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範文三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範文三篇

《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是當時轟動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那麼,裏面有哪些精彩的語段呢?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範文三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暑假,重新拿出久違的《傅雷家書》,重新再仔細地品味了一番,我品到了傅雷對於教育孩子的重視及方法,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佩的。可是這次重新的品讀,卻品出了別樣的韻味。

傅雷在教育兒子的時候,並不會一直長篇大論講大道理,而是利用書信嘮叨些家常事,和兒子心對心地交流溝通,不會和兒子因為距離的遙遠而疏遠,他無拘無束,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正因為如此,《傅雷家書》中父子母子之間的愛才會讓我們覺得是那麼真摯、那麼純樸,沒有半點虛偽,用不着半點裝腔做勢,這是父母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

每封家書中都包含了傅雷對兒子的栽培和關愛,但在疼愛的同時,他也不忘對傅聰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這樣不僅讓兒子瞭解到家中父母的狀況,還能同時讓兒子不乏興趣地繼續看完家書,接受到教育。傅雷先生的這些家書,飽含着人生道理,讓傅聰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傅雷先生對子女從不苛刻,所以當我們讀完的時候會深有感觸,若是我們的父母也是如此對待我們,相信我們的生活就會快樂許多。但是又有幾位父母能做到想傅雷這樣的呢,沒有幾個。每位父母對子女的愛的表達方式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並不是我們的父母苛刻,只是他們把他們的愛放在了培育我們的過程中,傅雷只是父母的傑出代表,但並不表示我們的父母就要和他所做的事一模一樣,所以,我們都不要抱怨父母,他們都和傅雷一樣偉大!

【《傅雷家書》讀後感】

我對書中這樣一段話感慨良深:“説到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實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個人生,世界,宇宙,都談不上完美。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多少世代人的追求,無非是完美,但永遠是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由此我想到一個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鏡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餘的,以重新組成原有的鏡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於自己有稜有角,滾得很慢,從而領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

當它千心萬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鏡重圓”時,它成為了一個整圓,滾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風景在剎那間擦過。其實我們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們現在的不完整,把我們帶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對的完整。而真正當有一天,所謂的完美在身上發生時,我們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嚴厲而着稱,我以為他們父子的關係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讀了此書之後,想法有了極大的改變。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繫自然只能依靠書信,於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信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代替的。

我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我很嚮往這種感覺,因此我拜讀了這本《傅雷家書》。掩卷後對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慨就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的人,在藝術領域也有着較高研究。

也許便是因為文學和藝術是相同的吧。不同的優秀的文學作品,讓人讀完了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風格迥異的各類樂曲,也會帶來相似的結果。秀美的散文,帶來的是有如欣賞了歡快的詠歎調後的愉悦;沉重的小説,帶來的便是如同悲慟的交響曲給人的震撼;詼諧的雜文,帶來的會是歌劇般幽雅的場景和事後無盡的思考。細讀完這本《傅雷家書》,感覺是像戲曲那樣給人以不俗的氛圍和回味的餘地。

傅聰先生,當今世界一流的鋼琴演奏家,風度瀟灑,多年來蜚聲樂壇,飲譽國內外,他的演奏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觀眾,被譽為“鋼琴詩人”,是第一個在國際性重大鋼琴比賽中獲得大獎的新中國音樂家,為中國人贏得了莫大的榮譽。他的優雅的舉止和付雷的家教不無關係。家中吃飯時,要求孩子食不語,不許隨意講話,咀嚼食物嘴裏不許發出聲響,舀湯時不許滴灑在餐桌上,飯後要記住把餐凳放入餐桌下;家裏的物品用完後,要有規矩地放回去,非凡是書,不可以隨意亂放;對人客氣,尤其是師長或老年人,説話時態度要謙和,手要垂直放在身體旁邊,人要站直,即或堅持真理也必須注重講話的方式、態度、語氣、聲調等。

從人的談吐舉止便會對這個人有一定的瞭解,有誰會喜歡和一個不修邊幅,拉力邋遢的人交往。反過來,舉止斯文,懂得禮儀的人是受大家歡迎的。為此每個家長在孩子小的時間便提出了不少做人的規矩。現在不是幾百年前有着繁文縟節,可是最基本的禮儀人還是要做到的。

傅雷先生是一個優秀的父親。他要傅聰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耕種個各樣的困難。感情是人尤其是年輕人面臨的重大問題,付雷先生在付聰出國留學的日子裏也是花了極大的筆墨來指導他,不是家長教條的口吻和態度,而是平和的語氣,自身的事例來誘導兒子。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孩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家書》讀後感】

隨着信息化世界的發展,在這個網絡世代,人們彷彿已經和書寫漸行漸遠。書信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現在是視頻聊天的時代,可是人與人之間距離不見得比舊時代近多少,反而生出很多的隔膜和冷漠。機械的文字冷冰冰的,缺少了書信中書寫人手下那濃濃的情感,與淡淡的書香。

早聞傅雷的育子之道,而當這次讀完《傅雷家書》,心中不免還是蕩起一層漣漪,每一封書信字裏行間都充滿了他對子女的諄諄教導與深深關愛。懷揣一份感動,心繫一絲景仰,讀完靜坐回憶,感觸最深的就是傅雷對兒子那真摯充滿期待的愛……

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的學者,我國著名的文學藝術翻譯家,育有一子一女。《傅雷家書》是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孩子的信,而這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出洋在外並最終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子傅聰的信件。由於在傅聰幼年時傅雷先生對他的教育過於嚴格,導致父子二人關係並不親密。面對這樣的父子關係,傅雷先生在通信伊始就對兒子表達了自己的悔恨,並且在以後的信中也一再提到自己的教育有不適當的地方,並感歎兒子能夠避開這些不利因素,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收藏了從1954年開始長達十餘年共計兩百餘封的信件,字裏行間滲透的是傅雷夫妻對兒子生活的關心,對兒子成長進步的欣慰,他告誡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遇困境不氣餒,獲嘉獎不驕縱;要有尊嚴,有強烈的民族榮辱感,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另外在日常生活注重勞逸結合,對待感情需謹慎不要過早投入,他認為傅聰應以事業為重,如此細緻與全面的關心,閲讀之後我不禁被傅雷的`精神深深感動,感動的是傅雷不僅在學術上的成績令人信服,更難能可貴的是傅雷對子女那種細緻的,體貼入微的愛,這是一種將畢生心血全部寄託的根深蒂固的愛。

很多人認為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是一種天性,但傅雷對兒子傅聰與女兒傅敏的愛則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愛,這源於傅雷對子女特有的教育和關愛方式,他始終把教育和藝術放在首位,簡單的呵護和疼愛放在第二,從《傅雷家書》中也可以看出,在兒子的成長途中,傅雷採取的更多的是嚴格的管教,有時甚至有點不近人情,這一點在少年傅聰的成長過程中尤為明顯,顯然這無法得到很多人的認可,特別是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教育上的大勢所趨,人們都把孩子捧在手掌心,疼到心坎裏,捨不得他們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但細細品味,傅雷的這種教育使得傅聰在音樂上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賦與實力,施展自己的才華,也為其成為鋼琴大師奠定了堅實而又有力的基礎。

縱觀《傅雷家書》,它是以一種家常談話的口吻,字裏行間流露的是質樸,真實的感情,平易親近,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也因為這樣的一種真實,在讀完之後,這本書中的諸多細節仍然令我回味,這本書裏烘托的情感讓我久久不能忘卻。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段話,“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通俗的語句,字裏行間將傅雷的愛子之情描寫的淋漓盡致。這段話寫於傅聰剛出國不久,對於一直在身旁的兒子,傅雷感慨頗深,既有對兒子成長的欣慰,也有對兒子目前生活的關心與寄託。

作為父親,傅雷希望自己培育的兒子能夠成人成才,而今也已經實現,但是孩子剛離開,不捨之情還是溢於言表,孩子出國是為了熱衷的鋼琴事業,這一點卻又是傅雷一直希望的結果,這其中夾雜的對子女的複雜情感怎能不讓人動容?兒子不在身邊,感覺失去了好多,感觸也多了好多,這些回憶讓我們也清晰的理解傅雷“愛恨交織”的愛……

《傅雷家書》更像是一部人生紀錄片,記錄的是一段濃濃的父子情,傅雷的循循善誘,從中感受他那高尚而又正直的靈魂,傅雷不僅僅是在給他的孩子指引方向,更是在給剛剛起步的中華民族指引方向,他也讓我們瞭解了那個年代的歷史,那個年代中華民族的父輩對子女和國家的情感,他的思想成熟不失穩重,理性評價社會的同時,帶來很多自己生活的獨特見解,印象深刻的是這其中還包括與兒子談馬哲中悟出的諸多人生哲理,現實而又客觀,真實中藴含對兒子的深深關切,和對這個國家前途命運的深深眷戀。

而從《傅雷家書》聯想到自己的父母,心中有種説不上的酸楚。父母們一輩子的操勞,為了誰?他們雖然無法像傅雷那樣與自己的子女溝通,可是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傳達他們的關愛,半百的年紀,漸漸花白的頭髮,爬上眼角的皺紋,長滿老繭的雙手,還有那雙時時充滿期盼的眼睛。

幾十年如一日,他們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愛呵護着我們,面對我們的不解與叛逆,他們又偷偷的流過多少淚水,但還是堅強的給予理解,微笑相對,其實他們的嘮叨和教誨是對我們最最深切愛的詮釋,我們需要做的是理解他們的愛,感恩他們的付出,用我們的努力和成績讓他們感覺到欣慰,最後感謝全天下父母畢生的操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3m4yk.html
專題