關心過他們,關心過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讀了《愛的教育》,我忽然覺得,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哪怕只是一點點,但大家一起努力,小溪匯聚起來就會變成大河,匯聚起來就是力量。我把愛給你,你把我給他,愛就像一根根充滿陽光的鏈條,慢慢傳遞着。相信愛能改變世界,只要從我自己做起,我想這也許就是現在提倡的和諧社會!很想哼唱一首歌:“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時間將變成美好人間!……”

《愛的教育》,讓我感受到了愛,同時也讓我懂得了去關愛別人,把愛去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願愛充滿這世界的每個角落,讓每一個人都感到幸福和快樂!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4

莎士比亞曾經説過:“人生如花,而愛便是花的蜜。”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去愛或被愛,愛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也是我們生命中亮麗的風景。

今年暑假,我閲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心中感受到了暖暖的愛。這本書裏記錄的是一個三年級小學生安利柯身邊發生的一些平常的事,但也是由這些平常事,我看到了人情冷暖和愛的教育的偉大。

一開始閲讀我就感受到了師生之間的愛,安利柯的先生的親人全部都去世,便把他的學生們當作他的親人,他會關注他的學生們的身體狀況,也會指出學生的錯誤但並不責罵。由此我想到了曾經教過我的老師們,他們為了我們無私奉獻,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會耐心的給予我們指導,當我們生病時會給我們最親切的安慰,當我們犯錯誤時會一遍遍的教導我們,老師就像是我們生命中的一盞明燈,驅散了前方的迷霧,給我們滿滿的愛。

安利柯的日記中收錄了許多父親給他的信,看完這本書,父親對他的愛與教育也是讓我記憶猶新的。安利柯的父親用一封封信件讓安利柯明白了要好好學習,不可以對母親説失禮的話,要有愛心,關心那些可憐的窮人。羅素曾經説過“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我想,安利柯的父親就是這樣教育安利柯的吧。安利柯父親的每一封信都是他對安利柯的一份愛,這樣的教育方法是很有效的,不僅不會傷到孩子的心,也可以讓孩子記住這個道理。看到安利柯的父親寫的一封封信,我也想到了我的父母,雖然他們沒有用信件與我交流,但平時也時常教導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我相信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我也會使自己變得更強,有能力去保護他們愛他們。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除了師生之間的愛,父母帶來的愛,接觸最多的就是同學之愛。每個班就如同一個小家庭,在班級中也有一些為人很好,受到所有人喜歡的人,就比如書中的卡隆,他在克洛西將受責罵之時挺身而出,也會因為小石匠的病而露出多愁善感的一面,他用心熱愛着身邊的同學,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班級這個大集體中,我們都要用心對待身邊的同學,寬容他人的錯誤,並一同努力使班級獲得更多的榮譽,讓班級充滿愛。

這本書記錄的只是一個三年級學生身邊的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如果用心去記錄,也會發現身邊這些大大小小的愛。這些愛是我們生命中最美也是最值得紀念的東西,不是嗎?從這一刻起,愛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5

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期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的神聖的愛無不溢流於紙上,扣人心絃,動人心魂,其中的“每月故事”在意大利和許多國家早已家喻户曉,成了教育和鼓勵孩子們的積極進取的名篇佳作。通過拜讀,給我感人至深的啟示是:愛不但可以創造生命,更可以創造奇蹟!“啟示”激勵着我,也使我漸行漸明:教育是一種不懈的追求、無止的探索。

愛是基礎。

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也就要求我們做到他説的那樣:“愛,首先意味着奉獻,意味着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

聯繫實際教育、教學,我們要善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學習心困生、學習暫困生,對這一特殊羣體我們要以特別的愛予以施教,予以關愛,沒有我們的愛,或許他們將成為學習的棄兒、做人的盲童;反之,因為我們的愛,或許他們將成為社會的棟樑、國家的希望。愛心是架起師生關係的橋樑;愛心是春風化雨,澆灌每個莘莘學子;唯其如此,才能薰陶、震撼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慾,養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質,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因此,我們推言:沒有愛的教師是不完美的教師,沒有愛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愛的生活是不完善的生活。世界需要人人充滿愛,世界才能變得更精彩!

愛是責任。

愛因斯坦説得好:“只有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教師責任感的最好量化。”責任心的體現,就是做一個合格的老師,就要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它要求我們老師關心學生的方方面面、絲絲縷縷:既做經師,又做人師;既關心學生,又關注生活;既注重大處,又注意小節……因此,當學生思想出現情緒波動時,我們不妨同學生談談心,瞭解第一手開導情報,以便展開教育、指點迷津;當學生學習表現疑惑難題時,我們何不主動與他溝通,或輔導方法,或補習知識;當學生之間呈現誤解、溝壑時,我們做老師的應做好調解員、當好裁判員,讓學生重拾友情、再温友誼………

林林種種,我們不能不説這就是責任,這就是愛的教育!

愛這種東西,説不清、道不明,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一句話有愛就好,有愛的日子真好。教育中有愛,有助於學生個體生命的舒展,有助於學生個體生命的湧動。願我們老師心中有永不枯竭的無限情愛,愛撒學生,愛滿校園。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6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讀完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説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

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

讀到這裏,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

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7

你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愛”麼?,如果你對這個問題還感到很陌生的話,那麼就請你讀一讀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吧!這本書寫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情而引發了感想做的紀錄,讀後感李民琴。但是從中我們能看到很多東西。在安利柯眼中的世界裏,“好人”和“壞人”有明顯的區別。“好人”是善良,誠實,會尊敬他人的人。“壞人”則是會欺騙、邪惡;心術不正;做錯事不知道悔改,只會推卸責任的人。你看,是不是很簡單?所以我們要用一種更簡單的眼光去看別人。其實人都是善良,純真和温暖的,用另一種眼光看別人,看社會,這就是《愛的教育》教給我們的這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洛馬格那的血》。故事講述的是一個雜貨店的孩子,由於賭博輸了錢被奶奶發現了,奶奶語重心長地教導了他,並訴説了如何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孩子雖然嘴上沒説,心裏早已被打動。正在此時,一場噩夢降臨,兩個強盜闖入家中,一個用刀威脅老人,另一個搶了錢,正當他們離開時,老人認出了其中一個,那強盜立即要殺人滅口,一刀向老人刺去,孩子捨身護住了老人,自己卻被刺中。強盜逃走後,孩子不顧自己的傷,還安慰着老人,最後因失血過多而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世界。故事當中有高興也有憂傷,有懂事也有調皮;有對先生和身邊優秀人物的尊重和敬佩,也有對嫉妒者和以強凌弱者的不屑一顧與厭惡。“在學校裏,無論什麼階級的人,都成了平等的友人了,讀後感《讀後感李民琴》。”;“賣炭者的兒子與紳士的兒子平起平坐。”告訴人們意大利孩子在學校是如何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地學習與生活的。讀了《愛的教育》使我感受到一種純真的友情,博愛的親情。無私的師生之情。這些都是人間最美的情感。亞米契斯以一個小學生的名義,通過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他在學校、校外的所見所聞,並且寫成一個個很小的故事。讓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份情感。充滿愛心、獻身教育事業的老師;對孩子關懷備至、拳拳之心的父母;清純善良、活潑可愛、見義勇為、心靈高尚的小學生,還有那使安利柯永生難忘的小學校園生活。它會讓你感動,讓你讀起來就好象在充滿愛的海洋裏翱翔。愛的力量是偉大的。陽光之愛可以熔化冰雪,春風之愛可以萌發草木,雨露之愛可以滋潤禾苗······愛是無處不在的!這就是“愛”真正的含義讓世界充滿愛,這就是我們夢想的天堂!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8

今年暑假,我滿懷激動的心情閲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感觸至深,受益匪淺。

作者亞米契斯,在書中,深情地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四年級學生在十個月中所記的關於愛的故事——有父母的愛、姐妹的愛、同學的愛、師生的愛和對祖國的愛。我突然明白,原來愛有這麼多種。雖然文章並不驚心動魄,也沒有過多華麗辭藻,但還是深深吸引了我。

最令我感動的是五月的每月故事——13歲的小男孩馬爾科,從熱那亞到薩拉迪羅河畔千里尋母。他坐船到達布宜諾斯艾利斯海港,可他的堂伯不久前剛去世。於是,他又搭上一艘往羅薩里奧運水果的大帆船,但母親並不在那。他只好坐火車去科爾多瓦。就這樣,兜兜轉轉,千辛萬苦,最後在薩拉迪羅河畔,才如願見到了母親。

母親因為得了絞窄性腸子疝氣,一度脾氣暴躁,抗拒手術。馬爾科的到來,讓他的母親重新燃起活下去的勇氣。

文章故事雖小,卻給我很大的啟發。愛是無處不在的,從出生,我們就有了父母之愛。上學後,又有老師和同學之愛。

愛的力量是巨大的。愛讓人成長,使人完美。讓不甘失敗和墮落的人絕處逢生,浪子回頭。生活中,我們要將愛獻給需要的人,獻給值得尊敬的人。體諒父母的艱辛,師長的苦心,做一個內心充滿愛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9

前兩天,我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一個個愛的小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使我受益匪淺。

這本《愛的教育》書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斯於1886年發表的日記體小説,講述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書中介紹了無數種愛,有父母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等等。雖然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是感人肺腑的。整部小説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惡與善,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生活的人。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雖然如同空氣般的愛有時會被"污染","稀釋",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説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只有這樣,生活中才會充滿大大小小的愛。

親愛的同學們,請你們也讀一讀這部書,希望能喜歡它,並從中獲得“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通用10篇)10

所有的讀者都可以擁有簡單明亮的心情,去聽這個孩子的故事,感悟這個孩子對生活的熱愛。每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都會把主人翁恩利科的感悟通讀好幾遍,每讀一遍,我都會有很多的體會,恩利科只是一個年幼的孩子,但是他卻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甚至一個眼神中,感悟到身邊的愛。即使有時候,恩利科會因為受到生活上的挫折而失去勇氣,但是,他那顆能夠敏鋭的洞察愛,發現愛的心,又會燃起他對生活的渴望。恩利科常會因為別人對自己夥伴的一點點幫助而感動至深,常從許許多多平凡的事情中感受到愛,牢記他人的愛,也常常在他人奉獻愛的時候給與他們最誠摯的祝福,但他往往把話都埋藏在自己心裏,自己去體會,去感悟。短短的一個學期,看似平淡的每一天,在恩利科的眼睛裏,在他的敍述下,充滿的美好,聖潔以及深深淺淺的感悟。

有時候我會想,它僅僅是一個小孩子,為什麼會具有一份連大人都無法超越的對生命的讚美和熱愛,今天,我反覆翻看着這正本書,給了自己一個還算滿意的答案——因為它會感悟身邊的愛。也許生活總是充溢着平凡和乏悶,總會有很多事情不順心,時間一天天的流逝,我們卻無法用短暫的一天去完成自己偉大的理想,這時候要抱有什麼樣的態度呢?恩利科告訴我,你去用零星的時間去感悟愛,於是我試着去做:早晨第一縷陽光,是太陽給萬物的愛,媽媽一聲輕輕的問候,是母親給子女的愛,街上忙碌的人羣中,一個小孩子一臉的歡樂,是他給大家傳遞幸福時所播撒的愛……當我看着夕陽西沉時,感歎一天中居然有着這麼多的愛時,才懂得這就是幸福。

我用一天時間,用自己的雙眼尋找愛,用心去聆聽愛,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要是每一個心靈,用他們的每一天去追尋,去感悟,真正的不順心,真正的平凡也不過是自己的藉口罷了。恩利科和他的夥伴們,也許就是懷着那感悟愛的心情,去面對所有的日子,我捧起手中的這本書,似乎聽見恩利科稚嫩的聲音,聽見他輕快的腳步,心裏豁然開朗。等待着我們的,是無數個嶄新的一天,點點滴滴中都包含着愛的情愫,用最真誠的態度,去感悟你身邊的愛,用最炙熱的心情,去感悟你身邊的愛。其實一切都不會平凡,當我們真正的感悟到身邊的愛時,我相信,我們都會擁有像恩利科那樣快樂的生活,會像他一樣,期待着每一個新的清晨。

標籤: 通用 讀後感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z4zy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