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基業長青》讀後感—造鐘與報時的差別

《基業長青》讀後感—造鐘與報時的差別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基業長青》讀後感—造鐘與報時的差別,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基業長青》讀後感—造鐘與報時的差別

讀《基業長青》,未見高深精妙的理論框架,只有對事實的嚴謹篩選和分析比較,印象最深處莫過於“造鐘與報時”的論述。原來,業界勝負源於對規律和規則的探求與把握。那些百年基業、行業翹楚的“高瞻遠矚公司”,其領袖人物追求的不是個人控制力,不是成為報時人,而是畢其心血於制度建設、培育一個具有高度適應能力的組織,將企業塑造成精密報時,持續運轉的時鐘。初看荒誕怪異,細想卻在情理之中。於是,便有幾點杞人之想貽笑方家。

一、在機會中認識規律,建立規則。

強生公司前CEO拉爾夫拉森説:“成長是賭徒的遊戲”。審視書中“高瞻遠矚公司”的歷史,它們之所以能夠作出最好的反應和行動,不是起因於詳細的戰略規劃,而是依靠實驗、反覆嘗試、機會主義,準確地説,成功是靠機運而得。問題在於,很多人往往是在機會離去時才明白那是機會,而成功者卻能夠在一連串失敗中把握轉瞬即逝的機會,並找出若干機會背後隱藏的市場規律和管理規則,逐步確立企業的核心制度與遊戲規則,聽起來有點像生物進化論的物競天擇。比如企業為市場所驅動還是企業去驅動市場,波音公司、索尼公司是歷經破產購併危機後才探明的道理。其決策者要關注的不是某項產品或服務,而是組織結構,創造一個利於產生卓越產品和服務的環境,構建有利於選拔傑出領導和優秀人才的機制。一時勝負在於力,千秋成敗在於理。認識規律,建立規則,道理雖淺,至關重要。

二、在執行過程中自然萃取制度和文化

以前有種説法:“不問過程,只管結果”,管理本身就是對流程合理性的調控,不問過程的管理達不到目的,或者很容易出現偏差。“高瞻遠瞻公司”無一例外地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它們都來源於對實踐結果的總結提煉,不是從外移植進來的,並且有非常清楚明白的制度作保證。惠普公司不只是談論惠普風範,也制訂宗教般的內部晉升政策,把公司哲學細化成很多具體措施用來評估和提升員工,使得任何行為模式不密切契合惠普風範的人幾乎不可能成為高級經理;諾世公司並非空談完美的顧客服務,而是創造有形的獎懲制度———服務顧客表現優異的“諾世全人”,使之成為待遇優厚的英雄;摩托羅拉不只是關注品質,也堅決追求六希格瑪質量管理目標和鮑爾德里奇國家品質獎;波音不只是夢想成為航空業的先驅,也義無反顧地推動波音747之類的`高風險計劃。有形、具體、特定、實在,就像一座運行精準的時鐘,結構清晰,配合有序,只需少量驅動力就可以持續不斷地運轉下去。領導者的責任或者説存在的價值,不僅是決策拍板,還在於對運作流程與組織制度的不斷監控反省,對執行提出改進要求。作為部門,除了對上一級負責,更應強調組織扁平化下的協調合作。作為員工,忠於職守、敬業愛崗更多體現在無壓力下的自覺行為。即使是某個能人或某項業務出了問題,企業的組織能力與文化並沒有衰落,它的制度執行力不依賴於局部的得失。

三、權謀悟道與制度認真的差別

中國文化的要義是“中庸之道”,簡單明白的事情也離不了雲山霧繚的“悟道”,表現在企業管理中,就是人際關係的謀略。組織和團隊的管理規則要求在那裏,執行起來卻是要講究“悟性”和“關係”的,這種環境下,員工可能像傳統中醫那樣出現兩種結果:一事無成的江湖郎中或大徹大悟的一代名醫。名醫極少,稀裏糊塗的遊醫倒是很多。也許我們更多習慣於崇拜權力,而非尊重製度。我們不自覺地用領導的方法去被領導:我現在服從你,不是承認水平比你差,也不是承認制度的公平合理,而是因為你權力比我大;因為我是下級,才不得不應付你,因此我就投其所好,做你想要的東西,等有權力的時候再來“領導”,如此等等。一味強調權力的結果,企業就演繹了權謀文化,可以同甘,卻鮮能共苦,執行也就成了看人、看事説話。反觀那些“高瞻遠矚公司”,強調以原則和制度為中心的領導,權力、責任、義務對等,在事實和數據面前,領導和下屬之間人格是平等的,彼此是尊重的,思想統一起來容易些。其高層管理人員定期花時間與員工、顧客進行接觸,坐下來聽聽真實的想法。從計劃到業績,是團隊而不是個人成為核心支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lwk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